第130章 崇禎:这个黑锅太大,朕背不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130章 崇禎:这个黑锅太大,朕背不下!看著崇禎一脸慎重的盯著自己,朱慈烺隨即咧嘴一笑。
“儿臣要改商税,就从漕运开始!”
商税漕运
这两个词听的崇禎一阵愣神,毕竟在他看来,这两个词之前的关係好像不大。
也不怪崇禎这么想了,因为漕运每年收上来的税收不过也就十几万两银子而已,只占大明总税收的百分之一左右。
所以在崇禎看来,漕运只要能保证畅通、每年固定把南方的税粮运到京城来就已经不错了。
至於漕运所带来的额外税收,他其实並不是很在乎。
但既然朱慈烺这么说了,那他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於是乎,崇禎继续问道:
“仔细说说!”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提高商税!”
朱慈烺继续道。
崇禎並没有太过於惊讶,只是隨口问道:
“你想要加多少”
朱慈烺这次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了两根手指!
崇禎有些无语。
“三十税二就加这么一点税用得著搞这么神秘吗”
朱慈烺咧嘴一笑。
“父皇误会了,儿臣的意思是十税二!”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什么
听到这话的时候,崇禎顿时目瞪口呆,满脸的不可思议。
要知道,大明的商税在明太祖时期便已確定,即所谓的三十税一。
虽然最终收取的税收或许不止三十税一,但也绝不可能夸张到十税二的程度。
倘若真按此实行,那么当
也就是货物的一半都要上交给朝廷
如此一来,那些商人们哪里还有活路
明朝虽然重农抑商,但也没想过把商人往死里逼啊!
可真要是按照朱慈烺的方法收税,那天下必將大乱。
回过神来之后,崇禎赶忙摆了摆手道:
“不行不行,这绝对不行,你要是加个一两成,朕也就认了,可十税二是万万不行的。”
朱慈烺看到崇禎这般模样,心中只觉得好笑,但紧接著,他还是解释道:
“父皇,儿臣明白你的担忧,你无非是觉得十税二对於商人而言实在太重,肯定会引起商人们的强烈反抗。”
“而这也正是儿臣接下来要说的事情。”
“虽然当年太祖定下了三十税一的政策,但您我都清楚,
“到了如今,税收变得更加复杂,儿臣此前做过一番调查,发现如今大明真实的税收早已超过十税二。”
“您肯定要问了,为何税收如此之高,却不见有人上报或者有商人反抗”
“原因也很简单,这是因为大明的税收主要针对小商小贩,而那些真正需要缴税的大商人却並不交税。”
“他们与当地官府勾结,进而逃税或者少交税。”
“十税二针对的便是这些商人!”
“当然,儿臣也知道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货物都收取十税二。”
“对於一些货物价值不足一两银子的可免税、十两银子以下的只徵收十税一,总而言之,具体的还要根据情况而定。”
崇禎虽然觉得朱慈烺说的有点道理,但还是摇了摇头表示不同意。
但朱慈烺却不管崇禎,仍是继续解释道:
“而且,儿臣所说的十税二是商人们最终要交的总额,不再包含其他任何税收。”
“也就是说,商人从运输、到售卖完一批货物,全部加起来只需要交十税二的税,除此之外不需要再交其他税了!”
“这难道不比原来的税收制度好吗原来的税收看似是三十税一,但到了目的地之后他们又要交其他税额,还要被底层官吏为难,最终要交的税可能超过了十税二!”
“当然,考虑到通过漕运转运的货物一般都是要运到陆地进行售卖的,所以这些货物在经过漕运时只收十税一的税。”
“等到了陆地之后再收取另外的十税一,这样也能防止漕运一家独大。”
崇禎都无语了。
心说有没有搞错,这不是一样吗反正最终都是十税二!
一脸无奈的捏了捏眉心,崇禎这才开口道:
“依你所言,你不只是要对漕运的税收进行改革,而且还要对全天下的所有商税都进行改革对吧”
“没错!”
朱慈烺点了点头。
“漕运只是一个开始,最终整个大明的税收都要有改革!”
崇禎的脑袋更痛了。
他继续说道:
“那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那就是朝廷里的文武百官一定不会同意你这么做的。”
“到时候你一定会被千夫所指!”
朱慈烺摸了摸下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父皇,这点就不劳你操心了,因为到时候儿臣肯定会以你的名义下发圣旨。”
“所以就算他们真的要千夫所指,那么指的也是你,而不是儿臣!”
崇禎听到这话,瞬间就呆住了。
他倒是忘了自己背锅侠的身份!
也就是说,到时候那个被人千夫所指的人还真是他.
一想到这里,崇禎一脸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看到崇禎这副样子,朱慈烺忍不住安慰道:
“不过父皇你也不用太担心了,反正儿臣现在手里有足够多的兵马,那些人要是闹腾的太厉害了,大不了再杀一遍就是了!”
“到时候看看他们的脑袋硬,还是儿臣手里的刀硬!”
说这话的时候,朱慈烺的內心可是极为踏实的。
因为他真的会这么做!
突然就在这时,朱慈烺好似又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
“对了,既然要对那些商人徵收重税,那么儿臣还打算抬高商人的地位。”
“毕竟总不能一边要求人家出钱,一边在继续打压人家吧”
“首先,便是废除太祖时期对商人的各种约束,包括不能穿綾罗绸缎、以及其子孙后代不能参加科举等规定。”
“这些通通予以废除。”
崇禎听到这话,整个身子猛的一震,脸色瞬间又变得极度愤怒了起来。
废除穿綾罗绸缎的规矩他还能忍受,毕竟到了现在,商人们早就已经不再遵守此规定了,违反者比比皆是。
然而,让商人的子孙后代们参加科考,这是他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
因为一旦允许商人的子孙后代参加科考,他们必定会运用手中钱財贿赂官员,届时整个大明官场將变得乌烟瘴气。
“逆子,你真是要气死朕啊!”
“之前的事情朕都还能忍,但这件事绝对不行!”
崇禎站起身来,愤怒的伸手指向了朱慈烺。
但朱慈烺这会儿依旧无比淡定,他先给崇禎面前的杯子添满茶,隨后才继续说道:
“儿臣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你无非是担心让商人的子孙后代参加科举会使朝廷与官场变得乌烟瘴气,贪污受贿横行。”
“但儿臣要告诉你的是,如今朝廷虽规定商人后代不能参加科考,但那些商人们早就已经想出了应对之法。”
“打个比方,你是一个商人,赚了点钱之后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参加科举,但朝廷规定商人以及他的后代不能参加科举。“
“那么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很简单,只要和自己的儿子分家,然后点钱把他的户籍转为民籍,这样你的儿子就可以参加科举了。”
“再或者,將儿子过继到其他拥有民籍的同族人名下,你的儿子也可以参加科举!”
“可实际上,这个参加科举的儿子不还是商人的子孙后代吗”
“既然我们无法彻底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为何不彻底废除这种规定呢”
“而且,实话告诉你,不久之后儿臣还打算开放海禁。”
“到时候海禁一开,肯定会有更多的商人出现,他们会为大明带来更多的税收和繁荣。”
“所以,提高商人的地位势在必行。”
崇禎在听到这些话之后,整个人都已经变得麻木了。
因为朱慈烺今天带给他的衝击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换成是他的话,为了大明的安定,他绝对不会去触碰这些东西。
但是很明显,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由他说了算了。
所以无论如何,他也阻止不了朱慈烺想要做的这件事情。
反而等到朱慈烺做完这件事情之后,他自己还会背负千夫所指的骂名
虽然他之前確实已经做好了为朱慈烺背锅的打算,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锅居然这么大、这么重!
他真担心他自己背不下!
看到崇禎这般模样,朱慈烺也不便再继续说下去了。
其实他原本想告知崇禎,自己还打算把税务部门从户部剥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大明税务局』。
专项负责收税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要为大明税务局设立独立的军队。
这支军队的职责便是收税,若遇到抗税或偷税之人,可直接採取强硬手段收取税款。
方式不限於拷打、扣押货物、抄家等。
总而言之,无论如何都要將欠税之人的税款收上来。
当然,对於那些足额交税的人,这支军队也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比如,在他们交完税之后,若还有人在税收上面找他们麻烦,这支军队就要去保护他们。
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你乖乖交税,那你就是爷,这支军队就会为你服务。
可你要是不交税或者偷税漏税,那么不好意思,这支军队有权利先扣押你的货物,再对你进行拷打,然后想尽一切办法从你身上收税。
而这样的灵感来自於后世老美的税务警察。
眾所周知,老美的国税局是拥有武装力量的。
他们的武装力量完全独立於政府之外,只管理税务。
当然,即便朱慈烺真的打算组建这样一支军队,那也必须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
紧接著就在这时,崇禎终於又开口了。
只不过此时此刻,崇禎早已没了之前的麻木,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
他看向朱慈烺说道:
“既然你已决意如此,那朕也无话可说了,不过朕有两个条件。”
“只要你答应这两个条件,那接下来不管你怎么折腾,朕都不管了,而且所造成的一切后果都由朕一力承担。”
朱慈烺听到这话,心中只觉得好笑。
毕竟以崇禎目前的情况,他根本阻止不了自己做任何事情,只能被动背锅。
但为了维持父慈子孝的场面,朱慈烺还是开口说道:
“父皇请说。”
崇禎先是深吸了一口气,隨后这才说道:
“第一件事情,不管你要怎么折腾,无论如何都不能影响到南方的漕运税收。”
“这是自然!”
朱慈烺点了点头。
开玩笑,南方的税收可是大明的立国之本,要是没有了南方的税收,京城都得断粮。
而且这本身就是田税,和朱慈烺打算改革的商税不一样,朱慈烺怎么可能去动南方的税收
他又不是傻子!
崇禎继续说道:
“第二个条件,朕要跟你一起去山东。”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朱慈烺听到这话,顿时又无语了。
有没有搞错
崇禎这是亲征上癮了
可没等他反驳,崇禎就继续说道:
“你別忘了你之前可是答应过朕,招安李青山之后要让朕鞭打他一顿出气的。”
朱慈烺捏了捏眉心。
“儿臣把他带回来不行吗”
“不行!”
崇禎断然拒绝。
“朕必须亲自去!”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朱慈烺突然反应了过来。
崇禎之所以要去山东,已经不是为了李青山的事情了,而是为了自己改革商税的事情。
或许他是想亲自看看自己是怎么改革的,或许是想在自己搞出麻烦之后帮忙善后。
心中一番思量,朱慈烺最终还是同意了。
“既如此,那儿臣答应你便是了!”
崇禎这才鬆了口气,因为要是朱慈烺不答应的话,他其实也没办法。
而且朱慈烺猜对了,他之所以非要一起去山东,就是怕朱慈烺在商税上惹出什么天大的麻烦。
可要是有他这个皇帝在的话,多大的锅他也能帮他背。
虽然內心对於朱慈烺的所作所为很是不满和担忧,但崇禎还是决定为朱慈烺背锅。
因为早在宣府的时候,他就已经下定了这样的决心。
反正之前的十几年已经证明了他是救不了大明的,就如此,那就由著朱慈烺瞎折腾吧!
紧接著,双方又商议了一下具体细节,朱慈烺这才离开了。
回到东宫后,朱慈烺又找来方正化和李若璉,將刚才与崇禎商议的事情告诉了他们。
两人听到这些话的时候顿时傻眼了。
要知道上次崇禎和朱慈烺一起去宣府就已经够嚇人了,没想到现在他们还要一起去山东。
而且这次的情况与宣府不同,宣府的官兵虽涉嫌通敌卖国,但毕竟还是大明的臣子,基本上没有反意。
可山东那边不一样啊!
山东那边都已经造反了,到时候万一出事怎么办
想到这里,李若璉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臣认为此举不可,实在太过凶险,还望太子殿下三思。”
方正化也连忙说道:
“太子爷,奴婢也认为此事不可,您和皇爷实在不能如此涉险。”
两人都不同意朱慈烺和崇禎一起去山东。
朱慈烺听到这话笑了笑说道:
“本宫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不过你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因为这次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李青山所谓的农民起义,其实就是小打小闹而已,真要开战,光是五千关寧铁骑就可以全部剿灭他们了!”
“本宫也从未將他放在眼里,若不是为了漕运安稳,本宫早就灭了他了。”
“而且此去也不完全是为了李青山,更重要的还是商税问题,因为这代表了大明以后的未来!”
“本宫心意已决,无需多言,你们下去准备吧。”
“若真担心本宫和父皇的安全,那就做好一切防护。”
听到这话,李若璉和方正化就知道朱慈烺心意已决,他们再说什么也没用了。
隨即,二人只能拱手道:
“臣遵命!”
“奴婢遵命!”
等到方正化和李若璉离去之后,朱慈烺又召见了之前的勇卫营、如今的腾驤五卫將领。
以及王先通、李国帧、张世泽、李邦华等人,然后嘱咐了他们一些事情。
就这样,当天下午,京城各处的兵马又开始调动起来。
本来这次去山东,朱慈烺没打算带多少人。
算上之前的安排的五千白杆兵和五千关寧铁骑,他自己再带五千人,满打满算也就一万五千人。
结果谁又能想到呢
崇禎居然也要跟著一起去山东。
这样一来的话,这点人手可就不够了。
因为如果崇禎要一起去的话,那么皇帝的依仗肯定是要带上的,光这些人就得两三千。
再者说了,带上崇禎其实也有好处。
毕竟皇帝的名头可比太子有用多了,等到了山东,直接说皇帝带著十万兵马亲征梁山伯,恐怕李青山都能被直接嚇死。
一番思量之后,朱慈烺最终决定了此行的人数。
算上之前的五千白杆兵和五千关寧铁骑,以及所需的依仗队伍,他再带一万兵马前去山东。
这一万兵马,都是从关寧铁骑、白杆兵、腾驤五卫、净军、锦衣卫、京营、五军都督府挑选出来的精锐之师。
而且大多数都是將领!
至於为什么非要挑选这些將领,当然是为了让他们认识一下自己这个未来的皇帝!
朱慈烺要让这些人知道,谁才是他们的主子!
自从明武宗朱厚照之后,大明的皇帝从此就只待在深宫里,从未亲征过。
这就导致在外征战的士兵们根本不认识他们的皇帝。
再加上明末这个时候財政困难,大多数的士兵连餉银都拿不到,这样的士兵又有什么忠诚可言
所以朱慈烺一直都在试图改变这种情况。
他要让大明的士兵和將领们知道大明的皇帝和太子长什么样,让他们知道自己究竟为谁而战。
这也是为他將来统兵打好基础。
因为在不久后的未来,朱慈烺肯定会率领大军亲上战场。
出发之前,照例每人先给十两银子,军官更是三十两银子起步,反正福利待遇方面绝对拉满。
那些士兵和將领拿到银子,一个个乐的都找不著北了。
当了这么多年的兵,啥时候拿过这么多的银子啊!
除此之外,粮草也不用带了,通过沿途的州县补给即可。
当然,这些粮草朱慈烺都会在今年的税收中抵销掉。
等一切准备之后,已经是两天之后了。
第三天,天还未亮,朱慈烺早早的就起来了。
在郑小妹的服侍下穿戴整齐之后,又和郑小妹温存了一会儿,隨后这才离开了。
而郑成功、李若璉、方正化等人早已准备妥当。
接了崇禎之后,眾人这才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直奔山东而去。
崇禎此时正坐在龙輦之中,满脸的好奇。
因为要去的地方是山东,这么远的距离要人抬轿子肯定不现实,而作为皇帝,崇禎又不可能直接一路骑马过去。
所以这次依旧选了龙輦。
但这次的龙輦和上次有所不同!
这次的龙輦庞大无比,宛如一座移动的宫殿一般。
车身由珍贵的金丝楠木打造,龙輦的表面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龙凤图案,寓意著至高无上的权威。
龙輦更是由十二匹高大威猛的骏马牵拉,这些骏马毛色光亮,体格健壮,皆是一等一的上等马。
它们身上的韁绳和配饰也极为华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著耀眼的光芒。
龙輦的內部更是奢华至极,四周各有一个提著灯笼的小太监,將整座龙輦照的犹如白昼一般。
地板上铺著厚厚的绒毯,柔软而舒適,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云朵之上。
一张由金丝楠木打造的小桌上摆放著精致的香炉,裊裊青烟升腾而起,散发著淡雅的香气,让人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
四周的木製墙壁上,悬掛著一些名贵的装饰物,尽显高雅与华贵。
龙輦內还设有休息区域,摆放著舒適的软榻和靠枕。
旁边的桌子上,更是摆放著精美的茶具和点心,隨时供人享用。
在这奢华的龙輦之中,仿佛时间都凝固了,只剩下无尽的尊贵与奢华。
不过別误会,这可不是崇禎自己的龙輦,也不是朱慈烺下令打造的。
毕竟大明都快亡国了,他们父子俩还真没心思要打造这么一座奢华的龙輦。
这顶龙輦的真正主人,其实是明光宗朱常洛。
也就是崇禎的老爹、朱慈烺的爷爷生前为自己打造的。
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明光宗朱常洛当上皇帝不到一个月就因为“红丸案”嗝屁了。
而那个时候这顶龙輦还没有建造成功,所以他到死也没坐上这顶奢华的龙輦。
之后这顶龙輦就一直被放置在了內官监。
直到被朱慈烺发现!
关於商人的后代到底能不能参加科举,一直有两种说法,搞的脑子也有点乱。
所以还是按照不能写吧!反正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商人的地位,让商人乖乖交税!
http://www.hlys.cc/30303/1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