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223章 糟了!皇帝又来抢我们的钱了!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23章 糟了!皇帝又来抢我们的钱了!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223章 糟了!皇帝又来抢我们的钱了!

  时光悄然流逝,转瞬便到了三天之后。

  火器研究院那边也终於传来令人振奋的喜讯,那就是十台蒸汽锻压机终於製造成功了。

  而在这背后,金钱的强大驱动力展露无遗。

  无论所需资金、人力,还是材料,皆能得到充足供应。

  只要王微提出需求,相关的衙门便迅速响应,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材料给材料,这般全力支持,才使得王微得以如此迅速的完成任务。

  而且这些蒸汽锻造机並非整体打造完成,而是先被製成一个个单独的零件,之后这些零件被统一运往宝钞提举司。

  在那里,工匠们则会按照王微的图纸將它们重新组装起来。

  就这样,这十台凝聚著眾人心血的蒸汽锻压机,便稳稳地在宝钞提举司落户了。

  毕竟火器研究院的核心职责在於火器研发,並不涉及货幣製造业务。

  所以朱慈烺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將製造金幣和银幣的重要任务交给宝钞提举司负责。

  从此以后,宝钞提举司的职能得到极大扩充,不仅要印製大明宝钞,还要从事大明金幣和大明银幣的铸造工作。

  两天后,宝钞提举司內一片忙碌景象,那十台蒸汽锻压机全部组装完毕,並开始投入紧张运转。

  机器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仿佛在宣告著大明即將迈入工业时代。

  与此同时,朱慈烺早就下令,从户部和內帑调集了大批银子过来用於铸造大明银幣和大明金幣。

  一时间,国库和內帑库房中几乎所有的黄金和白银都被调用出来,装车运往宝钞提举司。

  然而户部尚书倪元璐似乎仍心存疑虑,生怕大明金幣和大明金幣铸造出来之后,皇帝会將其全部收入內帑,使得朝廷財政再次陷入被动局面。

  於是,倪元璐经过一番权衡,派遣了大量官员前往宝钞司进行严密监视。

  確保这些铸造好的大明金幣和大明金幣有一部分能回到户部。

  从他的举动不难看出,倪元璐这位户部尚书对崇禎缺乏足够的信任。

  朱慈烺得知此事后,只是微微摇头,对此並不在意。

  反正在他看来,这些钱其实都是他的,又有什么好在意的

  另外最近一段时间,朱慈烺对大明银幣和大明金幣的材质比例进行了重新调配。

  在与工匠们深入探討一番之后,最终確定大明银幣採用百分之九十的白银,再混合其他一些金属製成。

  而之所以要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大明银幣在日常流通中氧化生锈,延长其使用寿命。

  大明金幣的材质同样有所调整,其中黄金占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同时添加一些其他金属,以增加金幣的硬度,使其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更加耐磨耐用。

  当然,朱慈烺也知道这些事情对於百姓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在发行新货幣时,会详细地向民眾说明其中缘由,让大家明明白白的。

  除此之外,新版大明宝钞的印製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著。

  根据户部之前的调查结果,综合考量市场需求和財政状况,最终决定先印製出一亿面值的大明宝钞。

  当然,这些大明宝钞並非千篇一律都是一贯面额,其中小额面额的占了大多数。

  毕竟普通百姓不可能一出手就是一贯大明宝钞,小额的大明宝钞更適合在民间流通。

  总体而言,这次预计要印製不下八亿张新版大明宝钞。

  而且,此次新版大明宝钞的製作过程极为复杂,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从纸张的选用,到图案的雕刻,再到印刷工艺的把控,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印製这八亿张新版大明宝钞,著实是个艰巨的难题。

  不过好在朱慈烺早有规划,预留了充裕的时间,足以確保这项工作稳步进行。

  几天后,阳光明媚,朱慈烺正在东宫的园水池边悠然钓鱼。

  只见池中碧水悠悠,荷叶田田,偶尔有几尾金鱼游过,泛起层层涟漪,显的十分愜意!

  就在这时,李若璉匆匆走来。

  朱慈烺察觉到有人靠近,抬眼望去,隨后就看到了李若璉。

  “什么事”

  朱慈烺问道。

  李若璉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根据锦衣卫密报,最近一段时间京城里有不人正在大肆收购旧版的大明宝钞。”

  朱慈烺依旧举著鱼竿,连动也没动,只是淡淡的问道:

  “如果本宫没有猜错的话,做这件事的应该是那些官员还有勛贵吧”

  李若璉赶忙再次说道:

  “太子殿下圣明,確实如此!”

  “经臣调查,参与此事的都是朝中勛贵子弟以及一些大臣的家属。”

  “这几天,他们正在以六十五文左右的价格大量收购大明宝钞。”

  “据锦衣卫了解,最近市面上的大明宝钞几乎都被他们收购了。”

  朱慈烺听到这话,依旧並未太过在意。

  就在这时,水面上的浮漂突然抖动了一下,似乎有鱼儿上鉤了!

  朱慈烺赶忙提起鱼竿,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鱼鉤上面空空如也,压根就没有鱼儿上鉤。

  朱慈烺撇了撇嘴,隨后又便又不紧不慢地將鱼鉤甩了下去。

  其实吧!发生李若璉刚才所讲述的那些事情完全在朱慈烺的意料之中。

  他心中明白,无论何时何地,一旦朝廷有新政策出台,那些身处高位的权贵阶层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利益契机。

  並且成为率先受益的群体。

  这种现象几乎是歷史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顽疾,即便到了后世,类似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因此朱慈烺並没有刻意去改变这一点。

  而且,在朱慈烺看来,这样做也並非毫无益处。

  权贵们大量收集民间的旧版宝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能加快新版宝钞的流通速度。

  再者,这件事其实与底层百姓关係不大。

  这是因为平日里百姓们主要使用铜钱进行交易,最多有点碎银子傍身。

  大明宝钞这种面额较大、使用场景相对局限的货幣,他们平时並不常用。

  使用宝钞最多的,还是京城中的那些勛贵、官员以及商户们,因为朝廷早有规定,一部分赋税需要用大明宝钞缴纳。

  不过

  朱慈烺手握鱼竿,静静思索了一会儿,觉得也差不多该宣布货幣改革之事了。

  毕竟,大明宝钞、大明金幣和大明银幣都已经製造出了不少,而大明皇家银行你马上就要完成改造了。

  从各方面情况来看,確实到了將货幣改革事宜正式提上日程的时候了。

  嗯,你没有看错!

  朱慈烺並未打算大兴土木,重新建造一座大明皇家银行,而是打算发翻新一座府衙,用来当做大明皇家银行的衙门。

  毕竟北京城歷经三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城內各种建筑星罗棋布,风格各异。

  无论需要何种功能的建筑,总能从中找到合適的进行改造。

  比如之前的火器研究院、大明报社等差不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改建的。

  毕竟改造相比重建,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还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何乐而不为

  思索之后,朱慈烺放下鱼竿,转头看向李若璉神色沉稳地说道:

  “你马上去一趟大明报社,告诉他们明天的头版头条全部换成关於货幣改革之事。”

  “至於具体事宜,薛国观知道该怎么办。”

  李若璉神色一凛,赶忙领命道:

  “臣这就去!”

  隨后迅速转身,迈著沉稳的步伐退了下去。

  朱慈烺则重新拿起鱼竿,继续慢悠悠地钓起鱼来。

  而在他身旁,一大群净军和护卫整齐排列的站在那里。

  这些人或许在武功造诣上並非顶尖高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会游泳。

  朱慈烺早已经暗自下定决心,那就是以后只要身处有水的地方,这些人都必须隨时在他左右保护他。

  毕竟大明皇帝易溶於水的传闻可不是空穴来风,为了自身安全,不得不防。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又来到了第二天早上。

  天色微明之时,一大群百姓早已如潮水般聚集在大明报社门口,翘首以盼著新一天的大明日报。

  不得不说,如今每天观看大明日报已经成为一些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天早上要是不看上一遍,就感觉浑身不自在,仿佛生活中缺失了重要的东西。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古代百姓的生活太过单调乏味,缺乏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所以只能靠阅读报纸来打发閒暇时光,了解外面的世界。

  当第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满心期待地拿到最新一版的大明日报,目光扫过上面的內容后,不禁惊讶地叫出了声:

  “哎呀!这是怎么回事报纸上面说大明马上要进行货幣改革了。”

  “还打算废弃之前的大明宝钞,而且黄金和银子也必须拿到朝廷兑换规定的货幣才能使用!”

  什么

  听到这话,周围那些买不起报纸却又渴望知晓內容的百姓瞬间炸开了锅。

  人群中顿时一片嘈杂。

  有人皱著眉头大声问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要进行货幣改革”

  “现在一贯大明宝钞也就值六十文钱,有什么好改革的”

  “难不成朝廷是要我们用银子去换大明宝钞不行不行,这种事我之前吃过亏,绝对不会再去换了。”

  一时间,周围的百姓议论纷纷。

  在他们看来,这哪里是什么货幣改革,分明就是皇帝在巧立名目抢他们的钱!

  本来以为经歷了辽东大捷之后,皇帝已经有所改变,不再像以前那般昏庸无道,结果没想到还是老样子。

  这顿时让他们感到无比失望,脸上纷纷露出沮丧的神情。

  这时,刚才那个读报纸的书生又站了出来,只见他赶忙摆了摆手,然后高声说道:

  “不不不,大家不要误会,不是这么回事。”

  隨后,书生便按照报纸上的內容,逐字逐句地仔细讲解起来:

  “上面说,皇帝陛下决定对现有的大明宝钞进行改革,以后旧版的大明宝钞虽然不能继续使用,但可以用来兑换新版的大明宝钞。”

  “一贯旧版的大明宝钞可以兑换一贯八十文的新版大明宝钞。”

  “而且,新版的大明宝钞还可以用来兑换大明银幣或者大明金幣,这两种货幣也是新版的货幣。”

  “除此之外,原本流通的银子和黄金也不允许再使用了,而是要统一拿到新创建的衙门,也就是大明皇家银行去兑换新版的大明银幣和大明金幣。”

  “上面还说了,从此以后,大明宝钞、大明金幣和大明银幣之间是互通的。”

  “大家可以用大明宝钞去兑换大明金幣和大明银幣,也可以用大明金幣或者大明银幣去兑换宝钞,所有货幣都是通用的。”

  什么

  听完书生的话之后,周围的百姓们顿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因为这和他们原本认知中的情况大相逕庭。

  以前,大明宝钞虽然也经过好几次改革,但无一例外都存在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大明宝钞和金银之间並不互通。

  百姓们可以用金银去购买大明宝钞,却无法用大明宝钞去购买金银和其他物资,这给日常交易带来诸多不便,更是在变相的夺取他们的钱財。

  可如今看来,朝廷似乎终於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並著手进行改革,这让百姓们既感到意外,又有些將信將疑。

  片刻之后,人群中有人满脸怀疑地说道:

  “我怎么觉得这件事不太靠谱呢大明几百年来什么时候让大明宝钞和黄金白银互通了这不会是在骗我们吧”

  那书生先是有点尷尬的挠了挠头,然后这才说道:

  “这个我也不清楚,但报纸上確实是这么写的,所以我估计应该是真的。”

  “你们想想,最近几个月以来,这报纸上面说的哪一件事情不是真的”

  听到这话,周围百姓们的怀疑瞬间减少了几分。

  毕竟最近几个月以来,他们一直都在持续关注大明日报,报纸上所报导的內容基本上都是真实可靠的,从未出现过虚假信息。

  这也就是说,关於货幣改革的事情,很可能是真的,並非空穴来风。

  下一秒,人群中突然有一个中年男人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地说道:

  “对了,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我家是做小生意的,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人来我家打听,要用铜钱或者银子收购我家的大明宝钞。”

  “而且一贯用六十五文钱收。”

  “我当时还挺高兴的,但是现在想想,会不会是他们也知道了货幣改革的事情,所以想要提前囤积大明宝钞”

  “毕竟刚才我可是听的清清楚楚,朝廷规定一贯旧版的大明宝钞可以兑换八十文,他们用六十五文收,一贯就能赚十五文钱。”

  “一贯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当时我家可是直接兑换了一千贯!”

  “那就是一万五千文钱,相当於十五两银子。”

  说到最后,那个中年男子一脸懊恼,满脸的肉都跟著抽搐了几下,仿佛在为自己错失的財富而痛心疾首。

  想想也是,一个不小心就损失了十五两银子,换做任何人,都会心疼不已。

  一时间,周围的百姓们顿时討论得更加热烈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现场气氛愈发高涨。

  而隨著大明日报被送往各地,各地的百姓们也都开始热烈討论这件事。

  就这样,仅仅一天时间,整个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了大明即將进行货幣改革的消息。

  於是,市面上所有的大明宝钞都突然变得紧俏起来,如同稀有珍宝一般,不再轻易在市场上流通。

  所有人都暗自將大明宝钞小心翼翼地囤积起来,满心期待地准备等朝廷正式开展兑换业务后,直接去兑换新版大明宝钞。

  希望在这场货幣变革中,儘可能地保障自身利益。

  至於那些之前以六十五文钱卖掉大明宝钞的人,此时只能站在街头望著热闹的人群追悔莫及了。

  卖的少了还好说,难受一会也就过去了。

  可能是卖的多了,那就得难受好几天了.

  不过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他们也只能无奈地吃下这个哑巴亏,徒留满心的遗憾和懊恼了。

  时光悠悠,转眼间又过去了好几天。

  终於在这一天,备受瞩目的大明皇家银行终於正式竣工了。

  阳光轻柔地洒落在京城各处,也洒在了朱慈烺的身上。

  因为知道大明皇家银行正式竣工的消息,所以朱慈烺打算亲自先来看看。

  只见这座大明皇家银行坐落於京城作为繁华的地带,建筑金碧辉煌,飞檐斗拱间雕樑画栋,精致的纹与绚丽的色彩相互映衬。

  整栋建筑气势恢宏,尽显皇家威严

  因为这是皇家產业,所以建筑各处巧妙地採用了皇家独有的龙纹装饰,有的龙纹盘旋於屋脊之上,栩栩如生,似欲腾空而起。

  有的鐫刻在大门之上,威严庄重,彰显著皇家的尊贵与权势,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极为大气壮观。

  朱慈烺仰头凝视著这座凝聚著眾多工匠心血的建筑,眼中满是满意之色。

  这般气派的银行,定能为大明货幣改革增添几分底气。

  紧接著,在眾人有条不紊的忙碌中,大量崭新的大明宝钞、黄澄澄的大明金幣和银晃晃的大明银幣被陆续搬运了进去。

  一箱箱的宝钞堆迭整齐,一袋袋的金幣和银幣碰撞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与此同时,那些之前经过精心培训的各类人员也都身著统一服饰,准备在明天正式上岗了。

  他们或是在柜檯后整理著帐目,或是在大厅中熟悉著业务流程,一切都准备就绪,只等第二天正式开启兑换业务。

  当然,大明皇家银行除了兑换业务之外,还从事著储存业务,也就相当於后世的存款业务。

  不过考虑到目前才刚刚开始改革货幣,所以存钱这类业务估计得以后才能正式开启了。

  除此之外,虽说宝钞提举司最近一段时间都在没日没夜的印製大明宝钞、铸造大明银幣和大明金幣。

  但直到今日,新版的大明宝钞只印製了不到八千万张,大明金幣和银幣加起来也不过三千多万枚。

  但朱慈烺心中有数,这些东西虽然数量不多,但其实已具备初步开展兑换工作的条件了。

  这天下午,东宫之內静謐中透著几分庄重。

  朱慈烺端坐在书房之中,神色沉稳。

  不多时,伴隨著一阵脚步声响起,一个人走了进来。

  “臣张世泽拜见太子殿下!”

  张世泽踏入书房,瞧见朱慈烺后,当下恭恭敬敬地大礼参拜。

  朱慈烺抬了抬手,示意他起身,隨后饶有兴致地笑著问道:

  “怎么,我听闻你们前段时间低价收购了不少大明宝钞,看来应该赚了不少银子吧”

  张世泽听到这话,心里猛地“咯噔”一下,被嚇了一大跳。

  因为他家確实参与了此事。

  事实上,不只是他家参与了,放眼望去几乎所有的勛贵都捲入了这场宝钞收购风波。

  不过在当时的情境下,他並未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之处,毕竟当时朱慈烺可没说过不允许他们收购宝钞啊。

  可如今陡然听到朱慈烺这般发问,他瞬间紧张起来,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还以为朱慈烺是要怪罪於他。

  当下,张世泽双腿又是一软,赶忙再次跪倒在地,声音带著几分颤抖说道:

  “臣知罪。”

  朱慈烺看著他这般惊慌失措的模样心中有些无奈,隨即走了下去亲手將他扶起,然后温和地说道:

  “什么知罪不知罪的,你瞧本宫像是在怪罪你吗”

  “若真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本宫早就派遣锦衣卫去告诉你们了,所以你不必这般忧心忡忡。”

  “这种事情本宫是允许的!”

  张世泽听了这话,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於算是落了地,然后长长地鬆了一口气。

  不过此时他也敏锐地猜到了,今日朱慈烺召见他,想必就是为了宝钞之事。

  但下一秒,他就听到朱慈烺继续说道:

  “今天晚上本宫要在东宫设宴,你把那些勛贵子弟全部都叫来,一个都不许落下,本宫有些话要跟他们说。”

  张世泽听闻这话,哪敢有丝毫拒绝之意,当下恭敬地说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这就去办。”

  隨即朱慈烺又交代了几句话,张世泽这才转身离开了。

  於是当天下午,张世泽便太子设宴的消息通知了下去。那些接到消息的勛贵子弟们,一个个瞬间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没办法,太子殿下亲自邀请他们,他们怎敢不重视

  与其他朝代不同,在別的朝代,皇子们之间往往存在激烈的竞爭,即便有幸被封为太子,也未必能顺顺利利地登上皇位。

  可大明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太子的继位几乎如同板上钉钉一般,毕竟这可是太祖当年定下的铁规矩,没有任何皇帝胆敢违抗。

  回顾大明的歷史,几乎每一位太子都顺利继承了皇位。

  这足以彰显大明太子地位的稳固性。

  特別是当今这位太子爷,其行事风格与威望,几乎已和皇帝没什么两样了,这群勛贵子弟们怎敢不来赴宴。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来到了晚上。

  夜幕如墨,悄无声息地笼罩了整个大地,而东宫之內却热闹非凡,灯火辉煌。

  勛贵子弟们纷纷应邀而来,他们身著华服,或是骑著高头大马,或是乘坐著装饰精美的马车,一个个的陆续抵达东宫。

  放眼望去,人数足有两百多位。

  实际上,原本勛贵子弟的数量远不止这些,只是此前朱慈烺用各种理由杀了一批,惩处了一批,这才使得如今只剩下这些人。

  当朱慈烺现身眾人面前时,菜场的眾人纷纷整衣敛容,整齐划一地行礼道:

  “参见太子殿下!”

  声音响彻整个宴会大厅,气势颇为壮观。

  朱慈烺则是隨意地挥了挥手,然后语气轻鬆地说道:

  “今日不过是一场寻常宴席,大家不必如此拘谨,吃好喝好便是了。”

  眾人闻言,这才渐渐放鬆下来,纷纷就座。

  隨后,朱慈烺也稳步走到主桌前,在那张象徵著尊贵地位的椅子上落座,身旁坐著张世泽以及其他几位身份尊贵的勛贵。

  毕竟一般的勛贵可没有资格和太子坐在这主桌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会上酒香四溢,佳肴满桌。

  眾人虽然一直都在推杯换盏,看似喝的不亦乐乎,但其实都没有喝醉,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今天晚上太子宴请他们肯定是有原因的。

  所以他们都在等著朱慈烺开口。

  正当眾人的心情越加有些急躁时,朱慈烺终於放下手中酒杯缓缓站起身来。

  与此同时,在场所有人的眼神也都纷纷看向了朱慈烺。

  场面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朱慈烺不为所动,目光扫过眾人之后,这才笑道:

  “诸位,想必大明即將进行货幣改革一事你们都已有所耳闻。”

  “本宫也知晓前段时间你们大量囤积旧版大明宝钞,意图从中赚取差价。”

  “不过,本宫对此並不打算追究,所以你们大可放宽心。”

  “明日一早,你们便可拿著旧版大明宝钞去兑换新版大明宝钞,然后再用新版大明宝钞兑换大明金幣和大明银幣。”

  “如此行事,本宫不仅不会怪罪,反而会倍感欣慰,因为你们这也是在助力朝廷推行新货幣。”

  “本宫还要感谢你们呢!”

  眾人听闻,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勛贵子弟赶忙站起身来,脸上带著討好的笑容说道:

  “太子殿下您言重了,我们身为大明勛贵,帮助朝廷推广货幣也是我们的分內之事。”

  “除此之外,无论殿下有何吩咐,我们定当全力以赴,绝不推辞!”

  其他勛贵子弟看到有人表態,顿时也纷纷附和了起来。

  有的高声说道:

  “对对对!无论太子殿下有任何吩咐,我们这群人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没错!臣愿为殿下效死!”

  一瞬间,在场的兄弟子弟们纷纷开始了表忠心。

  要知道这些勛贵子弟在来之前,家中长辈皆是千叮嚀万嘱咐的告诫他们,无论到时候太子说什么,都要毫不犹豫地应允,切不可拂了太子的面子。

  毕竟如今的大明早已今非昔比,这位太子爷手段强硬,威望颇高,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事实上那些老勛贵们还是想的太多了,因为在大明,从来都没有人敢得罪太子.

  不管怎么说,朱慈烺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你接著,他继续说道: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的,那么本宫也就不跟你们客气了,本宫这里还真的有一件事情让你们去做。”

  “本宫让你们做的事很简单,在这之前,朝廷已通过《大明日报》將即將进行货幣改革的消息告知了百姓。”

  “然而本宫担忧百姓未必能迅速接受新货幣,所以需你们帮衬一二。”

  “明日一早,大明银行就会正式开门营业,本宫要你们带著家里的奴僕去排队兑换大明宝钞,同时將家中的金银拿出来兑换大明金幣和银幣。”

  “本宫要让百姓们看到,大明的勛贵子弟们都在踊跃兑换新货幣。”

  “如此一来,百姓便能知道这新货幣並非是之前那些用於在民间敛財的货幣,更有利於新货幣在民间的流通。”

  眾人听闻这话,不约而同暗自鬆了口气。

  他们原本还满心担忧,以为太子是让他们做什么棘手之事,结果没想到却是如此简单。

  当即,一位性格直爽的勛贵子弟忍不住开口道:

  “太子殿下放心,即便殿下不特意吩咐,明日我等也会如此做。”

  “我也是!”

  “还有我,明日一早,我定带著家中的宝钞和金银前去大明皇家银行兑换新版货幣!”

  一时间,在场的勛贵子弟纷纷响应,气氛热烈非凡。

  朱慈烺见状,嘴角不觉露出一丝笑容,事情比他想像的似乎还要简单些。

  没过多久,这场晚宴便步入尾声。

  隨后眾人纷纷起身告辞,各自离去。

  唯有张世泽等几位心思敏锐、头脑聪慧的勛贵子弟留了下来。

  而朱慈烺特意留下他们,自是另有重要之事交代。
  http://www.hlys.cc/30303/2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