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229章 农民军没饭吃了怎么办?当然是抢他娘的了!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29章 农民军没饭吃了怎么办?当然是抢他娘的了!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229章 农民军没饭吃了怎么办当然是抢他娘的了!

  天气热,其实並不算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比如多喝点水,找个阴凉的地方歇一歇,总能熬过去的。

  虽说如今河南一带乾旱严重,水源稀缺,但也还没到没水喝的绝境。

  可要是粮食没了,那可就彻底完蛋了。

  这些跟著他造反起义的农民大多都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跟著他一起造反的。

  可要是连自己都拿不出粮食给他们吃,这些人肯定会一鬨而散。

  到时候,说不定连自己的老营都得人心不稳。

  想到这儿,张献忠咬了咬牙,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当即下定了决心,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攻打信阳,抢夺城里的粮草物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足够多的物资用来稳住军心,让自己的队伍继续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

  就在张献忠刚准备开口下令的时候,却突然想到了什么,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一旁的罗汝才。

  他心里清楚,罗汝才足智多谋,大概也是知道接下来必须要攻打信阳了。

  不过张献忠没有直接表態,而是开口问道:

  “罗將军,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罗汝才听到这话,心中不由得嘆了口气。

  他太了解张献忠了,其实早在刚才听到快要断粮的时候,张献忠心里早就做好了决定,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攻打信阳。

  如今之所以要询问自己的意见,只不过是想在自己这里寻求一些支持和认同罢了。

  反正不管自己同不同意,张献忠都会去攻打信阳。

  而且,作为一个农民军首领,他自然也知道眼下他们面临的困境!

  无论如何,大军都不能断粮,不然不止是张献忠的队伍要面临土崩瓦解,就让他的军队也是如此。

  这般想著,罗汝才说道:

  “如今大军粮食告急,那也没什么可顾忌的了,就去攻打信阳城吧。”

  “不过,此战务必速战速决,不能给左良玉任何可乘之机。”

  “除此之外,在我们攻城的时候还得派人去牵制左良玉,不让他靠近我们,为我们攻打信阳爭取时间。”

  张献忠听到这话,隨即笑著点了点头,说道:

  “罗將军想法和本王不谋而合,既如此,那我们就去攻打信阳。”

  说完这话,张献忠猛地转身,眼神瞬间锐利如鹰,衝著身旁一位传令兵厉声喊道:

  “去,传定国和文秀来见我!”

  那声音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

  而所谓的定国和文秀,自然便是李定国与刘文秀了。

  他们身为张献忠麾下最为得力的干將,同时也是他的义子。

  平日里,李定国与刘文秀对张献忠恭敬有加,而张献忠也对这两位义子寄予厚望。

  李定国出身农民军,本来註定只是歷史平平无奇的一员小將,然而在歷史上他却有著另一重身份。

  那就是明朝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

  他虽然曾经是张献忠的义子和部下,但是在张献忠死后,他却毅然决然地归顺南明,在风雨飘摇的永历政权中,成为支撑起危局的核心支柱。

  李定国作战时,驍勇之势无人能及,谋略更是过人一等。

  他多次大败建奴,一度將南明濒临崩溃的颓败局势硬生生地扭转,也正因如此,他甚至被后人尊称为『南明擎天一柱』。

  而其最为辉煌的战绩,首推大败建奴定南王孔有德!

  据说李定国巧用计策,將孔有德逼入绝境,孔有德走投无路之下,最终自焚而死。

  紧接著,他又精心设下埋伏,成功斩杀建奴敬谨亲王尼堪,最终完成了『两蹶名王,天下震动』,这一不朽功勋。

  让天下人对他敬畏有加。

  哪怕后来永历皇帝驾崩,局势愈发艰难,他依旧坚守自身气节,面对建奴的威逼利诱,绝不低头投降,堪称明末汉人最后的脊樑。

  细究起来,李定国並非从一开始就真心想要造反。

  他是亲眼目睹明朝腐朽不堪,已然无力回天,才愤而举起反旗跟隨张献忠造反。

  而当察觉到建奴即將在华夏大地肆虐,生灵涂炭之际,他又毫不犹豫地归降南明。

  只可惜,最终未能成功力挽狂澜,拯救华夏於水火。

  纵观其一生,满是悲壮。

  另一位刘文秀,虽然在声名上不及李定国那般如雷贯耳,但同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

  他与李定国、孙可望、艾能奇一同,並称“大西四將军”。

  在张献忠死后,他也选择归顺南明永历政权,获封蜀王。

  在西南抗清的战场上他屡立战功,奋勇拼杀。

  只是可惜后来孙可望叛变,致使局势急转直下,刘文秀虽心中忧愤交加,却无力回天,最终抱憾病逝。

  总而言之,这两位都是明末时期难得的忠义之士。

  唯一可惜的就是他们现在並不忠於大明,而是忠於与张献忠!

  不多时,只见后方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隨即两骑快马疾驰而来。

  正是李定国与刘文秀。

  只见这人年龄相仿,都在三十岁左右,不过李定国俊朗帅气、眉目之中自有一股英气,而刘文秀则是偏文弱了些,自带一股书生之气。

  二人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张献忠面前,整齐利落地单膝跪地,抱拳说道:

  “见过父亲!”

  虽然他们只是张献忠的义子,但张献忠平日里就与他们父子相称,所以这样的称呼並无不妥之处。

  与此同时,张献忠神情格外严肃,紧紧地盯著他们吩咐道:

  “定国、文秀,你们听著,如今大军的粮草已经不多了,最多也就坚持十天左右,所以我们必须攻打信阳城获取粮草。”

  “只是在这期间为了防止左良玉捣乱,所以本王决定派你们去阻拦左良玉!”

  “你们即刻各自带领所部兵马出发,去探寻左良玉的踪跡,然后用尽一切办法將他拦住。”

  “不过切不可与他正面交锋,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拖住他。”

  “倘若实在拖不住,就设法將他引到別处去,总之绝对不能让他干扰到我们攻打信阳的计划。”

  李定国和刘文秀听闻此言,不由自主地对视了一眼,彼此的眼中皆瞬间闪过一丝深深的忧虑。

  因为他们心里再清楚不过,左良玉麾下皆是精兵强將,战斗力极为强悍,而以他们目前所掌握的兵力和实力,想要挡住左良玉,谈何容易

  这一任务犹如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他们心头,使得他们心中压力顿时倍增。

  张献忠敏锐地察觉到了他们的担忧,接著说道:

  “本王也知道这有些为难你们了,所以再给你们三万兵马!”

  李定国和刘文秀原本各自统领一万兵马,如此一来,手中兵力瞬间扩充至五万。

  二人心中虽满是忐忑,但面对张献忠那不容置疑的命令,只能齐声应道:

  “父亲放心,儿臣定当竭尽全力,拼死拦住左良玉!”

  张献忠微微点了点头,又补充叮嘱道:

  “倘若拦不住,儘早派人快马加鞭回来通报,本王也好早做打算。”

  两人赶忙再次点头领命。

  隨即张献忠挥了挥手。

  “去吧!”

  让人也不再多话,隨后转身便跨上战马,扬起马鞭便离开了。

  不多时,一支约莫五万人的兵马便脱离了张献忠的大军,迅速朝著远方奔去。

  五万人看起来挺多的,但最起码有四万人都是几个月前刚来投奔的农民军,剩下的一万人一部分是老营人马,一部分是参加过多次战役的农民军。

  张献忠看著远去的大军,神情间不由得闪过一丝担忧。

  他总觉得这次可能会出现什么无法掌控的大事

  紧接著,张献忠並未急於下令出发,而是下令让部队就地休整,埋锅造饭。

  士兵们接到命令,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熟练地架起锅灶,从行囊中取出大米麵粉,然后生火做饭。

  不多时,裊裊炊烟缓缓升起,在炽热的天空下裊裊飘散,带著些许饭菜的香气。

  张献忠站在一旁,静静地看著这一切,他心里明白,只有让將士们吃饱喝足,养精蓄锐之后,才能让他们以最好的状態投入即將到来的战斗。

  毕竟攻城向来都是体力活,不吃饱可不行!

  他在心中暗自盘算,等吃完饭之后,在让大军稍作休息,便即刻对信阳城发动袭击。

  无论如何,都要速战速决拿下信阳城。

  半个时辰后,张献忠一马当先,身骑一匹高大的黑色骏马,隨后只见他大手一挥,高声喊道:

  “出发!”

  隨即,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朝著信阳城进发。

  一时间,尘土漫天飞扬,马蹄声、脚步声交织迴荡,好似一首气势磅礴的战歌,在这酷热难耐的大地上奏响。

  与此同时,信阳!

  信阳城的规模其实並不算大,城內人口不过三万,相比於河南的其他城市,多少显得有些冷清。

  如今驻扎在此的官兵,皆是从別处紧急抽调而来的。

  原本驻守此地的官兵,早就在和李自成以及张献忠的战斗中消耗殆尽。

  此时驻守这里的將领名叫汪乔年,他出身科举,在天启二年考中进士,初入官场时担任刑部主事,之后在官场上一路摸爬滚打,最终担任郎中一职。

  后来,因为母亲不幸去世,他遵循孝道,回乡守孝。

  崇禎二年的时候,他以工部郎中的身份被重新启用,凭藉著自身出色的治理能力和良好的品行,一路稳步升迁,先后担任青州知府、登莱兵备副使、平阳知府等职。

  直至后来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抚陕西、河南。

  由於原本的三边总督傅宗龙在项城战败被杀,局势危急,汪乔年临危受命,接替其职位,总督三边军务。

  汪乔年十分清楚当下局势的严峻,因此上任之后,立刻四处奔走,收拢召集那些散亡的士兵,又调集边防部队,好不容易才凑起了三万人,用以防守河南。

  不过此刻,大部分人马都被派去对付李自成了,仅剩下五千兵马留守信阳。

  这天,汪乔年如往常一样,正带著士兵在城內巡逻,此时烈日高悬,酷热难耐,汗水湿透了他的官服,可他依旧没有停留。

  突然就在这时,一个小兵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由於跑得太急,连行礼都顾不上了,而是直接气喘吁吁地说道:

  “大人,大事不好,城外发现一支军队,从旗號和穿著判断,看样子像是张献忠的队伍。”

  “什么张献忠”

  听到这话,汪乔年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仿佛被一层寒霜笼罩。

  他心里清楚,张献忠此番前来,恐怕是要对信阳城动手了。

  这对他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毕竟张献忠的队伍虽说大多是农民军,但人数眾多,更何况这傢伙跟李自成一样,到处宣扬“义军来了不纳粮”之类蛊惑人心的口號。

  这使得城內百姓有时难免对他们心生嚮往,一旦人心不稳,城防便岌岌可危。

  想到这儿,汪乔年不再迟疑,果断对著身边的亲兵下令:

  “你即刻带领一队人马,兵分六路,火速前往附近求援。”

  “不管遇到了哪路兵马,务必让他们儘快赶来救援信阳。”

  “记住,一定要快!”

  亲兵神色一凛,大声应道:

  “遵命!”

  隨后便带著一群士兵,如离弦之箭般迅速出了信阳城,朝著四面八方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久久未散。

  本来按照正常情况,每个省份的兵力都有固定驻扎区域,求援只需前往附近驻地即可。

  但河南的状况比较特殊,因为伴隨著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肆孽,河南此时早已乱成一锅粥了,各处兵力调动频繁,毫无固定驻扎点可言。

  官兵和起义军四处奔波,时而官兵追著起义军打,时而起义军追著官兵打,行踪飘忽不定。

  这就导致汪乔年根本不清楚周围有哪些友军,只能寄希望於碰运气了。

  遇到哪支军队,就让哪支军队前来救援。

  紧接著,汪乔年赶忙登上城楼,城楼之上烈日炙烤,热浪滚滚,但他却毫不在乎,而是亲自指挥让各处官兵做好迎战农民军的准备。

  同时在心中暗暗祈祷,盼望著援军能儘快赶到,守住这座城。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张献忠率领的大军终於抵达信阳城下。

  当看到眼前这座小城时,张献忠骑在马上忍不住仰头大笑出声。

  在他看来,信阳城比他之前打下的襄阳城可要小得多了,城內驻扎的兵力也不多,拿下这座城池简直易如反掌。

  想到这儿,张献忠隨即面色一沉,高声下令道:

  “攻城!”

  伴隨著他下达命令,身后的大军也是迅速行动了起来。

  当然,打头阵的依旧是那些刚刚加入队伍的农民军。

  这些人显然被当作了炮灰。

  虽说张献忠自己也是农民出身,但时过境迁,伴隨著这么多年的南征北战,他的身份早已改变。

  如今的他,已具备上位者的冷酷与决绝,不再將这些普通农民视为自己人。

  而那些接到命令的农民,此时眼神中却满是恐惧与无奈,因为他们知道这简直就是去送死。

  可他们又不敢违抗命令,只能乖乖拿起各式各样简陋的工具冲了上去。

  有的拿著锄头,有的握著镰刀,甚至还有人扛著木棍,赤膊上阵,准备攻城。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简易的云梯被人抬著一起冲了过去。

  本来在正常情况下,大军攻城前总要先劝守城將领投降,若是对方肯投降的话,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情况並不符合眼下的情况。

  因为无论城內守將降与不降,农民军进城后都要大肆劫掠,以此获取粮草补给。

  除此之外,肯定也会进行大肆屠杀!

  所以,守城將领无论如何都不会投降,既然如此,双方也就无需多费唇舌,直接干就完了!

  与此同时,汪乔年在城楼上看到城外密密麻麻的大军,不由得也是紧紧皱起了眉头。

  因为敌军数量实在太多了,放眼望去,少说也有十几万人,人头攒动,密密麻麻遍布整个视野。

  虽说大多是农民军,没什么战斗力,但这庞大的数量仍令人胆寒。

  好在这个时候来攻城的不是李自成,因为李自成这个时候的兵马早已超过了五十万人。

  而且他的兵马可不仅仅只是农民军,其中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於投降的官兵,这就导致李自成无论是兵马数量还是战斗力都远超张献忠。

  要是李自成来的话,怕是顷刻之间,这信阳城就要守不住了。

  与此同时,眼看著城外农民军准备靠近城池时,汪乔年果断下达命令。

  “开炮!”

  一时间,城墙上火炮轰鸣,一枚枚炮弹在天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隨后落入了农民军中,瞬间就炸死了不少人。

  与此同时,官兵们手持火銃,子弹激射而出,还有师官手持弓箭,箭矢如同暴雨般射出,瞬间又有不少农民军倒下。

  这一幕嚇得那些刚加入的农民军惊慌失措,当下纷纷扔掉手中的武器,就不要命的向后逃了起来。

  他们从未经歷过战爭的残酷,如今眼看著还未真正开战就已死伤眾多,心中恐惧到了极点,只想赶紧逃走。

  但张献忠怎会轻易放过他们,下一秒,事先派出的督战队立刻上前。

  这些督战队成员手持长刀,面目冷峻,將所有试图逃跑的农民军全部斩杀。

  剩下的人被这血腥场景震慑住,嚇得浑身发抖,再也不敢逃跑,隨后只能硬著头皮,一轮又一轮地朝著城池衝去。

  张献忠骑在马上,大声怒吼道:

  “你们都给本王听好了,谁敢逃跑,本王就杀了谁!都给本王冲!”

  “只有拿下了信阳城,你们想要什么把王都给你们!”

  “粮食、银子、女人,要什么都有!”

  然而这句话並没有鼓舞到那些正在攻城的农民军,反而是鼓舞到了督战队。

  紧接著督战队再次上前,挥舞著长刀和皮鞭,驱赶著农民军向前衝锋。

  与此同时,张献忠这边也没閒著,身后部队早已开始布置火炮,此刻刚好布置完毕。

  隨著张献忠一声令下,“轰轰轰”,火炮声瞬间震耳欲聋,炮弹带著呼啸的风声,径直朝著信阳城袭去。

  在之前与官兵的交战中,张献忠缴获了不少火炮,这些火炮威力巨大,是攻城夺寨的最佳帮手。

  不过,汪乔年显然早有防备,因为有几门火炮就是正对著在献忠的火炮打的!

  再加上他是从上打下,占据了优势,所以没过多久,就炸毁了张献忠的三门火炮和一些火炮手。

  张献忠看到这一幕气得鼻子都歪了,只能让火炮兵重新调整了距离,然后在进行攻打。

  一时间双方炮火纷飞,整个战场陷入一片惨烈之中,硝烟瀰漫之时,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而此时,张献忠早已退到了一处安全地带。

  这里四周空旷,不受城墙上火炮的威胁,他正好在此指挥整个大军。

  一旁传令官手中的令旗挥舞不停,指挥著部队的进攻节奏。

  当张献忠正忙著攻城时,另一边,李定国派出去的探子终於发现了左良玉的踪跡。

  实际上,张献忠之前的猜测没错,左良玉一直以来就像个甩不掉的狗皮膏药,紧紧尾隨在他们身后。

  並且时不时的窜出来捅他一刀!

  而之所以不和张献忠正面交锋,一鼓作气的將他消灭,也不是因为左良玉还有什么小心思,而是这些农民军压根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彻底消灭。

  之前左良玉试过好多次,每次眼看著就要弄死张献忠了,结果这个时候张献忠就会弃车保帅,让手下的农民军进攻官兵,而他则是带著老营的人马趁势溜走。

  什么

  你说为什么左良玉不杀了那些农民军,然后再去追杀张献忠

  拜託!

  杀不完的好吗

  要知道从几个月前开始,张献忠的军队数量就没有少於十万,其中最起码七万都是刚加入的农民军,而左良玉的军队也就只有两万多而已。

  两万正规军杀七万农民军,看起来问题也不大,可是当这七万人毫无章法的衝过来的时候,左良玉的大军也是会乱的。

  而大军只要一乱,军心什么的也就没了!

  这个时候哪里还有时间去追杀里张献忠
  http://www.hlys.cc/30303/2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