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这个批复做得滴水不漏。既给了地方一个面子满足他们的请求,维护了国策的统一性。
又通过削减名额和增加考核抬高了门槛。
保证了不会有太多异族官员,在短时间内冲击现有的官僚体系。
还给那些落选的人留了条进官学的后路。
安抚了人心,真算得上一举多得。
刘启看过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自己的这个儿子确实没让他失望。
无论是心性还是手腕,都已经是上上之选。
假以时日,必能成为一个合格,甚至比自己更优秀的君主。
然而就在刘启准备在这份奏折上用印批红时。
旁边侍立的当朝内阁首辅,大学士魏存,却突然站了出来。
“陛下,太子殿下,老臣有话要说。”
魏存是当年魏征的孙子。
他不像他爷爷是个只会梗着脖子死谏的老顽固。
这个人学问做得极好,为人又懂得变通。
是刘启亲手提拔起来的新一代文官集团领袖。
这些年一直深得刘启的信任。
“讲。”刘启淡淡地开口。
“老臣以为,太子殿下的批复虽稳妥,但似乎……有些过于保守了。”
魏存的话让刘启和刘据都愣了一下。
“哦?那你觉得应该如何批复?”
刘启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感兴趣的神色。
魏存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
“老臣以为,不仅不应该削减名额,反而应该增加名额。”
“不仅应该让他们参加科举,更应该鼓励他们参加科举。”
“陛下当年定下有教无类的国策,为的就是要用我大晋璀璨的文明去同化那些蛮夷。”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我大晋国力鼎盛威加四海,正是彰显天朝气度的时候。”
“为何还要如此小家子气,对那些已经归顺的子民处处设防呢?”
“这样做只会让他们觉得朝廷始终没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长此以往恐怕会离心离德,反而不利于边疆的稳定。”
“老臣愚见,我们应该敞开胸怀,用绝对的文化自信去接纳他们,包容他们。”
“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大晋子民的身份。”
“这,才是长治久安的王道啊。”
魏存这番话说得是情真意切,大义凛然。
就连刘启听了都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点头。
这个魏存确实有几分见地。
他说的这套“王道”理论,听起来确实比自己当年那套简单粗暴的“霸道”理论。
要高明得多,也文明得多。
然而一旁的刘据听完之后,却皱起了眉头。
他虽然年轻,但从小就跟在刘启身边耳濡目染。
对于人性中的那些阴暗和复杂,他比朝堂上绝大多数官员都看得清楚。
“魏师傅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
刘据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不像刘启那么冰冷,带着一丝年轻人的清亮。
“但孤觉得此事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我们固然要有文化自信,但也不能因此就失去了最基本的警惕。”
“安西行省归化不过二十年,人心未稳。”
“那些大食贵族,前一刻还是国家的统治者,下一刻就成了我们的阶下囚。”
“你让他们如何能够发自内心地认同我们?”
“他们之所以表现得那么恭顺,不过是因为畏惧我大晋的天威罢了。”
“一旦我们露出丝毫的软弱,他们立刻就会变成最凶狠的豺狼。”
“将我们撕得粉碎。”
“孤认为对待他们,教化要用,但刀子更不能放下。”
“恩威并施才是真正的御下之道。”
刘据的这番话让魏存的脸色微微变了变。
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太子殿下,看问题竟然如此深刻,而且充满了戾气。
这跟他平日里表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形象简直是判若两人。
而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他发现太子说的这套理论。
跟当年那位铁血帝王几乎是一脉相承。
难道这个帝国还要在那种血腥的高压统治下继续走下去吗?
不,绝对不行。
魏存的心中升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位已经开始走上歧途的太子殿下给拉回正道。
“太子殿下,您的话恕老臣不能苟同。”
魏存的语气变得有些激动起来。
“时代已经变了。”
“二十年前,我大晋初定天下根基不稳,四方蛮夷虎视眈眈。”
“那个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用雷霆手段来震慑宵小,稳固江山。”
“但现在不一样了,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
“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用杀戮和恐惧来维持我们的统治了。”
“我们需要的是仁政,是德化。”
“我们需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们大晋不仅有强大的武力更有博大的胸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四方宾服,万国来朝。”
“殿下您从小就饱读圣贤之书,难道忘了书上是怎么说的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啊。”
魏存的话像一记记重锤敲在了刘据的心上。
他承认魏存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甚至比他自己坚持的那一套,听起来要更加的光明,更加的正确。
他一时之间竟然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
他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了坐在龙椅上,一直没有说话的父亲。
他希望父亲能够给他一些支持,或者是一些提示。
然而刘启的脸上依旧是那副平静的,看不出任何喜怒的表情。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两个人,就像在看一场与自己无关的辩论。
刘据的心中闪过一丝失望,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被孤立了。
难道连父亲也觉得自己错了吗?
难道自己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帝王之术。
真的已经过时了吗?
就在刘据心中开始产生动摇的时候。
一个谁也没想到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魏大人说的真是太好了。”
说话的是站在魏存身后的一个年轻人。
他是当朝的状元,翰林院的修撰,也是魏存最得意的门生,名叫杨修。
这个人,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在士林中闯出了极大的名声。
被很多人认为是未来内阁首辅的不二人选。
“学生以为,魏大人所言正是匡扶社稷的至理名言。”
http://www.hlys.cc/30506/4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