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人人都会死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106章 人人都会死

  宋启山微微点头,算回了礼。

  来到床边,许家的人已经让开位置。

  许瑞丰的三儿子许宁安,眼眶发红,低声道:“我爹已经迷糊,可能认不出您了。”

  前些年宋念守提拔的几人中,便有许宁安。

  这个人很聪明,也很勤快。

  那年他还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精神抖擞的跟着宋启山学习如何整改土质。

  到了如今,也差不多四十岁了,鬓角生出一丛霜白。

  宋启山嗯了声,坐在床边,掏出那片火灵芝,掰成小块塞进许瑞丰嘴里。

  火灵芝入口即化,许瑞丰的脸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润起来。

  许家众人欣喜不已,许宁安更是冲宋启山跪下磕头。

  “多谢宋老爷救我父亲性命!”

  然而宋启山朝着许瑞丰体内输入一道劲气查看后,却叹气道:“起来吧,这东西只是吊回了他一口气,撑不了多久。”

  许宁安愣在地上,随后被人扶起来。

  此时的许瑞丰咳嗽几声,缓缓睁开眼睛。

  眼中的浑浊之色,消散许多。

  他看着周围子孙,再看向宋启山。

  下意识想起身,便被宋启山按住:“这个时候,就莫要多礼了。”

  许瑞丰似乎也明白自己身体的情况,声音略显虚弱:“没想到还能见你最后一面,还以为再也见不着了。”

  这话一出,几个性子柔弱的妇人和孩子,都忍不住哭出声来。

  许瑞丰转头望向他们,并未责怪,只道:“莫要哭,谁还能没个死呢。我都活过七十,也算够本了。”

  抽泣声依然不绝,话是这样说,可真到了生死离别,又有几人能够坦然面对。

  许瑞丰又喊道:“三子。”

  红着眼睛的许宁安连忙走过来,屈膝跪在床边:“爹,我在这呢。”

  许瑞丰抬起青筋血管凸起,好似干枯树枝的手臂,在许宁安的手背上拍了拍。

  “待我走后,家里的事都交给你了。”

  “自家事你说了算,外面的事,要听宋老爷的。”

  许宁安连连点头:“爹,我记得了。”

  看着父子俩这一幕,宋启山微微有些失神。

  依稀想起多年前那场大雨,江云庆临死前,也是这般,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了宋家。

  而那两个孩子,也是如此回答。

  “光记得了不行,你当着我的面,带着全家人给宋老爷磕头。发誓以后无论如何,都跟着宋家!”许瑞丰道。

  许宁安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跪着向后退了几步,然后冲身后众人喊道:“都跪下,给宋老爷磕头!”

  一众人无论心中如何想,此刻都纷纷跪倒在地,结结实实给宋启山磕了个响头。

  跟着过来的谢玉婉,宋念顺等人看到这一幕,想去扶,又觉得不太妥当。

  许瑞丰的意思很明显,他要在临死前告诉别人。

  许家不仅仅交给了许宁安,也交给了你们宋家。

  宋启山没有阻止这一切,受了如此大礼,道:“你我之间,何须如此。”

  许瑞丰难得露出笑脸,皱眉在脸颊上挤做一堆:“你可还记得,你买了陆家那些地,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宋启山点点头,道:“差不多快三十年了。”

  那时候宋念守刚出生没几年,陆家便出了事,所以记得很清楚。

  “是啊,一眨眼都快过去三十年了。”

  “三十年前,我们许家还是固安村田产最多的,若那个时候,我不会让他们给你磕头。”

  “可三十年后,许家还是许家,宋家却已经不是那个宋家。”

  看着宋启山,许瑞丰眼神显得万般复杂。

  他羡慕,又有些嫉妒。

  “我已经老的要死掉了,你却连一根白头发都没有,现在着实有些后悔没跟你学武道了。”

  许多人都以为,宋启山能比同龄人显得更年轻,是因为武道修为足够高。

  这或许是一方面气血旺盛,自然不容易老的快。

  但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宋启山心中无人知晓的大秘密,那才是不老的真正原因。

  “挺想看着你们家,到底能走到哪一步的。有人说,你家会当皇帝,能行吗”许瑞丰问道。

  宋启山摇头,道:“不行。”

  又或者说,不想。

  许瑞丰哦了声,还想说些什么,却剧烈咳嗽起来。

  见他的精气神不断衰弱,宋启山便道:“莫要说太多了,先休息一下。”

  然而刚起身,手腕便被抓住了。

  紧接着,便是许瑞丰的声音传入耳中:“甭管能不能当皇帝,看在过去的份上,若许家后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饶他们一次,可好”

  宋启山低头看去,只见许瑞丰眼里露出恳求之色。

  现在的许家,并未有什么为人诟病的地方。

  许瑞丰这话,只是想给后人留一道护身符罢了。

  宋启山拍了拍他的手背,道:“好。”

  许瑞丰这才松开他。

  宋启山把许宁安喊了出去,将那片火灵芝递过去,道:“这东西可以续命,但撑不了太久,准备后事吧。”

  许宁安没有推辞,含泪收下火灵芝后,又要对宋启山磕头道谢。

  宋启山伸手将他扶起,道:“我和你爹一个村子长大的,他年长我几岁,算是老大哥,就不要这么见外了。若有什么要帮忙的地方,尽管来找我。”

  许宁安点点头,将他送出门去。

  回了自家宅院,谢玉婉不禁唏嘘感慨。

  村里过世的人逐渐增多,像许瑞丰的爹,二十年前便走了。

  如今,已经轮到和宋启山同辈分的那些。

  “想想确实时光如梭,你我也是六十岁的人了。”谢玉婉回想着过去种种。

  三间瓦房,每日等着自家男人和两个娃娃从田里回来吃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陆河同,江宝瑞,江云庆,许瑞丰……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如今细细想来,却觉得有些陌生。

  那是时间过的太快,让人难以适应。

  再看着已经四十岁的宋念顺,三十多的宋念云。

  当年每天跟着两个哥哥跑来跑去的小丫头都这么大了,谢玉婉不自禁摸了摸眼角,好似也生出了几道皱纹。

  她再看向宋启山时,忽然眼角有些湿润。

  就像许瑞丰说的那样,人总有死的时候。

  她也曾想过这事,很害怕。

  但怕的不是死,而是怕再也见不着宋启山。

  只想想,便觉得心里疼的很。

  万般不舍,难以形容。

  宋启山明白她心中所想,搂在怀中轻声安慰道:“莫要多想,说不定咱们能长生不老呢。”

  “那不是成妖怪了吗。”谢玉婉道。

  宋启山笑着道:“那就当妖怪吧,你是老妖婆,我是老妖公。”

  “很难听。”谢玉婉评价道,却是忍不住笑出来。

  虽有这样的事,但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宋念守带着汤运良,还有宋念顺一块去了秋谷城。

  想接收权力,并非说说那么简单,许多事要做。

  目送两个儿子离开,宋启山转过身,准备回屋。

  却见宋念云站在院中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云儿,怎么了”宋启山问道。

  宋念云抬头看他,眼中略有些茫然:“爹,人人都会死吗”

  这个问题实在莫名其妙,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但宋启山知道,她问的不是死,而是分别。

  从前无忧无虑的,又很年轻,哪里会思考这种问题。

  如今年龄大些了,便会忍不住多想。

  想想爹娘,想想哥哥弟弟,想想那些侄儿侄女。

  若死了,便见不着了。

  脑海中,又浮现另一道身影。

  黑黑的,瘦瘦的。

  每年总会来这里几趟,满脸歉意的对她说:“今年仍未寻到,明年我再多去些地方。”

  所有人都没想到,宋念云当初只为打发他的一句话,这个男人竟然坚持了这么久。

  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怕是块铁,放在怀里捂个十年八年,也该滚烫了。

  宋念云忽然想着,若他真死了,不也见不着了

  不知道为什么,想到这个可能,她忽然觉得心口好似被揪住了,只觉得手心都有些发凉。

  宋启山的声音,恰好传来。

  “人最怕的不是死,而是不知道自己这一生,究竟想要什么。”

  “活的浑浑噩噩,死的糊里糊涂。”

  宋念云看着自己的父亲,听出了他意有所指,却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么多年过去,她习惯了,他也习惯了。

  周围人,同样习惯了。

  宋启山没有再多言,转身进了屋。

  留下宋念云站在原地,宋承曦提着木枪走过来,看看屋里,又看看小姑。

  “姑姑,你怎么了”

  宋念云看向一身练功劲衣的侄女,突然想起林雨之第一年回来的时候,林青川问他:“你的剑呢”

  那个男人满脸窘迫:“饿急了,拿去换了饼吃。”

  宋念云忽然忍不住笑出声来,真是个傻子。

  宋承曦一脸莫名其妙的看着姑姑,这是笑什么呢

  她低头往自己身上看,哪里好笑了

  屋子里,宋启山坐在书桌前。

  家里人都有感慨,他自然也有。

  许多事情,心中都有想法,也知道急不得。

  但真看着一个又一个故人离去,又怎能不急呢。

  缓缓呼入一口气,他闭上了眼睛。

  心神祖宅的主屋里,木质雕像已经完全转化为泥胎。

  无需再主动融合,睁开眼便是一体。

  今时今日的主屋,比起十年前,还要再大两倍。

  房梁木柱,粗的一个人都抱不过来。

  吉光消耗后留下的岁月纹路,密密麻麻,活似老农脸上的皱纹。

  沧桑气息,在主屋里弥漫。

  外面的祖宅,已经增加到了二十八间,还有一间新的,刚出现框架。

  门口的神树,有五米高,枝头挂着两颗早已成熟的嗣玉果。

  这些年来,田产和其它产业收获并不多,甚至比从前还要降了五六成,每年只能收获三十缕不到。

  但得益于宋家掌控四县,以及宋念守获得四县总制司丞的头衔。

  仅此,便得到吉光三百二十缕。

  听起来似乎很多,实则很少。

  主要还是因为天灾人祸,导致减产,人口流失。

  而且宋家也并非真正获得那些田产地产,只不过代管罢了,说白了,这是名气换来的。

  此外,训练近四千民兵,也得到了额外三百缕。

  四县平民百姓的拜访,给了将近二百缕。

  知府周廉安前些年来宋家拜访,给了八十缕。

  宋念丰两年前回来了一趟,给的最多,足足有一千一百缕!

  这是因为宋念丰除了晋升三品参将外,手里还有五座城池。

  不过城池有大有小,给的吉光数量自然也有区别。

  林林总总加一起,大概有两千三百缕。

  然而这几年为了保住粮产,加上家里人的赐福,每年就得消耗一百多缕。

  否则四千民兵,根本无法维持。

  九年时间,光这些便耗去一千五百缕。

  还有两颗预备的嗣玉果,也去了二百缕。

  如今宋启山手里积攒的吉光,只剩下六百缕。

  天灾人祸的影响实在太大,但反过来说,若非乱世,宋念丰如何能掌控五座城池

  宋家又如何能手握四县之地,从而有谋取秋谷城的底气呢。

  其中利弊,难以评断。

  换做盛世,吉光的获取说不定还只有固安村几百亩田产,以及宋念守的产业扩张。

  每年百八十缕吉光,就算不错了。

  没有耽搁时间,宋启山直接看向第三间祖宅中的宋念顺身影。

  这些年来,家人的修为都有不同幅度增长。

  宋启山的修为自然最高,达到了第十三境。

  劲气威猛,数十步外,便能将一块巨石打的粉碎!

  而且宋启山隐隐感觉到,十三境的劲气,与之前似乎有些不一样。

  不好用言语来形容,就像多了点什么东西,但不够清晰,感触不深。

  这个境界,已经和当初宋念顺说过的青灯上人一样。

  传闻青灯上人曾与仙人对招,胜负不知。

  宋念顺去了趟洞府,真相大白。

  十三境,远非仙人对手,青灯上人比不败狂刀死的还惨。

  宋念顺的修为也增加颇快,达到了十一境。

  虽说只比前些年提升了一个境界,却也非同小可。

  江湖上多少成名高手,想从第十境跨越到十一境,穷尽一生也未能达到。

  而宋念顺仅仅用了七年,便跨过去了,已是快的惊人。

  并未在宋念顺身影上多做停留,视线上移。

  灰色的愿景丝带,于半空飘荡。

  “祖宗助我补全双修仙法。”
  http://www.hlys.cc/30516/1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