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成仙的基础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127章 成仙的基础

  “在这等我一会。”

  宋启山说罢,转身回了家。

  找来一个水桶,随后闭上眼睛,沉入心神。

  再睁开眼,手里仍然拎着桶。

  来到山石下的泉水旁,宋启山弯腰接了大半桶水。

  回到现实后,略微犹豫了下,他又把大半桶清泉分成两个桶装起来,这才提着回去。

  看到宋启山提着两桶水来,宋承拓欲言又止。

  他已经浇了何止一缸水,半点用处都没有,区区两桶水又能做什么呢。

  但出于对宋启山的信任和敬畏,宋承拓没有吭声。

  而宋启山则提着桶过来,先把其中小半桶浇在地里。

  宋承拓低头看了眼,立刻满脸惊奇的叫出声来:“湿了!”

  湿润的泥土,灵气不断升腾,好似被激活了某种开关一样。

  宋承拓惊讶不已,自己浇了那么多都没用,怎么爷爷半桶水就够了

  “把铲子拿来。”宋启山道。

  宋承拓连忙应声,从旁边拿了铲子,问道:“挖哪里”

  宋启山指着湿润的泥土,道:“就挖这里。”

  宋承拓也不管他想做什么,直接开挖。

  挖了大概五六十厘米左右,再往下,泥土仍然比较干燥。

  让宋承拓把另外半桶水再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接满水倒下去。

  看着泥土逐渐湿润,虽然比前半桶慢了些,却也还算能吸收。

  宋启山心中已经有数,并非田地出了问题,而是灵田的品质太高了。

  寻常水肥,已经无法使用。

  就像普通人生吃一根百年老参,足以补的七窍流血。

  而一位气血旺盛如江河的武道强者,却没有这种问题,反而需要更多人参才够用。

  灵田也需要水,但这种水,要有灵气存在。

  普通水源,哪里有什么灵气呢。

  即便有,也稀少的可怜。

  宋承拓浇了一缸水没用,那是因为量太少了,起码再来几十缸,上百缸才能见到点效果。

  现在用的水之所以有用,是因为来自心神祖宅内。

  那并非普通的泉水,而是拥有灵气的灵泉。

  只有灵泉,才能浇灌灵田。

  宋启山不禁倒吸一口气,好在自己没有急功近利,提前完成灵田晋升。

  否则心神中的灵泉尚未出现,这四十亩地就废了。

  随后,宋启山又继续尝试把灵泉稀释,直至泥土再也浇不透才作罢。

  基本上可以确定,灵泉稀释到一比十,依然可以起到效果。

  但效果非常差,一桶水下去,最多湿润表层几厘米。

  想要种出来东西,最少也得保证四五十厘米左右的土层都是湿润的。

  也就是说,讲效率的话,最好灵泉直接浇灌。

  想省着点用的话,也最多只能稀释到六七成左右。

  宋承拓在旁边试验的满脸惊讶,忍不住问道:“爷爷,这应该不是普通的水吧”

  他虽没有修仙,却也能看出灵泉的不凡。

  宋启山微微点头,道:“这是我从旧陶罐里得到的东西,浸泡出来的水,看起来很有用,你去弄些大缸来。”

  宋承拓应声,出去找大缸。

  宋启山则把手放在水桶中,闭上眼睛。

  或许因为雕像几乎快转化成完全的黑铁色,沉浸心神之后,宋启山依然能清楚感觉到水桶的存在。

  他一只手看似放在泉水中,实际上也在现实的水桶中。

  耳边传来轻微的哗哗声,指尖逐渐产生湿润感。

  等在现实中睁开眼睛后,看着桶中的灵泉,宋启山脸上露出些许笑意。

  果然能把灵泉通过身体,直接引出来。

  这样做,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起码不用一桶一桶的打水了。

  虽说仍有些费工夫,但宋启山丝毫不在意。

  他一直认为,灵田和灵谷将为家族带来跨越式的提升。

  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是值得的!

  没有再继续尝试,而是等宋承拓送来了足够多的大缸,宋启山才让他先回去,自己独立留下来接水。

  一缸又一缸的灵泉,很快便让这里的灵气开始浓郁起来。

  但在装满第八缸的时候,心神中的灵泉枯竭了。

  宋启山不由皱起眉头,静静等了许久,才看到灵泉有慢慢恢复的迹象。

  心里明白,此刻的灵泉品级太低,不能做到无限制的索取。

  一旦用完,就得等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等有一天灵泉变成灵河,灵江,那就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好在八缸灵泉,稀释一下,足够把比较重要的东西。

  比如灵谷,火灵芝等物完成浇灌。

  剩下的如寻常稻谷,稻草,药材之类的,能浇就浇。

  浇不了的,只能等灵泉恢复后再继续了。

  关于灵泉的事情,宋启山专门把宋承拓喊来,千叮万嘱,此事万万不可告诉任何人。

  宋承拓自然答应下来,哪怕妻儿都不会说。

  却不知宋启山对他说的,也是假话。

  旧陶罐中的玉露,应该和灵泉性质差不多,只是品质更高,灵气更足。

  宋启山把这种富含灵气的水,统称为灵液。

  自此,宋家的灵田才算真正完整。

  有灵液的支撑,灵谷完成了第一年的成熟,孕育出一颗完整的种子。

  比指甲盖还要大,晶莹剔透,如同青色玉石雕刻而成。

  宋启山和宋承拓一起把它播种下去,小心看护。

  到了第二年,这颗种子长到两米高,结出稻穗。

  比第一株的产量大些,结出了十二颗稻谷。

  但每一颗都小的多,大概只有小拇指甲盖那么大了。

  到了第三年,十二颗变成了一百九十二颗。

  每一颗再次缩水,只有黄豆大小。

  到了第四年,一百九十二颗,变成了四千六百零八颗。

  第五年,变成了十一万零五百九十二颗!

  至此,灵谷似乎已经固定下来。

  植株本身仍有一米五高,每一株能结出二十四粒灵谷。

  比寻常稻谷大了一圈,却仍如玉石雕琢那般晶莹。

  到了第六年,灵谷终于得到初步的丰收。

  整整一亩地,全部结穗。

  最终收获的灵谷数量,超过百万!

  每一粒灵谷,都是宋启山带着家里人,亲手剥出来的。

  这样的宝贝来之不易,不敢有丝毫浪费。

  就连拔下来的秸秆,都拿去喂了老黄牛。

  灵谷的秸秆,可比先前种的稻草好吃多了。

  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啃起来跟甘蔗似的。

  以至于宋家院子里,经常看到老黄牛低头吃着秸秆,地上坐了一圈孩子也在那啃着玩。

  这一天,宋启山亲自蒸了一锅饭,全部用灵谷做成。

  就连征战西北王庭数年的宋念丰,以及正在江湖上搅风搅雨的宋念顺都赶回来了。

  没有多余的菜,只有灵谷做成的饭,一人一碗。

  费这么多年时间,终于能吃上仙人才有资格吃的饭,哪怕贵为一品大都统,又或者当朝太师的宋启山,都不免有些激动。

  其他人更别说了,眼巴巴的看着饭端上桌,一个个眼睛都发亮。

  等宋启山拿起筷子,道:“吃吧。”

  众人这才敢动筷。

  不管家里变成什么样子,规矩就是规矩。

  宋启山夹起一筷子灵谷,这是用灵泉水蒸出来的,没有经过任何稀释。

  每一粒米,都在自身基础上,又有些许灵气增加。

  如今看起来就像青色的玉石粒,窜入鼻腔的不仅仅是浓郁清香,更是丝丝缕缕的灵气。

  尤其宋念顺,他这些年已经突破到了练气六重。

  对灵气的存在,感知更加敏锐一些。

  放了一筷子在嘴里,只感觉入口即化。

  淡淡的灵气直接融化在身体里,整个人都感觉轻松了,情欲之气更是略微增长了一点点。

  虽然数量不多,但仍然是可以感知到的变化。

  宋念顺吃的眼睛发亮,好东西啊!

  真是好东西啊!

  他忍不住看向宋启山,终于明白这些年种地的意义在哪了。

  有了这些灵谷,就算宋家的人暂时不能修仙,身体也会因灵气的作用不断提升。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日后宋家的孩子一出生,就能吃上灵谷,喝上旧陶罐凝结的玉露,还有每人一颗的嗣玉果。

  将来成就会拔到多高,谁也无法想像。

  见宋念顺一直看着自己,宋启山不禁问道:“不吃饭,看什么呢”

  其他人都在飞快的扒拉着碗筷,每一粒灵谷吃进肚子里,都比肉还要香上百倍,真正做到了口齿留香。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是灵气,却能感觉到身体的变化,修为的提升。

  宋念顺哀叹一声,道:“就觉得自己出生的有点早,若是现在刚出生该多好。娘,要不然您把我塞回肚子里,过两年再生出来吧。”

  谢玉婉听的笑骂出生:“你这孩子,说什么胡话呢。都多大的人了,还能塞的回去”

  宋念顺嘀咕着:“我也不过才六十八岁啊……”

  一桌人都听的哈哈大笑。

  这次是家宴,没有请外人。

  不是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就是儿媳妇和女婿。

  林雨之吃了半碗饭,感慨出声:“我终于找到仙缘了。”

  四年前刚出生的二儿子林奕辛,抬头看着自己的父亲,不解问道:“爹,仙缘在哪呢”

  林雨之转头冲宋念云相视一笑,道:“仙缘就在眼前。”

  从二十来岁开始,到如今已经六十多,他为宋念云找了四十多年仙缘。

  每年都能带回来点不一样的东西,有数百年的灵芝,有吃一口就能让人功力大涨的奇果,还有看似一块破布,却能久而久之让一块生铁变成黄金的点金布。

  虽说都不能让人成仙,可他的经历和收获,却丰富到让宋念顺都感到咂舌的地步。

  常年接受赐福,宋家人的气运都不算差。

  相比之下,三十多岁才开始被赐福的林雨之,反倒福运更强一些。

  他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天生有福的人。

  直到现在,看到这碗灵谷,林雨之才明白。

  自己不是没有找到仙缘,而是一直没有看到。

  仙缘就在眼前,就在宋家!

  灵谷也不能让人直接成仙,却打下了成仙的牢固基础。

  四十多年寻找,却不如宋启山种地种出来的宝贝疙瘩。

  再看向坐在首位的老岳父,林雨之心中暗想。

  难怪当年宋家把皇帝之位,让给了贺家。

  有这样的气运,有这样的底蕴,有这样的成仙基础,皇帝之位算得了什么

  再给宋家百年时间,说不定真有机会出个仙人呢。

  他却是不知,坐在身旁的二舅哥宋念顺,已经算是仙人了。

  练气六重,比不上金阙子那样的人物,却已经超越世间所有人。

  哪怕站在武道最巅峰,有伤到仙人的资格,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铁就是铁,豆腐就是豆腐。

  不会因为铁太少,豆腐太多,就改变彼此谁更硬的关系。

  一碗灵谷下了肚子,所有人都饱的不行。

  没有菜,却感觉说话时,嘴里都在喷着香气。

  这种感觉,实在太过美妙,让他们不由自主闭上眼睛,细细品味。

  看着一家人满足的样子,宋启山不禁笑起来。

  灵谷只有第一步,等灵泉足够用的时候,还会种植其它作物,包括牲畜。

  迟早有一天,宋家人吃的,都是富含灵气的东西。

  谢玉婉放下碗筷,转头问道:“这灵谷,可要给周知那边也送些还有林大人。”

  其实谢玉婉心里明白,儿媳妇和女婿能在今天吃上灵谷,说明宋启山并未打算闭门自珍。

  家里这么多人,藏也藏不住,终有一天会漏出去的。

  既然如此,还不如大大方方展示出来,换个人情来的好。

  至于别人吃了灵谷,是否会对宋家起贪念,谢玉婉倒不担心。

  大周王朝到了第六年,宋念丰的兵权反倒因为征战西北王庭,连获大胜,愈发稳固了。

  就连贺家的子孙,每年都要接受宋启山一段时间教导。

  宋家在大周的地位,无可动摇。

  然而,宋启山却没说话,只怔怔的看着谢玉婉。

  谢玉婉下意识摸了摸脸,又摸了摸嘴角,问道:“怎么了”

  宋启山回过神来,微微摇头,淡笑道:“没什么,正想说呢,要给周知和青川兄送些灵谷去。不过今年收获还不够多,送不了多少。”

  “有就行,总归是份心意。”谢玉婉道。

  她没有在意宋启山方才的异样,也没注意到宋念丰几兄妹抬眼看来后,与宋启山交汇的眼神。

  他们的眼神,都有些沉重。

  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谢玉婉鬓角,不知何时白了一缕。

  看到有义父说,一章上午,一章下午太熬人。考虑以后把两章同一时间发,所以今天试一下
  http://www.hlys.cc/30516/1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