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国宝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510章 国宝

  武德五年,二月。

  李逸横扫太行东麓,恒定易深残敌大多投降。

  “定州,古中山国也,曾经千乘之国。”云定兴陪同李逸走在定州城中街道上,“战国之时,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乱侔争权,盖为战国。”

  万乘之国七,就是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而千乘之国五个,其中为首的就是中山国,有九千乘,喜猎、尚武、善战,历经两兴三灭,差点就能称为战国第八雄。

  李逸笑了笑,“可惜中山是白狄鲜虞建立的,中原华夏诸侯视之为心腹。”

  尊王攘夷的春秋战国时代,夷狄当然是不容于华夏诸侯的,那是最好的开疆拓土的理由了。

  虽然鲜虞中山被晋国灭亡后,中山武公率领族人离开了贫瘠的太行山区,向东部平原迁移,在如今定州建立了新国都,从披发左衽的夷狄游牧部落,变成了尊崇儒学,学习周礼的诸侯国,并效仿华夏诸国礼制,改革政治军事制度。

  可曾经灭过中山国的赵鞅之后,赵国还是灭了中山国。

  后来,西汉景帝,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王,国都就是如今定州。

  那位中山王封地很大,据说生了上百个儿子,在东汉末年那位刘备,就自称中山靖王之后。

  李逸一行人逛到了定州坊市。

  叛军和突厥军被击败,民心也渐安定,难民南逃潮止住了,许多难民又开始往家乡赶回来,

  春耕已经开始,大家都不愿意误了春耕,误了播种农时,可就误了一季收获。

  市场也又热闹起来,

  定州毕竟也是区域大城,尤其是这里还有条飞狐道可通塞外。

  边逛边聊,

  李逸现在挺轻松,恒易定收复,叛军和突厥人都被赶走,斩杀、俘虏加起来很可观,大功一件。

  他没有继承随军北上,只是派了双士洛、秦武通二人率五千人马北上居庸关。

  另派出刘黑闼、薛忠、柳濬几将率五千人马去莫瀛沧,协助苏定方继续扫荡残敌。

  李逸坐镇定州,

  幽州方面也终于动手了,

  双士洛回报,说幽州兵在边境设防,不让他们北上,明显想要独自拿下居庸关,甚至想一举收复北燕州,不想让友军分功劳。

  而李逸一直关注的王君廓,则率军进攻渔阳高开道老巢。

  之前死狗一样毫无动静,现在倒是如狼似虎了,面对幽州如此反应,李逸倒也干脆,让双士洛他们撤回易州,扫荡残敌,维持治民。

  幽州大总管府境内,他也懒得跨入。

  王君廓他们要抢功,让他们自己打去吧。

  倒不如让各军先停下来展开军屯,今年注定会是一个饥荒之年,军队也不能全指望朝廷运粮供给,能自己解决一些更好,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军屯种一石,那胜过从中原运来三五石。

  “这有家铜器店,去看看。”

  李逸看到一家铜器店,来了些兴趣,确切的说是看到店内有一些器物上面有字。

  还是篆字,很优美,让他感觉是古董。

  云定兴倒是学识很杂,进去后见李逸直奔一个大鼎,“这是一个铁足铜鼎,看着倒有些年头了,古物一件。”

  店家笑着上前相迎,

  战后重新开张,这几个顾客一看就不凡。

  他没有认出为首的李逸乃是如今定州大总管、武安郡王。

  李逸看着这尊长满绿锈斑的铜鼎,他打量着那上面的字,篆书,而且是号称最优美篆书的中山小篆。

  “店家,这件东西哪来的”

  掌柜的笑道:“这东西也是我们刚收来的,有个客人送来的。”

  云定兴围着打量了一会,“看样子,应当是刚从土里出来的,可能是之前叛军挖了一个大墓,应当是中山国古墓。”

  “不是仿造的”李逸问。

  “谁去仿这玩意,铜铁合铸的一个鼎,也不稀奇啊,再说,你看这上面的中山小篆,这可不好仿。”

  李逸仔细打量,发现外壁有铭文七十七行,共计四百六十九字。

  那掌柜的见他们对这铭文好奇,便道:“小的对中山篆倒是有点研究,这上面的内容我恰好研究了好些天,这上面记载的是中同国相邦司马赒,率领军队攻伐燕国、开疆扩土之事。”

  好东西啊。

  李逸觉得,这鼎真不真不重要了,光是这段铭文就很值钱,那是第一手历史资料。

  或许现在人眼里这玩意可能不值钱,

  但李逸挺喜欢的。

  云定兴却道:“这东西是一种礼器,肯定出自某位中山国王,按说这应当是一套的,起码得有九个鼎,这怎么只有一个

  掌柜的,其它的八鼎呢”

  掌柜的没想到还有个懂行的,只好讪笑道:“只收到这么一个,”

  要是真有一套九个,他也不会摆在这店里了。

  鼎高五十余厘米,重得有百来斤。

  李逸看上了,这玩意收藏不错。

  虽说土里出来的,还只是一套九个里的一个,但光是那上面的铭文就很值得收藏,四百多字呢,一般铜器上的铭文都很少有这么长内容的。

  掌柜的见他要买,反倒有点为难。

  他们铜器店不假,但这东西其实他是摆在这展览的,并没打算卖,一时也都不知道要开什么价。

  “你这还有个方壶,一并卖我了,我给你五十两黄金。”

  掌柜的愣了下。

  黄金,硬通货啊,五十两黄金,在这乱世也依然很值钱的。

  就算如今河北战乱,粮价极高,一两黄金也能买两石大米。

  掌柜的犹豫了一番,最后决定把这两件刚收来不久的铜器卖了,反正收的很便宜,基本上就是按铜价收的。

  那个大鼎才了二十贯五铢钱,折二两多黄金而已。

  咽了咽口水,这还真是个贵客。看他们衣着和口音,掌柜的猜测这几人可能是如今新置定州大总管府的官员,甚至可能是武安王的幕僚。

  “小的斗胆问一句,你们是大总管府的人吗”

  “怎么”

  “别误会,若你们是大总管府的人,想请你们帮个忙,能不能把部份黄金换成粮食,现在粮食难购,有钱都买不到。

  听说马上定州也要开始实行粮本制,定额配售”

  “要是能弄到粮食,价格还可以便宜一点的。”掌柜的主动道。

  “我可以给你十石粮食。”李逸道。

  掌柜闻言大喜,“那这两样东西,十石粮食,加四十两黄金就行。”

  这掌柜的十石粮食折了十两黄金,等于便宜五两黄金了。

  李逸现在倒不缺这点钱,笑着达成这桩买卖。

  那个方壶很大,掌柜的说有五十多斤,通高六十多厘米,壶身周正,棱角分明,四面各铸有一条神采飞扬昂首攀爬的立体夔龙。

  特别显眼的是壶腹两侧还各有一个兽面衔环铺首,虽兽面狰狞,双睛倒竖,眉须涡卷,可是活灵活现。

  当然让李逸看上这壶的并不仅是这造型,

  壶上也还有四百五十个中山篆,铭文记载中山王厝十四年,中山伐燕获胜后,用燕国的青铜器熔铸此壶。

  这跟那个鼎,其实都明显是出自中山王厝的墓。

  铭文的内容也都是记录中山国伐燕大捷的历史。

  这些中山篆,字体纤锐修长,结构匀称整齐,笔锋刚柔相济,很是优美。

  李逸大方的买下两件中山国铜器,十石粮加四十两黄金,掌柜的笑的合不拢嘴,三两黄金收的,这倒手就赚了十几倍,最重要的还是换到了十石粮。

  现在粮食可是有钱也难买啊。

  更何况,借此机会还结识了大总管府的几位官员,以后路更宽了。

  走出坊市,

  云定兴道:“司空刚才若是没那么爽快,让我还价,这两件东西,十石粮食就能换来。”

  李逸却只是笑笑,“这两样东西上有上千个中山篆,可堪称国宝,既铭记着一段珍贵的历史,也是战国青铜器铸造,以及中山国篆字的优美艺术体现,

  五百两黄金都值。”

  不过现在的河北,最缺的却是粮食,那些珍贵的艺术珍宝,在大多数人眼里,那都不如粮食宝贵。

  “云公,得尽快在恒易定三州,也全面推行粮本制,让常平仓定量供应百姓,保障民生。”

  云定兴叹气,“司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这粮本制虽好,但也得常平仓中有粮,可现在易定恒三州,尤其是易定,几乎都被抢掠一空,哪里还有仓粮,

  洺邢赵本来也很勉强支撑,经过这次出兵,供应几万兵马也是存粮耗尽了。”

  定州大总管府下定易恒赵邢洺六州,现在都缺粮。

  “那只能向有粮的借了,以大总管府名义,让常平仓向所有粮商、粮店,还有大户地主们购粮。”

  “购粮”

  “嗯,我们可以按市场价,再加一成,向他们购粮。不过粮款只能暂时付三之一,剩下的算借贷,给利息。”

  云定兴想了想,“现在这情况,就算加一成价买,只怕也买不到粮,更别说还只能付三成现钱,余下还要借贷。

  利息给多少低了他们不愿意,高了我们也难负担!”

  “这样,付一半现钱,剩下一半用债券抵。”李逸道。

  “司空,那这就跟抢一样了。”

  “抢这叫同舟共济,若不是王师北上,迅速击败突厥人和叛军,这河北还有宁日,这易定恒三州,还能保全财产

  现在缺粮饥荒,手里有粮的,除了留足口粮,都应当拿出来,我可以接受他们价格高一点出售,

  但就是不许囤着粮不售!”
  http://www.hlys.cc/30855/5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