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广州
推荐阅读: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萧晨苏晴
超级修真弃少
重生空间:首席神瞳商女
盖世医仙
高手下山被七个姐姐宠上天
重生之富可敌国
医路坦途
刚上大学,有个神豪系统很正常吧
让你参加武考,没让你杀穿域外星
为躲姐夫骚扰,我闪婚豪门大佬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686章 广州“广州地处东、西、北三江与南海交匯处,水网密布、海岸线曲折,素来是海上贸易大港,
未来大有可为啊。”
胜业坊代王府马球场。
两支马球队在场上飞驰爭逐马球,今日是代王府马球队和永康公府马球队的切磋。
看台上,
代王李逸、左卫翊一府左郎將李德奖、海商张三,以及即將出任广州都督的平原郡公刘兰成一边喝酒,一边看球。
今日阴天,
倒还算凉快,
场上爭逐的激烈,不时有极精彩的球,
李逸一边看球,一边在聊著广州,聊著海贸。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今天这个局,也是他组的。
张三是岭南的地头蛇,海商头子,刘兰成將要去广州赴任,当然也愿意结识他。
何况还是李逸引见,张三又还是李靖的结义兄弟。
有这几层关係在,他得给这个面子。
“广州人素来善造舟,山海经里都提番禺始为舟,广州人上古时代就会剑木为舟,绝技是放火造船。”张三说道。
李逸笑道:“岭南要想发展,就离不开海上贸易的带动。岭南本地的土產,还有南洋的舶来货运到中原来,中原的丝绸瓷器等也可从广州、交州港出海,
我是非常看好的,完全可以打造出繁华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內地商贸,还得先修路,海上可不用修路。”
张三捋了捋自己的虬髯,“海上不用路,造船便可,广州造船技术可是很了得的,我们的海船早就能够航行到狮子国甚至是天竺,以及更远的泰西。”
其实西汉时,就已经开闢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巨舶在广州和古罗马阿杜利港之间运送丝绸、珠宝、香料、矿物等大宗货物,
南北朝时期,广州港的商船,也能直抵阿拉伯半岛西南的亚丁港。
在以往最兴盛时,每年驶入广州港的海船多达上千艘。
李逸可是穿越者,岂不知海贸之利。
大航海时代,可是造就了几个日不落帝国。
要航海,就要先造船。
广州海商现在的海船也还不错,以载重量大、抗风力强而著称,比较適合南方海阔水深、多岛屿的地理环境,特別適合南洋深水航线。
“我打算投钱在广州建船坊,搞海贸,到时可得你们两大力支持啊。”
刘兰成自然表示欢迎,李逸肯投钱,那也是他的政绩。
张三则是李逸的未来合作伙伴,更是欢迎了。
他笑著跟李逸和齐兰成介绍起现在他航行南洋的船只,“主要是苍船和木兰舟两种,苍船长二十丈,能载六七百人,木兰舟则能载千人。
海船用材上以岭南硬木和荔枝木、樟木、乌婪木为主,用铁钉连接铆牢,船型首尖体长,吃水较深,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有较好的適航性能和较大的续航能力”
刘兰成老家北海,也就是山东青州的,那里虽也靠海,也有海船,但都是近海航行,而且北方渤海黄海的海岸较浅,他也曾在南方的鄱阳郡做过书佐,那里的船更是內河船。
李逸虽然不太了解这时代的海船,但也知道些歷史上的海贸船只。
他就提出了些诸如水密隔舱等建议,
让张三这行航海行家听了都拍腿叫好。
海上贸易虽然风险大,
但利益也高,
有时就算跑十条船出海,一条船成功,也仍能大赚。
更何况,
现在张三可不是去南洋贩什么犀角、象牙、珊瑚、崑崙奴这些,他是去贩香料,
那利润更高。
李逸不仅要去岭南造船下南洋运香料,
他还要在岭南种甘蔗製。
粟特胡商从丝路贩来天竺人的霜,在长安大赚特赚,可他们號称如霜雪一样白的,在李逸看来却一点不白,太黄,跟滋了尿一样。
蔗脱色技术,好像並不是太难,
普通的蔗,提炼脱色一下,身价翻十倍不止,
不能让胡商一直来割大唐的韭菜,让他们大把赚这钱。
李逸可以在岭南多搞些庄园种甘蔗,製售卖,大唐可是个巨大的市场,对蔗的需求巨大。
他甚至还计划要在岭南种。
別看后世两广基本上不种了,
但歷史上,广东云浮三罗地区,曾是重要的產地。
后世一般提起种植,想到的肯定还是新江,那里气候適合,大量种植。
其实中国有五大產区,不仅有西北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北、华南也都是產区。
两广、海南等地,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是高產量的优质区,长江中下游,从两湖到两江,明清时更是成为商品核心供应带,支撑起了江南发达的纺產业。
这几年,
李家一直在种,
但规模產量不算大,
也慢慢建立起了一套纺產业,
虽然还不如高昌国的白迭布有名,但品质已经不输,甚至工艺上还有所改进提高。
李逸一直看好和產业,
以前大唐没有,高昌国產的布,胡商贩到中原来,卖的比丝绢还贵好几倍。
李逸觉得这也是在割韭菜,
种织布,又不比种桑麻织布织绢高明到哪去。
布和麻布的种植加工上,不会有太大技术差別,但使用上,加工,可强过麻布太多。
不管是织成布,还是做成保暖的衣被鞋帽。
在岭南种甘蔗种,最大的优势就在於那边现在天高皇帝远,地广人稀。
有条件搞大规模的种植庄园,
这在內地是並不方便的,內地人多地少,尤其是太平之后,更是要优先保证粮食生產。
没条件让你大规模的种其它经济作物,
李家之前小面积的种种药材,都总有官府来提醒,若不是身份在,地方官府甚至会直接拨了你田里的其它作物苗子,强行让你种粮。
朝廷能允许百姓大量种的,也就是桑、麻,以及枣树榆树了。
在岭南搞种植园,就没那么大限制了,
在那边甚至还能弄到更廉价的大量种植工人,可以直接蓄奴种植。岭南的狸獠蛮,东海流求岛上的岛夷,南洋群岛上的崑崙奴,
更南边的中南半岛上的那些土著等等。
这些產业有很好的条件做大,
且不用担心马上被人打压限制之类的。
毕竟岭南天高皇帝远。
甚至將来有条件,李家还能往东海上的大岛流求岛,南边的琼崖岛上发展。
“我这次卖了几千顷地,
准备把卖地钱,都投到岭南去,造船、种甘蔗、。”
刘兰成以为李逸在说笑,
可看他一脸认真的样子,不由试探著问,“代王真要下这么大本”
“嗯,我看好岭南,將来依託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前途无量。而且岭南是块还未完全开发的宝地,
去的越早,就能占到更好的位置。”
张三对李逸的这种远见卓识和胆魄是佩服万分的,他土生土长的岭南人,还是个崑崙奴的后代,
如今的岭南看著乱,
可確实是未经开发的大宝地。
“代王有远见,有魄力,张三佩服,你信的过我张三,愿意与我合作,我也绝不会让你失望。
我张三別的不说,但航海这块,那绝对是行家。”
李逸点头,“这我是绝对相信的,你负责从南洋把胡椒、肉桂、丁香等香料,还有玳瑁、犀角、象牙、珊瑚等贩回来,我呢从中原內地安排瓷器、丝绸、茶叶、纸张等唐货输送到广州、交州港,你再船运出海贩出洋”
“刘都督你要做的,就是维护好码头,建立一支水师舰队,保护沿海,不受海贼劫掠。
到时就能抽分收税,享受这海贸之利了。”
李逸和张三赚钱,刘兰成得税收、政绩,
这官商合作,正正好。
“你们大胆的放手去做,我在朝堂中枢,为你们撑腰。”
刘兰成听了这话,也对即將南下赴任添了底气,但也还是请求,“如今岭南叛乱四起,广州绝不容有失。
我此次南下赴任,都督广州诸军事,还是想请朝廷,能够给我几千兵马,长驻广州,既能护卫广州安全,也还能震慑周边豪酋。”
李逸对此自然支持,
“我会在政事堂上提出此事的,爭取给你两三千兵马镇戍广州。你到了那边以后,也还可以徵召当地百姓,组建州兵、团练,鎧甲武器这些,我会儘量为你爭取。”
张三在旁边提了个建议,
“广州三江匯聚,面向南海,组织一支水师很重要,在东南沿海,有一群以船为家,永远生活在水上的人,
被称为艇户或疍家,这些人散居沿岸海上,水性都非常了得。
刘都督到了广州,倒是可以从这些疍家中招募一些年轻驍健者为水师兵。”
刘兰成以前没接触过这些人,听到还有这么一人群体,倒是挺感兴趣的,向张三询问了许多具体情况。
岭南地方,散居海上的艇户疍家,而內陆平原地带的多称为狸或俚,居於山区的称为獠或峒僚。
都是些贬义性的蔑视称呼。
经歷过晋室南渡和南朝宋齐梁陈等的开发,岭南的汉人其实也不少的,如高凉冯氏、瀧州陈氏、钦州寧氏,其实都是南朝时南下的汉人豪族,
在当地落稳脚跟,与当地豪酋联姻,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势力。
若是中央势弱,那他们就有可能跟云南的爨氏一样,成为真正统治一方几百年的土皇帝。
而冼氏,就是岭南东道西南沿海一带的俚人首领,冯盎的祖母冼太夫人,当年能被称为岭南圣母,正因其家是岭南俚族第一大家族,而夫家冯氏,是北燕皇族南渡,在高凉郡崛起,冯冼两家联合,自然就成了当地最强。
最不服朝廷的自然是那些俚僚蛮夷,而如冯寧陈几大豪强,其实也未必就完全效忠中央,也是各怀心思。
好在刘兰成去的是广州。
李逸提醒他,“刘公到了广州,坐山观斗便可,不要轻易下场。”
http://www.hlys.cc/30855/6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