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论功行赏实封功臣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694章 论功行赏实封功臣

  显德殿上,

  李逸出班上前,並没有谢恩接詔,而是当殿坚辞司徒、尚书令的加封。

  “陛下,自大唐开国,尚书令一职便由陛下任之,陛下由尚书令而天策上將而储君而皇帝,

  此职已非人臣可任,

  臣建议,以中山王承乾领尚书令!”

  李世民坐在御座上,捋须,

  微笑著道:“承乾一个五岁的娃,怎能当此大任。”

  封德彝暗暗打量李逸,又偷看皇帝,一番思量,发言道:“陛下,臣倒是赞同代王所言,

  尚书令为百官之首,职权过重,又是陛下龙潜之时所任之职,前隋杨素任此职之后,也不再授予臣子。

  中山王为陛下嫡长子,可领尚书令职。”

  萧瑀直接出声反对,“中山王是嫡长子,接下来自然是要册封为皇太子,太子是储君,怎能兼任臣职,这有违国家制度。”

  李逸也是再次请辞,“陛下,尚书令此职,本朝仅陛下一人担任过,臣当避讳,太子是储君,也不適合任此职,臣以为可虚置其衔,例不轻授,

  今后尚书省以左右僕射为长即可。”

  年轻的皇帝,

  捋著须轻声重复著李逸的话,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几位宰相纷纷表態,“臣无异议!”

  皇帝最后同意收回拜李逸尚书令詔令,但晋司徒之詔不撤。

  “我大唐最重军功,你的军功仅次於朕。”

  李逸当然不止是军功大,更重要是拥立之功,但这个不用放到檯面上说。

  裴寂都能拜司空,李逸晋为司徒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李逸觉得,自己对大唐真正最大的功劳,应当不是这几年东征西討,也不是拥立了李世民,而是他给大唐带来了土豆玉米红薯,还有南瓜生葵子西红柿辣椒等,

  尤其是玉米红薯土豆南瓜这几种作物,可粮可菜,特別是它们的高產和適应性,能大大提高粮食產量,

  这才是真正的大功劳,

  带来的不仅是祥瑞,更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这五六年间,这些祥瑞作物,正全面推广中,这些年,都不知道救了多少飢饿的百姓。

  从这方面来讲,他晋封司徒理所当然,

  其实司徒虽为三公,但只是个虚衔,没什么实际职掌。

  跟尚书令相比,司徒不算什么。

  看李世民在殿上那么从諫如流的收回拜尚书令的詔令,李逸也看出来了,今天李世民並没真正打算让他当尚书令。

  但这一授一辞一收,

  却是做足了姿態,

  给足了李逸的面子,

  也坐实了他贞观朝第一功臣,第一重臣的地位。

  萧瑀这个左僕射,就没被授尚书令,房谋杜断,还有李世民的妻舅、妻兄高士廉长孙无忌,也没授尚书令,

  独授给李逸,自然就是更加突显。

  现在就算辞而不受,可也与眾不同。

  晚上,

  照例举行盛大的宫廷宴会。

  尚书左丞进諫反对宫宴过於隆重铺张,还因此弹劾左僕射萧瑀和右僕射封德彝,

  但李逸笑著劝说师兄魏徵,

  “就是乡下百姓,这婚嫁等喜事,也要热闹张罗一番的,陛下登基御极,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宫宴热闹些也是应当的啊。”

  长孙无忌就不太喜欢处处唱反调的魏徵,“巨鹿县男,李司徒说的很有道理,这天子登基,那是何等大事”

  “魏左丞,不也因陛下登基,而赐爵一级获封巨鹿县男爵吗”

  离晚上宫宴时间还早,

  李世民叫了元谋六臣,请他们吃鸭子。

  “咱们民间有处署吃鸭子的习俗,老鸭味甘性凉,吃鸭子好。

  今天长孙还特意做了好几道鸭子,有白斩鸭、子姜鸭、荷叶鸭、核桃鸭、百合鸭、烤鸭、党参老鸭汤等。”

  “这些鸭子还都是无逸庄子上送来的,养在十里滈河蛤蟆滩,肥美的很。”

  忙活一天,

  李逸也是饿了一天,

  城里城外两头跑,李逸饿了。

  长孙皇后准备的这几道鸭子,確实都很不错,样挺多,一看便是色香味俱全。

  先来碗党参老鸭汤,

  这党参,是上党人参,跟后世的党参可不同,现在其进贡的上等品很贵重,比辽参可贵的多。

  李家养的三年老鸭子,配上这党参煲汤,

  还是一早就燉的,果然味道鲜美。

  “朕打算把政事堂再调整一下,让萧瑀和封德彝都外放刺史,无逸你来做左僕射、无忌做右僕射。”

  此言一出,

  李逸余光瞥到长孙无忌喝老鸭汤,嘴角都漏汤了。

  “陛下,尚书省总领行政,臣没有在尚书省任职的履歷经验,实在难以胜任此要职。”李逸直接拒绝,

  长孙无忌却没有出声,明显,他是想当这个右僕射的。

  房玄龄杜如晦也没吭声,高士廉欲言又止。

  只有魏徵站出来反对。

  “陛下刚登基,就尽罢太上皇宰相,不管出於何考虑,不免让朝野猜忌,

  有清洗武德朝旧臣之嫌疑,这不免引发人心震盪,

  万万不可。

  况且,李司徒確实功高,但其久在地方,擅长军事,初入朝堂,並不合適就任左僕射之职。

  还有长孙尚书,他虽一直隨从陛下,可过去职事也不高,现在若和无逸同掌尚书省,还是有些不合適。”

  长孙无忌脸色不太好看了。

  魏徵却没在意他,仍在进諫。

  白斩鸭子也不错,这道做法,不如李逸家的好吃,不过这蘸料调的不错。

  李逸低头吃鸭子。

  魏徵认为李逸和长孙无忌太年轻,而且萧瑀、封德彝两宰相又没什么大过错,

  就这样罢相,换上李逸和长孙无忌,实在是说不过去。

  更担心两人接不下尚书省政务。

  毕竟,尚书省总领行政,千头万绪,十分烦琐,是务实的部门。

  “换,”

  “必须得换掉萧瑀、封德彝二人,萧瑀执拗,不能容人,与同僚难以相处,他跟封德彝搭配,也是处处矛盾。

  而封德彝此人,实则奸偽。”

  李世民跟几个心腹说了封德彝两面三刀的事,“此等人,朕既然已识破,又岂能还让他在中枢为相”

  “无逸,你的才能,朕相信绝对能胜任左僕射之职,本来朕是想让你做尚书令总领政务的。”李世民道。

  李逸放下鸭子,

  “陛下,臣確实怕辜负陛下的信任。”李逸再次推辞,“臣举荐房公为左僕射,长孙公为右僕射,他们二人也向来是陛下左膀右臂,对於政务这块也很熟悉。”

  李世民捧著汤碗在那思索,

  良久,

  “那玄龄为左僕射,无忌为右僕射,宇文相公迁中书令,与高相同掌中书省,克明检校侍中兼吏部尚书,仍总管东宫兵马。

  无逸你这个侍中便兼兵部尚书。”

  萧瑀贬岐州刺史,封德彝则贬江州刺史。

  裴世矩为民部尚书。

  刘林甫、顏师古为中书侍郎,温彦博、唐俭为黄门侍郎。

  魏徵对皇帝急著换掉萧封二相,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李世民心意已决。

  “魏公能积极进諫,朕很满意,你以尚书左丞升秘书监。”

  尚书左丞是四品,秘书监则是三品,魏徵一番劝諫,升官了。

  以戴胄为尚书左丞,杨纂为尚书右丞。

  长孙无忌兴奋的谢恩,

  接下来更是胃口大开,烤鸭卷了一张又一张。

  李逸挺淡定,

  每种鸭子做法,都尝试了一下味道,还是老鸭汤最得他喜欢。

  鸭子宴吃完,

  天色还早,李世民要去休息一会。

  “克明、辅机,你们二人去跟萧瑀和封德彝谈一下。”

  谈一下,

  就是让他们主动辞相,

  这样双方脸面也好看一些,尤其是封德彝,他之前投机行为,李世民极为討厌,

  现在念在以往的一些情面上,网开一面,不予深究,仍愿意外放他一个刺史。

  但要是他不识时务,不肯痛快离开京师,

  那后果就严重了。

  皇帝不愿意亲自跟他们谈,让这两位新宰相去谈,他们也是前任现任吏部尚书。

  夜幕降临,

  宫宴开启。

  长孙无忌和杜如晦都不辱使命,成功的完成了任务,一番谈话后,萧瑀和封德彝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很痛快的递交了辞表。

  而新皇用最快的速度,跟这两位武德老臣,在半天时间里就来了三次挽留方才同意请辞。

  显德殿夜宴。

  宴会一开始,

  殿中监裴怀节便向赴宴群臣,宣告了这一消息。

  萧瑀、封德彝辞相,

  房玄龄任左僕射、长孙无忌任右僕射,高士廉、宇文士及为中书令,李逸、杜如晦为侍中,

  魏徵升秘书监。

  这个结果,

  很出人意料,

  谁都没想到,天子登基当天,

  把最后两位太上皇时的宰相也给全罢了。

  真正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天子更换了一身常服赴宴,明黄色圆领袍、黑色软脚幞头,相比起白天那套十二旒十二章的袞冕,这套显得更亲切近人许多。

  “郢国公,”

  宇文士及上前,“臣在。”

  “朕草擬了一份功臣封赏名单,你殿下唱名公布一下。”

  说完,天子还对著殿中大臣们道:“朕敘卿等功劳勛赏,如有不当之处,可以各自申明!”

  宇文士及捧著封赏名单,上前宣读。

  百官纷纷竖耳朵聆听。

  “代郡王李逸晋司徒,食实封一千八百户。

  司空裴寂实食封一千五百户。

  长孙无忌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拜尚书右僕射。

  房玄龄进封邢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拜尚书左僕射。

  杜如晦进封蔡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拜侍中兼吏部尚书。

  尉迟敬德进封吴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拜右武侯大將军。

  长顺顺德、柴绍、李艺、李孝恭,李道玄、李道宗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侯君集封潞国公,加右卫大將军,食实封一千户,

  张公谨、刘师立、郑仁泰食实封一千户。

  李世绩、刘弘基九百户,

  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魏徵七百户,

  安兴贵、安修仁、唐俭、竇轨、屈突通、萧瑀、封德彝、刘义节六百户,

  钱九陇、樊世兴、公孙武达、李孟常、段志玄、庞卿惲、张亮、李药师、李大亮、元仲文四百户,

  张长逊、张平高、李安远、李子和、秦行师、马三宝、常何三百户。

  封赏的名单很长,

  不仅有李世民夺位成功的元谋六臣,也有当日宫变立下汗马功劳的尉迟恭、侯君集、郑仁泰、张公谨、常何诸將。

  更还有如裴寂、萧瑀、封德彝这些太上皇老臣们。

  这一次,不仅仅是对拥立之功的臣子的论功行赏,也是对朝中各派系的大安抚。

  排排坐吃果果,

  各方势力都照顾到了。

  当然,新皇嫡繫心腹们,肯定是更受照顾。

  一共十个档次,

  最高档是李逸,独列第一档,裴寂排第二,也是独列一档。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四人,也仅排到第三档,而当初被论为功並列第一的侯君集,已经滑到第四档了。

  这一次封赏,

  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这个食实封,

  就是上了名单的,不仅赐爵,还给真封食邑。而一般情况下的封爵食邑,只是封虚,这个真封,是能拿到封丁上缴的租调的三分之二。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侯君集尉迟恭等这些人,之前都是爵位较低甚至没爵位,这次全都赐封国公,给了千多户的真封。

  这份功臣名单很长,新皇也还照顾到了各方势力,新旧臣子都有份。

  可仍然还是引起了诸多爭论,

  一时殿中议论纷纷。

  就在这议论声中,

  有一人站了出来。

  幞头下是白鬚髮,

  “陛下,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大唐开国以来,也是领兵东征西討,

  如今论功封赏,李逸功列第一,臣很服气。裴寂功列第二,臣也服气。

  可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兵,却功居臣上,

  臣窃不服!”

  “如此长的封赏名单,为何却没臣的名字难道臣连那马三宝、常何的功绩都不如”

  此话一出,引无数目光投去。

  御座上的李世民倒也早有心里准备,

  李逸也闻声望去,

  嗯,那么大口气跟皇帝说话,

  原来是淮安王李神通,李神通名寿字神通,李渊的堂弟,当今天子堂叔。

  他和他弟弟李神符,兄弟俩都封郡王,两人一个生了八个儿子,一个生了七个儿子,也全都封为郡王。

  他家,就封了十七个郡王。

  可谓是皇族宗室里封王最多的。

  要说资格,李神通確实资格挺老,但要说功劳,李世民可不觉得他有多少功劳。

  虽然李神通以往也是偏向他的,

  可今天这样日子,李神通不该第一个站出来爭功,反对他的这份封赏名单,

  因此李世民很不客气的道,

  “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也是为了自营逃祸。及竇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山东再合余烬,叔风更是望风奔北。

  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理当居叔父之前。

  叔父乃国之至亲,但朕也不能以私恩滥与勛臣同赏!”
  http://www.hlys.cc/30855/6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