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权宠过盛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698章 权宠过盛

  皇帝为平阳昭公主輟朝三日,

  封德彝和萧璃被贬出政事堂,外放刺史,

  封德彝挺不甘心的,来找李逸的门路。

  还准备了许多礼物,李逸没收,但也提醒了他为何会被罢相贬职,“当初封相不该收庶人元吉的十车金银,更不该在太上皇要废建成时替他说好话。”

  话点到为止,

  封德彝失魂落魄,

  他自以为多方下注,事做的隱秘,却不料如今新皇已经知晓。

  “封相啊,陛下还是很念旧情的,否则若是换做其它君王,封相以为现在是何下场”

  能让你继续保留著国公爵位,甚至这次还给你上了实封功臣名单,可见李世民確实是不错了。

  换成其它君主,你敢这么两面三刀,赐你三尺白綾或是一壶毒酒都算是仁慈,给你个体面了。

  封德彝歷经大风大浪,这次也慌了。

  “大王,我当初確实不该贪心,收了元吉的十车金银財物,也不该替建成说话,悔不当初啊。

  还请大王以后能在朝中替我说几句好话。”

  “元吉送我的十车金银,我回头让人悄悄送到大王府上。”

  “別,千万別。”

  李逸摆手,十车金银钱帛,估计怎么也能值上几百万钱,甚至更多,可李逸又不缺钱,

  这钱还很烫手。

  “封公怎么还有些执迷不悟呢,那十车金银,包括此前建成送你的財物,你以为朝廷不知道,

  陛下不知道

  这些钱帛,封公最好是原封不动的全部上缴。

  还有,封公这几年在京畿也拿了不少地,有些听说还与百姓起了不少纠纷,至今都还有人告状。特別是封公家有七座碾,每年都要与百姓爭水。

  我这个雍州牧,都已经收到不少告状了,

  你这一贬,接下来就会有更多人来告状,甚至会有御史言官趁机弹劾,

  所以啊,你最好是赶紧善后一下。

  该退的退,该献的献。

  切莫因小失大。”

  “谢大王指点迷津,封伦以后还要多依靠大王照应。”

  封德彝的姿態倒是放的很低,

  其实这人向来並不討厌,当初他隨宇文士及来长安投唐,被李渊不喜,不授他官职,他找到李逸家,送上厚礼,態度恭顺。

  后来得势,中书舍人、中书侍郎,甚至到中书令,可对李逸也都一直较客气,甚至逢年过节,

  也从来没有落下过那份节礼。

  这人相当会为人处事。

  就是有点阴险,喜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跟萧璃在尚书省没搭档多久,就已经把萧大炮折磨的破防,几次要擼袖子干他。

  李世民也厌恶他两面三刀,但他也確实帮过李世民不少,尤其是几次关键的通风报信,也才能让李世民躲过几次大劫。

  “封公还年轻,在江州安稳呆几年,干出一番成绩来,將来也还是有机会重返朝堂的。”

  封德彝苦笑,

  他知道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经终结了,能不能安稳做江州刺史都难说,若是皇帝要清算他,

  那他接下来可能就会一贬再贬,越贬越远,越贬越官小,最后贬死边荒。

  封德彝欲言又止的,

  他想让儿子封言道拜在李逸门下,可也知道此时他这身份实在说不出口,

  最后也只是嘆息一声。

  “封公有事直说,”李逸笑著道“也没什么,就是犬子年幼,想托大王照顾一二。”

  封言道,是封德彝和杨素堂妹生的嫡子,今年才八岁。

  不过小小年纪,却已经订了婚,对象正是他姨母之女,也就是今年初刚被册封的淮南公主李澄霞,

  是李渊和杨嬪所生的第十二女。

  现在虽说太上皇退位了,封德彝贬外了,可这门亲事也不会因此就退掉。

  八岁的封言道也是李世民的准妹夫,有这层关係在,应当是不用担忧的。

  也是封言道运气好,李澄霞年初册封为淮南公主,不久后李渊就把她赐婚给封言道,

  这门亲事订了没多久,

  李世民就宫变夺位,李渊就成了太上皇,然后封德彝迁右僕射没多久,就让李世民发现他两面三刀的事了。

  要是晚上个半年,封言道就不可能跟淮南公主订婚了。

  当初,李渊也是为了增进与宰相们的关係,这才先后与裴寂、封伦、竇诞、豆卢宽等联姻的。

  封德彝其实先前,也跟李逸提过想两家联姻,封家女嫁李家儿,或是李家儿娶封家女都行,但李逸以儿女尚幼为由,说不急著谈婚姻之事。

  如今,

  想谈也没法谈了。

  “我今天就得离京驰驛赶路了,那些钱財、田地、碾,我让家里全都清点,烦请大王为我转交给朝廷和陛下。”

  一开始,

  封德彝愿意拿出一大笔钱来给李逸,想换取他的保护。

  可现在也明白了,

  乾脆痛快的舍財了。

  钱財毕竟都是身外之物了,他封德彝当年得杨素赏识,不仅提拔重用,还把堂妹嫁给他,靠的不仅仅是本身的智识过人,还在於他擅揣摩。

  “此事,你让你家人找雍州衙门,到时我安排吏员接手。”

  萧璃和封德彝贬出长安,

  走的时候甚至静悄悄,

  晨鼓声中,

  长安的城门刚打开,他们就出城而去。

  做为被贬的官员,一般都是有严格时间限制的,有的甚至接到贬令,就得立即动身,甚至都不许回家跟家人告別,也没机会收拾行李。

  而一般情况下,也是要求三日內出发,

  且每日需驰驛十驛,一天得赶三百里路。

  这是相当要命的。

  但贬官,又哪有什么好待遇。

  一个出西城门,一个出南城门,

  都只是带了一个忠僕,在数名官差的陪同下赶路。

  回首望长安,

  巍峨高大,

  此去一別,

  不知何时能再回长安了。

  李逸派人给两位贬出京的前宰相,都送了点肉乾和一壶酒。

  他没亲自去送,

  如今的身份,不適合。

  輟朝的日子,李逸倒是不用起那么早,

  上午先去政事堂,跟宰相们合议政事,然后回自己的门下省公房里坐班,

  下午还要去太子詹事府。

  隔两三天,他还要去城西的雍州衙门和兵部转转。

  身兼太多要职,根本忙不过来,

  好在李逸不喜欢揽权,

  他还有意的偷懒,

  他身为雍州牧,结果管理著长安城和京畿二十二县的雍州府,大事小事他都交给別驾和治中,

  他几天才去一次公翩,听他们做个简报而已。

  身为左卫大將军,更是一旬才去一趟,也不管事。

  连东宫詹事府的事务,他也主要由少詹事宇文士及,以及詹事主簿王硅他们去负责。

  他习惯了做个甩手掌柜。

  也就是门下省和政事堂这边,他相对认真一些,

  李逸的这表现,

  好多人都看不惯,

  有人觉得李逸权宠过盛,一人身兼数个要职。也有人认为李逸恃宠而骄,怠政瀆职。

  但李逸依然我行我素,

  他不像长孙无忌那般好权,当上右僕射了,那是大事小事一把抓,事事都要过问,事事都要经手,

  捨不得放一点权。

  甚至现在升为右僕射,这吏部尚书都交给侍中杜如晦兼领了,他却仍然还在人事上指手划脚。

  政事堂新班子,六位宰相中,李逸跟长孙无忌都极得圣宠,可两人行事风格却截然不同。

  李逸的这种散漫,李世民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特意召他面谈,

  见面地点在李世民的寢殿臥室之中,

  这样的谈话场合,

  突显著皇帝对李逸的信任,

  李逸也还是头回到李世民的寢宫臥室呢进去后也才发现,

  其实皇帝的臥室装饰的也挺简单,甚至也是个挺小的房间。

  皇帝也只穿著凉爽轻便的罗睡袍。

  “你看看这个!”

  李世民把一叠奏疏放在他面前。

  那些奏疏都装在皂囊中。

  李逸如今也是宰相,自然一眼识得这是封事。

  也就是密奏,

  这些封事,是官员向皇帝呈奏的一种机密奏疏,为防泄密,以黑色帛袋密封,

  直接递给皇帝,只有皇帝才能启封,故称上封事。

  不像一般奏疏,其实是要经过三省,並不直接送到皇帝手里的,百官奏事,经由尚书省六部,

  然后中书门下,要经很多人手,

  內容没什么保密可言。

  而且普通奏疏,也都是要经过三省、宰相们审阅,甚至是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的,大多数都还不够资格送去给皇帝批阅。

  而上封事,就相对特別些。

  一般也就五品以上职官,才有资格上封言事。

  李逸这位司徒、侍中,也不能察看这些封事。

  而现在,皇帝直接让李逸看。

  他拿起一封打开,

  有人弹劾他权宠过盛。

  再打开一封,

  有人弹劾他懈怠职事。

  一连十几道奏疏,

  都是弹劾他的,基本上就围绕著两条,他李逸权宠过盛,官太大权过高,以及他身兼多个要职,可却玩忽职守,不理职事。

  这么多人都认为李逸这是户位素餐。

  朝廷公器,怎么能这般滥授李逸,让他占著茅坑不拉屎呢。

  这些弹劾者,都是朝中五品以上职官,不少还是熟悉的名字。

  有文官,有武將。

  有太上皇旧臣,甚至都还有新皇的人马。

  这是惹了眾怒

  觉得他抢占了太多蛋糕,触犯到大家利益,成眾矢之的了

  有些心理准备,

  只是没想到皇帝会把这些给他看,

  甚至那些弹劾者的名字,也没做半点遮掩。

  李世民这般把那些人出卖,

  自然是表示他对李逸的绝对信任。

  “陛下,这些官员所弹之事,也確实是事实。臣得圣人信任,深感荣幸,可臣年轻才浅,一人身兼数职,实在是难以顾及,深表惶恐。

  臣请求陛下,许臣辞去雍州牧、太子詹事、左卫大將军等职。”

  李世民拉著李逸坐到龙榻上,

  “今日召你来,並拿这些给你看,不是要让你辞职,朕对你是完全信任的,

  朕能有天下,你尽忠效力,出力最多,功劳最大。

  朕今年二十四,你比朕年轻两岁,咱们君臣都年轻,正是擼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

  你可別忘记你跟朕说过的话贞观,我们要开创贞观盛世!”
  http://www.hlys.cc/30855/6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