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独在异乡为异客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99章 独在异乡为异客

  小院里,

  李靖伏案呼呼大睡,

  李逸坐在小马札上看着明月当空,在这个陌生的泾州城的夜晚,

  心中思念之情突然如野草般疯长,又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好似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李逸给自己又倒上一杯酒,

  酒是糜子酿的黄酒,有浓郁的糜子香气,入口微甜,后味醇厚。

  酒色黄里透红,

  比糯米酒度数高点,后劲不小。

  李德奖张三师徒俩也不知道跑哪去了,人影都没看到,还得自己替他照顾他爹。

  明天就中秋节了,

  转眼就这么久了,也许另一个世界的妻儿已经重新开始生活了吧。在这个中秋团圆之际,她们娘三是否又会思念自己呢。

  饮完一杯,再倒上一杯。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朝阳!”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软糜子米酿的黄酒确实很好,李靖这酒还是长安天子李渊特别派人快马加鞭赏赐给功臣们的御酒。

  刚开始喝感觉度数不高,口感微甜。

  喝着喝着,就有点醉了,

  等发现不对劲时,已经晚了。

  风一吹,

  李逸也趴下了。

  再醒来,

  发现自己躺在了榻上,屋里有盏昏暗的油灯,

  坐起身,

  发现跟李靖同榻抵足而眠,

  “你醒了”

  旁边一个声音传来,

  李逸扭头望去,才发现虬髯客坐在那,屋里光线太暗,刚才居然没发现这个昆仑奴,

  他要不睁眼张嘴说话,还真很好的隐藏在这夜色中。

  “谢张公。”

  “跟我这么客气做什么,叫我张三就行,或者喊三哥。”虬髯客笑着道:“你刚才药师要拉着你拜把子我可是听到了,我跟药师也是兄弟相称,你要不嫌弃我们也兄弟相称。”

  原来张三今晚一直在,

  只是没有现身而已,

  “我替药师谢谢你,他这些年确实挺痛苦的,我知道他有满身才华,却无处施展。”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李公顶多是大器晚成,将来定能名垂青史的。”

  “我也这么觉得。”张三笑道。

  李逸找了点水喝,

  一时也睡不着了,就跟张三一人搬了张小马扎坐到庭院一边赏月一边聊天。

  张三出身复杂,经历传奇,

  是东南有名的海商,其身家早超过他父亲,

  李逸对他的经历挺感兴趣的,问他出海最远去过哪里。

  “海东的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流求也去过,都是些蛮夷。

  南海则去过林邑、扶南,最远去过干佗利国。”

  年轻的时候,天南海北都去闯过,他的财富也是一次次大海中搏来的,不过这些年他已经不再跑海了,由手下的船长水手们跑海。

  李逸有一搭没一搭的跟他聊着,

  他也能把许多天南海北的山川河海说的头头是道,把张三都给惊讶了一把,李逸都以当年他师傅李老道带着他云游天下做借口,其实两世为人,加起来的这些旅游见闻,甚至仅网上见到的知识,那都相当了得了。

  “长安胡椒等香料卖的极贵,这几年甚至一两胡椒一两金,龙脑香更是一两卖三两金,那些粟特胡都说胡椒来自天竺国,要从天竺翻越大雪山,然后到吐火罗,再要越过葱岭到西域,再穿过河西走廊,一路几万里到达长安,所以才贵,

  可天竺来中原并不一定得先绕道西域,而且胡椒最主要的产地也不是在天竺,而是在南洋的一些岛上。”

  张三惊讶,

  李逸又说既然张三是做海贸的,那为何不直接从干佗利等南海岛国港口,收购香料船运回交州广州,再运到洛阳长安,那成本肯定比粟特胡商们低。

  “从交州出发,沿海岸南下,经林邑,抵扶南,再继续往南,到了南面海峡处,那里便是干佗利国,对吧。我听说许多波斯和天竺的商人从西边海上来,在干佗利、扶南这边收购胡椒等香料,再运到西方,却都宣称香料来自天竺或狮子国,

  而那些扶南、干佗利国的商人,他们在南洋诸岛上收购香料,经过加工后再运到扶南、干佗利的几大港口,出售给天竺、波斯的商船,也只说香料产自本地”

  张三饶有兴趣的打量李逸,这年轻人连这些都知道。

  事实上,张三以前也只知道干佗利、扶南的港口有香料买,却也并不知道香料来自哪里。

  甚至南洋的香料,一直以来大多都被天竺、波斯、狮子国等的海商所垄断,中原能够前往那边的海商,一般也都是从天竺等商人手里过一道手的。

  酒还没全醒,

  李逸也就多说了一些。

  “如果你们能够直接找到产香料的岛屿,向当地土著部落直接交易香料原料,运回中原绝对很赚钱吧。”

  “还有蔗,现在中原卖的好的蔗,都是粟特商贩来的天竺国霜,价格昂贵无比,十分暴利,但岭南等地也多种甘蔗,只是制作的蔗要落后些,你何不派人到天竺去寻找霜的制作方子

  只要肯用心,肯出钱,重金之下总能弄到天竺人的蔗制作方子吧”

  张三笑笑,

  “其实我的船队去南洋,交易回来的主要是黄金、白银、象牙、犀角、宝石、樟脑、珊瑚、鹿皮、龟壳等。”

  而他出海带的则都是瓷器、丝绸,以及一些漆器、纸张、药物等。

  航海虽风险挺大,但利润也很高。

  不过并不像李逸想象那样,能够直接航行到地中海、印度洋、波斯湾,虽然也有船能跑那么远,但多数海船都是跑固定航线的,

  比如交州到林邑,或是从林邑到扶南,又或扬州到新罗,明州到倭国,登州到辽东等。

  不同的商队做的生意也不同。

  张三跑南洋的船,就主要是交易回金银珠宝象牙犀角等这些东西,香料不是他的主营业务。

  他会捎带做些奴隶贸易,昆仑奴新罗婢,这些都很赚钱。

  “不过你的建议很不错,或许我可以试试。”

  以前张三以扬州为大本营,这些年也开始往洛阳、长安经营。

  要是真能在南洋找到香料岛,开辟一条新的货物航线,在香料贸易中也能插上一脚的话,那确实能带来很大利润。

  聊了许久,

  李逸困意上来,回去继续睡。

  天明,

  李逸醒来发现已经挺晚了,李靖和张三都不在,

  揉了揉有点痛的太阳穴,昨晚跟李靖喝醉了,后来跟张三聊了许久,聊什么好像已经不记得了。

  走出房门,

  刘黑子陈良、张义全曹大行四人都在呢。

  “李公说你还在睡,让我们不要打搅,我们就在这外面等着了。”刘黑子道。“你们吃过早饭没”

  “还没。”

  “那就去外面瞧瞧,看哪里有早饭买。”

  李逸带着四人出门,

  泾州有内外两城,呈吕字结构,各有十六坊。

  城里也有专门的坊市,

  五人直奔东市,

  这时代的城市布局大同小异,

  城中有坊,店铺全在市场集中经营。

  都是同行聚集,卖吃的,那基本上也都开在一起,除了那些推小车叫卖的。

  来到美食一条街,那个热闹啊。

  其中一间店前还排了长队,

  “就那家了。”李逸指着排长队的店,既然能让人排长队,肯定好吃,唐朝人总不会也会奶茶店请托反复排队这招。

  走近了才知道这是一家子店,

  李逸伸长脖颈细瞧了会,店家在门口摆了锅灶,用油炸。

  不是油条,是油炸糕,有的地方也叫油糕,唐朝人叫煎,不同地方的样子也并不全一样,但关键是得要油炸,可以有馅也可以没馅,但一定要炸起泡泡来,或者有的地方,直接就炸成一个圆球,上面还有麻子。

  他们现在排队这家店,

  也有好几种式样的煎,一般起泡泡的,也有炸成圆球的,

  明显要把一小块面团炸成一个大圆球,上面还得有许多芝麻,肯定更难,所以这种也卖的最贵,越大的越贵。

  抬头看了眼招牌,嘿,“王麻子煎铺子,”这名字倒是好记,而且店家确实脸上都是麻子,

  也不知道生来就是这样,还是煎被油溅成这样的。

  排了好一会,终于轮到他们,

  李逸就把店里有陷的没陷的,这方的圆的各种的都点了一些,

  有面粉炸的,也有糯米炸的,

  炸好后把油控一控,端上店里餐桌,

  香味扑鼻。

  咬一口又香又脆,

  这油炸的食品,果然总是很香,尤其是对这时代的人来说,就更加有吸引力了。

  价格却也不便宜,

  毕竟李逸开作坊炸油豆腐卖,是很清楚如今油价昂贵的。

  面粉做的更香脆,而糯米炸的麻球,外面脆,里面又还有些糯的心,

  李逸几人都说好吃,

  店家王麻子听他们说话,“几位客官是长安来的吧”

  “嗯,”

  老汉听后送上一叠小咸菜,又给每人一大碗面汤。

  “我有个女儿三年前随夫去了长安,在长安东市也开了家饼铺,以前一年也能有几封家书,但今年却再没有收到过一封信。

  我们很是担忧,可这里离长安五百里远,又实在没法亲自过去看看。

  老汉能否请你们帮我捎封家书给我女儿,只想知晓是否还好。”

  李逸道:“举手之劳,小事一桩,需要帮你代笔写家书吗”

  “那就太好了,我还说一会去请人代写呢,这顿我请,免了。”老汉高兴道。

  “陈叔,把纸笔拿出来,我现在就帮老叔写。”

  陈良从随身背的包袱里,拿出纸墨笔砚,取了点水磨墨,

  李逸展开纸提笔,老汉口述李逸书写。

  老汉对三年未见的女儿满是思念关切,在这中秋之际,询问女儿怎么一年没有信来。又告诉女儿,泾州虽经历了半年围城,但好在一家人都还好,

  中间经历了一段时间缺粮饥荒,可如今随着胜利都过去了,

  他们的煎店,也重新营业了,生意仍然很好。

  信写完,老汉还托李逸给女儿带去十匹绢,他担心女儿这么久没来信,是生活上遇到了什么困难。

  “请老人家放心,我会帮你把这封信亲自交到你女儿手上的。”

  西市冯大郎煎店,老汉女儿王氏。

  吃饱后,老汉怎么也不愿意收钱,但李逸还是给了,泾州百姓刚经历了半年的艰难围城,好不容易挺过来了,这也只是小本生意,李逸五人吃这一餐要是不给钱,人家今天可就得白干了。

  把信揣好,

  在老汉的一声声谢谢中走出铺子,

  李逸看着热闹的市场,

  “走,咱们找大富、柱子他们去。”

  大富是罗三娘的二哥,柱子是罗十狗的儿子,他们都是罗家堡村民,五月初一被征召服丁役,都三个多月了,那一批来了十人,好像都是在泾州。

  今天中秋佳节,看能不能找到他们,也给他们带去一份同乡的问候,再把他们家里的消息告诉他们,再带他们吃顿好的。

  只怕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家里经历了很大变化,比如垮崖,村里绝了七户,比如罗大富罗大贵他们的兄长一家五口都被压死了,

  但愿这十个村民都还好好的,都熬过来了吧。

  泾州外城,一处后勤营中,

  罗大富罗大贵兄弟俩,正在舂粟谷壳,兄弟俩很卖力,虽然舂米很辛苦,但心情却很好。

  战争胜利了,

  围城也结束了,

  他们不用再饿肚子了,终于能一天两顿吃饱了,更重要的是不用担心受怕,提心吊胆,战争已远去,

  泾州城也安全了,他们也安全了。

  那他们也即将能够结束这趟漫长的超期服役,回到家乡跟父母妻儿们团聚。

  “可怜大树和大山,他们没能等到这天,”大富感叹。

  来时十人,现在还剩下八人,村民大树和大山,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也都是娶妻生子了的人,但这次出来,却没法再回去了。

  “罗大富、罗大贵、罗金柱”

  一名管事过来,“你们过来一下,”

  “赵掌固,找我们何事”大富问。

  “有人来找,说是你同村。”赵掌固招手,“都赶紧跟我来吧。”

  大富八人都有些疑惑,同村来找罗家堡还有人也来这服役了

  “赵掌固,我们能问下找我们的是谁,叫啥名字”

  “参军李县男,”

  大家一头雾水,罗家堡啥时有个李参军李爵爷了

  “是不是搞错了”

  “那罗三罗五罗二愣子罗富贵你们可认得”

  大富一听,赶紧点头,“罗三罗五都是我族中叔父,富贵和二愣子是我们从小一起光屁股玩大的伙伴。”

  “那不就对了,赶紧吧,别让李参军久等了。”
  http://www.hlys.cc/30855/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