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灾祸后遗症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又过了十几日,庄娘子派人带信到上林村。

  新出的月季美颜皂受到临安府小娘子的喜爱,比何首乌黑发皂还要畅销,在未知价格的情况下,已经被订出去百余块。

  庄娘子信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让林小满抓紧多做些。

  林小满瞬间头大。

  这才过了十几日,便订出去百余块,庄娘子还真是没给她留一点退路啊。

  林小满怕庄娘子卖超了,忙写信告诉庄娘子今年材料又贵又少,实在难得,让她控制量。另外价格上也要提一提,一块香皂,按照四百文的价格出。

  写完信,林小满交给专门给庄娘子送信的小二,让他务必交给庄娘子。

  送走小二,林小满直奔回家,冲进房间,闪身进了空间。

  空间里的月季已经长出饱满的花骨朵,她心里开始盘算开花时间,到时候一朵都不能浪费。

  月季眉美颜皂受欢迎一事,林小满和李桃花提了。

  李桃花一眼就看出林小满的打算,“小满,后院那两垄地上种植的,便是你说的月季,那不是月月红么?月月红花瓣做的的香皂,真这么赚钱呀!”

  “那当然,一块月季美颜皂卖给庄娘子就要四百文,她卖出去更贵。”

  “四百文,这么多,我的天啊!”李桃花想不明白,干旱才刚刚过去,为何临安府有这么多富户会买。

  林小满早就见识过不管在哪里,贫富差距永远存在,卖四百文,依旧有人会买。

  “四百文,在富人眼里不算什么,毕竟一个二等丫鬟的月钱便有一到二两银子。”

  “一个丫头的月钱比咱以前一家人一年到头存下的银子都多,这世道哎!”

  “娘,这话您在我面前说说便罢了,小心被人听了去。”

  “放心,我又不傻。”李桃花干脆闭嘴不说了,说起了其他话题。

  “小满,既然新出的香皂这么赚,那你多种些月月红呀,是不是忙不过来?”李桃花问:“要是忙不过来,你找我啊,我帮你种。”

  林小满哭笑不得,被阿娘的财迷相逗笑了。

  “娘,你有月季苗吗?”

  李桃花愣了一下,“没有啊,月月红不都长在山上么?除了大户人家种在院子里关上外,谁家吃了空种这种不能吃的没用玩意。”

  林小满两手一摊,笑着道:“所以啊娘,我也只有那些月季苗......”

  “下回我跟你四个舅舅说,沙垤村那一带山多,要是你几个舅舅碰到了,让他们给你挖过来。”

  “行啊,阿娘最好了。”林小满点头道。

  ——

  转眼到了十月,各家各户种完白菜萝卜,又开始播冬小麦。

  林大江又开始两边跑,忙的脚不沾地。

  好在如意酒楼的早食,林家目前依旧只做了爆汁小笼一种,倒是稍微让林大江喘了口气。

  林小满空间里的月季花又收割了一回。

  除了将花瓣晒干,研磨成粉,最重要的是将剪下来的月季枝条处理好,留在空间里扦插。

  天气已经转凉,制作腊肠和松花蛋又要提上日程了。

  林小满觉得,事情太多,干不完啊根本干不完!

  ——

  冬小麦播种刚刚结束,林家腊肠作坊和松花蛋作坊开门了。

  这一回,林大江没有招新人进来,去年在作坊干活的老人进来,作坊人数便饱和了。

  临安府这一片干旱,农家人养的鸡鸭几乎都在干旱发生没多久就渴死了。

  这便导致上林村的收蛋队伍收不到蛋。

  去年意气风发的收蛋小伙一个个耷拉着脑袋。

  收不到蛋,赚不到银钱。

  如今用的鸡蛋、鸭蛋几乎都是林家后院的鸡鸭产下的蛋。

  如此一来,林小满便计划着和少东家商量下,将松花蛋的价格抬高。

  普通百姓不会买华而不实的松花蛋。

  松花蛋因它特殊的松花纹路而出名,被大富人家追捧,逢年过节送长辈师友倍有面子。

  只不过先前县令大人发话要少东家运松花蛋和腊肠进京,价格怕是不太好谈啊!

  不光是松花蛋遇到原材料少的问题,今年猪肉也不多。

  周老三已经提前来林家打过招呼了,今年猪肉量少,只能供应去年一半的量。

  天灾不仅影响农业作物,对做生意的商贩影响也极大。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真不够就只能去去其他几个县收猪肉。

  这几日,重新回到松花蛋、腊肠作坊干活的村民家家喜气洋洋。

  干旱地里没收成,至少还能在作坊干活赚钱,好歹把粮税给赚回来。

  原本等着林家作坊扩张招人的村民,盼啊盼,一直没等到消息。

  托人一问,才知道今年蛋、猪肉不多,作坊不招新人了。

  这下没活干的村民坐不住了。

  松花蛋和腊肠作坊不招人,只能往他们不看好的香皂作坊打听了,看那边生意如何,今年还要不要人。

  结果又得知做香皂要用猪板油,既然猪肉都缺,猪板油缺货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心灰意冷的村民商量着去镇上找活干。

  到了镇上,发现许多铺子连着几日都关着门,甚至有的铺子门板上还贴了封条。

  别说长工了,就连又累又脏的短工都早已被人抢光。

  上林村来找短工的村民和附近村子的村民遇上,一听他们已经寻了十几日都没遇上招工的富户,顿时心灰意冷。

  “你们村不是有作坊吗?咋地没招人?”

  “对啊,听我媳妇说,她大哥就在你们村的作坊里干活,说的我都羡慕呢!可惜你们村的作坊最初只收自己村的,后来有一回外村的也收,偏偏那一回我出去做两个月的长工,走不开,错失了机会,哎,可把我后悔的。”

  方脸汉子笑道:“嘿,就算你在也不一定能被选上,后悔啥啊哈哈哈......还是上林村有福气,有'福井',还有作坊,以后我那闺女大了,我让媒婆说给上林村的后生。”

  “你家大闺女才八岁,小闺女两岁,起码还要等个六七年,你想的未免太早了些。”

  “上林村和我闺女年纪差不多的儿郎也就那么几个,可不得提前打听好啊?”

  方脸汉子说完,立刻开口问上林村村民,“几位兄弟,你们家里可有七八岁、八九岁的男娃?咱家大闺女虽然才八岁,可洗衣做饭样样拿得出手,样貌嘛——你们看我就成。”

  上林村村民面面相觑。

  还有这么推销自己闺女的?

  这也太草率了吧!

  他们可不敢回答,看对方的眼神,他们一旦说有,或许便和那水放多了的饭粒一样甩不掉了。

  方脸汉子见他们不答,追问:“那你们兄弟家里有男娃不?要是适龄的没有,小几岁也无妨。”

  上林村村民纷纷摇头说没有。

  找了个机会说要去别处看看才脱身。

  “找不到活,咋办?”

  “哎,今年如意酒楼生意不好,鱼收的也少了。”

  “你们看着吧,咱种了这么多萝卜白菜,到头来怕是卖不出去要烂在地里。”

  “什么烂在地里,那是浪费,找借口缸,把白菜萝卜腌起来。”

  “腌?你在说笑吧?这么多白菜萝卜得多少粗盐啊?买那么多粗盐,还不如烂地里。”

  “哎,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现在官府也没说减税,粮税你们打算咋办?”

  “咋办?砸锅卖铁都要凑啊,咱敢不交粮税么!”

  又转了一圈,依旧没找到短工。

  村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苦着脸,原本一个多时辰能回村的路被他们硬是走了快两个时辰才到家。

  “林大成,没找到活啊?”

  叫林大成的村民抬头,一脸无奈回复,“是啊,没活干哦!”

  回到家,还没进门,媳妇就迎出来了,一脸讨好,“当家的,如何?”

  “哎,别说了,根本找不到活,别说长工,短工都找不到活干。”

  “那咋办?交粮税的银子不够啊!”

  “要不我去县里试试,那里应该有活。”

  “县城?这么远?你一走,咱家就剩孤儿寡母的......”

  “这么远你以为我想去?不去那能咋办?去县城总还有一丝希望,在家里坐吃山空,死路一条啊。”

  ......

  相同的场景发生在上林村不少村民家中。

  一家几个兄弟,总有一两个要出去找活干,留下一个看顾家里。

  这便是生活,一边怨老天不公,一边又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别处找活计。

  ——

  十月底,庄娘子第三次来拿货。

  带来了五车猪板油。

  林小满看着五车猪板油两眼放光,也不嫌油腻,围着马车转了两圈,摸了摸露在外头的猪板油,眉开眼笑道:“庄姐姐,可真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那你倒是多做些美颜皂啊,你是不知道,临安府都卖疯了。”

  “庄姐姐,物以稀为贵,少才有人抢呀!”

  “少贫嘴,你要是缺什么跟我说。”

  “庄姐姐,有了你千里送板油,其它可不缺了,唯独缺最重要的一样——月月红的花瓣。”

  喜欢穿书小可怜,爹懒娘抠哥哥傻
  http://www.hlys.cc/31034/2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