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逛街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张明德说完,愣了一会,又站起身。

  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呢子大衣利落地穿上,又扣好中山装的风纪扣,恢复了工作时的干练模样。

  他对云舒说:“云舒,你今天请个假吧,好好陪陪小霖。带他和云云露露在市里转转,中午找个像样的馆子吃饭。我开完会尽量早点回来。”

  “知道了,你快去吧,别耽误正事。”云舒笑着应下,起身帮丈夫整理了一下衣领。

  张明德又转向张霖,拍了拍他的肩膀:“小霖,让你二婶带你逛逛咱们这堡头市。虽然比不上四九城繁华,但也是国家新规划的重工业城市,有股子新气象!等晚上二叔回来,你陪二叔喝几杯。”

  他语气带着长辈的爽朗。

  张霖站起身,“二叔,二婶,我那边还有工作。我这出来也没交代,我该回去了。”

  张明德一把按住他的肩膀,张霖顺着力道坐下。

  “一会给那边打个电话,交代一下。而且,在这边也没你们保卫部门什么事。就这么说定了,等我晚上回来。”

  张霖无奈,只得点点头。

  “二叔您忙您的,晚上咱爷俩再好好喝两杯。”

  张明德露出笑脸,又叮嘱了两个孩子一句“听妈妈和三哥的话”,便拿起公文包,步履匆匆地出门了。

  屋里剩下张霖、云舒和两个兴奋的孩子。

  “三哥!我们带你去公园!那里有秋千!”

  张云迫不及待地拉住张霖的胳膊。

  “还有卖糖画的!”

  张露也补充道,大眼睛亮晶晶的。

  云舒看着孩子们高兴的样子,也笑了:“好,好,都去。小霖,咱也出去走走,看看咱这草原上的新城。你等等,我去换件利索衣裳。”

  她转身进了里屋。

  不一会儿,云舒出来,换上了一件深蓝色的列宁装,显得更精神利落。

  张霖给堡钢那边打了电话,交代了贺堂一些事项,说自己明天再回,贺堂应下了。

  云舒也给单位打了电话请好假。

  她拿起一个手工缝制的布挎包,招呼道:“走吧!”

  一家人出了门。

  塞外深秋的上午,阳光很好,但风依然带着凉意。

  家属区很安静,道路是平整的砂石路,路两旁是新栽不久的小杨树,树干都用草绳仔细地包裹着防寒。

  偶尔有穿着蓝色工装或灰色干部服的人骑着自行车匆匆而过,车铃叮当作响。

  走出家属区,视野开阔起来。

  主干道是宽阔的柏油路,路两边是新建的楼房,大多是三到四层,样式统一简洁,带着明显的苏式风格。

  楼房的底层开着供销社、副食品商店、新华书店和邮局。

  供销社门口排着不长的队,副食店里挂着风干的牛羊肉。

  新华书店的橱窗里陈列着新出版的书籍和大幅宣传画。

  一切都显得秩序井然,充满建设初期的朴素活力。

  “三哥你看!公共汽车!”

  张露指着路上驶过的一辆拖着“辫子”的墨绿色无轨电车,兴奋地叫道。

  电车上印着“堡头市公交”的字样,车厢里坐满了穿着各色工装的人。

  “那是电车,用电跑的。”

  张云一副小大人的模样给妹妹解释。

  “对,咱们市里新开通的线路,方便工人上下班。”云舒补充道,语气里带着点自豪,“以前全是土路,现在好多了。”

  他们沿着宽阔的人行道慢慢走着。

  路上行人不少,大多是步履匆匆的工人,也有穿着整洁的干部模样的人。

  不时能看到戴着红袖箍的街道积极分子在维持秩序。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和远处工地传来的机械轰鸣声,这是工业新城特有的背景音。

  “你看,在这里都能看到堡钢的工地。那边就是一号炉。”

  云舒指着远处的一片被围起来的建筑介绍道。

  张霖极目远眺,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三哥,你在四九城能看到这么大的工厂吗?”张云转过头问。

  张霖笑了:“四九城也有大工厂,不过像这样平地起高楼、从无到有的大建设场面,不多见。你们这儿,干的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四九城那边,因为是古城,人口多,现在还没有大规模往外扩建。

  厂子也基本都是在原址上有限的扩充。

  云舒听了,脸上笑容更深了:“可不嘛!全国各地来的建设者,都憋着一股劲呢!”

  他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市中心的公园。

  说是公园,其实更像一个开阔的广场,中间有一个用水泥砌筑的圆形花坛,里面种着耐寒的松柏。

  四周有一些简单的石凳和供孩子们玩的秋千架、滑梯。

  公园的一角,竖立着一座用水泥塑造的工人塑像,工人手握铁锤,目视前方,象征着建设的力量。

  虽然草木不多,但在灰蒙蒙的工业城市里,这片开阔地显得格外珍贵。

  公园里人不少。

  有老人坐在石凳上晒太阳聊天,更多的是像张云张露这样年纪的孩子在追逐嬉闹,荡秋千,滑滑梯,笑声一片。

  角落里果然有一个小摊,一个老汉正用熬化的糖稀在石板上飞快地勾勒出公鸡、金鱼、孙悟空的图案,引来孩子们围观。

  “糖画!糖画!”张露立刻被吸引了,拉着云舒的手往那边跑。

  “慢点!“云舒笑着跟上。

  张霖和张云也走了过去。

  “同志,给孩子们画两个。”云舒对老汉说。

  “好嘞!小同志,想要个啥?”老汉笑眯眯地问张露。

  “我要……我要个大公鸡!”张露指着石板上刚画好的那只。

  “我要个孙悟空!”张云喊道。

  老汉动作麻利,舀起一勺金黄的糖稀,手腕灵巧地抖动,糖丝如金线般流淌在冰凉的石板上,转眼间,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和一个挥舞金箍棒的孙悟空就栩栩如生地出现了。

  老汉用小铲刀轻轻一撬,粘上小竹签,递给了眼巴巴等着的两个孩子。

  “谢谢爷爷!”两个孩子欢天喜地地接过来,小心翼翼地舔着,舍不得咬。

  云舒付了钱。

  张霖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也笑了。

  在公园里玩了一会儿,看看时间接近中午,云舒说:“走,咱们吃饭去。带你们去尝尝咱们这儿的‘钢铁食堂’,味道实在!”

  ‘钢铁食堂’离公园不远,是一排临街的平房,门口挂着白底红字的木牌子。

  走进去,里面空间很大,摆着十几张刷着绿漆的木头方桌和长条凳,已经坐了不少人。

  大多是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也有穿着干部服的人。

  空气里弥漫着炖肉的香气、炒菜的油烟味和浓烈的旱烟味,人声鼎沸,充满了市井生活的热闹。

  一个系着白围裙、胳膊上戴着套袖的服务员大姐迎了上来,嗓门洪亮:“同志!快里面坐!今天有新鲜羊肉!”

  “麻烦给找个清净点的位子。”

  “好嘞!这边!”服务员热情地领着他们穿过几张桌子,在靠里一点的地方找了张空桌。“吃点啥?”

  云舒把菜单(一张贴在墙上的油印纸)指给张霖看:“小霖,看看想吃啥。这边的羊肉汤、过油肉、莜面窝窝都不错。”

  张霖看了看,说:“二婶您点吧,您熟悉。”

  “行!”云舒转向刘大姐,“来一大碗羊肉汤,多放肉!再来一盘过油肉,一盘炒土豆丝,一盘醋溜白菜。主食要两碗莜面窝窝,再来五个白面馒头。有汽水吗?给孩子们拿两瓶。”

  “好嘞!羊肉汤一大碗加肉!过油肉一个!炒土豆丝!醋溜白菜!莜面窝窝两碗!白馒头五个!汽水两瓶!”

  刘大姐麻利地报着菜名,声音穿透了整个饭堂,转身就去了后厨。

  不一会儿,菜就陆续上来了。

  大海碗装的羊肉汤热气腾腾,汤色奶白,上面飘着翠绿的葱花和香菜,里面是大块软烂的羊肉。

  过油肉色泽红亮,肉片滑嫩,配着葱头和木耳。

  炒土豆丝和醋溜白菜也油亮诱人。

  莜面窝窝蒸得松软,散发着粮食的香气。

  汽水是本地玻璃瓶的“草原牌”,瓶盖一开,呲呲地冒着气。

  “来,小霖,快尝尝这羊肉汤!这可是咱草原的羊,一点膻味没有!”云舒热情地给张霖盛了一大碗汤,又夹了几块厚实的羊肉放进去。

  张霖喝了一口,汤味醇厚鲜美,羊肉入口即化,不但没有羊膻味,反而有一股奶油的味道,确实地道。

  “嗯!真鲜!好喝!”

  “是吧!多吃点,驱驱寒气!这边温度应该比四九城冷多了。你这刚来,应该不太适应。”云舒又忙着给两个孩子夹菜,“云云,露露,慢点吃,别烫着。”

  两个孩子早就馋了,张云一手拿着馒头,一手笨拙地用筷子夹肉片。

  张露则小口小口地喝着汽水,眼睛满足地眯起来。

  一家人围坐在热闹的饭堂里,吃着热乎的饭菜,聊着刚才在街上的见闻。

  “二婶,我看这堡头市虽然刚起步,但规划得挺整齐,人也很有干劲。”张霖边吃边说。

  “是啊,”云舒感慨道,“国家下了大力气。全国各地支援的设备、人才都往这来。虽然条件苦点,但看着城市一天天变样,工厂一天天建起来,大家伙儿心里都热乎着呢。就像你二叔说的,这是在做开天辟地的大事。”

  张霖点点头,看着饭堂里那些穿着工装、大口吃饭、大声谈笑的工人们,他们脸上带着劳动后的疲惫,更洋溢着一种投身建设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就是1957年,一个工业新城在塞外草原拔地而起的蓬勃力量。

  他感受到了与四九城不同的、更为粗犷却充满希望的时代脉搏。

  这顿午饭吃得其乐融融。

  饭后,云舒又带着他们在附近的百货商店转了转。

  商店里商品不算特别丰富,但生活必需品齐全。

  云舒给张霖买了一条厚实的羊毛围巾:“这边风硬,不比四九城,围着暖和。”

  张霖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云舒又拿了几条,“等回去的时候,给老爷子和你爸妈媳妇他们都带着。这草原上也没什么特产,就是这羊比关内好不少。”

  张霖笑呵呵的接下。

  “行了,回去吧,你这刚到一天,回家歇息歇息。等晚上陪你二叔好好喝点。”
  http://www.hlys.cc/31351/4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