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化无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离开寂灭黑渊,张虎并未远遁,而是在黑渊边缘寻得一处相对稳定的破碎星辰,于其核心开辟临时洞府,布下重重禁制。

  他盘膝而坐,心神依旧沉浸在“无岸”所带来的震撼与启迪之中。

  那座由纯粹寂灭与虚无构成的桥梁影像,仿佛烙印般深刻于道心深处,不断与自身的彼岸之桥产生玄妙的共鸣。

  “无岸…”他低声咀嚼着这两个字,眼中幽邃的光芒流转不定。

  道德老祖推演的“定彼岸”,是为桥梁树立一个明确无疑的终点,以此凝聚所有力量,一往无前。

  此法堂皇正大,目标明确,乃是绝大多数冲击不可语之境者的选择。

  而他所悟的“无岸”,却反其道而行之。并非没有方向,而是承认方向的无限可能与不可确定性,乃至最终彼岸可能就是“虚无”本身。

  让桥梁本身同时具备“存在”与“不存在”两种对立属性,成为一种更为超然、更贴近大道本源的奇特状态。

  这条路,前所未有,更为艰险,也更为…自由。

  “既然彼岸无定,乃至是‘无’,那我的桥,便需能行于此‘无岸’之途。”

  张虎眸光越来越亮,思路逐渐清晰,“换言之,第五篇‘无岸’的修炼,并非向外寻求某个具体目标,而是向内…改造桥梁本身,使其具备‘无’之特质,能与‘虚无’共融,甚至…化身为‘无’!”

  改造彼岸之桥!

  这个念头堪称疯狂。彼岸之桥乃是他大道根基所化,是其一身修为的结晶,稍有差池,便是道基尽毁的下场。

  然而,道心之中却无半分畏惧,反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期待。

  他缓缓闭目,心神彻底沉入内天地宇宙,与那横亘于宇宙核心、镇压万法的彼岸之桥融为一体。

  桥梁古朴厚重,桥身之上,“架生死”、“一念枯荣”、“历红尘”、“融唯一”的西篇道纹如同天然生成的玄奥图录,流淌着混沌朦胧的光泽,散发出承载万物、超脱轮回的浩瀚意蕴。

  此刻,他要做的,便是将这己然圆满坚固的桥梁,进行一场本质上的“升华”与“蜕变”。

  如何为之?

  他心念微动,自寂灭黑渊中感悟到的那座“虚无之桥”的影像再次浮现,与自身的彼岸之桥缓缓重叠、对照。

  “寂灭…虚无…消解…归无…”

  他仔细体味着那种纯粹的“无”之意境,同时引动自身内天地宇宙中的归墟之力。

  归墟,本就是宇宙终结之地,蕴含着一丝“寂灭”与“终结”的真意。

  此刻,在他的刻意引导下,内天地宇宙一隅,那象征着宇宙终末的“归墟之眼”缓缓旋转,精纯无比的归墟死寂之气弥漫而出,如同黑色的潮汐,涌向彼岸之桥。

  嗤——

  蕴含着终结与消亡意味的归墟死寂之气,与象征着超脱与承载的彼岸之桥甫一接触,便产生了剧烈的冲突!桥身道纹剧烈闪烁,自主激发力量,抵抗着这股试图“消解”它的力量。

  这是“存在”与“不存在”的天然对抗!

  张虎闷哼一声,脸色微微发白。道基震荡带来的反噬绝不好受。

  但他眼神依旧坚定,小心翼翼控制着归墟死寂之气的强度,如同最耐心的匠人,尝试让这两股截然相反的力量进行初步的接触与磨合。

  这并非要摧毁彼岸之桥,而是要让它逐步适应、乃至融合“无”的属性。

  过程缓慢而痛苦。归墟之力每一次冲刷,都仿佛在剥离桥梁的“存在感”,带来一种自身正在“消失”的诡异错觉。而彼岸之桥本能的反抗,又加剧了这种内在的冲突。

  时间在修炼中悄然流逝。

  一年,两年,三年…

  他如同苦行僧般,持续着这水磨工夫。不断微调着归墟之力的强度与角度,体悟着两者对抗中产生的每一丝微妙变化。

  渐渐地,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转机开始出现。

  或许是彼岸之桥本身融汇万法的特性起到了作用,或许是“融唯一”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桥身对于归墟死寂之气的排斥开始逐渐减弱。

  终于,在某一刻,第一缕归墟死寂之气,成功渗透进了桥身最外围的一丝道纹之中。

  那丝道纹的光芒瞬间黯淡了下去,仿佛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烬,但其结构并未损坏,反而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虚淡”感,仿佛随时会融入虚空,消失不见。

  成功了!

  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丝,却意味着从零到一的突破!

  张虎精神大振,继续引导更多的归墟死寂之气,依照此法,循序渐进地“浸染”彼岸之桥。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的过程,需对力量有着绝对的掌控,稍有不慎便可能损伤道基。他全神贯注,心神完全沉浸其中。

  随着“浸染”的进行,彼岸之桥的外观开始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

  原本混沌朦胧、流光溢彩的桥身,色彩逐渐褪去,变得灰暗、古朴,甚至显得有些…陈旧。

  仿佛经历了无数纪元的时光冲刷,充满了沧桑与寂寥的气息。其散发出的意蕴也不再是单一的浩瀚与超脱,而是多了一种深沉的、包容“虚无”的沉寂感。

  它依旧“存在”在那里,却给人一种随时会“化无”的错觉。

  当整个桥身表层都被归墟死寂之气初步浸染完毕后,张虎开始了下一步——引动“虚无”大道。

  仅仅有归墟之力还不够。归墟代表终结,是通向“无”的过程,而非“无”本身。他需要真正引入一丝“虚无”的本源意蕴。

  这无疑更难。

  他再次观想寂灭黑渊中那座“虚无之桥”,以其为蓝本,同时催动“诡道”之力。诡道变幻莫测,无形无相,某种程度上最贴近“无”之无常。

  他以诡道之力为引,以归墟之力为桥,心神无限拔高,尝试沟通那冥冥中存在于万法之外的“虚无”大道。

  这是一个悟的过程,而非力的积累。
  http://www.hlys.cc/32705/2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