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今天是10月21晚上21:05,明天新的股票马可波罗上市,属于马股票都要暴涨了,今年的龙头马就是天马科技,拿稳了,最低翻倍妥妥的。

  晨光里的太极

  张小凡第一次注意到陈爷爷打太极拳,是在小区中心的银杏树下。那时他刚上高三,每天被试卷和公式压得喘不过气,傍晚总爱绕着花坛散步。陈爷爷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太极服,双手缓缓抬起时,像托着一团看不见的云,脚下步子轻得没声音,连落在肩头的银杏叶都没被惊动。

  “小伙子,要不要试试?”那天陈爷爷收势时,正好撞见张小凡盯着自己的手发呆。张小凡愣了愣,看着自己因为握笔而生出薄茧的掌心,鬼使神差地点了头。

  初学太极拳,远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陈爷爷教他的第一式是“起势”,要求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双手从身侧慢慢举到胸前。可张小凡的膝盖总不自觉地绷直,手臂也僵得像两根木棍,陈爷爷走过来,用掌心轻轻按在他的膝盖上:“别跟自己较劲,太极要‘松’,像晒软的面条,不是刚出锅的油条。”

  他开始每天早起半小时,跟着陈爷爷练拳。清晨的露水还沾在银杏叶上,张小凡站在队伍末尾,跟着前面的人比划。“云手”要左右移步,他总踩不准节奏,脚底板磨得生疼;“揽雀尾”需要转腰送肩,他转得急了,差点摔个趔趄。有次练完拳,他揉着发酸的腰抱怨:“这拳慢悠悠的,练了也没力气。”陈爷爷没反驳,只是递给他一杯温水:“你试着把呼吸跟动作合上,吸气时抬手,呼气时落手,像风吹动树叶,自然就顺了。”

  张小凡试着照做。下次练“野马分鬃”时,他刻意放慢速度,吸气时感觉空气顺着鼻腔往下沉,手臂抬起时竟真的轻了些;呼气时腰慢慢转动,脚步也稳了。他忽然发现,之前觉得僵硬的动作,好像渐渐有了弧度,掌心也似乎真的能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气”,像捧着温水似的,暖融融的。

  高三的模拟考越来越密集,有次数学考砸了,张小凡坐在银杏树下,盯着满是红叉的试卷,连拳头都攥得发紧。陈爷爷过来时,没提考试的事,只是说:“陪我打一遍拳吧。”那天的晨光特别柔和,张小凡跟着陈爷爷抬手、转腰、迈步,打到“白鹤亮翅”时,他忽然想起陈爷爷说的“松”——原来不只是身体要松,心里的劲也得松。当双手像白鹤展翅般张开时,他感觉憋在胸口的郁气,好像随着呼气慢慢散了,连试卷上的红叉都没那么刺眼了。

  后来他养成了习惯,每次压力大的时候,就找个没人的地方,打一遍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课间在走廊里,他会悄悄活动手腕,回忆“云手”的转腰动作;晚上在家写作业累了,就对着窗户练“收势”,看着窗外的月光落在手背上,烦躁的心总能静下来。

  高考前最后一次练拳,银杏叶已经黄透了。陈爷爷看着张小凡打完一整套拳,点点头说:“你现在的拳,有‘韵’了。”张小凡低头看自己的手,掌心的薄茧还在,但比以前舒展了许多,转动手腕时,能明显感觉到筋骨的灵活。

  高考那天,张小凡走进考场前,忽然想起“起势”时的呼吸节奏。他深吸一口气,慢慢抬起手,又缓缓落下,原本紧绷的神经竟奇迹般放松了。走出考场时,阳光正好,他抬头看见陈爷爷站在不远处的银杏树下,朝他比了个“收势”的手势。

  后来张小凡考上了外地的大学,每次放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银杏树下找陈爷爷。他的太极服换成了新的,动作也比以前熟练,但每次起势时,还是会想起高三那年清晨,陈爷爷说的那句“要松”——原来太极拳练的不只是招式,更是让他在往后的日子里,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守住心里的那份从容,像晨光里缓缓转动的太极,不急不躁,自有节奏。
  http://www.hlys.cc/33157/4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