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皇子之争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陈致远心口微跳。

  他记得,他被少年喂了药后,那少年好像在和谁说话。

  但奇怪的是,当时在场的,明明只有他一人。

  不过他当时失血过多,昏昏沉沉,许是他看错了。

  所以,他以为的像,或许也是疼痛与失血所致的幻觉……

  想起自己今日的惊险,陈致远心有余悸,也很是感激。

  他今早是独自上山的,身边并未有人跟着,而他散步所致之处偏僻,若不是那位少年,只怕就要死在天元山上了。

  他现在还记得当时失血过多浑身冰凉的感觉……

  又想起那少年后来说的话,他立即开口问清远大师,“大师,不知救我的人是谁,我只知他年岁不大……他认得我,想来也是京中人。不知他是否还在寺中,我要亲自登门道谢!”

  清远大师摇头,“小施主并非挟恩图报之人,见陈施主安全后便未多待,也未留下只言片语,早早便随家人下山了。”

  “那他姓甚名谁?家住何处?”

  “阿弥陀佛……”清远大师一双慧眼看着陈致远,“小施主姓仲,随安宁侯府马车上山,乃仲家庶子,排行第四。”

  陈致远愣住。

  ——仲勋的儿子!

  陈家人很快赶来。

  见陈致远伤的严重,陈夫人哭的不能自已,几个儿女也担心的不行。

  “老爷怎的摔的如此严重,这伤口都能见到骨头了……”

  “都怪小的,今日大人说有烦心事,想上山散心,不让小的跟着。若小的跟紧大人,大人也不会出此意外了。”

  “想来又是朝堂之事了,哎,不怪你,父亲向来是说一不二的……”

  旁边的小和尚老成地安慰道,“幸哉幸哉,施主们莫要太过担心。恰巧有位小施主路过救了陈大人,这才让陈大人有惊无险。想来是陈大人往日那些善举积来的福分。”

  说到这,大家也是庆幸不已。

  陈夫人问是谁救了陈致远,清远大师只说,“对方并未留下姓名。”

  还想再问,却被陈致远打断了。

  好一会儿,趁陈家人不在,陈致远这才向清远大师道谢,“多谢大师替我隐瞒。在下与仲大人不合,两家关系紧张,若是此事传出去,仲四公子处境堪忧。倒不如无人知晓此事。”

  清远大师点点头,“陈施主未将朝堂之事牵扯至仲小施主,已是难得。老衲岂有不帮之理。”

  陈致远却是苦笑,“我们老一辈的恩怨,与小辈又有何关系。我若迁怒仲四公子,善恶不分恩将仇报,那也不配为官。”

  少年说他是个好官。

  明知他是他父亲的政敌,却还是救了他。

  他岂能让人失望,做个恩将仇报的恶人?

  ……

  仲泽衍救了陈致远,这事并没告诉仲家人。

  如果仲勋得知他救了自己的死对头,只怕会气死。

  陈致远官职比他高,作为吏部尚书,陈致远甚至有着“审判”他的权利,且这还关系到了他日后的升迁。

  吏部位列六部之首,掌控实权,陈致远的决策对官员的职业生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仲勋曾经也尝试过和陈致远打好关系,但陈致远并不吃他那一套。

  而真正让二人关系崩坏是在三年前。

  这三年,陈致远处处与仲勋作对,时不时到历帝面前给仲勋上眼药。

  只是经过时疫一事,仲勋立了大功,陈致远的眼药就不管用了。

  回到小院,盛夏问仲泽衍,他救人的事瞒不了,就算他不说,天元寺也知道他的身份。

  天元寺知道,陈家就会知道,到时传到仲勋耳朵里,只怕免不了责罚。

  仲泽衍却是挑挑眉,“那又如何?我从未见过陈大人,我怎知那摔伤之人是谁,不过是随手一救,怎料救的是父亲政敌呢。”

  盛夏被崽崽的“不要脸”给惊到了。

  没想到啊,崽崽还有这一面!

  盛夏和仲泽衍都不知道,陈致远将事情瞒了下来。

  仲勋的责问整整一个月都没到来,仲泽衍便意识到了什么。

  而另一边的仲勋却是一头雾水。

  这几日朝中吵的火热,主因便来自于太子和大皇子。

  大皇子已到了立妃的年龄,皇子妃人选却迟迟未定,直到年后,终是定下了,是吴贵妃亲自挑选的,乃镇国公府嫡长女。

  随后纷争就发生了。

  这镇国公府,原是太子一党给太子挑中的亲家。

  当然,他们挑中的太子妃并非镇国公府嫡长女,而是嫡次女。

  镇国公府嫡长女今年十六,而嫡次女今年十三,与太子年岁相当。

  虽说太子还小,立太子妃之事为时尚早,但事关重大,太子一党已经提前做好了打算。

  申皇后娘家势弱,太子才学并不出众,想要稳固太子之位,自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岳家支持。

  谁知道这么好的亲事竟被吴贵妃和大皇子横插一脚。

  若镇国公府嫡长女嫁了大皇子,嫡次女是无论如何都成不了太子妃的。

  就算是历帝和镇国公府都同意,申皇后也绝不可能同意。

  嫡长女成大皇子妃,嫡次女成太子妃,那请问,镇国公府日后到底是站在哪边呢?

  于是,太子一党竭力阻止这门亲事,大皇子一党则竭力证明这门亲事很合适。两方在朝上吵的不可开交,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党派在其中浑水摸鱼。

  仲勋是翰林院的,属于历帝的心腹,哪个皇子都不站,于是在这场纷争中只看戏不说话。

  与他情况相似的,是陈致远。

  这几日上朝,陈致远也是少有的沉默。

  直到下朝之时,太子党官员与他搭话,试图将他拉入阵营。

  他不愿惹上这等麻烦,只打着哈哈与之周旋,好不容易脱身,他连忙叮嘱身边的下属:“皇子之争切莫沾染,这说大了是国事,说小了是圣上的家事,还是留着让圣上决策吧。我等啊……沾不起!”

  说着说着,他又不禁想到了自己府上的那些事,没忍住感叹出声,“这儿子多了,也不全是好事啊……”

  原本只是和心腹下属的交谈,抒发下情感,谁知这么巧就被陈致远听到了。

  路过的陈致远停下脚步,居然用奇怪的眼神上下打量了他好几遍,然后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

  “仲大人倒是生了好儿子,听说安宁侯府的公子们才情斐然、品性正直,没想到仲大人在教育儿女上这般不公。”
  http://www.hlys.cc/33572/2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