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第三场考验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普罗米修斯医疗中心的玻璃幕墙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把内华达沙漠的烈日反射成千万根刺眼的金针。陈小北刚踏出黑色轿车,一股热浪就裹着沙砾扑来,呛得他喉头发紧——这干燥炙热的空气,与哈灵顿庄园那种渗入骨头的阴冷截然不同。李秘书快步跟上,声音压得很低:“陈先生,德雷克·肖恩博士……他们整个团队都在里面了。”他顿了顿,像是要说什么,最终只补充道,“我看过资料,他们去年用机器人完成的微血管吻合手术,精度达到了微米级。”
陈小北没说话,只是抬手拂去长衫袖口一粒被风卷来的细沙。他的目光平静地投向那扇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的自动玻璃门。
医疗中心大堂冷气开得十足,瞬间抚平了皮肤的灼热。德雷克·肖恩被记者团团围住,量身定制的深蓝色手术服没有一丝褶皱,金发梳得一丝不苟。他正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头颅移植?它早已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概念,”他的声音透过话筒带着一种精心打磨过的磁性,“而是科学进化的必然步骤。今天,我们将共同见证医学史上的真正里程碑!”
他的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精准地锁定了刚进门的陈小北,嘴角扬起一抹几乎难以察觉的弧度,那里面有审视,有好奇,更有毫不掩饰的挑衅。
陈小北仿佛没看见那目光,只是低头轻轻掸了掸长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那件衣服有些旧了,颜色洗得发白,却异常干净。
“这就是那个中医?”一个举着录音笔的记者小声对同伴嘀咕,“看着……也太普通了吧?真能完成这种级别的手术?”
德雷克大步流星地穿过人群走来,伸出手,力道大得像是要捏碎什么:“德雷克·肖恩。希望你不是只靠运气通过前两次测试的。”他的中文很流利,但每个字都带着硬邦邦的棱角。
陈小北伸出手,两人握在一起的瞬间,德雷克感到自己的手掌仿佛被一层温润的气流包裹,那股试图施加的握力竟泥牛入海般消散了。他微微一怔。
陈小北松开手,语气平淡:“陈小北。运气,有时候也是实力的一种。”
评审室内气氛凝重。五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医学伦理专家坐在长桌后,表情严肃。德雷克率先发言,全息投影亮起,展现出复杂的生物分子结构和密密麻麻的数据流。
“我们团队开发的新型脊髓融合技术,”他手势有力,投影随之变换,“核心在于这种独特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支架,它能引导神经轴突定向再生。看看这些猕猴实验的数据,功能性恢复成功率稳定在73%以上。”
一位评审扶了扶眼镜,惊叹道:“惊人的突破!这简直是脊髓损伤治疗领域的革命!”
轮到陈小北时,他只是从那个洗得发白的布包里,取出几枚细长的银针和一个用油纸包着的小包。他将东西轻轻放在桌上,动作舒缓,周身似乎有一种沉静的气场蔓延开来,让刚才还有些躁动的评审室莫名安静了。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头颅移植,首要并非机械连接,而是生机续接。气血不通,阴阳不交,纵使接合得天衣无缝,也不过是死物拼接。”
德雷克嗤笑出声,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陈医生,你是打算用这几根针和一包草根,来完成世界上最复杂、最精密的外科手术吗?这可不是在乡下诊所治疗感冒头疼。”
陈小北抬眼看他,目光落在德雷克的左肩上,静静地说:“肖恩博士,您左肩旧伤,约是七八年前所致,伤及筋脉。每逢阴雨天,或劳累过度,便酸痛难忍,甚至牵扯至颈侧,可对?现代医学的理疗手段,似乎并未根除这个问题。”
德雷克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下意识地伸手按住了自己的左肩。这个动作完全出于本能,等他反应过来,手已经放在了那里。他眼中闪过一丝惊骇:“你……你怎么会……”
“气滞血瘀,观其形,察其色,便知大概。”陈小北收回目光,依旧平淡,“医道浩瀚,各有所长,何必以己度人,妄下断论?”
手术区被透明的玻璃墙一分为二。一边是德雷克团队的领域:数台庞大的显微手术机器人发出低沉的嗡鸣,激光定位器的红点在无菌布上画出精准的线条,冰冷的机械臂悬垂待命。另一边,陈小北的手术区则异常简洁,除了标准的手术设备,只有他带来的那个布包。
“启动低温灌注系统!维持核心体温在目标区间!”德雷克的声音通过通讯系统传来,清晰而充满权威,“激光吻合器准备,我要每根血管的接合误差不超过0.1毫米!注意监测颅内压!”
机械臂开始精准移动,发出极富科技感的轻微声响。助手们穿梭忙碌,紧张地盯着各项监测屏幕。
“患者血压稳定,氧饱和度98%,可以进行脊髓连接阶段。”护士长报告。
德雷克透过玻璃墙瞥了一眼对面,嘴角微扬:“看到吗?这才是二十一世纪外科手术应有的样子!精准,高效,可重复!”
对面,陈小北正凝神静气。他先是在供体躯干的特定穴位上缓缓施针——命门、悬枢、至阳……每一针落下,他的指尖都似有微不可察的气流涌动,针身随之轻轻震颤。他对身边的助手低语,声音柔和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此为先通阳气,活络经脉。好比为即将迁入的新主,打扫庭除,备好一座温暖洁净的殿堂。”
接着,他打开油纸包,里面是研磨极细的药粉,一股混合着麝香、冰片、血竭等药材的复杂气息弥漫开来,不刺鼻,反而有种奇异的宁神效果。“这是‘续断散’,”他一边将药粉小心敷在脊髓断端,一边解释,“能通经活络,化瘀生新,为神经再生筑基。”
到了最关键的脊髓连接时刻。德雷克团队亮出了“杀手锏”——“神经桥”技术。“纳米级导管就位!缓慢注入干细胞催化液!”德雷克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而陈小北,则选用了一种浸透特制药液的桑皮丝线。他的手指稳得像磐石,下针时仿佛不是靠视觉,而是凭一种内在的感知,每一针都精准地循着经络的走向。“手太阴肺经主气,足厥阴肝主疏泄……气血不通,则神髓难接。”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与手中的丝线、与眼前的生命对话。
手术后的监测阶段,差异立现。
德雷克的患者,生命体征数据虽然平稳,但身体却像失去了灵魂的躯壳,对任何外界刺激都毫无反应。“这不可能!”德雷克盯着屏幕,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所有连接参数都完美符合预设!一定是神经信号传导延迟,加大电刺激强度!”
与此同时,陈小北的患者虽未苏醒,但监测仪上显示,其大脑与身体之间已有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开始传递。更令人惊叹的是,患者覆盖在无菌单下的右手中指,极其轻微地抽动了一下。
“陈医生!手指……刚才动了!”李秘书激动得声音发颤。
就在此时,“啪”的一声,医疗中心的主照明灯骤然熄灭,只有应急灯发出幽绿的光。几秒钟后,备用电源启动,灯光恢复。就在这短暂的黑暗和混乱中,陈小北凭借其远超常人的敏锐感知,察觉到德雷克团队区域有一丝异常的能量波动——一名研究人员正飞快地在数据终端上操作着什么。
“请等一下。”陈小北的声音不大,却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让所有人的动作都停了下来。他指向那名眼神慌乱的研究人员:“肖恩博士,您的这位团队成员,似乎正急于‘修正’某些监测数据?”
评审团立刻介入调查。在铁证面前,德雷克团队篡改数据、掩盖技术缺陷的行为无从抵赖。
“这不是科学!这是最卑劣的欺诈!”首席评审埃文斯教授气得手指发抖。
德雷克的脸色惨白如纸,他试图辩解,声音却失去了之前的底气:“你们不懂……这是为了更伟大的科学目标!不能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数据瑕疵,就否定一项划时代的突破!你们知道这项技术能拯救多少人吗?!”
结果已无悬念。陈小北以其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赢得了这场试炼。埃文斯教授在总结时感慨:“真正的医学进步,从来不只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对生命本质的尊重与探索。陈医生的方法,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
人群散去后,德雷克独自站在空旷的手术区外,先前所有的傲慢和光环都消失了,只剩下深深的疲惫和茫然。陈小北走到他身边。
“医术之用,在于济世活人,而非争强好胜,更非欺世盗名。”陈小北看着他,声音平和,“肖恩博士,你的技术本可以照亮更多角落。”
德雷克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颓然地叹了口气:“我输了……输得心服口服。”
当他转身准备离开时,德雷克突然叫住了他:“陈医生……如果……如果有可能,我能否……向您请教中医的整体观?特别是……您所运用的那种‘气’……”
陈小北停下脚步,回身看着他,夜幕初降的窗外,内华达的星空浩瀚而沉默。他微微一笑,笑容里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
“医道无涯,唯念慈悲。若真有心,何时都不算晚。”
沙漠的风吹过医疗中心冰冷的金属外墙,也吹动着陈小北略显陈旧的长衫下摆。下一次试炼的微光,已在他平静的眼眸深处悄然点亮。
http://www.hlys.cc/34713/5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