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本书最初写于2005年,其后因回国便搁置,直至近两年才重新拾起。说来惭愧,作者对袁崇焕的认识最早也是来自金庸的《袁崇焕评传》。
毋庸讳言《评传》有错误,因而招致许多批评,有些甚至掘地三尺言辞激烈,从而引发了关于袁崇焕这个历史人物的重新评定。
本人无意为《评传》辩护,但因某些引用史料的不严密而去彻底推翻一个历史人物似乎有矫枉过正之嫌。
在反对袁崇焕被冤杀的声音中,有些认为相关史料不可靠比如清修《明史》经清朝皇帝政审后有许多篡改,认为应该更多借鉴明人写的史料;有些以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为依据,推断袁崇焕有谋反和通敌的嫌疑,类似的还有从袁崇焕资敌、议和、军事策略等历史细节来推断;还有的则认为乾隆皇帝塑造袁崇焕冤杀是为了更加贬低明朝,打击汉人的自信心,属于文化思想上的阉割。
那么作者认为:一、多方借鉴是一种严谨的态度,值得赞赏,但明人撰写的史料对袁崇焕的记载也是褒贬不一,而且这些史料因编写者本身的局限有许多错误和疏漏,不能提供明显确凿的翻案证据。
二、毛文龙的历史评价要清楚的多,没有太多可以质疑的地方,大家可以自行翻史料判断袁崇焕杀毛文龙的正确与否,至于其他历史细节也差不多。
第三种说法是一种猜测,既然是猜测,那就没什么好多说的,何况人类的兴趣只在于现在与未来,对于发生在两代人之前的事情有多少人愿意费尽心机,当然不排除弘历是个奇葩的可能。
其实,袁崇焕经历的历史跨度不算很长,从天启六年(1626年)开始到崇祯三年(1630年)也就四年时间,期间发生的主要事件不过就是宁远和宁锦两次大捷、罢官、重新启用、斩毛文龙和己巳之变,仔细甄别并不难看出袁崇焕的忠与奸。
但在我们国家由于缺乏逻辑学和美学的教育熏陶,许多人乐于接受他人传播的简洁,因此出现争议后无所适从。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袁崇焕被处死的时候,有一个人是自愿与他同死的,这种事情在人类历史上罕见,即便是父母至爱也无法做到,然而在袁崇焕身上发生了。
在动物的世界,当父母意外死亡的时候,幼崽往往会选择自杀,因为失去了生命的依靠。
可见当程本直选择与袁崇焕同死的时候,他的内心是绝望的,袁崇焕在他的精神世界已经等同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父母。
这是动物最本性的爆发,作为动物的人类无法不动容。袁崇焕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他的部下深受其影响,如祖大寿、何可纲等。
本书的架构类似《三国演义》,即无人不可以为主角,无事不可以成大事。
盖因袁崇焕所处的时代风云际会,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都有可能影响甚至左右历史的进程。
比如袁崇焕的死宣告了明政府的灭亡,说的通俗一点,皇帝杀了不该杀的人,让天下志士失去了对皇帝的信心。
本书没有采用当下流行的穿越写法,因为时间旅行并非什么新鲜事物,早在两百年前欧洲就有类似小说。
而且时间作为线性不可逆的存在,与事物的运动并存,一旦将时间按片段切割并来回穿插,那么运动将不可实现。
换而言之,如果存在时间旅行,那么必然是不同时间轴的平行跳跃,就算发生了穿越,发生的时空与原有的历史时空也并非同一个时空,所以穿越本身没有意义,用于志怪或神话小说可能更合适,比如《西游记》。
本书尽量还原历史,以便读者可以放心地了解历史,但因作者本人的知识和能力局限,错误不可避免。
书中比较明显的虚构是末尾《劫狱》一章,是作者本人为袁崇焕设想的一种选择,这一选择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受冤枉的能臣被逼反,比如隋文帝杨坚,开创了一个新朝代。
遗憾的是,袁崇焕并没有这样的选择,他更有侠义精神。在中国这个已经少有英雄的国度,请不要再轻易抹杀一个英雄。
此为本书的初衷。
http://www.hlys.cc/35006/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