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打擂台方腊点将,收家书吴霖走失
推荐阅读: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抗日之铁血战将
征伐天下
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
大隋:失忆十年,杨广杀翻全世界
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大唐极品帝婿
王朝的腐朽
隋唐:十倍吕布战力,杀穿高句丽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得到了高俅的承诺,宋江喜滋滋回到驿馆。众人都在驿馆等消息,宋江喜道:
“众位兄弟莫要焦急,太尉方才说了会赐官。”
关胜、呼延灼一帮人听了欢喜,解珍、解宝等人却不高兴。
李逵更是嚷嚷道:
“赐官、赐官,赐个甚么鸟官,俺来京师只为跟着哥哥,又不是为了做那鸟官!”
宋江心情不好,骂道:
“你这黑厮,太尉好意,你胡说甚么!”
李逵不服,叫道:
“兄弟走了,不为那赐官,只为不想跟着高俅!”
宋江骂道:
“你这黑厮口没遮拦,太尉也是为了我等着想,不可胡说!”
吴用连忙劝住李逵,让他不要再说。
花荣将李逵拖出房间,不让他再说。
闹了一场过后,人心总算是定了些。
...
睦州。
此地位于两浙路,物产丰饶,富商巨贾多往来于此。
徽宗登基后,朝廷设立造作局,索取当地物产,横征暴敛,激起民愤。
当地穷苦百姓信奉摩尼教,也就是明教。
摩尼教众口口相传,说睦州有王气,有天子基。
方腊趁机起兵称帝,占据两浙地区,自号圣公,建立国号:永乐。
方腊麾下谋士、猛将众多,攻占两浙路,气焰嚣张。
朝廷屡派大将征剿,都被击败。
皇宫内。
一个身材魁梧的僧人快步走进殿内,只见这个僧人穿着一领皂布直裰、条杂色短穗绦,脖子挂着铮光乌黑数珠,两只铜铃眼、一簇钢叉胡,生得十分凶恶。
方腊正在看奏折,见了僧人,问道:
“国师何来?”
这僧人不是别人,正是方腊麾下国师,唤作宝光如来的邓元觉。
这个邓元觉生得魁梧,练就一身好武艺,还是当地摩尼教的首领,懂得妖法。
邓元觉行了一礼,说道:
“方才探子来报,说那皇帝赵佶要在京师摆下擂台,召集天下英雄打擂。”
方腊说道:
“此事朕也闻知,只是那擂台是为了武松和高俅摆下的,与我等何干?”
邓元觉说道:
“不错,武松与蔡京、高俅争夺权柄,那高俅招安了梁山的人,要与武松打上那一场,才好授官。”
“只是如今那皇帝赵佶说,要召集天才英雄,杀出个魁首来。”
“贫僧想着,不论是那武松,亦或是蔡京、高俅,待他们赢了擂台,必要与我等厮杀。”
“既如此,何不派人潜入京师,先在擂台杀他的威风!”
方腊听了,沉思片刻,说道:
“朝廷正在围杀我等,此去京师,岂非羊入虎口?”
邓元觉哈哈笑道:
“贫僧自去走一趟,此是虎入羊群!”
邓元觉武艺高强,又有妖术傍身,自是有十足的信心。
方腊寻思片刻,说道:
“国师一人去,缺个照应,朕让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与你同去。”
“石元帅武艺高强,与贫僧同去最好。”
石宝乃是方腊麾下猛将,拳脚刀剑无敌,因着善用一口宝刀,被人唤作:劈风刀。
方腊让石宝同行,邓元觉十分欢喜。
“如此,贫僧明日便走。”
正说着,一个身穿宫装、年方二八的美貌女子走进来,说道:
“父皇,女儿要同往汴梁。”
方腊见了,沉着脸说道:
“胡闹,国师此去汴梁乃是为了杀那赵佶的威风,你去做甚!”
此女不是别人,正是方腊的女儿,唤作方金芝,人称金芝公主。
这方金芝不仅花容月貌、倾国倾城,更有一身好武艺,最善用飞刀暗器。
方金芝听闻徽宗在京师摆下擂台,心中早有前往打擂的心思。
恰好听见邓元觉要去,方金芝也要求同去。
见方腊不允,方金芝撒娇道:
“那赵佶在汴梁摆下擂台,无非是想昭示天下,他朝廷猛将如云。”
“我今以女儿之身击败他们的猛将,岂非我永乐王朝压过他宋国。”
“待到女儿赢了,也好杀杀他朝廷的威风!”
方腊不肯让女儿冒险,方金芝只是要去。
终究是拗不过,方腊只得答应,只是说道:
“若要去时,你须依我三件事。”
“父皇说来,女儿都依得。”
“路上你须听从国师的吩咐,不得任性妄为,这是第一件。”
“女儿依得。”
“你须扮做男子,不得被人识破女儿身,这是第二件。”
“女儿也依得。”
“打过擂台后,你须早早归来,不得乱跑,这是第三件。”
“女儿都依得。”
方金芝全都答应了,一件不少。
方腊说道:
“你如今嘴上答应得好,到了外头只怕你不听话。”
“国师,朕给你一道圣旨,若是她任性时,你便将她押回来。”
邓元觉笑呵呵说道:
“贫僧领旨。”
方腊吩咐道:
“你等便往杭州去,与石宝一同前往汴梁,务必赢了他们。”
“贫僧领旨。”
“女儿领旨。”
方金芝欢喜跟着邓元觉离开睦州,先往杭州与石宝会合,再往汴梁去。
...
汴梁,江陵侯府。
一封家书送到武松手里,孟玉楼执笔,潘金莲遣人送来的。
信中,潘金莲说很想念武松,问武松何时归家探亲,又问何时能到京师团聚。
武松有些无奈,如今徽宗赐婚,茂德帝姬赵福金很快就要过门,潘金莲她们此时过来肯定不合适。
而且,辽国灭亡后,金国入侵,到时候汴梁就是战场。
大战一起,武松就怕顾不上这么多人。
清河县那等小县城,反而是安全的了。
信的最后,吴月娘还问了她大哥吴霖的情况,说吴霖过完年到京师寻找武松,至今没有消息回去。
武松看到这里,把李馨叫过来,问道:
“我在江陵府时,有个清河县来的吴霖么?”
“不曾见过。”
“噫?那便怪了,莫非路上走失了?”
清河县到京师这一条路上,虽然也有山匪,但是吴霖走官道的话,不该出事才对。
而且,因为武松走过几次,路上厉害的山匪,该收拾的都收拾了。
“好生怪哉...”
武松心中有点不好的预感。
吴霖是吴月娘的亲哥,如果他出了事,吴月娘那里不好交代。
可是,人都没有来过,如果要去找,好似大海捞针,没个寻处。
看完潘金莲几个人的信,还有一封武大郎送来的。
武大郎纳妾了,又生了两个儿子,给武松报喜。
因着武松在朝堂做了大官,凡是路过的官员,都要给武大郎送礼,他说家里的银子都放不下了。
最后又说知县詹体仁求他说情,让武松抬举、抬举,还说年后吏部考核时,詹体仁找过武松,只是不巧,武松那时候不在。
武松心中暗道:
莫非吴霖与詹体仁一同来的么?
正想着,时迁带着一个红毛走进来。
http://www.hlys.cc/35042/3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