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回书院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随着村民们一块热热闹闹的庆祝了一番。

  张时安,接下来就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忙碌。

  每天除了看书,就是画上一些图纸,毕竟人的记忆力有限。

  很多事情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个时代, 水利这一方面,本身就比较欠缺。

  他怕自己到时候需要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了。

  干脆趁着,闲暇的时间,把能回忆的都回忆起来。

  按照他的设想,他其实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理成一个册子,流传给后人。

  到时候他们国家,水利建筑这一块,绝对遥遥领先。

  当然他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心血在这一块,实在是眼前的当务之急,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就连其他两个师弟,也是在某天悄咪咪的摸来,来乡下一同安静念书。

  毕竟,他们几个聚在一起,学习氛围都不一样。

  而且,这乡下本身就比较安静,几个人更加能够专注自己的课业。

  最主要的是,遇到一些难懂的问题,还能够问他们师兄。

  在家的时光总是很短暂。

  明明也待了快一个多月,可就是觉得,还没好好待在亲人身边几天,又要回书院了。

  虽然书院的生活也很不错,但是,像这种热热闹闹的场景,一个个的离开,总是分外的冷清。

  仿佛过年的热闹,就像一场梦一般,梦醒了之后就要各奔东西。

  再次来到码头,这一次,家里人心里又多了几分不舍。

  不过好在,徐子睿和陈明哲的家人,决定,等到五六月份不忙的时候,会去看他们两个。

  这让两个小家伙低落的情绪也好上了许多。

  这次上路,除了他们三个之外,就只有大林子跟着。

  毕竟他爹张三木跟姐姐还有其他人都已经先一步去往了泰和郡。

  就留他们一行人,也算是好好的放了一次假。

  只不过,在放假期间,放松的日子,可真没有多久。

  每天基本上都是在书山题海当中遨游,这一次出发的时间,河岸两旁绿意已经越来越明显。

  与他们冬日回来萧条的感觉,看起来多了几分万物复苏之感。

  而且越往南方靠拢,就连迎春花,都争相开放。

  还有山头,姹紫嫣红。应该是杜鹃花,这会开的还算是早。

  估计因为开春的原因,反正他们这一路上以来,除了看书,就是观赏周围的景色。

  一路上倒还是有滋有味,再加上已经有经验了,路上的吃食也已经备好。

  总算是不用一天三顿吃的,全是鱼,再好吃也腻味的不行。

  一直行驶到第7日,众人总算是来到了泰和郡。

  第1站就直奔他们这边租住的院子,把东西放好了,轻车熟路,先是来到小吃一条街,美哉哉的饱餐了一顿。

  又去快餐铺子里面跟爹娘他们打了个招呼。

  张三木看到儿子几人来了,先是询问他们吃过饭了没有。

  得知几人已经出去吃过了,又问了几人,打算什么时候上山。

  这才开始忙活招呼起客人来。

  而几个人,也是非常,有眼色的出去看看泰和郡这边有没有新出的好书,或者是考卷。

  出去一趟,倒是让几人收获颇丰,当然,过年时候,获得的压岁钱,也是差点没花光。

  与此同时,还把他们从家里带来的一些特产,来到赵小磊的家中。

  几人运气也不错,刚一出门,往那边走去就碰到了人。

  4个人再次相聚,也是亲热的不得了,看到几人大包小包的提着东西。

  嘴里面说着实在是太过客气,可嘴角的笑容却咧得十分开心。

  就连,见过他们一两次的赵母,看到几个孩子来做客,也是欢喜的不行。

  “你们这群孩子,来就来了,还带这么多东西作甚。”

  几个人,也是笑嘻嘻的,把东西放下之后,又非常捧场的留了个饭。

  顺便约了一下赵小磊,明日,什么时候上书院?

  当然,也打听打听,这段时间有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好歹也是本地娃,再加上,赵小磊小灵通的本事,不问他能问谁。

  通过赵小磊的口中,几人还真收获了不少。

  大事虽然没有发生,但是在这期间,一些热点新闻八卦,还真是听得津津有味。

  还有今年春闱的成绩也已经出来,他们致远书院,总共有两名学子,考取了进士还是二甲的名次。

  虽然,比不上状元榜眼探花,可在二甲的位置,不管如何,好好运作一番,也能够在京城那个地界谋个不错的差事。

  就算待不了京城,分配到其他地方,官职,也还不错。

  不过就这样的成绩,听说致远书院的山长和各位夫子还不满意。

  要知道以往,最低,起码也有三人中榜,现在只有两人,只能说,要么就是他们的教学水平下降了。

  要么就是招收的学子质量下降了。

  人家都是越来越好,一年比一年进步,突然少了一个名额,哪怕知道竞争本来就大。

  可依然 ,让人的心里不甘心。

  所以当第2日,他们大包小包的往山上走。

  看着书院门口,那大红色的喜报,前面看起来倒还挺正常,后面就有一些阴阳怪气了。

  可想而知,书院的夫子和教谕肯定是不满意的。

  几人来到学舍,看了看,还算是干净的屋子。

  摸了摸,蓬松的棉被,就知道,大娘婶子们,是真的晒的勤快。

  几个人随便把屋子收拾了一下,毕竟还是很干净的。

  把东西稍微整理了一下,就把自己从家乡带来的东西,分门别类的归类,毕竟,回到书院,总是要给山长,夫子教谕他们带点东西。

  东西倒是不名贵,但也是他们的一片心意。

  再加上,大家再不懂事或多或少,都会注意这方面,礼数的周全。

  尊师重道可不是说说而已,总归是要用行动来表示的。

  像他们这种家境普通的,基本表示一下就行了。

  像那种,家世好上一点的,那才真是富贵迷人眼。

  不过好在,致远书院的夫子教谕们节操还是有的。

  起码,好处虽然会收,可本事也是真教。

  像面对他们这种普通一点的学子,教学时候,那都是一视同仁。

  面对天赋好一点的,更是不会注重家世,简直算得上是倾囊相授了。

  所以总而言之,整个致远书院的学术氛围,是真不错。

  当他们送了一圈的礼之后,除了山长那里没有见到人之外。

  其他的夫子教谕,基本上都露了面。

  顺便,与一些同窗好友,又互相交涉了一番,虽然没有直接跑到山下去找个酒楼聚一聚。

  好歹也在食堂,包圆了好几桌,拿着自家,带来的特产,一块品尝品尝。

  金明轩那家伙,也不知道是不是抽什么风,非要拿着他们家,上好的火腿片给他们尝一尝。

  估计是想说什么施舍的话,在触及三人的眼神之后,摸了摸鼻子,甩一甩袖子,放了东西就走。

  搞得几人,有些莫名其妙。

  不过看着,那色泽红艳,香味扑鼻,肉质看起来就香醇弹牙的火腿肉片。

  管他抽什么风,只要不是在里面下毒了,几个人才不会客气。

  当然,也把自家带着不算贵重的食物,分享给了对方。

  礼尚往来,总归讲究个有来有往。

  只不过,接过他们的食物,金铭轩那家伙的脸色,总感觉有几分怪异。

  反正也不知道这家伙在别扭什么。

  反正他们一群人,说说笑笑闹闹,倒是格外的有氛围。

  虽说不能喝酒,但依然不影响大家把水或茶迎欢。

  聊聊这段时间的收获,顺便几位同窗,更是好好的秀了一把,古人天赋技能之作诗。

  牛是真的牛,他们班上,好几个,作诗超级厉害。

  特别是那位,周浩清,小嘴一张,巴拉巴拉,就是一首好诗。

  今日他们的主题,围绕的是年少,要知道,少年人永远不会在年少的时候体会到当下的美好。

  所以,在张时安的心目当中,面对年少,最惊艳的诗句,可能就是那一句。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而这位周学子,开口就是真的牛。

  “曾携春风踏青山,笑谈花月几时还。

  今朝独对旧时路,满目秋霜不胜寒。”

  明明都还是少年人,却已经开始怀念起了,他们年少的时光。

  要知道,这样的感悟,估计等到物是人非之后,才能够有所思。

  只能说,古代的学子是真的厉害,反正,他这个,不算地道古代人,是真有点,干不过这些天赋奇佳的天才们。

  而随着,这一位的诗才落下,欢呼起哄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当然,每个人都参与了进去,不过更多的,写的都是少年人的意气风发。

  对于年少的感悟,还是欠缺了点火候。

  少年人,本身就对于 春风得意,正当时, 更加的有体会。

  所以,写出来的诗句也是最热烈,最贴合他们少年心境。

  众人笑闹到夜半时分,聚到最后,就连学兄们也参与了进来。

  要不是,为了明日早上入学的第一个教训,开学考试,估计还要闹到更晚。

  回到学舍,四人随便收拾了一下,就早早睡下了。

  第二日,再次来到学堂,所谓新年新气象,不论是夫子和学子都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每个人都有对新的一年,充满的干劲,活力满满。

  师生和睦,的画面也并没有持续多久,再随着每个人交上去的课业堆积如山之后。

  其中几位看起来份量少了一截,那可是心虚的不行。

  再加上朱夫子这个笑面虎,说话的阴阳怪气和语言艺术,很快那几个学子就已经羞愧的无地自容了。

  随着他们这段时间的成果交上去,过关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至于没过关的,又不关他们什么事了。

  反正张时安是蛮佩服的,夫子们的工作能力,这么多的课业,都非常的 有耐心看完。

  顺便还会指出他们不足之处,而接下来,就到了最重要的时刻。

  检验他们成果的时候到了,课业是课业,真正上考场了,还得看自己的真本事。

  随着那好几十张的考卷发下来,就连张时安也是忍不住叹气的程度。

  他都怀疑,放假这段时间,夫子们根本就没有休息过。

  一定是日夜不休,在给他们,准备难题。

  就这数量,怪不得当初,致远书院入学考试,就能做到,每人一份考题的程度。

  要放在其他地方,反正张时安是真不敢相信。

  随着考试开始,张时安也不得不认真起来。

  夫子们果然是憋了大招,瞧瞧这考题真不是普通人能想出来的 。

  “《诗经·小雅·鹿鸣》是一首宴饮之诗,展现了君臣之间的和乐景象。

  请结合《诗经》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分析该诗所体现的礼仪规范、道德观念以及政治理想。

  探讨其在古代社会的教化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

  题不难,就是有点绕。张时安开始明明梳理。

  “《诗经·小雅·鹿鸣》作为一首经典的宴饮之诗,诞生于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的时代背景之下。

  彼时周王室企图借由礼、乐构建稳固统治秩序,此诗便应用于诸侯朝觐、天子宴飨场合,有着特殊的政治与文化功用。

  从礼仪规范层面剖析,诗中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开篇,借鹿群相呼觅食类比君王招贤,宴会上从君王亲迎、献酬之礼,到依据身份的座次安排、服饰举止规范,严格遵循“尊尊亲亲”原则。

  界定君臣、主宾尊卑位次,推动王朝秩序运行。

  在道德观念维度,君王宴膳为求贤、施仁政,臣属怀忠赴约、进诤言,主宾间诚信交流。

  “仁”“忠”“信”等道德准则由此彰显,为社会筑牢精神根基。

  其政治理想蕴含着周王朝“协和万邦”、君主德政感召、臣下贤能辅弼以共创太平盛世的追求,为后世治国理政提供典范。

  就教化功能而论,贵族子弟借此习得君臣准则,成长为栋梁,庶民百姓受其感染向往文明、规范言行,促进全社会浸润礼义。

  历经岁月,《鹿鸣》成为华夏文化标识,后世文人雅集、国家典礼外交场合常引其典故。

  承载的好客、尚礼、求贤精神融入血脉,彰显礼仪之邦形象,诉说古老“和”“礼”哲学,传承华夏智慧。”
  http://www.hlys.cc/35061/2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