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月锦瑟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当代画面﹞

  贺书简从案上猛直身:“这新闻也特么太炸裂啦!”

  郝佳音也分外惊愕:“这言论也太颠覆啦!人们能信?”

  “的确颠覆大众认知!”书简踱了几步突然止步:“不过,这猜疑也并非毫无道理,你想想……?况且,茶肆夫妇也的确有让人生疑的地方。”

  “……也是,比如:衙内所说的‘违礼逃匿’,街上议论的‘暗渡陈仓’什么的……这比什么‘化蝶再生’合理,也比‘得道仙变’科学,只不过太颠覆啦!”佳音也陷入沉思,脸上却无限遗憾。

  “不光颠覆,还有悬念呢!”书简又转向“上河图”,指着一处“玄机”:“我不妨剧透一点:随后,那衙内便被暗杀了!”

  “啊!那,那,那茶肆夫妇不就有了杀人灭口之嫌疑啦?”

  “那肯定!”

  “那,那,岂不就是不打自招、此地无银啦?”

  书简叹口气,未言语。

  “这白山梁、箫英竹究竟什么来历啊?”佳音又问。

  “这得从两年前说起……”

  ❉❉

  ﹝切回弘代画面﹞

  建中元年(1100年),似乎风云多变之开端。大弘重要资源地江南,接连发生两桩大案,一个乃奇,一个乃险。

  奇的是,樾州上昱县“梁祝化蝶”。

  梁家庄青年才子梁山伯于万松书院读书期间,结识于同一书院读书之祝家镇女扮男装之貌美女子祝英台。

  两人同窗共读三载,情深意笃,私缔婚约。英台授山伯传世玉扇坠儿,誓约等山伯上门拜婚。然拜婚未成,两人遂殉情化蝶。

  此事件太过神奇,难免使人生疑,州县两级通判开坟验墓,只见到了婚服与葬衣,两尸首却踪影全无。

  通判大骇,遂于乡里走访询证。乡人异口同声证实化蝶为真。方士亦曰:痴情惊天,凄情动地,天地感应,精魂化蝶自然天成。

  众口烁金,州县两府亦生恻隐,更倾意成就一段神话,遂以“痴男怨女情感天地,双双殉情魂魄化蝶”结案,并撰写案牍,附带传闻传记,上报朝廷。

  案牍融理于情——

  “……男才似斗本天士,女貌如花绝世姿,海东此日鸳盟在,百年佳偶有夙契,然因门第被拆矣。呜呼!终究是,男抑郁而亡,女含恨随去,化作一双蝴蝶翩跹飞舞兮……”云云。

  传记神乎其神——

  “当夜天现异象,织女星涕泪滂沱,月明星稀时忽然云雨大作,惊雷裂电炸裂山伯坟茔。英台翩然跃入,坟墓交合。又倏然云收雨住,彩虹当空,一对彩蝶儿翩翩起舞,渐渐飞入彤云星空。”云云。

  新帝兆吉闻表亦惊亦惜,思忖片刻,便拟借以教化天下,于是专降宏篇圣旨——

  “……独英台得天之正气,萃扶与之请淑,真情隐之方寸,群居不移所守,生则名乎道义,没则吁天而逝,其心皎若日星,其节凛若秋霜。推之可以为志,可以为孝,可以表俗,有关世教之大,不可泯也……”表表。

  且责令府县两级,分别拨银为梁祝修建合塚,树英台为“千年忠贞之妇”,并立碑表彰纪念。

  险的乃,江宁知县王世英被焚案。

  江宁府江宁县一座寺庙离奇失火,单烧死了知县王世英及亲属、家仆五人。五具尸首未焦皆可认出,唯独其长女王蔷薇,下落不明。

  此后不久,十华里外的江边发现一具女尸。

  女尸腐败难认面容,遂被疑为王蔷薇逃生时落难,然不能确认。

  此时,被贬任江宁知州之蔡靖,以“不慎火殁”匆匆定案。

  王世英为官清廉、体悯百姓,颇受百姓爱戴。许多人疑,王知县乃得罪权贵被害,于是,万人联署,要求彻查此案。

  蔡靖为平息疑问,冠王世英“因公殉职”之名,又立碑厚葬,方压下舆情。

  然州衙及朝廷均有暗议:王世英为政刚直,曾参照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作《考政十项条陈》,主张“一切变法及治政之考核,应以与民福祉为本”,惹人嫌恶憎恨;又因多次参奏曾布、蔡靖,为各派势力所不容,而屡遭贬谪。

  他之意外死亡,明显乃为人所害,幕后真凶不言自明。

  然,兆吉皇帝求稳朝政,力压此案不提。

  □□

  翌年(建中jingguo元年,1101年),阳春三月,东京汴梁。

  御街一直南去过汴河州桥、出朱雀门不远,即为汴梁城内之第二河——蔡河。御街跨蔡河之桥即为龙津桥。

  立于龙津桥上南瞰,立即挤满眼眶的是,蔡河南岸市街之烟火。

  逶迤数里之缭绕烟火,却被御街断开,成呜呜泱泱两截。东一截,首乃修车店,往东依次炭张家酒馆、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等等;西一截,首是遇仙正店酒家,往西依次薛家分茶、羊饭、熟羊肉铺、鹿家包子、佘余羹店、周记香药铺等等。

  总之是吃喝拉撒全盖了,价格便宜,尚日日营业至三更,人给俗称“元宝市街”。

  这元宝市街除了吃喝拉撒,还有别之消遣,那便是两端稍的两爿烟花柳巷,都人谓之俩“院街”。

  东端的院街放荡不羁,以色侍人,门首挂栀子灯(表示有“皮肉生意”可做),最大一家名曰“香粉院”。西端的院街稍雅正,乐艺悦人,其实亦风流薮泽,只做“高档生意”,最出名的是“撷芳楼”。

  立于龙津桥上北望,则是另一番情景。

  北岸已属内城。内城除了朝廷府衙,便是达官贵人住宅区。

  靠北临近皇宫者,多为府衙,京人名曰“衙街”。靠南临近蔡河者,为住宅区,朝廷称为“坊区”。

  当然,坊区所住之人亦非等同,越靠北临近皇宫,身份越高,往南则次之。总之是秀宅、华庭、朱门节次鳞比,亭台、楼阁、花园点缀其中。

  而此华丽坊区与市街之间隔,便是那条流水炯炯之蔡河,及两道绿碧苁蓉之河堤。远远看去,是两道绿带、一条水龙,分开了热闹与肃静俩天地。

  北岸堤道因临近坊区,整洁又宽阔,青绿色的石板道,能并行三驾马车。

  堤道两侧又密植硕大杨柳树,杨伞盖如云,柳绿绦如瀑,蓊蓊郁郁无隙,密密扎扎蔽日,别有一派清凉安静,百鸟藏于其中,偶发嬉戏叫声,更添一份幽深静谧气息。

  而绿荫掩映下,却有一排精致典雅之商铺。商铺依坊面河,乃绝佳观景休闲处,故所营皆文雅行当,如茶肆、画坊、书店、花房、珠宝、古玩、乐器之类营生。

  堤道幽静有序,偶有高声,亦是悦耳动听之丝竹、抑扬顿挫之吟咏。

  留连于此者,皆乃士大夫与王公贵族,最不济者亦是书生,鲜有粗鄙之嘈杂、无赖之放肆。

  偶有妓姬小姐、勾栏师傅至此,亦是购乐器、书籍,言行亦端庄淑雅,且成一帧美人袅娜图景。

  于是,此道遂成千金公主、贵族娘子喜游之地,人送雅称“清雅道”。

  **

  某一日,清雅道上来了一对外乡男女,寻访租赁中小商屋,言称欲做小本生意。

  男子约二十岁年纪,一身灰白儒生服,清秀儒雅又谦和内敛,稍带点儿怯卑。

  女子十八九岁样子,素色褙裙,素雅娇美风姿绰约,真个清秀绝丽。声若莺燕柔润,且隐一丝淡愁,沉静内秀。

  二人皆为南方口音,细听,却拿不准是江南宁苏一带,还是江东余杭区域。

  好事人探问得知,男子名曰“白山梁”,女子名曰“箫英竹”,因江南故里洪灾,家破人亡,方逃难至此安身立命。二人言曰新婚夫妻,虽亲密默契,却又羞怯腼腆。

  见多识广之人察觉,男子像小门书生,女子似大家闺秀,言行皆有些隐秘。

  二人银钱不丰,只赁下清雅道西段的一座不显眼小楼,筹备几日,便开业一家不大的茶肆。

  茶肆装饰简朴,起名却奇,曰“若有人知春去处”。
  http://www.hlys.cc/3530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