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第409章 家仆反目,状告中枢高官?!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09章 家仆反目,状告中枢高官?!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倪文焕轻抿嘴角,缓缓开口。

  原来清晨时分,一人急奔都察院,声称有要事举报。

  起初,院中官员并不在意,只当是寻常百姓前来鸣冤,打算将其遣走。

  岂料此人直言,案涉边镇大将与中枢高官,事关重大。

  消息传至倪文焕耳中,他亲自提审。

  初闻所述内容,他的反应与如今的朱由校一般,满心惊愕,难以置信。

  第一念头便是:莫非有人蓄意设局,栽赃杨洪与王在晋?

  毕竟二人皆位高权重——一个手握数万边军,镇守北疆;一个身居内阁,执掌兵部。

  若贸然采信,反落入圈套,后果不堪设想。

  举报者见倪文焕迟疑,长叹一声,终道出身份——竟是王在晋府中掌事之人。

  此言一出,倪文焕心头一震。

  此人身份特殊,所言真假难辨,可信乎?不可信乎?

  为求真相,他召集都察院全体御史密议查证。

  关于杨洪克扣军粮、私通蒙古贩卖军械之事,几位御史隐约听闻过些许传闻。

  至于王在晋涉案之说,则无人知情。

  然而此时,倪文焕内心已倾向相信举报者所言。

  虽未完全坐实,但对方的身份,已足以令人生畏。

  那人仿佛窥透其心,当即说道:

  “老爷若仍存疑,不妨派人去查,兵部尚书府中,可有我这名字。”

  “小的所言,绝无半句虚言。前阵子,杨洪曾派人送来大量金银珠宝,专程探望我家老爷。”

  “那些人来时抬着两只木箱,可离开时却只剩一只空箱。”

  “府中管事和不少下人都瞧见了,老爷若要查证,一问便知。”谷裻低声陈述。

  “小的冒着杀头的风险前来告发,若无实据,怎敢踏入此地?恳请老爷明断。”

  倪文焕听完,心中已然信了大半。

  若是毫无根据,此人岂会亲自上门招祸?唯有确有其事,才敢赌上性命来此一搏。

  正思忖间,边关急报送达京师——蒙古犯境,大同守军初战即溃。

  他当即下定决心,必须参倒这两人,否则社稷难安。

  “请问大司马,年约三十二岁的刘能,可是您府中执事?”

  王在晋一听“刘能”二字,心头猛然一震。

  未曾料到,自己用了十余年的家仆竟会突然反目,还捏造如此荒诞之事。

  他未予回应倪文焕,转身扑跪于地,向皇帝急声辩解:

  “陛下,此事纯属诬陷!臣的确见过杨洪派来的人,但绝无受贿之举。”

  “至于调动边将一事,臣确实未事先奏请,此乃臣之过失。”

  “然臣此举亦有苦衷,原打算今日禀明圣上,可惜尚未开口,便已遭人告发。”

  言罢,他从怀中取出一份奏疏,王朝辅连忙上前接过。

  朱由校细细阅览,确认奏本属实。其中详述了调将缘由、具体时间、涉及将领与兵力部署,皆一一列明。

  他对王在晋的品性有所了解。此人并非贪财之徒,比起金钱,他更在意权位与功业。

  朝中高官,除宋应星、程国祥这般罕见清流外,几无人不染指利益。

  这点他心知肚明,也能容之。用人之道,在于才干与忠诚,其余皆可宽宥。

  “总宪所提两只木箱,究竟何意?”

  皇帝启唇相询,王在晋不敢隐瞒。

  他深知天子脾性:坦诚以对,纵有过错亦可轻罚;若隐若饰,无罪亦能成狱。

  “那口箱子一直搁在我家中,未曾开启分毫,陛下若想查验,只管派人去取来便是。”

  朱由校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不仅要查明真相,更要借此机会护住王在晋,向众人表明立场——此人是他信得过的心腹。

  他心中另有一疑团未解:那个名叫刘能的仆人,竟敢揭发自家主人,背后定有隐情。一个府中差役,何来胆量做出这等背主之事?

  他当即下令锦衣卫分头行动,既要拘拿人证,也要起获物证,务必让整件事水落石出。

  等待回禀之际,朱由校再度提起杨洪一案。

  照常理推断,刘能不过是一介家奴,耳目所及皆在京师官场之内,如何会对边镇军务知之甚详?

  此事透着古怪。

  他心头一动,忽然意识到,莫非这是北地官员暗中串联,借机发难?

  ……

  事实确如其所料。今日风波,实为陈良训牵头,一众江南籍官员密谋而成。

  刘能奔赴都察院公开举报,正是他们一手策划的结果。

  当得知王在晋收下杨二虎所赠财物后,这群人立刻嗅到了可乘之机。

  在杨二虎的指点下,他们迅速控制了刘能的妻儿,以性命相胁,又许以高官厚禄。

  一个平日里谨小慎微的仆役,哪经得起这般威逼利诱?

  更何况对方拍胸保证:事成之后,全家享尽富贵,绝无后患。

  刘能咬牙应允,转身便将养育自己十余年的主人推向深渊。

  这些官员图谋清晰:制造裂痕,动摇君心。

  他们要让皇帝对亲信产生怀疑,逐步瓦解阉党的影响力。

  眼下朝中,王在晋身兼内阁与兵部要职,权势无人能及。

  昔日风光无限的东林诸臣,在其面前已渐渐失声。

  若不设法扭转局势,未来朝局必将彻底倾覆。

  因此他们选择先下手为强,诱使皇帝亲手削损自己的臂膀,乱中取利。

  此计虽不张扬,却极有效。即便自身未能壮大,只要敌方削弱,便是胜机初现。

  而王在晋位高权重,又恰好露出破绽,正是最佳突破口。

  至于牵连杨洪,原因更为直接。

  杨洪与他们之间,仅是利益之上的联手,从未有过情分可言。

  一切维系于安危得失,毫无信任根基。

  这般联盟,本就摇摇欲坠。

  更关键的是,他们无法真正掌控杨洪的行动。

  所图之事,乃是动摇皇权的大逆之举。

  眼下因目标一致,尚能暂时同行。

  但未来变数难测。

  若杨洪临阵改意,不取皇命,反倒挟持天子,号令天下,又当如何?

  甚至他另有谋划,突然倒戈,谁能制衡?

  计划虽由他们一手拟定,可真正动手之人,唯有杨洪。

  也只能是他。

  因为军权在他手中,胆魄在他身上,动机亦唯他具备。

  而文官们的作用微乎其微,不过是在朝堂上陈词几句,递个奏本罢了。

  成或败,生或死,全系于一人之手。

  他们的命运,竟要仰仗一个武将的抉择。

  这是他们绝不能容忍的局面。

  在他们心中,只可自己执棋,岂容他人反制?

  哪怕一丝被操控的可能,也要彻底掐灭。

  于是暗中设局,早已铺下陷阱。

  必须让杨洪无路可退,只能听命而行。

  唯有将其逼入绝境,才能确保他不敢生异心。

  如此一来,事成之后也不至于争权夺利,难以收场。

  只要捏住他的把柄,生死便由不得他。

  届时若有分歧,只需一纸弹劾,便可削其官爵,夺其兵权。
  http://www.hlys.cc/36205/3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