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终于把人骗出宫了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一道皇帝将巡边关的旨意传出,朝野为之震动。

  不少官员立刻揣测这是亲征前兆,纷纷上疏劝阻。

  尤其拥皇一派最为紧张,他们仕途所系,全在天子安危。

  若皇帝有个闪失,他们的权位也将随之烟消云散。

  唯有陈良训等人暗自窃喜,心中冷笑:“终于把人骗出宫了。”

  那封引发震动的军报,并非出自大同前线,实为他们精心伪造。

  得知皇帝有意罢免杨洪,惩治边将,他们深知局势危急。

  多年谋划或将毁于一旦,于是仿照杨洪笔迹,炮制警讯。

  同时遣快马密报杨洪,令其在外呼应,演好这场戏。

  如今看来,计策已见成效。

  朱由校早已心生怀疑。杨洪反应之速不合常理,岂能瞒过他的眼睛?

  但他暂未点破,静观其变。

  既然京中内应已经现身,他也无意再拖延。

  天下事务纷繁复杂,无暇与这群人周旋到底。

  此次巡边意义非凡,朱由校早做周详部署。

  离京期间,主持大局者仍为内阁三位大学士,外加英国公张维贤,共四人执掌中枢。

  军政分立,泾渭分明:英国公专司兵务,文臣专理政务,彼此不得越界。

  六部要员多为其亲信,纵使御驾离京时日稍久,国事亦不会紊乱。

  京师始终牢牢掌控在他手中。

  至于其余官员,凡列入朱由校暗中名单者,此次皆被点名随行。

  无论途中发生何事,这些人注定无法生还。

  荒郊野外,随便寻个理由便可尽数诛除。

  不必再劳烦锦衣卫反复查证,耗费光阴。

  一刀斩尽,干净利落。

  面对那些命不久矣之人,朱皇帝的性子向来不容拖延。

  朱由校此次北巡边关,仅率军五万五千人同行。三万骑兵驰骋于前,神机营中火器手与炮兵共一万人紧随其后,虎贲营步卒列阵护卫,另有御林军五千亲卫贴身随行。

  随驾出征者,除了一批早已列入名单的文臣外,朱纯臣、蒋承勋、朱国弼等多位勋贵亦尽数被带走。

  这些人早已心生异志,留之无益,反成祸患。皇帝心中清楚,若自己率大军离京,他们趁机在京中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他特意召见英国公张维贤,密谈勋贵之事。虽有朱纯臣之流图谋不轨,但大明依旧不乏忠贞之士。

  除张维贤外,西宁侯、武安侯、恭顺侯等家族,皆对皇室保有忠诚。纵然其中有人暗通商人,借战乱谋利,归根结底,不过贪财而已。

  与朱纯臣、蒋承勋之辈相比,尚可宽宥。

  早在此前,得知朱纯臣暗中串联数家勋贵时,朱由校便已警觉。

  那一次他亲临英国公府,并非偶然。

  张维贤在勋贵之中声望卓着,又是皇帝心腹,由他出面拉拢可用之人,最为稳妥。毕竟,皇帝不可能将所有勋贵尽数铲除——那无异于动摇国本。

  张维贤不负所托。结合自身观察与锦衣卫递来的密报,他暗中联络,成功稳住一批立场可靠的旧族。

  当听闻皇帝有意在京师清除半数勋贵,连几位国公都不予赦免,唯独留下英国公一家时,饶是老谋深算的张维贤,也不禁动容。

  半数勋贵,尽数诛除?且陛下口谕明确,其余国公,不留一家。

  朱由校并未责怪他的震惊。他知道,这位历经数朝的老臣,比谁都明白这些勋贵究竟干了多少勾当。

  果然,片刻沉默之后,张维贤便不再多言。

  天子既已决断,便无人能改。

  至于仍留在京师的那些人,即便有英国公担保,朱由校也未曾放松戒备。

  许显纯率领的锦衣卫日夜监视其动向,而他们的子弟,几乎全被以“历练”之名带离京城。

  其中包括曾在皇明学院就读数月的六位勋贵子弟。

  这些人如今已被编入御林军,成为亲军侍卫,日日随驾左右,形同质子。

  大明皇帝的种种举措,包括过去一年里的人事布局,对武将与勋臣家族而言,实属难得的转机。

  像宣城伯这样的勋贵,被派往边疆统兵,手中握有实权,地位显着提升。

  朝中不少人都已察觉,皇帝有意重振勋贵势力,让这些曾经显赫的家族再度登上权力舞台。

  因此,当听闻皇帝要带他们子嗣一同出巡历练时,众人毫不犹豫接旨,齐声高呼“万岁”。

  可对于朱纯臣之流来说,这却是一场潜在的危机。

  他们平日里行事不端,心中有鬼,自然惧怕真相暴露。一旦皇帝彻查,恐怕难逃惩处。

  但圣命难违,即便心怀忐忑,也只能低头遵从,听凭命运安排。

  京师防务与留守事宜安排妥当后,朱由校又向满桂下达了一道密令。

  同时,派出使者北上,前往关外联络敖汉等蒙古部族。

  他此次巡边声势浩大,目标绝不只是杨洪一人。

  那些蠢蠢欲动的蒙古部落也在考虑之中,只不过尚未列为首要处置对象。

  由于随行官员众多,队伍行进缓慢,每日不过行军数十里。

  抵达居庸关后,不少官员上奏,请求停留两日,稍作休整再启程。

  朱由校召见诸人,当面严词斥责,毫不留情。

  几位年老大臣气得面色通红,却不敢反驳半句。

  只在心底暗自祈祷杨洪能够得手,若能除掉这位皇帝,日后便可高枕无忧。

  离开居庸关后,队伍正式越过内长城。虽仍在大明境内,前方即是宣府镇辖区。

  朱由校非但没有松懈,反而加倍戒备。

  军中斥候与夜不收几乎派出一半,方圆数十里动静尽在掌控。

  他深知历史教训——当年英宗率军出关,因疏于防备,终遭伏击,沦为笑柄。

  因行程迟缓,队伍耗费整整两日,才抵达宣府镇城。

  满桂率领当地文武官员,早已在城外等候多时。

  进城之后,朱由校立即检阅驻军。

  结果令他满意。

  宣府军队面貌焕然一新,不再如从前那般——家丁铠甲鲜明,普通士卒衣衫褴褛,贫富悬殊触目惊心。

  在满桂的陪同下,他接连查看了宣府周边几处重要的边关哨所。
  http://www.hlys.cc/36205/4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