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以霸道行王道!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不同于呼和平原上的刀光剑影,大觉寺里徐墨的话语仍在石亭回荡。

  那枚被他按在棋盘上的黑子,钉死了白棋的一处要害,攻势凌厉。

  张子凡沉默片刻,指尖的白子迟迟未落。

  随后他轻轻将白子放回棋罐,抬起眼,目光看向徐墨。

  “乾王雄才大略,思虑深远,子凡佩服。”

  他先缓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道,“可,打天下易,治天下难。”

  “既乾王有一统之心,不知对日后之天下,欲行何策?是效秦?”

  说到这里,张子凡一顿,随后接着说道:“还是仿汉?”

  徐墨闻言,也随手将黑子丢回罐中,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秦法严苛,二世而亡;汉初无为,失之于缓。”徐墨的声音沉稳、有力。

  “天下久经战乱,民生凋敝,首要之务,自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鼓励耕织,恢复元气。此乃根基。”

  他顿了顿,继续道:“但,藩镇割据情况依在,其祸乱在于兵权、财权、政权旁落。”

  “需要长治久安,必须强干弱枝!”

  “中枢需掌精兵,控盐铁,行科举,广纳寒门英才,打破门阀垄断。更重要的是——孤将废除节度使!”

  这一句话如惊雷般在石亭中炸开,张子凡眼中更是闪过一丝震惊。

  徐墨神情坚定,继续道:“地方削节度之权,分其地,设流官,三年一考,由中枢调遣。”

  张子凡眼中满是惊异。他没想到徐墨不仅军事上锐不可当,在治国方略上亦有如此清晰甚至堪称激进的蓝图。

  “强干弱枝”、“科举寒门”,特别是“废除节度使”,这些策略若推行下去,必将触动无数既得利益者的根基,其间的阻力可想而知。

  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根治唐末以来乱象的良方,或许也是唯一的方子。

  “乾王洞见症结,令人叹服。”张子凡由衷道,但他心中仍有牵挂,“然,如此大刀阔斧,恐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需……足够的威望与时间。”

  他话中含着对持续用兵的担忧。

  徐墨瞥了他一眼,自然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道:“孤自有分寸。破而后立,不破不立。有些顽疾,非猛药不可除!”

  张子凡知道在统一策略上已难动摇徐墨,他想起另一个心结,遂又道:“方才听乾王谈及漠北,似乎……颇有芥蒂。”

  “漠北诸部,虽骁勇,其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多为部落聚合,逐水草而居。”

  “昔年太宗皇帝时,亦曾接纳突厥归附,赐姓封官,使其为大唐屏藩。可见,化干戈为玉帛,未必不能……”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徐墨骤然打断了他,声音冷了几分。

  “张天师,你可曾见过边疆被焚毁的村落?可曾见过被掳为奴的百姓?可听过那些被当做‘两脚羊’的哭嚎?”

  徐墨话语冰冷,直直剖开历史的伤疤:

  “是,漠北或许有豪爽直率之辈,或许有人可为酒肉之友。但他们首先是漠北人!”

  “他们的生存法则,与中原农耕迥异。当其强盛时,南下牧马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说到这里,徐墨站起身,走到亭边,负手而立,望着那一池静水,背影如山岳般坚定:

  “你以为孤喜好征伐?孤告诉你,孤亦不愿大兴兵甲,劳民伤财!”

  “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非是孤要北上扫穴,而是如今是他们内部纷争,胜者必将整合力量,再度南下掠夺!这是他们的生存方式!”

  他猛地转身,袍袖无风自动,一股凛然的气势弥漫开来:

  “孤绝不会坐视中原锦绣河山,再沦为胡虏铁蹄下的猎场!绝不会让孤的子民,重蹈五胡乱华之覆辙!”

  石亭内外,一片寂静。连远处池畔低声交谈的李昭昭、姬如雪等人,也感受到了这边凝重的气氛,纷纷侧目。

  张子凡被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语深深震撼。

  这一刻,他仿佛清楚了李兄为什么认定徐墨是那平定天下之人!

  他沉默了许久,最终,缓缓站起身,对着徐墨的背影,深深一揖。

  “乾王之心,子凡……明白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复杂的感慨。

  随后他直起身,声音坚定道:“张子凡不才,愿为乾王游说漠北!”

  徐墨转身望向他,“你若有此意,我可将乾国信物,通关文牒给你。”

  “不必了。”

  张子凡摇头,“乾王官方之物,反易引人猜忌。我自有办法。只需乾王应我一事。”

  “讲。”

  “他日乾王若真的一统海内,君临天下,”

  张子凡的目光恳切,“望能牢记今日在这大觉寺中所言,‘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善待这天下百姓。”

  “兵戈终是不得已之举,仁义方是立国之本。即便对漠北……若其部族有归化之心,亦请乾王能网开一面,给予生路。”

  徐墨与他对视片刻,最终,他郑重回道:“可以。孤之所求,乃是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原。”

  “而非嗜杀。”

  “有乾王此言,子凡便放心了。”张子凡再次躬身一礼,“如此,子凡便不久留了。乾王,珍重。”

  徐墨闻言,微微颔首。

  张子凡转身,走向池畔的陆林轩和姬如雪。

  他与李昭昭客气了几句,随后便带着二女,沿着来时的路径,离去。

  他们的身影在古木苍翠间几个闪跃,便消失不见。

  李昭昭缓缓走回石亭,站在徐墨身边,轻声道:“他们走了?”

  “走了。”徐墨淡淡道。

  “他要去漠北?”

  “嗯。”徐墨应了一声,收回目光,看向李昭昭,“胆子倒是不小……”

  李昭昭抚摸着隆起的腹部,缓缓开口:

  “漠北局势复杂。他此行,或许……能带来一些变数。”

  徐墨不再说话,牵起她的手:“回去吧,婉儿该等急了。”

  当两人回到大雄宝殿时,杨婉正拿着那支竹签,与小翠低声讨论着签文,眉宇间带着困惑。

  见他们回来,她立刻迎上前,将竹签递给徐墨:“墨墨,你说这签文,到底是什么意思?”

  徐墨接过竹签,目光再次扫过那四句偈语——“云龙遇风非偶然,直上青霄九重天。功成虽道是天幸,莫忘沧海变桑田。”

  他脑海中闪过张子凡离去时的背影,想起方才那番关于天下、关于漠北的对话,心中似有所悟。

  这“沧海桑田”,何尝不是指这风云变幻的时局,与难以预测的人心?

  但他只是笑了笑,将竹签递还给杨婉,揽住她的肩膀,温声道:

  “不过是些机锋话,听着好听罢了。走吧,衍儿都困了,我们回宫。”

  一行人簇拥着徐墨等人,离开了梵香缭绕的大觉寺。

  寺门缓缓关闭,将寺内与寺外隔开。

  马车辘辘,行驶在返回王宫的路上。车内,杨婉还在琢磨着签文,李昭昭则是靠在徐墨肩头闭目养神,衍儿已然睡着。
  http://www.hlys.cc/36290/4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