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第343章 能视千里之外,乃至星辰的“千里眼”!?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43章 能视千里之外,乃至星辰的“千里眼”!?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快瞧,齐先生!”

  突然一声惊呼响起。

  只见齐泰脸色惨白,额上汗珠滚落,手臂被学子紧握,却止不住地颤抖。

  可即便如此,他牙关紧咬,始终未吐一字。

  “齐先生?齐学士?”

  身后的方孝孺、练子宁等人纷纷变色,全然不知其遭遇何事。

  朱雄英目光微动,低声道:

  “正好。诸位眼前所见,正是光学之妙——聚光成点。”

  “光能汇聚至极,足以点燃万物。”

  “这便是前头所说光与热的关系。”

  言至此处,他忽地一顿,声音清冷:

  “齐先生,你的手掌已泛红了。”

  此时,抓住他手臂的学子瞪大双眼——只见齐泰掌心深处,一点光芒正越发明亮,宛如火星凝聚,似有烈焰将燃。

  可齐泰仍摇头嘶喊:

  “我不觉痛!毫无知觉!”

  朱雄英冷笑,继续道:

  “此乃光学初步。若将两片凸透镜叠加使用……”

  “人人皆可望千里之外。”

  “甚至窥见天地边际。”

  “星河浩渺,尽收眼底。”

  但此刻。

  无人再听他言语。

  只因——

  “啊!!!”

  齐泰骤然惨叫,猛地抽回手。掌心灼痛如刀割火燎,直透心肺。

  他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哀嚎不止。

  众人凝目望去——

  掌心烟气袅袅,皮肉焦红,一股焦糊气味悄然弥漫。

  方才抓着他臂膀的学子浑身发抖,失声大吼:

  “烧起来了!”

  “齐先生的手掌烧起来了!”

  其实并未真起火。

  只是那掌心烫得惊人,红肿之处冒烟,边缘已现白痕,伤势清晰可见。

  齐泰抱手蜷缩,痛不自生,先前的镇定荡然无存。

  “水!给我水!”

  他嘶哑哭喊,面容扭曲,仿佛断肢裂骨。

  鲜血涌上伤口,一道猩红疤痕赫然浮现,四周组织泛出惨白。

  四周百姓屏息凝视,无不动容。

  脸色早已煞白如纸。

  谁也没想到,先前明明无火无烟,只是将一块透明水晶置于掌心,竟会落得如此下场。

  “老师!”

  朱允炆却是一声惊叫,迅速冲到齐泰身边,神情大变。

  方孝孺、练子宁等人亦是心头一震,面色凝重。

  身后众学子中,机灵些的已飞奔至秦淮河边,寻来一只陶碗,盛满河水匆匆返回。

  齐泰急忙将手浸入水中。

  剧痛令他面部抽搐,可更让他心神不宁的是——为何毫无火焰接触,掌心却如遭烈焰焚烧?

  “齐学士,这伤需太医诊治。”

  方孝孺略通医理,见伤口红肿溃裂,眉头紧锁。

  “不妨事!尚能忍耐!”

  齐泰挥袖拒绝。

  他的目光死死盯住那位皇长孙,眼中翻涌着难以置信。

  此时,这场异象也惊动了朱标。

  他疾步上前,俯身查看伤势。

  “速召御医!”

  身为储君,他言出即行,稳而不乱。

  “劳殿下挂怀,区区皮外伤。”

  “但臣真正不解的是——究竟是何物,竟能隔空灼人?”

  话音未落,他又望向朱雄英,目光如炬。

  与此同时,围观百姓骚动起来。

  “那到底是什么?”

  “未见火星,怎会起火?”

  “不见火种而掌心焦灼,莫非是从天上取下的火?”

  “这莫非便是所谓‘运用’?”

  “皇长孙方才所言,对太阳的驾驭?”

  “嘶——”有人倒抽冷气,“若真能操控日光,岂非与仙人无异?凭空生火!”

  “可……世间怎会有此奇术?难道这就是格物之法?”

  议论四起,震惊蔓延。

  “切记!皇长孙方才亲口说过,此乃凸透镜之力!”

  “若有两片相叠,便可窥千里,谓之‘千里眼’!”

  “能视千里之外,乃至星辰?”

  “这不是凡人所能为!”

  惊叹之声接连不断,众人面面相觑,争相诉说眼前所见。

  此时,无数视线汇聚于一人身上。

  朱雄英神色平静。

  但他的声音清晰传开,人人可闻——

  “此即格物。”

  “非神仙法术,而是寻常之道。换作在场任何一人,皆可引火燃叶。”他指向一旁树下,枯叶堆积。

  “大哥!你的意思是,我也可以?”

  朱允熥瞪大双眼,满脸不可思议。

  “自然。”

  话音刚落,朱雄英已将手中水晶抛出。

  “你来演示一遍。”

  朱允熥迅速应声,拾起一片干枯的落叶,俯身蹲下,着手操作。

  “把光线聚到一处,其实并不复杂。”

  朱雄英轻声提示。

  朱允熥精神一振,依言而行。片刻之后,一缕黑烟缓缓升起。

  众人眼前景象骤变,无不愕然。

  与先前朱雄英以掌心对齐泰施术不同,这次树叶燃烧清晰可见,且换作另一人完成。

  “竟然真的点燃了?”

  “真是那块水晶片的功效?”

  “这么说来,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人群之中,议论四起,眼神中燃起热切的光。一位老者双目微亮,眉宇间浮现出沉思之色。

  “允熥,让我也试试。”

  话音未落,朱标已走近前来,神情肃然。

  有些事,未曾目睹便无从想象;可一旦亲眼所见,思绪便如潮水般涌来。

  若能驾驭日光之力,再由大明匠人加以推演、实践……

  未来是否将诞生前所未有的器物?

  正是如此!

  他脑海中浮现的,正是方才朱雄英提及的“千里眼”。

  不久之后,火焰在朱标面前跳跃升腾。

  他的神色愈发震撼。

  “难道今日,《两小儿辩日》留存两千余年的谜题,竟就此揭开?”

  朱标低声呢喃,威仪自生,周身气度令人不敢直视。

  此时此刻,无人敢在事实面前否认其真。

  “雄英!”

  “你刚才说的‘千里眼’——”

  朱标难掩心中激动。战场之上,先敌一步洞察远处动静,往往决定胜负。

  而大明边患犹存,若有此物,远胜寻常探哨。

  “正是我手中之物。”

  朱雄英从容取出袖中长筒状器具。

  “以此物望向前方,视野可及更远之地。”

  朱标急忙接过,举至眼前,凝神望去。

  顿时心头巨震。

  “果然不虚!果真如此!”

  “这……这是望远镜!它能拓展视线,放大景物。若透光更佳,所见必将更远!”

  此时,所有目光皆汇聚于朱雄英一身。

  至此,格物之学的第一声名,已然立下。
  http://www.hlys.cc/36566/6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