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第359章 工部右侍郎其孙于谦献上飞空之术!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59章 工部右侍郎其孙于谦献上飞空之术!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朱允炆脸色骤变,心神一震,似有无形黑幕当头罩下,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吕氏急忙搀住他的手臂。

  “他去了何处?”朱允炆声音发紧。

  “怕是……又去了格物院。”吕氏咬牙吐出这几个字。

  他们立刻命人出宫打探。

  不多时,传回的消息如惊雷炸响——

  “工部右侍郎于修明返京!”

  “其孙于谦献上飞空之术!”

  “圣上大悦!”

  朱允炆心跳如鼓,耳边嗡鸣不止,一股灭顶般的绝望席卷而来。

  “飞空之法……成了?”

  “那……”

  “那朱雄英岂非要重归朝堂!”

  一旁的吕氏缓缓闭上双眼,泪水在眼底打转,声音轻若游丝:“儿啊,不如就此退一步,安守王爵,做个太平王爷罢。”

  朱允炆紧握双拳,指节泛白,心中翻涌着不甘与愤恨。

  同一时刻。

  朱标甫一踏入格物院,便急令沈用引路,直奔那台新造的“显微镜”前。旋即转身下令:“速请父皇驾临!”

  工部与格物院相距不远,快马只需片刻。

  此刻的朱标,神情亢奋,难以自抑。

  他将两片叶片置于镜下——一为长条,一为椭圆。

  寻常看来,不过是普通树叶,纹路模糊不清。

  可在显微镜之下,叶脉纤毫毕现,细密纹理清晰可辨!

  “果然存在!”

  “果然如此!”

  朱标激动难耐,连声惊叹。身旁的沈用、杨士奇面面相觑,尚未明白所见何物。

  “取纸笔来!”朱标断喝。

  解缙闻令速至,递上文房四宝。

  朱标落座疾书,笔走龙蛇,勾画不断。

  众人屏息静立,无人敢扰。

  他们深知,太子一旦沉浸于此,便是天塌亦不能惊动。

  杨士奇、沈用等人悄然退出。

  这些被选入格物院的新臣,皆由朱标亲自擢拔。

  无一例外,皆是心腹。

  多年来执掌政务,朱标早已不是那等柔弱储君。

  其气势威严,纵与少年帝王相较,也毫不逊色。

  气氛忽然变得庄重。

  空气里透出一股不容轻视的肃穆。

  几人彼此对视一眼,心领神会,各自归位静候。

  不久之后,朱元璋步入庭院。

  眉宇间藏不住笑意,身后秦文用、于修明等重臣紧随其后。

  刚跨过门槛,他便想高声宣布喜讯。

  可视线扫过杨士奇等人凝神屏息的模样,话到嘴边又悄然压低。

  听闻太子方才竟有“异举”,他心头一动,起了探查之意。

  独自踱步至书屋门外,脚步放得极轻,未惊动任何人。

  推门一看,眼前景象令他微微一怔。

  宣纸铺展在案,墨迹未干,毛笔勾勒出的线条纵横交错——竟是两幅图。

  第一幅,他一眼认出:那是大明疆域轮廓,熟悉无比。

  第二幅,却从未见过。山川走势奇特,方位难辨,似在江南,却又不似任何已知之地。

  “标儿……”

  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震动。

  此时,朱标正收笔停墨,眼中有光闪动。

  见父皇亲至,立刻起身,声音微颤:

  “父皇!”

  “找到了!”

  “不是寻常图画,是地图——”

  “一幅指向雄英所在,”

  “另一幅……是她……”

  “只可惜,‘飞空之术’尚未圆满,无法即刻前往!”

  话语落下,脸上浮现出深深的惋惜。

  欣喜与不甘交织,胸口起伏不定。

  突然!

  朱元璋猛然抬头,双目圆睁,仿佛顿悟天机。

  他仰望屋顶,手指苍穹,朗声大笑:

  “天不负我!”

  “儿子——”

  “那飞天之法,朕已参透!”

  刹那间,朱标眼中光芒迸射,如星火燎原!

  就在父子相视而动容之际。

  南直隶通往应天府的官道上,尘土飞扬。

  驿站快马连环奔驰,八百里加急疾驰而来,蹄声如雷。

  格物院深处一间密室。

  烛火摇曳,映照着案上那张宣纸。

  两张地图并列其上,清晰分明。

  “常氏在此。”

  “雄英在此。”

  朱标指尖划过纸面,语速急促:

  “玉瓶隐秘,藏有最终线索。”

  “这处模糊之地,依比例推算,应在江南腹地,极可能是杭州一带。”

  “而雄英的位置,锁定钟山。”

  “可她的路线,至此中断,再无延伸。”

  他盯着图纸,眉头紧锁,神情焦灼。

  朱元璋静静听着,看穿了儿子心底的迫切。

  片刻后,缓缓道:

  “既然心意已决,何不即刻动身?”

  朱标愕然抬首,满脸错愕:

  “父皇?您说……现在就走?”

  “嗯。”

  朱元璋点头,目光深远。

  “这布局,这般巧思……怕又是那两位道人所为。”

  老爷子早已不再追究那些无法解释的异象,只觉得这一切都与朱雄英当年提到的“那两位道人”脱不开关系——蜉蝣与红梅。

  那场梦揭示了未来的片段。

  自那时起,他们便对种种反常之事习以为常。

  如今也一样,眼前的两幅地图残缺不全,却没人提出疑问。

  他们直接接受了其中内容。

  老爷子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几乎能听见他心底的犹豫。

  于是抢先开口,把话说到前头。

  “还等什么?”

  “你二弟当年下江南,行事太过急躁,手段也狠。”

  “那边是大明根基所在。”

  “你身为太子,正该走这一趟,一面查看财政三策是否落地,一面替你二弟安抚民心。”

  “从前用的是猛药,现在该换温和手段了。”

  “此去,公事要办,私心也可安。”

  计划在老爷子脑中已然成形。

  朱标仍有些迟疑。

  “可是……雄英说过飞空之事……”

  “不过是孔明灯罢了。”朱元璋目光落在另一张地图上。

  “你看,这张图到这里就断了,没有后续。”

  “显然,行至这处地段,便需借助空中手段继续前行。”

  “只是……”

  “要造出能载人的大灯,还不知要多久。”

  “短则数月,长则一年。”

  “你此行江南,既为政务,也可顺道了结这些日来的牵挂。”

  每一环,老爷子都已替他思量周全。

  “待你心境无缺……”

  “咱才能安心交出手中的江山。”
  http://www.hlys.cc/36566/6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