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钟山下的第二轮烈阳!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终于。

  前方的队伍缓缓停驻下来。

  顺着吏部尚书詹徽、刑部尚书杨靖的目光一同望去……

  在中央那顶华盖之下。

  那位执掌大明权柄最久的老人,正慢慢步下銮舆。

  他眼神深邃,再次凝望这片曾孕育无数“奇珍”的钟山。

  眸光微动,仿佛有星点跃动。

  那是泪光在闪,折射出细碎的辉芒。

  “雄英!”

  朱元璋心潮澎湃。这一路行来,他感知到黎民的震动、惊愕与欢欣。

  也察觉到百官的震撼、不安……

  而他自己,亦沉浸于难以言喻的期盼之中。

  这一程,他手中始终紧握那份图卷。

  此刻细细端详,发现图中所标方位,与此地毫无二致。

  环顾四周。

  当年那座茅屋,仍隐匿于层峦之间,仅露出一角檐角。

  山脚不远处,正是恢弘壮丽的钟山行宫。

  左上方,依稀可见那藏有“粮秣、诸般物资”的岩穴!

  “便是此处!”

  老者语气笃定。

  目光倏然转向身旁。

  朱允熥亦双手微颤,情不自禁。

  瞬息之间。

  他回首示意,轻挥手掌。

  顷刻,工部尚书秦文用与主事沈用心领神会,连忙指挥随行推车前行。

  红绸掀开——

  显露出这些日反复试制百余回的“孔明灯”!

  甫一现身,群山四野间伫立的百姓顿时哗然。

  “真是孔明灯啊!”

  “它真能腾空而起吗?”

  人群纷纷惊呼。

  而朱元璋早已按捺不住——

  “点火!”

  刹那间。

  那涂抹树胶、密封严实、经数十次安危查验的巨大“孔明灯”,徐徐升空!

  在大明亿万子民、满朝文武、朱氏宗亲的注视之下。

  宛如大明的……第二轮烈阳!

  光芒万丈!

  通体赤红,以树脂漆料层层涂覆的灯笼,在热力托举之下,缓缓升上天际,最终由匠人牵引,稳悬于半人身高的空中。

  此时此刻,大明所有百姓的目光皆被牢牢吸引。

  无数震惊的眼神汇聚如潮,纵然此前已有耳闻,但亲眼得见此景,依旧难掩心头震撼。

  数十年来,他们见过渺小如掌的孔明灯,载着心愿飘向苍穹深处。

  却从未敢想,有朝一日,这物事竟能承载活人,直上云霄。

  群峰连绵。

  人影散布于紫金山各处,看似蝼蚁微末,可若登临天宇,俯瞰大地,必将呈现一番前所未有的壮阔景象。

  然而!

  这一次。

  朱元璋要看!

  激动得双眼已眯成一线,这位年迈却如帝国支柱般的老人,此刻全然不见平日威仪,唯余隐隐颤抖的急切。

  “让咱上去!”

  他心意已决,自看见那热气球悬于半空时,便再难克制。

  今日他未曾遮掩行踪,召百官黎庶齐聚于此,正是为了见证雄英重返大明的时刻。

  而自今年四月始。

  自他获知雄英音讯起。

  十载光阴。

  恍如一梦。

  一切恍惚迷离,如幻似真。

  可如今——

  此梦将醒!

  此刻!

  朱元璋快步向前。

  在众人屏息凝视之下,急切步入热气球下方。

  “可是直接登乘即可?”

  他直言相问。以帝王之尊,亲触这在百官与百姓眼中全然陌生的“新器”,无异于以性命相搏。

  因此,身后诸臣见其举动,无不骇然失色。

  “皇爷不可!”

  “陛下龙躯万金,此事容臣代劳……”

  “皇爷爷,万万不可!”

  接连数声焦急劝阻响起。

  正是詹徽、杨靖、秦文用,以及朱允熥急忙进言。

  岂敢冒险?

  眼下京师之内,太子行踪未明。

  外患频仍,虽无论朝臣抑或百姓,皆对大明必胜信心十足。

  但不可否认——

  这份底气的根源,正是眼前这位看似垂暮,却擎天立地的老人。

  别看他已然年老,但在黎民百姓心中的地位,那简直就如同大明的“苍穹”一般不可撼动!

  此次……

  即便是工部尚书秦文用等人,亲自押送这些器物来到钟山脚下,也从未敢让皇上亲身涉险。这类事务,本就该由他们这些臣下来承担。

  按照皇长孙先前所言,以及这些日子以来众人的推测——

  应当是借助热气球与望远镜,方能窥见那“某地入口”的所在……

  听来虽觉离奇,却极有可能正是通往真相的唯一途径。

  而他们身为臣属,只需将其寻得即可。

  朱允熥也正是这般想的。

  因此此刻他急忙劝道:“皇爷爷,还是让孙儿前去吧,我已升空多次,深知需调控火势以掌握飞行高低……”

  朱允熥并未虚言。

  这座在外人眼中不过是放大了的“孔明灯”的新奇之物,

  实则唯有亲身参与研制者才明白,背后耗费了多少心血。先不说那些历经千百次试验才终获成功的材料,单是以“火力强弱”控制“热气升腾”的法子,便是众人日夜苦思、反复推演所得的成果。

  即便如此,受限于时日仓促,操控范围依旧极为有限。

  正因如此!

  尽管近日已在安全方面竭尽全力,但终究只敢用于己身试炼。

  若真让老爷子亲自登临,万一稍有差池,谁人能够担此重责?

  “怕什么?你们能上去,咱也能上去!”

  岂料朱元璋根本不为所动。

  “皇爷爷,孙儿前往搜寻并无二致。况且眼下我们尚不知应朝哪个方向了望,该往何处探寻……您年事已高,目力不济,纵然上去,恐怕还会增加这灯笼的负重!”

  朱允熥极力陈词,“更何况这只是初次尝试,理应遣专人先行探路才是。”

  话音未落,其余大臣亦纷纷趋前,抓住时机齐声劝谏。
  http://www.hlys.cc/36566/6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