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三道谕旨!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窃国者……”

  “必诛!”

  朱雄英说完此言,便不再多言。

  说到底。

  他今日重返朝堂,除了宣告自己归来,并终结这场混乱之外,更重要的,是表明一种姿态。

  朝堂上的风波,表面因他的现身,以及太祖安然无恙的消息传入,而趋于平静。

  但朱雄英心知肚明——

  这并非终结!

  恰恰,才是开端!

  倘若事态依朱允原先设想发展,自然不会掀起波澜。

  可如今太祖回归,必将有人伏法!

  这是所有人心里都清楚的事实。

  而现在。

  真正令文武百官胆战心惊的是:

  究竟谁会成为刀下之人?

  洪武四大案!

  除蓝玉案尚未发生外,此前的空印案、郭恒案、胡惟庸案,每一桩皆牵连数万官吏生死!其中某些案件余波未平,至今仍在暗流涌动。

  动辄数万人受牵,高层几乎清洗殆尽。

  胡惟庸一案,更是彻底废除宰相之位,当年显赫人物几近斩绝。

  而今日。

  这场“格物案”,单论其波及之广、破坏之深、影响之巨,已然达到开国以来之顶峰!

  群臣并非在读史,而是正在亲身经历一段历史!

  毫无疑问。

  多年之后,今日之事,必将在史册中浓墨重书,称为“第四大案”!

  蓝玉案或许将不再重现,但取而代之的,正是这“格物案”。

  其本质已触及皇室根本,直指“谋逆”、“篡位”乃至“弑君”等千古重罪!

  那么——

  事件越重,其所带来的震荡与后续清算,也就越为深远。

  此时此刻。

  朱雄英毫不怀疑,此刻每位官员心中皆惶恐不安。

  而他的出现,正是为今日“格物案”定下基调。

  同时,借此案重新确立自己在大明继承序列中的地位。

  方才他所言一切,正是对此案的最终定调:

  该杀之人,一个不留!

  不该处决、甚至被牵连进此案的,一律以惩戒为主;无关者,自然既往不咎。

  这便是朱雄英的定论。

  绝不扩大牵连!

  ……

  果然!

  当朱雄英表明立场之后,不少官员紧绷的脸色渐渐松弛下来;然而,齐泰等人却愈发惊惧不安。

  只是。

  朱雄英并未再看他们一眼。

  朝廷断案,必须经过详查取证的过程。

  即便要问罪,也需将罪状公之于众。

  但显然,这一次绝非寻常调查可比,接下来的日子,或将沦为某些人的梦魇。

  只是。

  如何处置朱允炆,以及对其行为的定性,才是真正棘手的抉择。

  凭朱雄英对老爷子的了解——

  无论是从史册记载,还是这些时日的亲身接触来看——

  事实已然证明:

  洪武帝虽对官员杀伐果断,毫不容情,但对于自家血脉,却始终百般庇护。

  否则,《皇明祖训》中也不会明文规定:朱氏子孙犯过,应交由宗人府处置,不受朝堂律法辖制。

  不过。

  这些,朱雄英都无法更改。

  世间本无绝对的公道,只要人有差别,利益纷争不断,所谓的公正,终究只是虚言!

  但相对而言,若老爷子对朱允炆存有几分宽宥之心,那么这位洪武帝,必定会在其他地方加倍追回平衡。

  而最终如何,全取决于老爷子本人的决断。

  至于此刻的朱雄英,真正在意的,是这场风波过后,大明未来的走向。

  正如他向老爷子提出的那个问题——

  国运如何才能长久不衰?

  除却实行分封的周朝,自秦朝一统天下以来,凡大一统王朝,从未有过延续超过四百年者。

  这仿佛是一道无法挣脱的宿命。

  当然,眼下思虑这些尚且遥远。

  如今大明内部渐趋安稳,也该着手处理外患了。

  燕王所辖之地、四大商镇正遭战火与疫病肆虐,

  北疆防线至今杳无音信,此外,山西、陕州,乃至西番诸地……我大明将士仍在边陲征战未归。

  倘若不出意外,昨日的消息早已快马疾驰,传抵各处。

  虽然仅过去一日,一切看似一场误会,但有时候,短短一天一夜,已足够酝酿无数变局。

  只愿,莫生波折才好。

  心中如此思忖着。

  此时大殿之内,群臣默然无声,人人目光游移,神色茫然且紧张。

  这般寂静,最是煎熬!

  终于。

  就在此刻,一道身着鱼龙服的身影急步而来。

  脚步尚未踏入殿内,声音已清朗响彻。

  “启禀皇后、皇长孙,皇爷已返京师!”

  “特颁三道谕旨!”

  此言一出,先前尚怀疑皇帝是否真的现身的官员们,此刻彻底心死。

  他们终于意识到,昨日至今的一系列变故,宛如一场惊心动魄的幻梦!

  而这场梦,却足以让朝局震荡,其剧烈程度,不亚于历史上数次“巨变”!

  毕竟,就在一个时辰前,二皇孙在他们眼中几乎就要得逞了。

  心绪翻涌之际,众人纷纷抬眼望去。

  那锦衣卫的声音却再度响起,铿锵有力——

  “第一道谕旨:此案暂由我锦衣卫先行查办,负责拘捕、审讯,待查明全部线索后,尽数呈交皇长孙。”

  “一切惩处,皆由皇长孙裁定!”

  此语一落,百官再度哗然。

  这番话背后的深意再明显不过——那位皇爷,已经开始为皇长孙积累威望与权柄了。

  “第二道谕旨:”

  “为庆贺皇后与皇长孙团聚之喜,今日于乾清宫设宴!”

  “届时,宫中妃嫔、皇子、皇孙,皆须出席。”

  “另,皇爷普庆天下,凡皇城内酒楼茶肆,三日内所有开销,均由内务府承担!”

  这一连串喜庆之辞传出,众臣皆暗自松了一口气。

  看来,皇爷有意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也对……

  二皇孙毕竟是皇室血脉,恐怕只会惩处几个替罪之人罢了……

  正当众人暗自揣测之际。

  突然——

  那锦衣卫的声音骤然转冷,如刀锋劈下。

  “皇爷第三道谕旨!”

  “普天同庆,并非大赦天下!”

  “虽在庆喜……”

  “然三日之内,我等锦衣卫必将逐一登门,拜访诸位大人。”

  “且皇爷亲笔谕令在此,凡名录中之人,须即刻随我等走一趟。”

  话音未落。

  百官神色骤变。

  然而转瞬之间——

  只见那锦衣卫千户已从怀中取出一卷明黄圣旨。

  此乃真正的御旨!

  再非先前口传之命!
  http://www.hlys.cc/36566/6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