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流民围村
推荐阅读:
快穿:在古早狗血文里兴风作浪
都市无敌战神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顾靖泽白今夏
恐怖仙缘
南知意帝释景全文免费阅读
吞天仙根
龙王医婿全文免费阅读
下堂王妃要休夫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耕织图说》引发的“寒士争书”余波未平,一股来自远方的、更加汹涌澎湃的暗流,已裹挟着血与火的腥气,悄然逼近了这方因番薯与新知而略显不同的土地。北疆战事骤起,胡骑叩关,烽火连天,城池陷落的消息如同雪片般传来,随之而来的,是拖家带口、如同潮水般向南涌来的逃难百姓。起初,只是零星的、面黄肌瘦的流民,沿着官道蹒跚而行,用麻木的眼神乞讨着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东塘村因着工坊和妇农会的存在,尚有余力施舍些薯干、稀粥。但很快,零星的溪流汇成了汹涌的洪涛。成千上万的流民,如同被烈火驱赶的蚁群,漫山遍野而来,他们衣衫褴褛,眼神绝望,许多人身上还带着冻疮与伤痕,沉默地、却又无比坚定地朝着南方,朝着任何可能有一线生机的地方涌动。
源水县城门紧闭,衙役持棍驱赶,唯恐流民冲城。周边的村落也纷纷竖起栅栏,壮丁日夜巡逻,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战乱带来的恐惧,远胜于同情。
东塘村,这个位于交通要冲、又以富庶闻名乡里的村庄,自然成为了流民目光汇聚的焦点。一日之间,村外的田野、山坡、溪畔,便黑压压地坐满了、躺满了不知从何处而来的流民。他们没有喧哗,没有冲击,只是用那双双空洞又带着最后一丝期盼的眼睛,无声地望着村里升起的炊烟,望着工坊那高大的院墙。
流民围村。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村中蔓延。
“这么多流民!万一抢起来怎么办?”
“咱们的粮食也不够吃啊!”
“快去找保长,找李娘子拿个主意!”
保长急匆匆赶到工坊,脸上已全无血色。周娘子、赵三娘等人也聚拢过来,皆是忧心忡忡。
“青禾娘子,这……这可如何是好?县里不管,周边村子都关了门,咱们……咱们是开仓放粮,还是……”保长的声音带着颤抖,后面的话没敢说出口,但意思很明显,是紧闭村门,武力驱赶?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青禾身上。她站在工坊院门口,望着村外那一片望不到边的人潮,深陷的眼窝里映不出恐惧,只有一种沉郁的凝重。寒风卷着流民身上散发出的酸腐与绝望气息,扑面而来。
她沉默了片刻,嘶哑的声音斩钉截铁:“开仓。”
“开仓?”保长失声,“娘子,咱们的存粮……”
“开仓!”李青禾重复道,语气不容置疑,“工坊粮仓,妇农会义仓,全部打开。取薯干,磨薯粉,架起所有能架起的大锅,煮粥!”
她没有选择驱赶,也没有选择有限的施舍。她选择了倾其所有,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
命令下达,工坊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瞬间行动起来。妇人们搬出库存的薯干、薯粉,男人们抬出巨大的铁锅,在村口空旷处一字排开。干柴投入灶底,烈焰腾起,清水倒入锅中,薯干、薯粉、混杂着少量粟米,在沸水中翻滚,渐渐熬成一大锅一大锅浓稠的、带着薯类特有甜香的粥羹。
开仓煮薯粥。
粥香弥漫开来,如同最具诱惑的号令。流民群中起了骚动,那些原本麻木的眼神里,重新燃起了微弱的光。但他们依旧没有冲击,没有混乱,只是在工坊组织下的村民引导下,排起了歪歪扭扭、却异常安静的长队,依次上前,领取那一碗碗滚烫的、足以活命的薯粥。
老人、孩子、妇人……他们捧着碗,蹲在路边,贪婪地吞咽着,滚烫的粥烫伤了喉咙也顾不上,泪水混合着粥水滚落。这粥,不仅仅是食物,是他们在颠沛流离、家破人亡后,感受到的第一丝暖意,第一线生机。
李青禾就站在锅灶旁,亲自看着粥勺的起落,确保每一勺都尽可能的满。她的脸色在火光映照下显得更加枯槁,眼神却锐利如鹰,扫视着整个场面。
一连三日,工坊存粮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流民的数量却有增无减。周娘子看着迅速空下去的粮仓,心疼得直掉眼泪,却不敢违逆李青禾的决定。
第三日傍晚,粥棚即将收摊之时,一群衣衫虽然破烂、但身形尚且算得上健壮的流民壮丁,互相看了看,最终推举出一个人,走到了李青禾面前。
那汉子约莫三十来岁,脸上带着风霜与一道尚未痊愈的刀疤,眼神却不像其他流民那般绝望,反而带着一种不甘与倔强。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跪下乞求,而是对着李青禾,抱拳深深一躬,声音沙哑却洪亮:
“这位娘子大人!多谢您活命之恩!这薯粥,救了我等老弱妇孺的性命,我等感激不尽!”他顿了顿,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李青禾,语气变得激动而恳切,“但我等并非只想乞食度日!我等有力气,能干活!北疆回不去了,家也没了,可我们还想活着,想像个人一样活着!”
他猛地单膝跪地,身后那几十个壮丁也齐刷刷跪倒一片。那带头的汉子仰着头,几乎是吼出了他们的请求:
“求娘子,给把锄头!给我们指一片荒地!我们愿意垦荒自活!绝不给村里添永久负担!”
壮丁跪求:“给把锄头,垦荒自活!”
声震四野。煮粥的村民愣住了,排队领粥的流民也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这群跪地求取生产工具而非单纯食物的壮丁。
李青禾深陷的眼窝里,终于掠过了一丝动容。她看着眼前这些虽然落魄、却并未丧失劳动意志与尊严的汉子,看到了他们眼中那不同于乞讨的、对重建生活的渴望。
她没有立刻回答,目光缓缓扫过村外那些因战乱而抛荒的、长满蒿草的田地,又看了看工坊库房里那些闲置的、磨损的农具。
半晌,她嘶哑的声音响起,清晰而有力:
“好。”
“锄头,有。荒地,也有。”
“明日,划分地块,发放农具,借予薯种。依东塘‘薯种银行’旧例,秋后偿还。”
“但有一条,须守村规,不得滋事,勤力耕作。”
一个“好”字,如同春雷,炸响在流民心中,也炸响在东塘村民心中。这意味着,接纳,而非暂时的救济;意味着,将这些漂泊无依的力量,转化为建设的新血。
塘埂方向。 暮色苍茫, 炊烟与粥香混合, 飘散在流民营地上空。 那个沉默如礁石的身影…… 不知何时已立于远处山岗。 浑浊的目光…… 俯瞰着村口那跪地求锄的壮丁, 那绵延的粥棚, 与那个在火光中做出重大决定的枯槁女子。
枯槁的嘴唇…… 极其艰难地…… 翕动了一下。 一个低哑的、仿佛也混合了烽火硝烟与薯粥温热的声响, 缓缓地吐出:
“……流——……” 声音顿了顿, 似在感受那民潮汹涌的悲怆与力量。 “…——民——…” “…——围——…” 下颌极其缓慢地、 带着一种对灾难应对与人力转化的深沉权衡, 向下一点。 “…——村——…”
“流民围村——!!!”
声音落下。 他身影融入沉沉的暮色与荒野的寂寥。 村口, 得到承诺的壮丁们重重叩首, 眼中燃起了重建家园的火焰。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围困—— ……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转——……化——……为——……东——……塘——……村——……乃——……至——……这——……片——……土——……地——……未——……来——……的——……新——……的——……可——……能——……。
http://www.hlys.cc/37359/3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