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告别红星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从绿源公司面试回来的当晚,吴普同几乎一夜未眠。不是因为焦虑,而是因为一种过于饱满的、几乎要溢出来的激动与决心。黑暗中,他睁着眼睛,听着宿舍里其他工友或轻或重的鼾声,脑海里反复回放着白天在绿源公司的每一个细节——周经理专业的提问,刘总随和而充满期望的笑容,整洁的厂区,还有那间摆满仪器、象征着他职业新起点的研发实验室。一千五的月薪,提供宿舍,更重要的是那份能让他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看到成长路径的工作内容……这一切,都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着他。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下这张吱呀作响的铁架床,是窗外隐约传来的、永不停歇的车间轰鸣,是明天醒来又要面对的粉尘、噪音和一眼看到头的重复。离开的决心,在这一次鲜明的对比中,变得坚如磐石。

  他需要一份离职申请。理由不能写真实去向,毕竟行业内多少有些关联,他不想节外生枝。他想到了自己时好时坏的胃,这倒是个现成的、也说得过去的理由。他打定主意,就以“个人身体不适,需要回家乡休养一段时间”为由。

  第二天一早,趁着白班开工前的一点空隙,吴普同回到宿舍,从箱子里找出几页信纸和一支钢笔。他坐在床沿,借着窗外透进的晨光,伏在小小的床头柜上,开始一字一句地书写。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

  尊敬的车间领导:

  您好!

  我是生产二科工艺员吴普同。自xxxx年x月入职以来,感谢厂里和车间领导对我的培养与关怀,也感谢各位同事在工作中给予我的帮助与支持。在红星厂工作的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这段经历令我受益匪浅。

  然而,由于个人身体近期持续不适(主要是胃部问题,医生建议需要一段时间的静养与调理),经过慎重考虑,并与家人商议后,我不得不怀着十分复杂与不舍的心情,提出离职申请。计划返回家乡进行休养。

  为此给车间工作带来的不便,我深表歉意。恳请领导批准我的申请。我将严格按照厂里规定,办好一切工作交接手续。

  再次感谢厂里和各位领导、同事在此期间对我的照顾与理解。

  祝红星饲料厂事业蒸蒸日上,各位领导、同事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申请人:吴普同

  xxxx年x月x日

  他写得很慢,很认真,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写到最后,看着自己的签名,他心中确实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里毕竟是他离开校园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他用汗水适应社会、赚取第一份薪水的地方。有艰辛,有迷茫,但也有收获,有像赵师傅、刘组长这样给予他帮助和温暖的人。一丝淡淡的不舍,像轻烟般掠过心头,但很快就被对未来的强烈期盼所取代。

  上午九点多,车间里的生产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吴普同揣着那份墨迹已干的离职申请,找到了正在车间办公室核对生产报表的刘大勇组长。

  “刘组长,有点事找您。”吴普同的声音比平时低了一些。

  刘大勇从报表上抬起头,看到是吴普同,随口问道:“小吴啊,啥事?设备有问题?”

  “不是。”吴普同摇了摇头,将折叠好的离职申请双手递了过去,“刘组长,这是我的……离职申请。麻烦您签个字。”

  “离职?”刘大勇明显愣住了,接过申请,展开飞快地看了一遍,脸上写满了惊讶和不解,“身体不适?要回家休养?小吴,你这……什么时候的事?严重吗?怎么没听你说起过?”他连珠炮似的问道,语气里带着真切的关心。

  吴普同心里有些发虚,但脸上努力保持着平静:“就是……老毛病了,胃不太好,最近倒班感觉有点扛不住。家里人也担心,想着还是回去好好养一阵子。”他避开了刘大勇探究的目光。

  刘大勇盯着他又看了几秒,似乎在判断他话语的真伪,最后叹了口气,拿起笔,在“车间意见”一栏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写下了“情况属实,同意申请”几个字,然后盖上了车间的章。

  “小吴啊,”刘大勇把申请递还给吴普同,语气变得语重心长,“你在咱们二科干得不错,肯学,也踏实。这突然要走,我还真有点舍不得。不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真要是不舒服,回去养好了也行。红星厂的大门,以后你要是想回来,只要有机会,我这边没问题。”这话说得颇为仗义。

  吴普同心里一暖,接过申请,真诚地说:“谢谢刘组长!这段时间,多谢您的照顾和指点!”

  拿着有刘大勇签字的申请,吴普同又依次去找了车间副主任和主任签字。两位领导虽然也感到意外,询问了几句,但见他去意已决,理由也说得过去,便没再多说什么,例行公事地签了字。

  最后,他来到了厂部的人事科。人事科的王科长是个戴着眼镜、面色严肃的中年女人。她接过吴普同递上来的一叠材料(离职申请、身份证复印件等),扶了扶眼镜,仔细地审看着。

  “吴普同……生产二科……”她一边看一边低声念叨,随后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着他,“干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要离职?身体原因?有医院证明吗?”

  吴普同心里咯噔一下,他没想到人事科会要证明。他硬着头皮解释:“王科长,就是一直有的老胃病,最近加重了,还没顾上去医院系统检查,就是想先回老家歇歇。”

  王科长皱了皱眉,显然对这个解释不太满意,但看了看车间领导都已经签字同意,她也没再坚持,只是公事公办地说:“按照厂里规定,离职需要提前一个月书面申请,你这属于特殊情况,车间既然批了,我们人事科也按程序走。你的档案、社保关系这些,我们会按照规定办理转移或者封存。离职手续办结后,本月工资会结算清楚,到时候通知你来领。在这里签个字,确认一下。”她推过来几张表格。

  吴普同依言在几张不同的表格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按了红手印。整个过程冰冷、程式化,与车间里那种带着人情味的告别截然不同。当他从人事科办公室走出来时,手里多了一张“离职手续流转单”,上面需要去各个部门盖章,交还工装、劳保用品、工具箱钥匙等。

  接下来的半天,吴普同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奔波在厂区的各个角落。他去仓库交还了那身洗得发白的藏蓝色工装和安全帽;去工具室交还了点检锤、测温枪和工具箱钥匙;去财务科核对欠款(他没有);去宿舍管理员那里办理退宿登记……

  每到一个地方,盖章,签字,交接物品。每完成一项,他与红星厂之间的联系就被切断一分。那种感觉很奇怪,既有摆脱束缚的轻快感,又有一种仿佛根系被从熟悉的土壤中拔出的、空落落的虚无感。

  当他办完大部分手续,回到生产二科进行最后的工作交接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他要把自己负责的设备运行记录、工艺参数记录、未完成的点检计划等,一一向接替他的同事(一个刚从别的班组调过来的年轻工人)交代清楚。

  他带着新同事沿着熟悉的巡检路线走了一遍,指着那些他抚摸过无数次的设备,详细地讲解着操作要点、常见故障征兆和处理方法。

  “这台提升机的减速机运行时声音有点闷,要特别留意轴承温度……”

  “混合机这边,每班下班前一定要把残余料清理干净,不然影响下一班配料精度……”

  “制粒机这个部位的润滑点容易遗漏,别忘了……”

  他说得很仔细,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经验都倒出来。新同事听得似懂非懂,只是不住地点头。赵师傅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默默地站在一旁听着,直到吴普同交代完毕。

  “都交代清楚了?”赵师傅问道,声音有些低沉。

  “嗯,基本都说了。”吴普同点点头。

  赵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只粗糙的大手很有力量:“小子,路上慢点。回去了好好养着,别仗着年轻就不当回事。胃病这东西,得靠养。”他顿了顿,从工装口袋里摸出一个小纸包,塞到吴普同手里,“这是我老家带来的土蜂蜜,听说对胃好,你拿着泡水喝。”

  吴普同看着手里那个还带着赵师傅体温的小纸包,鼻子猛地一酸,眼眶瞬间就红了。“赵师傅……我……”他喉咙哽咽,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这个平日里严肃甚至有些古板的老师傅,此刻的举动让他感动得无以复加。

  “行了,大老爷们儿,别磨磨唧唧的。”赵师傅摆摆手,转过身去,假装去看设备,但吴普同看到他抬手似乎飞快地抹了一下眼角,“以后……在外面好好的。有啥难处,记得还有红星厂,还有我这个老头子。”

  “哎!我记得了,赵师傅!您也多保重身体!”吴普同用力地点着头,把那份蜂蜜小心翼翼地收好。

  傍晚,吴普同回到那间住了快两年的宿舍,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他的东西不多,几件衣服,几本书,一些零碎的生活用品,还有那个装着重要证件和少量现金的小包。他把被褥卷好,准备留给需要的工友。同宿舍的几个人知道他今天要走,都提前回来了,围在一旁,气氛有些沉闷。

  “同子,真走啊?”张哥递过来一支烟。

  吴普同接过烟,却没有点燃:“嗯,手续都办完了。”

  “回去也好,起码不用再受这倒班的罪了。”另一个工友感叹道,“就是以后打牌缺个人,怪没劲的。”

  “走了也好,出去闯闯,说不定有更好的机会。”也有人这样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告别和祝福的话。虽然平日里可能为了点小事有过摩擦,但此刻,分别的情绪冲淡了一切,留下的更多是共事一场的情谊。吴普同把剩下的洗衣粉、肥皂还有一些没吃完的零食都留给了他们。

  行李很快收拾妥当,只有一个大的编织袋和一个公文包。他站在房间中央,环顾着这个拥挤、杂乱却无比熟悉的空间——斑驳的墙壁,吱呀作响的铁架床,布满水渍的天花板,还有窗外那永远不会消失的车间轰鸣声。这里,承载了他最初踏入社会的所有记忆:初次上岗的紧张,夜班难熬的疲惫,拿到第一份工资的喜悦,还有对未来的迷茫与挣扎……种种情绪瞬间涌上心头,五味杂陈。

  最后,他提起行李,再次跟舍友们道别,在大家“保重”、“常联系”的送别声中,走出了宿舍楼。

  他没有立刻离开厂区,而是提着行李,绕到了生产车间外面。巨大的厂房在暮色中显得更加庞大和沉默,只有轰鸣声依旧,仿佛一头不知疲倦的巨兽。他站在熟悉的车间大门外,隔着厚厚的墙壁,听着里面传来的、他已经听了无数遍的机器运转声。这一次,他不再是这声音的一部分了。

  一种强烈的、复杂的感受攫住了他。有解脱的轻松,有不舍的眷恋,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对未知的忐忑。他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结束了。它教会了他生存的技能,磨砺了他的意志,也让他看清了现实的某些规则。它不算美好,但足够深刻。

  他深吸了一口混合着饲料味道的、熟悉的空气,然后毅然转过身,提着简单的行李,迈步向厂外走去。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布满车辙的水泥路上。

  走到厂门口,他停下脚步,最后回头望了一眼。红星饲料厂那几个大字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有些朦胧。他心中默念了一句:“再见了,红星。”

  然后,他转过身,汇入了厂外街道上渐渐多起来的下班人流中,背影坚定,走向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却也充满希望的明天。他知道,绿源公司那边,周经理和刘总还在等着他。新的征程,已经开始了。
  http://www.hlys.cc/37459/3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