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首次会议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天启二十六年秋,帝国长老院首届会议在巨大的期待与审视中,于神都寰宇殿正式召开。

  来自六大洲的210名议员,身着代表各洲颜色的特制袍服,端坐在环绕中央发言台的阶梯式议席上。

  玄色(神州)、赤色(明洲)、白色(商洲)、青色(唐洲)、褐色(炎洲)、蓝色(灵州)以及代表功勋特别席位的金色,交织成一幅斑斓的帝国画卷。

  首席长老贾诩端坐于主位,次席长老诸葛亮坐在旁边,他们神情肃穆,面前摆放着象征权威的木槌与厚厚的议程文书。

  会议的第一个议题,便极具挑战性——审议《天启五十七年度帝国财政预算案》。这是长老院成立后,首次行使预算审议权,关乎帝国未来一年所有军政要务的命脉。

  预算案由户部尚书庞统亲自提交。他立于发言台前,声音洪亮,条分缕析地阐述着庞大的收支计划:维持七大洲驻军的军费、各洲基础建设的拨款、官员俸禄、水利工程、移民安置、以及对新附之地的补贴……

  数字庞大,项目繁杂。议员们凝神细听,不时在面前的稿纸上记录。庞统陈述完毕,由次席长老诸葛亮宣布进入审议环节,争议便立刻爆发。

  “老夫反对!” 一位来自神州的年老议员率先站起,他代表着传统农业区的利益,“预算中用于‘格物院’及‘新式工坊’的拨款,数额过于巨大!农为国本,为何不将更多钱粮用于兴修水利、鼓励垦荒?那些奇技淫巧,岂能耗费如此多国帑?”

  他的发言立刻得到了不少来自内陆农业区议员的附和。

  “李老此言差矣!” 一位来自明洲的议员立刻反驳,他显然深受明洲工坊繁荣之益,“若无格物院改进蒸汽机、研制新农具,何来耕作效率提升?若无新式织机,明洲棉花如何能织成布匹行销天下?此非奇技淫巧,实乃强国富民之本!此项拨款,非但不能减,还应增加!”

  “增加?钱从何来?” 一位来自商洲前线的将领代表(功勋特别席位)声如洪钟,“如今我军正与罗马军团对峙,兵甲损耗、粮草转运,何处不需巨资?预算中军费一项,我看还远远不够!应削减其他不必要的开支,全力保障前线!”

  “削减?莫非又要加税?” 一位来自江南富庶之地的议员忧心忡忡,“近年来商税已增,民虽富亦感压力。若再加征,恐伤及工商根本。”

  “各洲情况不同,岂能一概而论?” 唐洲的议员抱怨道,“我唐洲安第斯山麓,道路艰险,移民安置耗费巨大,预算中对此补贴远不足够!若无足够支持,如何能尽快平定太阳王国,为帝国开辟南线?”

  “我炎洲酷热多疫,医药开支巨大,此项亦不能减!”

  一时间,寰宇殿内各方代表争相发言,为自己所代表的地区、阶层或领域争取利益,争吵不休,几乎要将殿顶掀翻。地域之争、文武之争、新旧产业之争,暴露无遗。

  诸葛亮始终冷静地倾听着,并未急于制止。他深知,这是不同利益诉求首次在法定平台上公开碰撞、磨合的必要过程。

  直到争论渐趋白热化,几乎要偏离议题本身时,诸葛亮才重重敲下木槌。“肃静!”

  殿内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目光聚焦于首席长老。

  诸葛亮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稳而有力:“诸公所言,皆有其理。然,预算审议,非是市井讨价还价,更非零和博弈。需统筹全局,权衡轻重缓急。”

  他拿起预算案,逐一分析:“军费关乎帝国安全,确需保障,然亦可审查其中是否有冗员、浪费,力求每一钱都用在刀刃上。”

  “格物院之投入,看似耗费,实为长远之计,关乎国力持续增长,不可轻废。各洲建设,需根据其战略地位、发展阶段区别对待,而非简单平均。至于加税……乃不得已之下策,当优先从优化支出、提升效能着手。”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在当前的财政紧张情况下,暂不削减格物院和核心军费,以保证国家的基础研究和国防安全不受影响。

  然而,为了确保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效率,他要求户部与军方、格物院共同核查,提交更详细的支出明细与效能报告。这不仅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能为未来的财政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对于唐洲、炎洲这两个边远地区,他提出适当增加补贴,以支持当地的开发和稳定。但同时,他强调两地必须提交具体的开发与平定计划,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这样的要求旨在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此外,他还责成功勋司研究如何通过功勋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他认识到,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来推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够的,需要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共同分担国家建设的重任。

  通过功勋政策,可以激励企业家和投资者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从而减轻国库的压力,实现双赢的局面。

  这个方案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未能让所有人完全满意,但它至少照顾了各方的核心关切,展现出了解决问题的诚意和能力。

  它既保证了国家的核心利益,又考虑到了地方的发展需求,同时试图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以缓解国家财政的压力。

  经过又一番激烈的辩论和细微调整,各方代表最终在长老院的会议室里达成了共识。

  在经过多轮的讨论和修改后,帝国历史上第一份由长老院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案,终于艰难地得以通过。这份预算案的通过,不仅标志着帝国财政管理的一个新起点,也体现了政府在面对挑战时的智慧和决心。

  当贾诩宣布结果时,许多议员虽然疲惫,却也不自觉地松了口气,甚至隐隐有些自豪。他们亲身参与并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实践。

  第一次长老院会议,就在这充满争吵、妥协与最终达成共识的氛围中,为帝国的宪政实践,迈出了坚实而充满启示性的第一步。

  所有人都明白,这仅仅是开始,未来还有无数更为复杂的议题,等待着这新兴的权力机构去面对和裁决。
  http://www.hlys.cc/37779/5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