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女配的弟弟12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京城,临江侯府。

  书房内,临江侯谢擎拿着儿子谢璟快马加鞭寄来的书信,越看脸色越是铁青,最后气得将信纸重重拍在黄花梨木的书案上,震得茶杯都跳了跳,他吹胡子瞪眼,怒其不争地低吼道:

  “迂腐!愚蠢!我怎么就生了这么个不成器的东西!”

  他骂的,自然是信中谢璟关于如何处理林婉清失踪一事的决定——压住消息,不敢求助官府,只想私下解决。

  谢擎的愤怒,并非完全源于对林家姐弟的同情,更多是恨铁不成钢,是对家族转型艰难和继承人不成器的深切忧虑。

  临江侯府,与威远国公府类似,也是军功起家。

  但老一辈的将领们都清楚,打天下靠武将,治天下却要靠文臣。

  待到天下太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他们这些手握兵权的武将勋贵,反而容易成为帝王的眼中钉。

  因此,许多有远见的武将家族,都会未雨绸缪,谋求“由武转文”,转换门庭,以求家族长久安稳。

  但这“由武转文”,谈何容易?

  首先便是师资问题。

  武将勋贵之家,想给子弟请个真正有学问、有能力的西席夫子,难如登天!

  那些清流文官,向来瞧不起他们这些“粗鄙”的武将,有点气节和追求的读书人,谁愿意来自降身份,给勋贵子弟当启蒙老师?

  不仅辱没清名,这些武将家的孩子往往也野性难驯,难以管教。

  难不成为了那点束修吗?

  真正有本事的读书人,根本不缺那点银子。

  大把的商人捧着金银求他们指点子弟,更别提他们还有同窗、同年、座师、师兄弟构建的庞大关系网,那才是真正值钱的人脉和前途!

  跟武将混在一起,能有什么好处?

  从谢擎的父亲,老临江侯那一代起,就开始谋划转型。

  老侯爷费尽心机,为儿子谢擎求娶了当时礼部侍郎家的嫡女,指望着书香门第的儿媳能带来良好的教养和文脉资源,熏陶子孙。

  结果呢?娶回来才发现上当了!

  那位礼部侍郎,竟是个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老夫子!

  他家的女孩儿,平日里只读些《女诫》、《女则》,勉强识得几个字,不算睁眼瞎罢了,哪里谈得上什么才学?

  老临江侯得知真相,气得差点吐血骂娘!这跟他预想的“才女儿媳”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偏偏,这位儿媳妇过门后,温婉和顺,侍奉公婆至孝,晨昏定省,事事躬亲,从无懈怠。

  对待丈夫谢擎更是百依百顺,主动为他张罗纳妾,从不争风吃醋,堪称贤惠的典范。

  面对这样一个挑不出错处的“好儿媳”,老临江侯满肚子憋闷却无处发泄,总不能指责儿媳妇“太贤惠”、“太孝顺”吧?

  那不成老糊涂了?

  当时尚且年轻的谢擎,并不十分理解父亲的郁闷,反而觉得这样处处顺着他、敬着他、还主动给他纳美妾的媳妇挺好,省心!

  直到他的儿子谢璟出生、长大。

  谢擎和他父亲一样,将转型的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对谢璟寄予厚望,倾尽资源培养。

  然而,在母亲那种过于“温顺”乃至有些刻板的教育影响下,加上请来的夫子也多是些迁腐之辈,谢璟文人的风骨没学到几分,反而将文官集团里那些虚伪、迂腐、讲究排场门户、假清高的毛病学了个十足十!

  他开始讲究什么“君子远庖厨”,开始看不起武人的“粗鲁”,开始过分在意虚名和脸面,遇事优柔寡断,权衡过多,缺乏武将之家应有的决断和魄力。

  看着儿子渐渐长歪,谢擎也开始体会到他父亲当年的头疼和无力感了。

  最重要的是,谢擎绝望地发现,他这个儿子谢璟,不仅性子被养得有些歪,在读书科举这条正途上,也着实没什么天赋和脑子!

  根本不是那块料!

  而且,这期间也不是没有其他勋贵子弟,靠着家族资源堆砌,侥幸在科举中脱颖而出,捞到一官半职的。

  可结果呢?

  他们根本融不进那个壁垒森严的文官集团!

  因为出身勋贵,被视为异类,在官场上被孤立、被排斥,举步维艰。

  心性坚韧些的,或许还能在某个微末小官的位置上苦苦煎熬,指望哪天能熬出头。

  心性稍差一点的,直接被这种无形的壁垒和冷眼打击得怀疑人生,从此意志消沉,借酒消愁,回归纨绔子弟醉生梦死的老路。

  更有甚者,心灰意冷之下,看破红尘,直接辞官出家了的也大有人在!

  亲眼目睹了这些“前车之鉴”,意识到“由武转文”这条路对于他们这些根基在军中的勋贵来说,困难巨大且成功率渺茫之后,谢擎算是彻底死了这条心,干脆放弃了这不切实际的幻想。

  此路不通,那就另辟蹊径!

  他转而开始为儿子精心谋划与威远国公府林家的婚事。

  既然自家走不通文臣的路子,那就把“武将”这条路走到极致!

  而联姻林家,借助林家盘根错节的军中旧部人脉,就是最快、最有效的捷径!

  要知道,为了促成这门亲事,他谢擎耗费了多少人情,暗地里付出了多少心血和代价去运作吗?!

  眼看鸭子就要煮熟了,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谢璟这个蠢货在干什么?!

  只顾着维护临江侯府和他自己那点可怜的“脸面”,生怕未婚妻被掳的消息传出去损了他的名声!

  却看不到这件事背后,隐藏着更能拿捏林家、让林家对他感恩戴德、从而更死心塌地支持他的机遇!

  谢擎怎能不气?

  他感觉自己多年的心血都要被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败光了!

  “蠢材!真是蠢材!”谢擎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胸中块垒难消,越想越气,“林家这事儿,是这么干的吗?脸面?脸面值几个钱!拿到手的好处才是真的!现在人丢了,不想着赶紧动用一切力量找回来挽回,反而藏着掖着,等着给人收尸吗?!”

  他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老谋深算的厉色:

  “就算……就算那林家姑娘最后找回来,真的失了清白又怎么样?!不但不能嫌弃,反而坚持要娶她,那才是彰显我们临江侯府重情重义、一诺千金的时候!”

  “这样,林家和林婉清本人,才会觉得对你亏欠良多!才会因为这份愧疚,更加死心塌地、不遗余力地动用林家所有的人脉和资源来扶持你、补偿你!”

  “到时候,那些林家的旧部看在眼里,也会觉得你谢璟是个有情有义、值得托付的!这比你费尽心机去讨好、去拉拢,效果要强上一百倍!”

  “结果这个蠢货,只盯着那点虚名,却看不到这背后实打实的好处!真是气死我了!”

  谢擎越说越激动,只觉得一阵气血上涌,眼前都有些发黑。

  他扶着书案,喘着粗气,对儿子的失望和对家族未来的担忧,交织在一起,化成了一声无力又愤懑的长叹。

  他必须立刻写信,点醒那个蠢儿子!

  林楠和林婉清一路风餐露宿,不敢走官道,专挑偏僻难行的小路,历经近一个月的颠沛流离,姐弟二人终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远远看到了京城那巍峨雄伟的城墙。

  劫后余生的庆幸尚未完全涌上心头,一股诡异的气氛便扑面而来。

  他们尚未靠近城门,便在城郊的茶寮、路人零星的交谈中,捕捉到了几个令人心惊肉跳的字眼——

  “威远国公府”、“林家姐弟”、“报复”、“可惜了”……

  两人心中同时一沉,交换了一个凝重的眼神,不动声色地靠近人群,仔细探听。

  这一听,直让林婉清浑身发冷,让林楠眼底结冰!

  原来,就在他们逃亡的这一个月里,京城已然传遍了关于他们的“噩耗”:威远国公府的遗孤,明慧郡主林婉清与其弟安乐侯林瑾瑜,在前往祭奠父兄的路上,不幸遭遇敌国残余势力的疯狂报复,姐弟二人双双罹难,尸骨无存!

  这消息自然在京城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愤慨。

  林家满门忠烈,父子三人皆为国战死沙场,如今连仅存的两个后代都遭此毒手,何其惨烈!

  无论是朝堂还是市井,无不为之唏嘘,对敌国的卑劣行径口诛笔伐。

  然而,与这则悲壮消息一同传得沸沸扬扬的,还有另一则“佳话”——

  临江侯府世子谢璟,听闻未婚妻罹难,悲痛欲绝,当众立下誓言:虽与明慧郡主阴阳两隔,但婚约不改,他依旧要迎娶郡主的牌位过门,以正妻之礼待之!

  并且,他当着众多勋贵朝臣的面,许下了“终此一生,只有林婉清一个妻子,绝不再娶”的动人承诺!

  一时间,谢璟“情深义重”、“一诺千金”的美名传遍了整个京城,赢得了无数赞誉和同情。

  临江侯府的门槛都快被前去慰问和称赞的宾客踏破了。

  茶寮角落,林婉清听着这些议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伸出一根手指,有些茫然地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声音带着一丝荒谬的颤抖:“我……死了?”

  她这个当事人,活生生地站在这里,怎么就在京城“被死亡”了?还成了成全别人美名的工具?

  林楠在一旁发出一声冰冷的嗤笑,那笑声里充满了洞悉一切的嘲讽和寒意。

  他压低声音,语气带着一种看透世情的讥诮:

  “‘终此一生,只有你一个妻子’——这话说得漂亮,感动全城。但他可没说不要通房丫鬟,不纳侍妾啊!”

  “儿孙满堂,但只有满室孤寂。得了我林家庞大的人脉和资源,但永失所爱,真是好惨一男的!”
  http://www.hlys.cc/38166/4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