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帝心愧疚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朝堂肃清,尘埃落定。该罚的已罚,该赏的已赏,一切似乎都已回归正轨,甚至比以往更加秩序井然。然而,在年轻皇帝的内心深处,却有一处始终无法完全平复。那便是对顾廷烨的愧疚。每每想起自己在那段时日里的猜疑、动摇,想起那道令其闭门思过的旨意,想起那场荒唐屈辱的滴血验亲,他便如坐针毡,仿佛有一根无形的刺,扎在心口,提醒着他身为君主的失察与薄待。

  这份愧疚,在目睹顾廷烨洗清冤屈后,非但没有因局势明朗而消散,反而在宁静的反思中,变得愈发清晰、沉重。他深知,若非顾廷烨与明兰自身布局深远、手段过人,截获铁证,扭转乾坤,后果不堪设想。自己险些因听信谗言,自毁栋梁,将一位忠心耿耿的社稷之臣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份认知,让年轻的天子坐立难安。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在朝堂之上的公开褒奖和权力赋予,更需要一次私下的、坦诚的交流,来弥补那已然产生的裂痕,或者说,来安抚自己那颗备受谴责的帝王之心。

  于是,在一个午后,皇帝未带任何仪仗,只由两名贴身内侍跟随,轻车简从地来到了宁国公府。

  府门外的禁军早已撤去,朱漆大门恢复了往日的威严与深沉。听闻陛下亲临,顾廷烨与明兰即刻至府门迎驾。

  “臣(臣妇)恭迎陛下圣驾。”夫妇二人躬身行礼。

  皇帝快步上前,亲手虚扶起顾廷烨,目光落在对方那依旧沉稳、不见半分怨怼之色的面容上,心中更是复杂难言。

  “顾卿,夫人,不必多礼。朕今日……是来看看你们,亦是……有些话,想与顾卿说说。”皇帝的声音不似在朝堂上那般威严,反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

  顾廷烨目光微动,侧身道:“陛下请。”

  将皇帝引入外书房,明兰亲自奉上茶水后,便识趣地退了出去,并将所有下人屏退,只留君臣二人在内。

  书房内,檀香幽幽。皇帝并未立刻坐上主位,而是与顾廷烨隔着一张紫檀木茶几,相对而坐。他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壁,似乎不知该如何开口。

  顾廷烨亦不催促,只是静默地等待着,神色平静。

  终于,皇帝抬起头,目光直视顾廷烨,那双尚带几分年轻锐气的眼眸中,此刻充满了真诚的愧悔:“顾卿,这里没有外人,朕……朕今日是来向你赔罪的。”

  顾廷烨闻言,立刻起身欲行礼:“陛下言重了,臣万万不敢当……”

  “你坐下!”皇帝伸手按住他的手臂,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也带着一丝恳切,“让朕把话说完。”

  顾廷烨依言坐下,静听圣言。

  皇帝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缓缓道:“前番之事,是朕……是朕糊涂,是朕失察!竟被荆王、秦氏那等宵小之辈蒙蔽了心智,对你生出那般无端猜忌!令你闭门思过,已是委屈,竟还……竟还允了那等荒诞不经的滴血验亲!朕每每思之,愧悔难当!”

  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情感,继续道:“顾卿,你自朕登基之前,便一路扶持,浴血护驾,安定社稷,后又推行新政,稳固边防,于国于民,功勋卓着。朕却因几句构陷之言,便动摇了对你的信任……朕,枉为人君,更愧对顾卿你的一片赤诚!”

  这番话语,出自九五之尊之口,已是极其难得。皇帝不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而是在坦诚地承认错误,剖析自己的内心。

  顾廷烨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君主,看着他眼中那毫不作伪的愧疚与真诚,心中那最后一丝因被猜忌而产生的寒意,也渐渐消散了。他深知,让一位帝王如此放下身段道歉,是何等不易。

  “陛下,”顾廷烨开口,声音沉稳而恳切,“陛下切勿如此自责。陛下年少登基,励精图治,心系社稷,此乃万民之福。朝堂之上,风云诡谲,奸佞之辈处心积虑,设下如此连环毒计,莫说是陛下,便是臣,身处其中,亦感步步惊心。陛下能于最后明察秋毫,拨乱反正,使忠奸得辨,已显圣君之明。”

  他并未顺势诉苦,反而站在皇帝的角度,理解其处境之难,肯定其最终的正确抉择。这番话语,既宽慰了皇帝,也彰显了自己的胸襟与格局。

  “至于滴血验亲……”顾廷烨顿了顿,眼中掠过一丝冷意,随即化为平静,“此乃跳梁小丑黔驴技穷之伎俩,意图以此羞辱于臣,动摇陛下。其结果,反而证明了臣之清白,亦让那些魑魅魍魉无所遁形。于臣而言,此事已过,陛下不必再挂怀于心。”

  他轻描淡写地将那场极致的羞辱揭过,重点放在了其结果对大局的有利之上。

  皇帝听他此言,心中更是感动与惭愧交织。他握住顾廷烨的手,动容道:“顾卿胸襟,朕不如也!经此一事,朕亦深知,为君者,当有识人之明,更需有信人之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往后,朕绝不会再因谗言而疑及顾卿!这大周的江山,还需顾卿与朕,同心协力,共保安宁!”

  “臣,谨遵陛下教诲!”顾廷烨肃然应道,“必当竭尽驽钝,鞠躬尽瘁,以报陛下知遇信重之恩!”

  这一刻,君臣之间那因风波而产生的细微隔阂,彻底冰消瓦解。经过怀疑与考验的信任,如同被烈火淬炼过的真金,变得更加纯粹,更加牢固。

  皇帝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那份愧疚化为了更深沉的倚重。而顾廷烨,以其卓越的能力、宽广的胸襟和绝对的忠诚,赢得了君主发自内心的反思与道歉,其作为臣子的地位与威望,已然超越了单纯的权势,达到了一种近乎于“帝师”与“托孤重臣”般的新高度。这场危机,最终以这样一种方式,奠定了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牢不可破的君臣关系。
  http://www.hlys.cc/38943/5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