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 >第344章 张勤:别慌,烧钱而已,我爸妈的养老金还能撑一下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44章 张勤:别慌,烧钱而已,我爸妈的养老金还能撑一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那句话一出,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是啊。

  科研,不是变魔术。

  不是有了一张地图,就能瞬间走到终点。

  张勤看着众人各异的神色,忽然笑了。

  “所以,”她拿起桌上的报告,轻轻晃了晃,“这份计划书,不是命令,是靶子。”

  “欢迎各位老师,用你们的知识和经验,对着它开枪。”

  她停了停,目光扫过全场。

  “我个人能力有限,很多具体领域的认知,不如在座的各位。”

  “我给出的,只是我个人认为最有可能走通的一条路。”

  “欢迎大家交流,分析,甚至推翻它。”

  说完,她把报告放在桌上,拿起旁边一本崭新的小册子。

  封面上印着几个大字——《641研究所实验室安全守则》。

  张勤把它举起来,一本正经地开口。

  “现在,我先自习一下,争取早日背熟,免得以后给大家添乱。”

  几秒后。

  “噗。”

  有人没忍住,笑了出来。

  接着,一个,两个,整个会议室的人都笑了。

  就连一直板着脸的王承德教授,也摇头失笑。

  之前剑拔弩张的气氛没了。

  这个年轻的“张总工”,不是来指点江山的。

  她是来一起干活的。

  “好!说得好!”王承德一拍大腿,“有不同意见,就摆到桌面上来谈!这才是我们搞科研该有的样子!”

  他话音刚落,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研究员举起了手。

  “张总工,我叫马钟伟,负极材料组的。”

  “马老师,您好。”

  马钟伟推了推眼镜,表情认真。

  “关于您报告里提到的,硅碳复合材料的‘分级纳米结构’,我们试过化学气相沉积和水热法,成本都压不下来。”

  “而且,您方案里提到的‘高能球磨法’,我们评估过,能耗太高,产率也上不去,很难规模化生产。”

  所有人都看向张勤。

  “马老师说得对。”张勤点头,“成本,是绕不过去的坎。”

  “我提球磨法,是因为它在实验室阶段,最容易实现我们想要的纳米结构,方便快速验证理论。”

  “至于规模化生产的工艺,”她看向马钟伟,“这正是负极材料组接下来需要攻关的核心课题。比如,改进的喷雾干燥法,或者流化床造粒,都可以探索。”

  马钟伟点了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着什么,坐下了。

  他刚坐下,旁边一个更年轻的研究员立刻举手。

  “张总工!我叫何鹏!也是负极组的!”

  他有些激动。

  “我有个想法,如果我们暂时绕开硅,试试锡基负极呢?理论容量虽然比硅低,但延展性好,体积膨胀的问题会小一些!”

  好几个研究员都眼睛一亮。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替代方案。

  张勤看着他,等他说完。

  “何工,你的思路很好。”

  何鹏的脸颊微微发红。

  “但是,”张勤话锋一转,“锡基负极,有两个致命问题。”

  “第一,首次库伦效率太低,通常只有百分之五十到六十。这意味着第一次充电,就有一半的锂离子有去无回。”

  “第二,循环寿命。锡在脱嵌锂过程中形成的合金相不稳定,循环几十次后,电极材料就会严重粉化,从集流体上脱落,容量断崖式衰减。”

  她看着何鹏,声音平静。

  “我们绕不开这个问题。”

  何鹏脸上的红晕褪去。

  他张了张嘴,又坐了下去。

  张总工说的这两个问题,正是他们当初撞得头破血流,最终放弃的原因。

  她只用一个星期,就把他们几年都没想明白的底层逻辑,看得一清二楚。

  会议室里,讨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

  有人提正极材料掺杂,有人讨论电解液添加剂。

  张勤没再长篇大论。

  她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在关键点上,提一两个问题,或用一两句话,点出某个方案的缺陷。

  李向阳和吕为民坐在角落,云里雾里。

  “老大……这也太猛了。”李向阳压低声音。

  吕为民扶了扶眼镜。

  “我感觉,我的大脑需要升级了。”

  讨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最后,张勤抬手,打断了还在争论的众人。

  “各位老师,停一下。”

  会议室瞬间安静。

  张勤站起身,脸上是无奈的苦笑。

  “我现在跟你们讨论,太吃亏了。”

  所有人都愣住了。

  “你们每个人,都在各自领域深耕了五年、十年。而我,很多东西才刚开始看。”

  她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我的理论知识储备,可能比大家多一些。但在具体实验操作、设备性能、材料特性上,你们才是专家。”

  “所以,咱们换个方式。”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未来一个月,上午,所有人,包括我,都在实验室,熟悉设备,摸清材料。下午,就在这个会议室,开讨论会,把当天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一起解决。”

  她看着众人。

  “我保证,知无不言。也希望各位,能对我倾囊相授。”

  “我们一起,把这份路线图,变成我们脚下真正的路。”

  会议结束。

  何鹏快步追上张勤。

  “张总工!”

  “何工,有事?”

  “您对材料好像很感兴趣,我带您去我们的材料库看看?那边有些我们新合成的,还没来得及测试的样品。”何鹏挠挠头。

  “好。”张勤点头。

  李向阳和吕为民立刻跟上。

  材料库在实验楼地下一层,需要三道门禁。

  一股干燥、清冷的化学品味道扑面而来。

  一排排金属架子上,码放着贴着标签的瓶瓶罐罐。

  “这边是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何鹏热情地介绍。

  张勤的目光,落在一个真空密封袋上。

  袋子里是灰黑色粉末。

  “这是?”

  “哦,这个是前年从国外高价买的高镍Nc11样品,想做逆向分析,结果……唉。”何鹏叹了口气,“结构太复杂,分析不出来。”

  他带着张勤,走到一个独立的保险柜前。

  打开柜门,里面放着几十个小小的棕色玻璃瓶。

  何鹏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托在掌心。

  瓶子里,是薄薄一层像烟灰的黑色粉末。

  “张总工,您看。”何鹏的声音带着骄傲,“这是我们组自己合成的,单壁碳纳米管,纯度百分之九十九。”

  “导电性非常好,我们在磷酸铁锂里添加了千分之一,导电率提升了快两个数量级。”

  “厉害。”张勤由衷赞叹。

  碳纳米管,上辈子也是二十一世纪初才规模化应用的神奇材料。

  “就是……太贵了。”何鹏的脸垮了下来。

  “有多贵?”张勤随口问。

  何鹏看着手里的瓶子,伸出一根手指。

  “这一瓶,一克。”

  他顿了顿,声音低得像蚊子叫。

  “不算研发和设备折旧,光是原料成本。”

  “五千。”

  张勤的动作停住了。

  五千?

  一克?

  她看着那点比灰尘多不了多少的粉末,脑子一片空白。

  她那八百万奖金,好像也就只能买一斤多?

  她想起自己报告里写的,几十个要验证的材料体系,上百种要合成的添加剂。

  她的嘴角抽了抽。

  这哪里是搞科研。

  这他妈是烧钱啊!

  李向阳把脑袋凑过来,好奇地看着那个小瓶子。

  “五千块?一克?”他瞪大了眼,掰着手指头算。

  “一斤五百克……那就是……二百五十万?!”

  他看向张勤,一脸惊恐。

  “老大!咱……咱们还是回深市搞房地产吧?”
  http://www.hlys.cc/39376/4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