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 >第355章 我只是个码农,你们想让我造航母?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55章 我只是个码农,你们想让我造航母?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王校长家里的那顿晚饭,吃到了天黑。

  一群人围着老木桌,从当年聊到未来,酒杯碰得叮当响。

  王校长喝开了,拉着周怀瑾的手,拍了又拍。

  最后只说了一句。

  “小子,对我们家丫头好点。”

  周怀瑾郑重点头。

  “您放心。”

  回去的路上,夜风清凉。

  张勤走在前面,李向阳和吕为民在后面兴奋地讨论着什么。

  周怀瑾与她并肩,没说话,只是牵着她的手。

  假期的后续几天,过得飞快。

  张勤真的带着周怀瑾,在h省市区里逛了一整天。

  去了她小时候常去的公园。

  还带他吃了巷子口那家开了二十年的小馄饨。

  一切都平淡得像白开水,但张勤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被填满了。

  第五天,周怀瑾深市那边有紧急公务,提前结束假期。

  周新耀和兰姐也跟着一起返回京市,再转机。

  机场送别,很简单。

  没有拥抱,也没有不舍。

  周怀瑾只是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

  “等我回来。”他说。

  “嗯。”张勤点头。

  看着那架银色飞机冲上云霄,消失在天际。

  张勤心里忽然有点空。

  她转过身,对还在挥手的父母说:“爸,妈,咱们也该回去了。”

  假期还剩六天。

  回到京市御辰府的小楼,张勤彻底躺平。

  她把自己扔在沙发里,薯片可乐不离手,电视从早放到晚。

  这种日子,只持续了两天。

  第三天上午,电话就来了。

  是641所的王承德教授。

  “小张啊!”

  王教授的嗓门吼得电话嗡嗡作响。

  “休息得怎么样了?人什么时候回来?你那个硅碳负极的循环稳定性数据,马钟伟他们几个老家伙天天在实验室吵,没你这个主心骨,他们快把房顶掀了!”

  张勤把话筒拿远了点。

  “王教授,我假期还没结束。”

  “哎呀,我知道!”王教授的口气立刻软了下来,“这不是项目催得紧嘛!你不在,我们心里没底啊!”

  张勤叹了口气。

  她就知道。

  “我后天回去。”

  “好好好!后天是吧?我让小林去接你!”

  王教授高兴地挂了电话。

  张勤放下电话,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哀叹一声。

  咸鱼梦,又碎了。

  两天后,张勤告别父母,在秦月荣和汪淑英的陪同下,重新回到那个被高墙和电网包围的园区。

  641研究所。

  一回来,她就直接扎进了实验室。

  宿舍,食堂,实验室。

  生活再次被压缩成一条单调的直线。

  电脑屏幕上滚动的数据,烧杯里变化的试剂,显微镜下光怪陆离的世界。

  这些东西,重新填满了她的生活。

  她喜欢这种感觉。

  在这里,她不需要思考复杂的人际关系,不需要应付无法用公式计算的变量。

  这里的一切,都有规律。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这天下午,张勤正在分析一组电解液添加剂的实验数据。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

  汪淑英走了进来,步履匆匆。

  “张顾问。”

  她脸上没有了平日的温和,只有一种职业性的严肃。

  张勤从屏幕前抬起头。

  “怎么了?”

  “二号会议室,现在,立刻。”汪淑英言简意赅,“最高级别会议,首长办公室直接下的通知。”

  张勤心里咯噔一下。

  又是这种会议。

  她摘下防蓝光眼镜,站起身。

  “知道了。”

  二号会议室,就在这栋实验楼的顶层。

  张勤跟着汪淑英走进电梯,一路无话。

  电梯门打开,门口站着两个穿黑色西装的男人,面无表情。

  看到她们,其中一个男人上前一步,低声说:“汪助理,张顾问,请进。会议已经开始了。”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

  里面烟雾缭绕。

  一张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旁,坐了十几个人。

  有几个熟面孔,首长,郭院士,还有几位其他部门的领导。

  更多的是生面孔。

  大多穿着深蓝色海军制服,肩上的将星在灯光下闪着光。

  每个人面前都放着厚厚的笔记本,但没人动笔。

  张勤一进去,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她身上。

  郭院士冲她招了招手,指了指自己身边的空位。

  张勤走过去,坐下。

  “人到齐了,我们继续。”首长开口,打破了沉寂。

  他看向张勤,简单解释了一句:“小张同志,今天请你来,是旁听,也是咨询。”

  然后,他转向一位肩上扛着三颗星的海军上将。

  “老刘,你接着说。”

  那位被称作“老刘”的上将,五十多岁,皮肤黝黑,脸上是海风吹出的褶皱。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上个月二十三号,我们一艘补给舰在南沙执行正常巡航,遭到某国两艘驱逐舰的恶意围堵。”

  “他们的飞机,从我们军舰上空,来回飞了三次!最低的一次,离我们的雷达天线,不到五十米!”

  “这是挑衅!”

  “我们发出了警告,他们不听。最后,我们只能规避,提前结束任务。”

  会议室里张勤感觉到,身边郭院士的呼吸都变粗了。

  屈辱。

  “但是!”

  刘上将话锋一转,原本阴沉的脸上,忽然迸发出神采。

  “一个星期前,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次!”

  “他们的两架侦察机,又想故技重施。”

  “这一次,”刘上将的嘴角咧开,“我们没惯着他们!”

  “从附近机场,我们的两架‘利剑’,紧急升空。”

  “对方雷达全程没反应。直到我们的‘利剑’,一左一右,出现在他们驾驶舱窗外不到二十米的地方,那两个飞行员才吓得魂飞魄散,拼了命地拉升逃离。”

  “哈哈哈!”刘上将忍不住大笑起来,“我看了报告,那两个小子,回去估计得做半个月的噩梦!”

  会议室里,紧绷的气氛松了些,好几位将军都露出了笑意。

  首长也笑了笑,但很快又严肃起来。

  “但是,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利剑’,是空中的优势。但我们的海,还是太大了。”

  “我们没有足够强大的水面舰队,去保护漫长的海岸线,去维护远洋的利益。”

  刘上将的笑意也收敛了,他叹了口气,重新坐下。

  “是啊。”

  “我们现在的驱逐舰,吨位小,防空弱,续航也短。真正拉到大洋上,跟人家的航母编队硬碰硬,没有胜算。”

  “航母……”一个年轻些的将军喃喃自语,“我们连航母的影子都还没见到。”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

  所有人都知道,航母,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技术,人才,资金,工业基础……每一项,都是一座大山。

  就在这片凝重的寂静中,刘上将忽然转过头。

  “张顾问。”

  他身体前倾,双手撑住桌面。

  “我听郭老他们说了,‘利剑’的总体设计,是你一手操办的。”

  “我就是个外行,不懂什么空气动力学,也不懂什么隐身涂料。”

  “我就问一句。”

  “你……对我们海军的船,有没有什么想法?”

  “比如,驱逐舰?”

  他顿住,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压得极低。

  “……航母?”

  两个字落下,会议室里所有人都看向张勤。

  郭院士刚要张嘴,就被首长一个眼神按了回去。

  张勤坐在那,一动不动。

  她张了张嘴,没发出声音。

  大脑一片空白。

  航母?

  她只是个码农。

  她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

  “刘上将,各位领导。”

  “我对船舶设计,一窍不通。”

  话音刚落,刘上将撑在桌上的手垂了下去,靠回椅背。

  周围几位将军也泄了气,低下了头。

  “但是……”

  张勤的声音再次响起。

  张勤的脑海里,闪过军事博物馆里巨大的航母模型,和同学唾沫横飞的脸。

  “……滑跃起飞是妥协!电磁弹射才是未来!”

  “……常规动力跑不远!必须核动力!”

  “……舰岛傻大黑粗!要搞隐身!”

  那些零碎的词句,瞬间串联起来。

  她抬起头,迎上刘上将的视线。

  “我只是个外行,从一些科普读物上看到的,随便说说,你们随便听听。”

  刘上将立刻坐直。

  “你说!”

  “未来的航母,动力好像是一体化的,叫综合电力推进。”

  “用核反应堆发电,再用电机驱动,船上电用不完。”

  “弹射器也不烧蒸汽了,用电磁的,效率高,不伤飞机。”

  “至于驱逐舰,好像都在往大的方向发展。万吨大驱?装更多的导弹,装更大的雷达。雷达也要搞一体化,叫有源相控阵?”

  她一口气说完,看着面前的一群人。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刘上将和那几位海军将领,全都僵住了。

  他们拿着笔,悬在半空,一个字都写不下来。

  这些词,他们都听过。

  是方向,是目标,是挂在天边的月亮。

  可从这个女孩嘴里说出来,却像一张铺到脚下的地图。
  http://www.hlys.cc/39376/4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