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宋骑天下 >第320章 改元换年号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20章 改元换年号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政和八年七月的又一次常朝,气氛相较于上次争议匠人等级时,显得平和了许多。礼部尚书白时中再次出列,旧事重提,言辞却更为恳切:

  “陛下,西夏既平,四海威服,此乃千古未有之武功。然政和年号沿用已久,不足以彰显陛下今日之文治武功,亦难符这革新鼎盛之气象。臣等再三恳请,为昭示新局,告慰祖宗,顺应天命,伏请陛下更定新年号,以安天下臣民之望!”

  这一次,不少之前对匠人制度不满的文臣也纷纷附和。他们或许在技术革新上心存芥蒂,但对于年号这等关乎正统与气象的大事,却有着一致的认同。

  御座之上,赵佶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他深知,在推动激进变革的同时,也需要适当安抚传统力量,维持朝堂的平衡。略作沉吟后,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充满威仪:

  “白卿及诸位爱卿所言,不无道理。破旧立新,亦需继往开来。年号,便依众卿所议,着翰林院、礼部共拟佳号,择吉日颁行天下。”

  “陛下圣明!”以白时中为首的文臣们顿时面露喜色,齐齐躬身,感觉终于在这位锐意进取的皇帝面前,挽回了一丝礼制的颜面。

  处理完年号之事,赵佶话锋一转,目光投向工部尚书苏启明和列席的宇文恺:

  “苏卿,宇文卿,红衣大将军炮陆试已成,舰载改制亦已就绪,此乃国之重器,不可懈怠。工部与将作大营,当继续精益求精,改进工艺,着手筹备量产!务必保证质量,宁慢勿滥。”

  “臣等领旨!”苏启明与宇文恺肃然应命。

  “吴敏。”赵佶看向兵部尚书兼总参谋使。

  “臣在。”

  “着总参谋司行文神机营,即日起,于神机营中遴选精锐,组建三个红衣大将军炮营,每营暂定配属大将军炮二十门!韩世忠需严格督训,尽快形成战力,摸索步炮协同之新战法!”

  “臣遵旨!”

  最后,赵佶看向了格物院的方向,虽然杨凡等人未在朝堂,但他依旧下达了指令:“传朕旨意于格物院,除既定项目外,增设羊毛纺织专项研究。朕要他们拿出清洗、梳理羊毛,并纺成毛线、织成绒布的具体工艺!此事关乎北疆长远之策,同样紧要!”

  “是!”自有中书舍人记录并传达。

  一系列命令清晰明确,既安抚了文臣,又毫不放松地推进着军事与科技的进程。朝会在一片看似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退朝后,赵佶特意将太子赵桓召至偏殿。

  “桓儿,”赵佶看着这位日渐沉稳,但眉宇间仍带着一丝谨慎甚至怯懦的太子,语气平和,“朕不日将前往登州,巡视水师及海防。朕离京期间,仍由你监国理政。”

  “儿臣遵旨,定当恪尽职守,不负父皇重托。”赵桓恭敬回答,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压力。

  赵佶拍了拍他的肩膀,勉励道:“不必过于紧张。政务若有疑难,多与李纲、吴敏等重臣商议。记住,监国重在‘稳’字,持重守成,纳谏如流,便是大功一件。”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交代完政务,赵佶信步走向后宫,目的地自然是郑皇后的寝宫。此时,郑皇后诞下皇子已满月有余。

  寝宫内,药草香气已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温润的暖意与乳香。郑皇后倚在榻上,气色恢复了不少,脸上洋溢着初为人母的柔和光辉。她见赵佶进来,欲起身行礼,被赵佶快步上前轻轻按住。

  “皇后不必多礼,好生将养。”赵佶坐在榻边,目光随即被皇后身侧那个裹在明黄色襁褓里、正酣睡的小小婴孩所吸引。孩子的脸蛋红润饱满,呼吸均匀,睡得十分香甜。

  “陛下,”郑皇后柔声道,带着一丝为人母的骄傲与恳求,“皇儿尚未取名,臣妾……臣妾恳请陛下赐名。”

  赵佶凝视着那张酷似自己却又无比纯净的小脸,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暖流。这是他的儿子,在这个时代血脉的延续,也是未来帝国的希望之一。他伸出手指,极其轻柔地碰了碰孩子柔嫩的脸颊。

  “朕此番离京,是为视察海疆,巩固我大宋万里海防。”赵佶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期许,“便为他取名——‘赵柽’如何‘柽’者,红柳也,生于水畔,坚韧不拔。愿他如红柳般,能为我大宋,守护这江河湖海之安澜。”

  “赵柽……柽儿……”郑皇后细细品味着这个名字,眼中泛起喜悦的泪光,“臣妾代柽儿,谢陛下赐名!愿我儿不负陛下厚望!”

  赵佶看着安然熟睡的幼子,又看了看温婉的皇后,心中那份因朝政、军事而时刻紧绷的弦,似乎也在此刻稍稍松弛。家国天下,前路漫漫,但此刻的温情,无疑是他砥砺前行的重要力量。在前往波涛汹涌的登州之前,这片刻的天伦之乐,显得尤为珍贵。
  http://www.hlys.cc/39626/4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