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药庐夜话与未尽的旅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夜幕像一块浸了墨的棉布,缓缓盖下药庐的屋顶。林辰坐在门槛上,手里摩挲着那块从回音谷带回来的鸣音石,石面还残留着白日里碾药时的温度。青禾端来一碗热粥,瓷碗在石桌上发出轻响,阿木正蹲在灶边翻找晒干的回音花,火塘里的柴火烧得噼啪响,映得三人脸上忽明忽暗。“今天赵三叔来谢礼,送了一篮新摘的梅子,”青禾把粥推到林辰面前,“他说要不是你那回魂草,他这辈子怕是醒不过来。”
阿木从灶膛里抽出一根燃着的柴,凑近看药架上晾着的墨叶草:“我总觉得这草神得很,明明在雾隐山时蔫巴巴的,到了咱们这儿,叶片亮得像抹了油。”
林辰舀了一勺粥,热气模糊了镜片:“草木和人一样,得在对的地方扎根。雾隐山的潮气压着它,咱们这儿的黄土才合它性子。”他想起冰火湖的守湖人说过,每种草木都有自己的“命土”,强求不得。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拐杖点地的声音,王阿婆提着个竹篮走进来,篮子里装着刚蒸好的槐花糕。“听青禾说你们还没吃饭,”阿婆把篮子往桌上一放,眼睛笑成了缝,“张大爷今下午能认出他家的老黄牛了,李大叔也敢下田割麦了,都是你们几个娃的功劳。”
阿木抓起一块槐花糕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是辰哥带的药厉害!”
王阿婆拍了拍林辰的手背,皱纹里盛着暖意:“我活了七十年,见过不少走南闯北的人,没见过你这样的——把他乡的草木带回来,还能让它们活成咱这儿的样子。”她指了指药圃的方向,“就像那株鸣音藤,在回音谷时只能攀着石头长,到了这儿,顺着竹架能爬满半个院子。”
林辰望着院墙外的星空,忽然想起在浮沙岛的夜晚,沙伯给他讲过的“草木迁徙”的故事:三百年前,有艘商船从冰火湖出发,船底沾了些锁水藤的种子,漂到落星滩就扎了根,后来竟长成了一片绿帘。“其实草木比人勇敢,”林辰轻声说,“它们不管漂到哪,只要有土有水,就敢往下扎。”
“人也一样,”王阿婆叹了口气,“你爹当年去西域行医,不也是带着一背篓草药种子走的?只是他没你运气好,没能亲眼看见那些种子发的芽。”
林辰的手顿了顿。他爹的故事,村里老人很少提起——据说当年为了采一味只在雪山生长的“醒神草”,爹在雪崩里没了踪迹。直到这次在冰火湖,他从守湖人的日志里看到记载,才知道爹最后挖到了醒神草,只是没能带回来。
“我在冰火湖的石洞里,找到了爹刻的字,”林辰声音有些发紧,“他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原来他早知道,那些草药不是给哪个人采的,是给需要的人。”
火塘里的柴“噼啪”爆了个火星,青禾往灶里添了根柴,轻声说:“所以你才把回魂草的种子分给了邻村?”
林辰点头。今早他让阿木送了半袋回魂草籽去河对岸的柳溪村,那里上个月闹过一场疫病,不少人还瘫在炕上。“爹当年没做完的事,我替他做。”他拿起一块槐花糕,甜味漫进心里,“就像王阿婆说的,草木得在对的地方扎根,人心也一样——得在需要的地方发热。”
王阿婆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对了,前几日整理你爹的旧物,翻出这个,估摸着是你要的。”布包里裹着本牛皮笔记本,纸页已经泛黄,封面上写着“异土方记”四个字。
林辰翻开笔记本,爹的字迹力透纸背,记着各地的草药特性:“落星滩的光苔,需与晨露同煎,治眼盲如神”“回音谷的鸣音石,磨成粉能安神,只是性烈,需配三两片紫苏中和”……其中几页还画着草图,有冰火湖的紫根草,有雾隐山的墨叶草,和他这次带回的竟分毫不差。
“原来爹早就走过这些地方,”林辰的眼眶热了,“他把路都替我趟平了。”
阿木凑过来看,指着其中一页惊呼:“这不是醒雾花吗?爹说它能驱蚊虫,原来还能治风湿!”
青禾也凑过来,手指点在“锁水藤”那页:“这里写着‘以黄土拌沙培之,得日头晒足三个时辰,汁水更浓’,难怪咱们种的比雾隐山的壮!”
王阿婆看着三个年轻人头凑在一起的样子,悄悄起身往院外走。月光穿过药圃的藤蔓,在地上织出细碎的银网,鸣音藤的叶片轻轻摇晃,发出“叮咚”的轻响,像谁在远处弹着琴。
“阿婆您慢点走,”林辰抬头喊了一声,“明早我让阿木送些墨叶草汁过去,您擦关节能舒服点。”
王阿婆摆了摆手,拐杖点地的声音渐渐远了。
“辰哥,你看这页!”阿木指着笔记本的最后一页,上面画着幅简略的地图,标注着“西极山”三个字,旁边写着“有‘还魂花’,能续断骨,然山高路险,需结伴而行”。
林辰的心跳漏了一拍。村里的李二哥去年采石时摔断了腿,至今还拄着拐杖,医官说骨头接歪了,这辈子都站不直。“西极山在哪?”他追问。
青禾翻出爹留下的旧地图,手指在西北方向点了点:“从这儿往西北走,过了三叠岭,再渡黑水河,应该就是了。”
阿木把地图往桌上一拍:“那咱们去采还魂花啊!李二哥肯定能好起来!”
林辰看着笔记本上爹的字迹,又望向药圃里那些在风中摇曳的草木——从回音谷的鸣音藤,到冰火湖的紫根草,再到雾隐山的墨叶草,每一株都带着他乡的印记,却在这片黄土里扎得稳稳的。他忽然明白,爹当年为什么要带着种子走——不是为了留下名字,是为了让那些在异乡孤独生长的草木,能在更多地方活下去,也让更多人,能被这些草木救一命。
“等收完这季麦子,”林辰把笔记本小心地放进怀里,“咱们就去西极山。”
火塘里的柴渐渐烧成了红炭,映得药圃的藤蔓像镀了层金。阿木已经开始数药篓里的干粮,青禾在修补去年穿过的草鞋,林辰的手指划过鸣音石上的纹路,仿佛能听见回音谷的风,冰火湖的浪,还有爹在雪山深处采药时的脚步声。
夜还很长,但路已经在脚下铺开——带着他乡的草木,带着爹的笔记,带着村里人的期盼,往更远的地方去。就像那些随波逐流的种子,不管漂到哪,只要心里有片“命土”,就敢扎下去,长出新的绿来。
院墙外的槐花树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着什么。林辰知道,这趟旅程,从来就没结束过。...
http://www.hlys.cc/40288/9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