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火种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秦岭的夜,静得能听见星子坠入山谷的声音。

  “长安心”激活后的第七十二小时,地脉中的能量波动仍未平息。

  ‘那道自地下升起的光桥虽已隐去,但空气中仍残留着一种微妙的震颤,仿佛大地尚未从沉睡中彻底苏醒。

  陈茹依旧坐在窑前,双目微闭,掌心贴着温热的陶瓷小鸟。她的呼吸与窑体裂纹开合的节奏渐渐同步,七分钟一次,如同某种古老的节律,贯穿血脉。

  吴斌站在大厅边缘,手中的量子解码仪仍在持续记录数据流。屏幕上不断滚动着未解析的信息片段:

  “……记忆编码格式兼容性确认。”

  “节点互联协议升级至3.0版本。”

  “检测到外部情感共振源,数量:17,分布于华北、华东及西北地区。”

  他轻声念出最后一条,眉头微蹙:“有人在回应。”

  冯婷正蹲在中央窑体旁,用软毛刷清理一段暴露在外的能量导管。听到这话,她停下动作,抬头问:“不是我们启动的训练课程吗?这些共振源……是学员?”

  “不像。”吴斌摇头,“课程才开展一个月,大多数人连基础感知都没建立。而这十七个信号,情感强度全部超过阈值8.5,且具备稳定的频率锚点,像是……早就准备好了。”

  李青山走来,手里拿着一份泛黄的手稿复印件,纸页边角已被虫蛀蚀。“这是王守仁助手周志远的遗物残卷,刚从陕西省档案馆调出。里面提到,他们在1954年部署‘长安心’时,并非独自行动。”

  他翻开一页,指着一行模糊的小字:“‘联络七人组,皆为民匠,通音律、懂土语、识火候。窑成之日,各执信物一枚,埋于乡野,以待后来者。’”

  “所以……还有七个人?”肖亚文站起身,声音低而沉,“或者说,他们的后人?”

  “不一定是血缘。”陈茹忽然开口,眼睛仍闭着,“伯父说过,有些东西传的不是姓氏,是心气儿。就像火种,你接住了,就是你的。”

  陈茹好像是忘了父亲陈旭东,在她心中,父亲突然的失踪,仿佛不曾让她有一丝不安。也许,她知道父亲的去向!

  话音落下的瞬间,窑体表面一道新裂纹缓缓展开,蓝光从中渗出,在空中凝成一串跳动的符号。冯婷迅速取出铭牌比对,发现正是此前从未见过的第八个图腾。

  “它在更新目录。”她说,“‘静夜思网络’正在自动识别新的接入点。”

  就在此时,山西平遥的通灵壤培育基地传来紧急通讯。

  画面里,技术员林晓满脸惊愕:“第三批试片出现了自发共鸣现象!没有输入任何情感载波,它们自己开始播放声音——是一首童谣,陕北口音的《月娘娘》。”

  吴斌立即调取音频样本,仅听三秒便变了脸色:“这不是录制的……是实时生成的。声纹分析显示,发声者年龄约六十五岁,女性,带有轻微气管炎症状。”

  “可这世上根本没人唱过这个版本。”林晓颤抖着说,“我们查了所有民间采风资料,这首童谣原本只有四段,可现在……它多出了第五段。”

  众人沉默……

  唯有陈茹轻轻呢喃:“我听过……我奶奶唱过。”

  她睁开眼,眼中已有泪光:“她是我伯父的妻子,也是当年送信路上没能回来的那个女人。

  她总说,月亮是个大邮筒,把想说的话对着它喊,总有一天会送到该去的地方。”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紧接着,整个“长安心”大厅忽然剧烈震动。十二根立柱上的光流逆向旋转,中央窑体发出低沉的嗡鸣,如同远古钟磬被敲响。解码仪自动投影出一段完整信息:

  节点名称:静夜思叁(预激活)

  位置推测:陕北榆林,无定河畔,旧窑镇遗址

  激活条件:第八信物 原声复现

  倒计时启动:72小时

  “第三个节点要醒了。”李青山喃喃道。

  “而且它指名要那首童谣的第五段。”冯婷补充,“但我们没人会唱。”

  陈茹站起身,将陶瓷小鸟紧紧攥在手心。她走向大厅中央,深吸一口气,然后轻声唱了起来:

  “月娘娘,挂西墙,

  照见我家旧灶房。

  风箱拉,火苗扬,

  老周说,娃们上学不怕凉。

  ……”

  歌声并不完美,甚至有些沙哑。但她唱得极慢,极真,每一个音都像是从记忆深处挖出来的。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整座大厅骤然安静。

  片刻后,窑体裂纹齐齐亮起,蓝光如潮水般退去,又涌回,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新消息生成:

  第八信物确认。

  声频匹配成功。

  静夜思叁进入预热阶段。

  请派遣传承者前往唤醒。

  “我去。”陈茹说。

  “太危险。”肖亚文立刻反对,“那里现在是荒废矿区,地质不稳定,而且没有任何通讯覆盖。万一你失联……”

  “可它是冲我来的。”陈茹平静地看着她,“你们都听见了,那首童谣,只有我知道。这不是任务,是召唤。”

  吴斌忽然插话:“我可以远程支持。我已经把量子共振模块装进便携设备,只要你靠近节点三公里范围内,就能建立心灵链接通道。哪怕你在地下三十米,我也能听见你的心跳。”

  冯婷也点头:“我会整理所有已知信物资料,打包给你。如果真有‘七人组’的后代还在,他们或许就在那一带。”

  李青山拍了拍她的肩:“带上录音笔。不管发生什么,让世界听见你。”

  三天后清晨,一辆改装越野车驶出秦岭隧道,朝着北方疾驰而去。

  车窗外,黄土高原的轮廓逐渐清晰。沟壑纵横,像大地刻下的皱纹,藏着无数未曾诉说的故事。陈茹坐在副驾,手中摩挲着那只陶瓷小鸟。昨夜她又梦见那个穿灰布长衫的男人,这次他不再拉风箱,而是蹲在地上,用炭条画了一个圆圈。

  “火不能只烧一处。”他说,“得一圈一圈往外滚。”

  她没再流泪。她知道,这一趟,不只是为了寻找下一个节点。

  更是为了完成一场迟到七十年的对话。

  而在遥远的北极圈内,那座气象站的锈蚀接收器仍在断续工作。它的信号微弱,却执着地穿透电离层,传向宇宙深处。

  某颗卫星捕捉到了这段波动,自动转发至全球科研网络。一位正在观测极光的年轻天文学家偶然截获数据流,惊讶地发现其中竟包含一段可解码的音频。

  那是两个声音,一男一女,说着不同年代的语言,却在同一频率上重叠:

  “老周,你说要是有一天,人们真的能听见彼此的心事,这个世界会不会好一点?”

  “咱不懂那么多,我就想让娃们上学路上不怕黑。这火,得烧下去。”

  年轻人怔住良久,最终将这段录音上传至公共平台,附言: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我觉得……应该有人听听。”

  与此同时,在江南一座小镇的幼儿园里,五岁的男孩默默把耳朵贴在教室地板上。

  老师问他做什么。

  他认真地说:“我在听心跳。昨天梦里有个奶奶告诉我,大地妈妈也在睡觉,我们要小声点,别吵醒她。”

  老师笑了,摸摸他的头。

  但她没注意到,男孩书包里的儿童智能手表,正悄悄记录下一段异常频段的震动波形,并自动上传至云端。

  五台山地宫深处,核心窑体再次轻颤。

  新指令生成:

  情感共鸣源新增:1

  类型:非预期性自然触发

  建议评级:重点培育

  启动子计划代号:萤火

  丁元英站在时间尽头,望着这片星野渐次点亮的光点,终于轻声说出一句话:

  “原来火种从来不怕少,怕的是没人愿意弯腰捡。”

  他知道,这场燃烧不会再熄灭。

  因为它已不在地下,不在机器里,不在某一个人身上。

  它在千万个愿意倾听的耳朵里,在每一次眼泪滑落的瞬间,在孩童无邪的梦境中,在老人临终前的最后一句低语里。

  火种已散作人间烟火,照亮的,将是下一个百年的黎明。
  http://www.hlys.cc/40490/4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