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书院琴韵启道缘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顾靖泽白今夏
都市无敌战神
下堂王妃要休夫
龙王医婿全文免费阅读
快穿:在古早狗血文里兴风作浪
退婚后,我竟查出肚子里有四胞胎
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阴气撩人:鬼夫夜来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太初秘境深处,寂灭天魔的气息如墨汁滴入清水,迅速浸染了整片天地,山川震颤,星河倒转。就在这毁天灭地的威压即将落下之际,林昊与苏清月周身忽然腾起万道金芒,九个子嗣体内的太阴四象血脉如星辰般亮起,与父母身上的光芒交相辉映。“竟是...逆乱时空的大神通!”璇玑使者望着那片光芒,声音中满是难以置信。
白光如茧,将林昊一家人温柔包裹,他们的身影在光芒中渐渐淡去,仿佛融入了虚空。幽冥左使伸出的魔爪僵在半空,眼中的惊愕尚未褪去,那片光芒已彻底消散,只余下秘境中呼啸的罡风,证明着方才的惊心动魄。
......
云龙界,大安王朝,江南水乡正是烟雨朦胧的时节。
一艘乌篷船破开粼粼波光,缓缓行驶在镜湖之上。船头立着的青衫书生凭栏远眺,眉宇间带着几分温润,又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茫然。林昊望着远处被薄雾笼罩的黛色山峦,心中莫名涌起一股熟悉的悸动,仿佛这片山水曾在他梦中反复出现。
“林先生,前面就是白云书院的码头了。”船夫摇着橹,笑着说道,“咱们书院的山长可是盼了您好些日子,说您的《诗经新解》字字珠玑,定要请您给学子们好好讲讲。”
林昊微微颔首,目光却被湖对岸的一座雅致建筑吸引。那建筑依着青翠的山势而建,白墙黛瓦在绿树间若隐若现,飞檐下悬着的铜铃偶尔随风轻响,更添几分清幽。隐约间,有悠扬的琴声顺着风飘来,如清泉流过石涧,让他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
“那是什么地方?”他忍不住问道。
船夫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笑道:“哦,那是苏家的‘泠音阁’。阁主苏清月姑娘的琴艺,在咱们江南可是数一数二的,不光弹得好,人也生得跟画里的仙子似的。只是...”
“只是什么?”林昊追问。
船夫压低了声音:“这位苏姑娘性子淡,平日里不常露面。前阵子京里来的王大人想请她去府中弹一曲,都被婉言谢绝了呢。”
林昊闻言,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苏姑娘更添了几分好奇。那断断续续的琴声仿佛带着某种牵引之力,让他不由自主地凝神细听,想要从中捕捉更多的讯息。
乌篷船靠岸时,码头上已站着几个身着青衿的学子。为首的少年眉目清朗,见林昊下船,连忙上前恭敬行礼:“学生李文,奉山长之命,在此等候林先生。”
林昊随着学子们沿石阶而上,山路两旁草木葱茏,偶有山风拂过,带来阵阵草木清香。白云书院坐落在半山腰,山门古朴,门楣上“白云书院”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透着百年学府的沉淀。山门前,一位身着灰色长衫、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含笑而立,眼神温润而深邃。
“老朽白云书院山长李道明,久仰林先生大名。”老者拱手行礼,声音温和却有力量。
林昊连忙还礼:“山长客气了,晚辈不过是略通经义,蒙山长如此看重,实在愧不敢当。”
李道明笑着摆了摆手:“先生不必过谦。老朽读您的《诗经新解》,见您于‘风、雅、颂’中独辟蹊径,于‘赋、比、兴’中另见真章,便知先生胸中自有丘壑。今日得见,果然气度不凡。”
二人相携步入书院,院内青石板路干净整洁,两旁是错落有致的讲堂、斋舍,廊下挂着学子们的书画作品,处处透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沿途遇到的学子们纷纷停下脚步,躬身行礼,眼中满是敬佩。
“听闻先生不仅经学造诣深厚,于音律一道也颇有心得?”行至一处栽满修竹的庭院时,李道明忽然问道。
林昊微微一怔,点头道:“闲暇时偶有涉猎,算不得精通。”
李道明抚须一笑,眼中带着几分深意:“巧了,明日书院要办一场雅集,邀请了江南各地的文人雅士。苏家泠音阁的苏清月姑娘也会来,届时会为大家抚琴。先生若是有兴致,不妨与她交流一二,想必会有裨益。”
林昊心中一动,那位神秘的苏姑娘,终于有机会得见了。
当晚,林昊被安排在书院东厢的“听竹轩”住下。轩外修竹摇曳,月色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夜深人静时,他辗转难眠,索性起身在院中漫步,望着天边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莫名升起一股空落落的感觉。
“总觉得...好像丢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他喃喃自语,眉头微蹙,却怎么也想不起究竟是什么。
就在这时,一阵清越的琴声顺着晚风飘来,穿过竹林,落入他的耳中。那琴声初时如空谷幽兰,悄然绽放,而后渐转悠扬,似有月华在琴弦上流淌,让林昊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循声望去。
琴声正是来自湖对岸的泠音阁。月光下,泠音阁的飞檐在夜色中勾勒出柔和的轮廓,阁内隐隐有灯火透出,与天上的明月相映成趣,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林昊凝神细听,只觉得这琴声异常熟悉,仿佛在很久很久以前,他曾无数次听过这旋律,每一个音符都能精准地叩击在他的心弦上。他下意识地从袖中取出一支玉箫,那箫通体莹白,触手温润,是他随身携带之物,却记不清何时何地所得。
随着琴声流转,林昊的手指不由自主地按上箫孔,清越的箫声随之响起,与那琴声交相呼应。初时还有些生涩,片刻后便浑然一体,箫声如高山巍峨,琴声似流水潺潺,一刚一柔,相得益彰。
更让林昊惊讶的是,那琴声仿佛有了灵性一般,察觉到他的箫声后,曲调悄然变化,时而与箫声追逐嬉戏,时而与箫声相和共鸣。两种乐声在寂静的夜空中交织盘旋,引动了周遭的灵气——院中的兰花在乐声中缓缓绽放,空中的流云随着韵律聚散,连月光似乎都变得更加柔和。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久久不散。林昊握着玉箫,怔怔地站在院中,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滋味,既温暖又怅然,仿佛跨越了漫长的时光,与某个重要的人重逢。
......
翌日,雅集在书院的“聚贤堂”举行。堂内布置雅致,案几上摆放着笔墨纸砚与清茶点心,来自江南各地的文人雅士齐聚一堂,或吟诗作对,或品茗论画,气氛融洽而热烈。
林昊作为书院新邀的讲师,坐在李道明身旁,一边品着香茗,一边倾听众人的言谈。他偶尔开口点评几句,言语简洁却切中要害,引得众人频频点头称赞。
“接下来,有请泠音阁苏清月姑娘为大家抚琴。”李道明朗声说道,打破了堂内的热闹。
堂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门口。只见一位身着素白衣裙的女子抱着一张古琴,缓步走了进来。她身姿纤细,步履轻盈,眉目清丽绝尘,气质如月下寒梅,清冷中透着淡淡的温润,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林昊在见到她的刹那,心脏猛地一缩,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这个女子...他一定在哪里见过!这种感觉如此强烈,让他几乎要脱口而出,却又想不起任何具体的画面,只余下一片模糊的熟悉感。
苏清月似乎也感觉到了他的目光,抬眸望来。四目相对的瞬间,两人都微微一怔,眼中闪过同样的困惑与悸动,仿佛两条平行线突然有了交集,在彼此的心中激起圈圈涟漪。
“这位是...”苏清月的目光在林昊脸上停留片刻,轻声问道,声音如玉石相击,清脆悦耳。
李道明连忙介绍:“这位是林昊林先生,近日刚到我院讲学,于经学、音律之道皆有独到见解。”
林昊起身,拱手行礼:“在下林昊,久闻苏姑娘琴艺高绝,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苏清月微微颔首,浅笑道:“林先生客气了。方才听闻先生点评诗词,见解独到,小女子也十分钦佩。”
两人相视一笑,目光交汇间,竟有种无需言语的默契,仿佛相识多年的旧友,只是暂时忘了过往的交集。在场的众人都察觉到了这微妙的氛围,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却都没有点破。
苏清月在堂中早已备好的琴案前坐下,将古琴轻轻放置妥当。她伸出纤细白皙的手指,轻轻落在琴弦上,指尖微动,一串清越的音符便流淌而出。她弹奏的是一曲《流水》,初时如涓涓细流,在山谷间蜿蜒穿梭,而后渐转湍急,似奔涌的江河,气势磅礴,最后又归于平静,如湖泊般澄澈宁静。
林昊听得入了神,这琴声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着一种熟悉的意境,让他想起昨夜的那场合奏,更让他脑海中闪过一些破碎的画面——月光下,一个模糊的女子身影,一张古琴,一支玉箫,还有...一片看不清的星空。
曲终,堂内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苏清月起身,向众人微微欠身,目光却不自觉地再次飘向林昊。
“妙哉!”林昊由衷地赞叹道,“苏姑娘的琴声,不仅技艺娴熟,更得流水之魂,听之如身临其境,令人心折。”
苏清月浅浅一笑:“林先生过奖了。不知先生是否也擅长音律?”
林昊从袖中取出玉箫,道:“略懂一些箫法。昨夜听闻姑娘琴声,一时技痒,便以箫相和,不知是否唐突了姑娘。”
苏清月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释然:“原来昨夜那箫声是先生所奏,我说怎么那般契合。能得先生相和,是小女子的荣幸才是。”
两人再次相视,眼中的困惑更浓,却也多了几分心照不宣的亲近。
雅集结束后,李道明笑着对林昊道:“林先生,苏姑娘的泠音阁与书院顺路,不如就劳烦你送送她?”
林昊自然不会拒绝,与苏清月一同沿着山间小径缓缓而行。山路两旁草木繁盛,偶尔有鸟雀清脆的鸣叫,两人并肩走着,时而谈论琴棋书画,时而说起江南的风土人情,言语间竟是无比投契。
“说起来也奇怪,”走到一处转角时,苏清月忽然停下脚步,看着林昊说道,“与林先生相处,总觉得像是认识了很久一样,一点也不陌生。”
林昊深有同感,点头道:“我也有这种感觉。仿佛在某个很长的梦里,我曾与姑娘这般,在月下谈琴论道。”
苏清月闻言,若有所思地低头,指尖轻轻在随身携带的琴弦上拨弄了几下,一段空灵缥缈的旋律悄然响起。那旋律不同于寻常曲调,带着一种古朴而悠远的气息。
“这段旋律,我时常在梦中听到,却总也记不全。”她轻声说道,“不知先生是否听过?”
林昊凝神细听,那段旋律刚响起时,他只觉得熟悉,听了片刻后,脑海中仿佛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竟不自觉地开口哼唱起来。他的歌声低沉而温润,与苏清月的琴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仿佛天生就该如此。
随着歌声与琴声交织,周围的天地再次出现异象——路旁的野花在乐声中齐齐绽放,五彩斑斓;空中的云彩凝聚成龙凤呈祥的形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山间的溪流也仿佛被引动,水流声变得更加欢快。
一曲终了,两人都有些愕然地看着对方,心中的震撼难以言表。
“这旋律...”林昊迟疑着开口,“我好像...在哪里完整地听过。”
苏清月也是一脸惊讶:“这歌词...我似乎也能接续下去。”
他们并不知道,这段旋律与歌词,正是他们前世在太初秘境中,以自身大道与血脉为引,共同创作的《混沌太阴曲》。此刻在这凡尘俗世中无意重现,意味着他们灵魂深处被封印的记忆,正在悄然苏醒。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昊与苏清月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是林昊去泠音阁,听苏清月抚琴,他在一旁以箫相和;有时是苏清月来书院,与林昊一同在藏书楼中翻阅古籍,探讨经义;有时只是静静地坐在书院的荷塘边,看荷叶上的露珠滚落,看水中的鱼儿游弋,即便不言不语,也自有一番宁静的默契。
越是相处,两人越能发现彼此身上的契合之处。不仅是兴趣爱好,连对事物的看法、为人处世的原则,甚至一些细微的习惯,都惊人地相似。仿佛他们本就是一体,只是暂时分离,如今重逢,正在一点点找回失落的彼此。
这日,苏清月在泠音阁中教几个弟子抚琴,讲解到兴起时,忽然心有所感,指尖在琴弦上即兴弹奏起来。那段旋律比上次更加完整,古朴中带着苍茫,仿佛能看到星河运转,天地生灭。
林昊恰好来访,站在阁外静静聆听。当曲调进行到某个转折处时,他脑中灵光一闪,那些破碎的记忆碎片仿佛被串联起来,口中自然而然地唱出了完整的歌词。歌声与琴声水乳交融,引动的天地异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强烈——整个山谷的草木都在轻轻摇曳,仿佛在行礼;空中的祥云垂落霞光,将泠音阁与白云书院笼罩其中;远处的湖面泛起金色的涟漪,如同铺满了碎金。
曲终之后,林昊与苏清月久久不语,只是望着对方,眼中都带着难以置信的神色。那些被遗忘的画面,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清晰了一些。
“这曲子...”林昊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这歌词...”苏清月的眼中闪烁着迷茫与笃定。
他们隐隐感觉到,这段旋律背后,藏着他们失落的过往。
远处的书院山巅,李道明与一位身着道袍的老者并肩而立,望着泠音阁方向的异象。
“山长,看来他们的记忆封印,快要松动了。”老道轻声说道。
李道明捋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三世轮回,历经尘劫,只为今日觉醒。这不仅是他们的道缘,也是这方天地的生机啊。”
......
夜幕再次降临,林昊独自坐在听竹轩的窗前,手中摩挲着那支玉箫。白日里与苏清月的合奏,让他心中的疑惑愈发浓重,那些不断涌现的记忆碎片,像是隔着一层薄雾,看得见轮廓,却看不清细节。
“我到底...是谁?”他望着窗外的明月,低声自语,“那些被遗忘的过往,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
就在这时,一道黑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院中,周身散发着阴冷的气息,与这书院的清雅格格不入。黑影笼罩在黑袍之中,看不清面容,只露出一双闪烁着幽光的眼睛。
“林昊...”黑影发出沙哑的声音,带着一丝戏谑,“别来无恙啊。”
林昊心中一凛,起身戒备:“你是谁?为何会知道我的名字?”
黑影发出低沉的笑声:“连老朋友都不认识了吗?也是,毕竟喝了孟婆汤,过了奈何桥,忘了前尘往事也正常。不过没关系...”他缓缓抬起手,一道黑气凝聚而成的利爪浮现,“很快,我就会让你想起一切,想起那撕心裂肺的痛苦...”
话音未落,一道皎洁的月华突然从天而降,如利剑般射向黑影,将其牢牢定在原地。苏清月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手中握着那把古琴,眼神清冷如冰。
“幽冥余孽,也敢在此放肆!”她冷喝一声,指尖在琴弦上一拨,一道蕴含着净化之力的音波扩散开来。
黑影被月华与音波双重夹击,发出凄厉的惨叫,身体在光芒中迅速消融,片刻后便化为一缕青烟,消散在空气中。
苏清月收起古琴,快步走到林昊面前,关切地问道:“你没事吧?”
林昊怔怔地看着她,心中的疑惑更甚:“苏姑娘,你...你怎么会...”
苏清月轻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些事情,现在还不能告诉你,时机未到。你只需要知道,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
她转身欲走,林昊下意识地伸手拉住了她的衣袖。指尖相触的瞬间,两人都感觉到一股暖流涌过,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彼此的灵魂深处共鸣。
“我们...”林昊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我们是不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相识?”
苏清月回头望他,月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她眼中的挣扎与坚定:“等时机到了,你自然会知道答案。在此之前,保护好自己。”
说完,她轻轻挣开林昊的手,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林昊站在院中,望着她离去的方向,心中的迷雾似乎散去了一丝。他知道,自己与苏清月之间,定然有着一段跨越了轮回的深刻羁绊。
而在遥远的九天之上,青云宗的观星台中,玄玑真人正透过一面水镜,静静地看着江南水乡的这一幕。他轻抚长须,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与凝重。
“三世尘劫,终要迎来破局之时了...”他轻声呢喃,水镜中的月光,似乎也随之晃动了一下。
http://www.hlys.cc/40535/4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