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幽影入城
推荐阅读:
在下潘凤,字无双
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红楼群芳谱
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
权倾天下,皇帝也怕我三分
抗日之铁血战将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大唐秦公子
我也是皇叔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长安城下的对峙,进入了看似僵持的阶段。北、西、南三面,蜀军的霹雳炮依旧不时发出怒吼,将巨大的“破阵子”投向城头,虽未再造成大规模坍塌,但那震耳欲聋的轰鸣与冲天的火光,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守军的神经。
元戎营和白毦兵轮番上前佯攻,箭矢如雨,杀声震天,迫使魏军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紧张。
唯独东面,安静得异乎寻常。
蜀军前锋大营,陈到帐内。
油灯的光芒将他的身影投在帐壁上,拉得细长。
他面前站着三人,皆身着普通魏军士卒或平民服饰,面容普通,丢入人海便再难寻觅。
但他们的眼神,沉静如古井,深处却藏着锐利的锋芒。
这便是“幽影”中最擅长渗透与伪装的成员。
“长安坚城,非一日可下。丞相围三阙一,乃攻心之策。”
陈到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
“然,欲破其心,需先乱其根本。其根本,在洛阳。”
他从案几上拿起一个密封的铜管,和几卷看似普通的绢布。
“此乃尔等此行利器。”
他将铜管递给为首一人。
“此管内,乃我军俘获的魏军信使身份符牌,以及……一封太尉司马懿,‘亲笔’写给丞相的密信。”
“信”字,他微微加重了语气。
那“幽影”队长双手接过,触手冰凉,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千钧重担。
陈到又指向那些绢布。
“这些,是长安城内‘眼线’冒死送出的军情简报,皆言城中粮草将尽,军心浮动,司马懿……似有异动。”
他目光扫过三人。
“尔等任务有二。”
“其一,将这铜管, ‘不慎’遗落在曹爽心腹,如何晏、邓飏之流常去之处,或设法让其门客、仆从 ‘偶然’ 获得。务必确保,它能 ‘顺利’ 呈至曹爽案头。”
“其二,”
陈到眼神微冷。
“在洛阳市井、酒楼,乃至官吏常聚之所,散播流言。核心只有一句—— ‘司马懿欲献长安降蜀,裂土称王’。”
“细节不必多言,越模糊,越引人遐想。可提及诸葛亮围三阙一,独放东门,正是为司马懿留的 ‘归路’。”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三名“幽影”成员面无表情,眼神却已将命令牢牢刻印在脑中。
“记住,”
陈到最后叮嘱,声音带着铁石般的冷硬。
“尔等是影子,无声无息。无论成功与否,不得暴露,不得牵连其他暗桩。若事不可为,即刻撤回。”
“喏!”
三人齐声低应,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决绝。
他们没有再多言,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融入帐外的黑暗中,向着东面,那座看似生路,实则布满天罗地网的方向潜行而去。
数日后,洛阳。
尽管前线战事吃紧,但大将军府邸依旧是夜夜笙歌。
曹爽需要这种方式来维系他表面的权威,也需要何晏、邓飏这些善于奉承之辈来填补内心的不安。
这一日,何晏乘车从大将军府返回自己宅邸,脸色带着一丝酒后的潮红与疲惫。
马车行至府门,仆从上前搀扶他下车。
就在何晏脚刚落地,整理衣冠之际,眼角的余光瞥见墙角阴影处,似乎有一个反光的东西。
他本不在意,但心中一动,还是示意随从过去查看。
随从捡起一个沾了些许泥污的铜管,擦拭干净,递了过来。
“主人,像是个信筒。”
何晏漫不经心地接过,入手微沉。
他本想随手丢弃,但鬼使神差地,他拧开了密封的盖子。
里面是几块证明身份的符牌,以及一卷折叠的绢布。
他展开绢布,借着府门前灯笼的光线,只看了几行,脸色骤然一变!
酒意瞬间醒了大半!
那笔迹……他虽不熟,但模仿得极具风骨,赫然带着司马懿行文的几分味道!而内容,更是惊心动魄——竟是司马懿与诸葛亮暗通曲款,商议献城细节的“密信”!信中甚至提及了诸葛亮为何独留东门,正是为司马懿及其部属“反正”预留的通道!
何晏手一抖,绢布差点掉落。
他猛地将绢布塞回铜管,紧紧攥在手里,心脏狂跳。
环顾四周,夜色深沉,并无异状。
“刚才……可曾看到什么人?”
他厉声问随从。
随从茫然摇头。
何晏不再多言,攥着那烫手山芋般的铜管,脚步匆匆,几乎是跑着再次登上了马车。
“快!回大将军府!立刻!”
与此同时,洛阳西市最大的酒肆“醉仙楼”内,人声鼎沸。
几名看似普通商贩的汉子,坐在角落,低声交谈着。
“听说了吗?长安那边……怕是守不住了。”
“可不是嘛!我有个远房表亲在军中,偷偷捎信回来,说城里都快断粮了!”
“唉,这仗打的……不过,我咋听说,司马太尉好像……另有打算?”
“嘘!慎言!不过……我也听人提过一嘴,说诸葛亮点名留了东门,这里头……嘿嘿……”
交谈声很低,但在喧嚣的酒肆中,这种关乎时局、带着秘辛色彩的只言片语,反而如同投入油锅的水滴,迅速炸开,并随着酒客们的离去,扩散到洛阳的各个角落。
另一个版本,则在官吏们常去的茶舍悄悄流传。
“司马懿拥兵自重,如今被困长安,朝廷援军迟迟不至,他岂会坐以待毙?”
“降蜀?不至于吧……”
“有何不至于?听闻蜀主刘备许了他关中王之位!比在这边当个受气的太傅强多了!”
“难怪诸葛亮只围三面,原来如此……”
流言如同瘟疫,无声无息地蔓延。
它没有确凿的证据,却精准地利用了曹爽对司马懿的猜忌,利用了朝臣们对时局的忧虑,更利用了市井小民对权贵秘事的猎奇心理。
“司马懿欲献长安降蜀,自立为王”这句话,像一颗毒种,被“幽影”小心翼翼地埋入了洛阳这片已然不安的土壤之中。
大将军府,密室。
曹爽看着何晏呈上的铜管和那份“密信”,脸色铁青,手指因用力而关节发白。
“消息……从何而来?”
他声音沙哑地问。
何晏擦了擦额角的汗:
“就……就在我府门外捡到的,不知是何人所遗。但……但这符牌是真的,这笔迹……也极像……”
“像?”
曹爽猛地抬头,眼中布满血丝。
“万一是蜀寇的反间计呢?!”
何晏噗通跪下:
“大将军明鉴!此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如今流言四起,皆言司马懿有异心。若……若他真与诸葛亮勾结,长安顷刻易主,我大魏……危矣!”
曹爽烦躁地踱步。
他想起司马懿在朝堂上的恭顺,想起其称病不朝的蹊跷,更想起父亲曹真生前对司马懿“狼顾之相”的评价。
猜忌的毒蛇,一旦被放出,便疯狂地噬咬着他的理智。
“查!”
他猛地停下脚步,低吼道。
“给本将军仔细地查!流言从何而起!还有……严密监视太傅府一切动静!一有异动,即刻来报!”
“是!”
何晏连忙应下。
曹爽独自留在密室内,拿起那封“密信”,又反复看了几遍。
真耶?假耶?
他已无法分辨。
他只知道,东边那个看似生路的城门,此刻在他眼中,已变成了一个深不见底、随时可能吞噬大魏国运的陷阱。
而司马懿,就是守在陷阱边的那头饿狼。
http://www.hlys.cc/40619/2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