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东流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从乾清宫到皇极殿的距离可不短。

  众大臣平日养尊处优,极少运动,因此全程走得很慢,很快就被乾清宫李选侍派出的太监追上了。

  “站住!站住!!”

  “李娘娘吩咐,诸位先生把太子留下,立刻退出皇宫!”

  众太监一面说着,一面涌上来,准备争抢朱由校。

  众大臣自然不愿就范。

  杨涟仗着自己个子高大,从人群中昂首阔步,慢慢走出来,厉声呵斥道:

  “大胆!如今先帝驾崩,太子殿下就是皇帝,尔等狗奴,敢挡皇帝圣驾,莫非不想活命了!速速退下!”

  听罢杨涟的话,前来争抢皇帝的几名太监,不由得愣在原地。

  司礼监秉笔王安见状,还是拿出先前对付李进忠的说辞,开口对几人道:

  “先帝驾崩,太子登基继位,这可是国家大事,你们几个不该过来阻拦。回去吧,李娘娘那边若是怪罪,有咱家和诸位先生保着你们,她也不敢拿你们怎么样。”

  如今整座皇城之中,除了李选侍之外,地位最高的人,便是身为司礼监秉笔的王安。

  听到王安担保自己等人没事,众太监思来想去,心道如今泰昌帝都死了,李选侍失去靠山,以后哪里还有什么地位可言。

  于是听从了王安的话,不再阻拦众大臣。

  众大臣因此得以抬着太子朱由校,一路前往皇极殿,顺利举办登基大典——说是大典,其实这场典礼由于太过仓促,全程十分草率。

  身为新皇帝的朱由校,甚至连登基时要用到的冕服和平天冠都没有,身上穿的还是一件红色的衮龙袍。

  但是不管怎么说,登基仪式结束后,朱由校就不是太子,而是大明朝的皇帝了。

  举办完典礼,众大臣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乾清宫现在还被李选侍占着呢。

  这可不行。

  乾清宫乃是皇帝寝殿,李选侍既不是先帝的皇后,又不是当今皇帝的生母,哪里有资格住在乾清宫。

  皇极殿内,左光斗立刻找到王安道:

  “王公公,劳烦你进宫一趟,催促那李选侍,叫她早日搬出乾清宫,让新天子入居。岂有此理,她一介后宫女流,怎敢如此僭越!莫不是想学武曌吗!”

  方从哲道:“李选侍毕竟是先帝遗孀,把她撵走就行了,切莫动手伤人。”

  王安点头道:“诸位先生放心,咱家知道该怎么做。”

  …

  当日傍晚,王安领着许多太监,带着新皇帝朱由校的诏书,来到乾清宫内,催促李选侍尽快离开,搬去其他宫殿居住。

  李选侍起初说什么也不肯,对着王安破口大骂,甚至想让人将王安抓起来。

  奈何她平日里对待太监宫女,实在太过暴虐,如今先帝驾崩,太子登基,宫里的太监宫女见李选侍已经失势,于是对她的命令不理不睬。

  直到此时李选侍才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呼风唤雨了。

  没办法,最终对方只能认命,于数日之后,抱着自己为泰昌帝所生的女儿,哭哭啼啼地离开乾清宫,搬到仁寿殿居住。

  至此,朱由校正式住进乾清宫,成为大明朝名副其实的皇帝。

  …

  随着朝廷正式发布讣告,泰昌帝驾崩,太子朱由校继位的消息,很快传遍天下。

  就连身在诏狱的程光阳一行人,也从几个狱卒的口中,得知了此事。

  众人从入狱到现在,已经有十来天了,除了程光阳看过剧本,其他人谁都想不到,短短十几天时间,外界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不由得议论纷纷。

  “唉……先帝四十岁都还不到,怎么就驾崩了呢,太子如今才十四岁吧,我大明真是多事之秋啊。”

  “还多事之秋呢,有空还是多想想咱们自己吧,我等都被关了这么久了,什么时候才能出狱?”

  听着两侧监狱内,众社员七嘴八舌地议论,程光阳忙鼓励众人道:

  “诸位不必担心,程某当初给新天子做过经筵讲官,无论如何,这层师徒关系是抹不去的,那些邪党宵小,能奈我何?”

  听到程光阳这么说,众人大受鼓舞,纷纷笑着道:

  “是啊,社长毕竟是新天子的师傅,如今新天子继统,我等应该有希望出狱了。”

  “哼,等出了狱,我等马上重新组建社团,这次东林党人突然发难,叫咱们损失如此惨重,这个仇不能不报!”

  自从泰昌帝下旨,查封兴明社,批捕兴明社骨干成员以来,原本蒸蒸日上的社团,很快便分崩离析。

  无论是京城这边还是南直隶那边,兴明社所有的杂志和报纸,一律被迫停刊,社团这几年来,通过出版读物积累的三十几万两白银,全部都被没收。

  这些还不是最惨的。

  最惨的是,兴明社被查封的这段时间,大量的正式社员、预备社员,听说朝廷降罪,担心自己会被牵连,纷纷宣布退社,将兴明社原来颁发给自己的各种证书、徽章,全部付之一炬。

  趁着兴明社被封,程光阳、周延儒等人入狱的机会,东林党人接连发动说客,劝说那些已经与兴明社决裂的人员,加入东林党的队伍。

  于是短短十几天时间,原本正式社员近千,预备社员上万的兴明社,经过东林党人的各种威逼利诱,除了诏狱里关着的三十多名骨干,外界还坚持不肯退社的社员,便只剩下不到两百人了。

  杨涟、左光斗等人,不但疯狂挖兴明社的墙脚,还靠着跳槽来的人才,照葫芦画瓢,模仿之前的兴明社,在京城中开创了专属于东林党的杂志和报纸。

  甚至连名字都差不多,分别叫做《东林文学》、《东林日报》。

  远在南直隶的钱谦益,原本是支持程光阳的,此前他曾利用自己东林党人的身份,没少给程光阳透露东林党内部种种情报。

  然而后来听说兴明社被查封,钱谦益审时度势,认为东林党重新得势,自己再支持程光阳肯定没有好下场。

  于是果断转变立场,迅速改换门庭,将南直隶金陵、苏州两地的兴明社分社,全部改成了东林党分社。

  等于说程光阳辛辛苦苦经营了好几年的成果,就这样全部付诸东流。
  http://www.hlys.cc/40695/1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