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恐怖的亩产!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约莫半个时辰后,队伍终于抵达试验田。

  通往田间的道路,早已被司农寺平整夯实,洒上清水,以防尘土飞扬。

  而两千亩的红薯田,更是用红线划分出无数块区域,以方便采收统计。

  而在田埂上,站着数千名征集而来的老农。

  他们面色黝黑,手掌粗糙,身穿干净的短褂。

  紧握着竹木挖掘铲、铁锹、以及竹筐藤篓。

  个个宛如即将踏上战场的士兵,严阵以待。

  一切的一切……

  都与去年采收土豆、玉米,简直如出一辙!

  李世民环视四周,见一切均已就绪,向前迈出一步,立于田垄之上:

  “吉时已到!采收!”

  “陛下有令:采收!”

  侍立在侧的内侍王德立刻拉长声音,将李世民的旨意,层层传递开去。

  负责指挥老农的司农寺官员,立即下令:

  “陛下有令:采收!”

  数千名老农早已蓄势待发,闻令而动。

  挽起裤脚,抄起竹木铲、铁锹,“呼啦啦”涌入各自划分好的区域,迅速分散到每一道田垄上。

  方才还肃穆安静的田野,霎时间被沸腾的人声,与劳作声所充斥。

  紧接着,在百官与周围围观百姓的注视下。

  李世民从王德手中接过一把系着红绸的木铲,环视众人,朗声笑道:

  “如此盛事,朕……岂能只作壁上观?”

  说罢,他也进入试验田,俯身挖掘起来。

  这一幕,让所有的百姓和百官无不动容。

  房玄龄、戴胄等重臣,纷纷撩起袍角,步入田间,象征性地参与其中。

  天子和宰相、文武百官亲自执铲采集!

  这无疑是对农事最高的重视和礼赞。

  李世民的动作虽不熟练,却极为认真。

  不多时,几颗形态饱满硕大的红薯,便从褐色的土壤中显露了出来。

  王德连忙上前,小心翼翼捧起这几颗红薯。

  大的堪比成人拳头,一串竟有五六颗之多!

  李世民仔细端详着饱满硕大的果实,脸上绽放出难以抑制的喜悦笑容:

  “好!好!好!果然硕果累累,不负朕望!此乃天赐我大唐之祥瑞!”

  与此同时,数千名经验丰富的老农埋头苦干,银锄起落,铁锹翻飞。

  一串串、一窝窝沉甸甸的红薯,被挖了出来,暴露在秋日明媚的阳光下。

  “这边!快看这一窝,怕是有十来斤!”

  “我这边也是,个个都实在!产量真高啊!”

  “我去年挖过土豆,但看这红薯,产量怕是比那土豆的产量还高……”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田垄间的空地上,红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堆积起来。

  起初还只是一小堆一小堆,散落在各处。

  很快便连成一片,形成一座座红色山丘。

  另一边。

  户部与司农寺派出的官员、书吏们,同样忙得不可开交,脚不沾地。

  称重、统计!

  “丙字区三垄,毛重一百二十五斤!”

  “丁字区九垄,毛重一百零八斤!”

  “己字区七垄,毛重九十八斤!”

  “……”

  司秤官员高声报数。

  旁边的书吏们运笔如飞,飞快记录着。

  算盘珠子被拨打得噼啪作响,清脆悦耳。

  日头渐渐西沉,天边染上一片绚烂的晚霞。

  临近黄昏!

  采收终于完毕!

  这时。

  户部尚书戴胄手捧着新鲜出炉的统计册录,几乎是踉跄着奔至御前。

  他官袍下摆沾满了泥点,发髻有些散乱。

  但严谨肃穆的脸上,此刻却涨得通红。

  “陛……陛下!”

  戴胄跪倒在李世民面前,将册录高高举起,

  “统……统计结果出来了!两千亩试验田,红薯总产量……总产量……”

  戴胄深吸了好几口气,才用尽全身力气,几乎是吼出了那个惊人的数字:

  “总产十二万六千石!平均亩产六十三石!!!”

  “多……多少?”

  “六十三石?!”

  “我的天!!”

  这个数字如九天惊雷,在所有人耳畔炸响!

  群臣一片哗然!

  李世民猛地上前一步,一把夺过戴胄手中的册录,死死盯着数字,反复确认。

  下一刻。

  李二仰天长笑,笑声酣畅淋漓,震荡四野:

  “哈哈哈哈!好!好!好!好一个六十三石!天佑大唐!天佑万民!!!”

  身后的文武百官更是彻底失态,个个亢奋。

  有的浑身颤抖。

  有的揪着胡须。

  有的挥舞双臂。

  有的喜极而泣!

  田野间数千名老农,同样呆若木鸡,随即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许多人直接跪倒在田埂上,对着苍天、对着皇帝,激动地叩起头来。

  李恪也愣住了。

  他知道红薯是高产作物,现在又刚刚采收,还是湿的,产量必定惊人。

  但这些红薯,并非后世改良的优质红薯。

  而是直接从美洲带回来的野生红薯品种。

  野生的!!!

  能有多高产?

  可眼下这六十三石的平均亩产,却是远远超出了李恪最乐观的估计!

  “六十三石……折合大唐斤两便是……”

  李恪飞快换算:“一石约一百二十斤,六十三石便是……七千五百六十斤?”

  即便在前世。

  红薯的平均亩产,也多在3000至5000斤之间。

  现在,红薯竟然达到了如此恐怖的高度!

  这太夸张了!

  李恪心里震惊之余,连忙感应了一下这里的灵气,忽然什么都明白了。

  这里的灵气非常浓郁,比之太和宫山脚下的千亩良田,都不逊多少!

  这种富灵气环境下,这个亩产可以理解。

  “这里距离太和宫足有数十里,天地灵气已经浓郁到这种地步了?”

  李恪暗暗咋舌,不愧是三阶灵脉,太夸张了!

  夕阳的余晖如同金纱,映照着李世民因极度喜悦,而容光焕发的面庞。

  他环视着堆积如山的红薯,难掩激动之色:

  “此乃天赐祥瑞,解我大唐万世饥馑之忧!”

  “悠悠苍天!待朕!待我大唐!何其厚也!”

  “司农寺听令!”

  司农寺众官员立刻收敛心神,躬身肃立:

  “臣在!”

  “着尔等,即刻调派得力人手,将今日所收之红薯,务必好生保存!”

  李世民一字一句:“此乃来年推广天下、惠及万民的良种,一颗亦不容有失!若有差池,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必竭尽全力,护持良种!”

  司农寺官员高声应诺,深知肩上责任重大。

  紧接着,李世民目光扫过在场所有文武百官:

  “传朕旨意!”

  “明岁开春,举国上下,凡适宜耕种之土地!”

  “尤其关中、陇右、河北等常受干旱困扰之地,当大力推广种植此物!”

  “各州县官吏,须将推广红薯种植列为头等要务,司农寺需全力指导,户部统筹协调种薯分发!”

  “朕要让我大唐子民,无论居于何地!”

  “皆能受此神物之恩泽,再无饥馑之患!”

  恪儿曾言,红薯有诸多弊端,反酸烧心。

  但在李世民看来,与饿肚子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陛下圣明!”

  群臣自无半分异议,齐刷刷地躬身行礼。
  http://www.hlys.cc/40742/5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