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雨林斥候·沉默守护
推荐阅读:
港综世界的警察
母星瞒着我们偷偷化形了
重生之我是九叔小师弟
全位面都跪求反派女主做个人
我在星际重着山海经
我的星辰大海从黑科技开始
每天都离现形更近一步
爷爷,我是重生,真不是鬼上身
灵境行者
虚无之柱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声波篱笆建立起的缓冲带是宝贵的,但人类的生存不能永远依赖于被动防御。主动了解那片已然演变成致命热带雨林的废墟的详细情况,对于提前预警超大规模威胁、寻找潜在资源点、绘制安全通道、乃至最终理解“牧者”生态的运行规律并找到反击突破口,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雨林斥候”这一特殊而高危的岗位被迅速设立。他们是从“织网”战团(信号分析、情报处理)、“刑天”战队(重型火力、坚韧意志)、“寒壁”战队(环境适应、冰系辅助)甚至表现极其优异、心理素质过硬的普通平民中选拔出的精英,负责执行短则数小时、长则可能持续数日的对外深度侦查任务。
他们的装备,代表了青囊城目前科技与符文结合的最高水准,且极具针对性:
· “潜行蛛”战术外骨骼: 由老船长亲自督造,“工巧”战团精英倾力打造。极致轻量化设计,强调灵活性与静音能力。表面覆盖最新型的可变色光学迷彩材料,能模拟周围复杂环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扭曲自身热信号。所有关节经过特殊消音处理,脚部加装自适应软质吸盘与微钉刺系统,便于在湿滑、陡峭的复杂地形中悄无声息地移动。
全方位环境适应系统: 内置高效主动冷却循环(对抗外部酷热与内部积热)、多层复合空气过滤与循环系统(应对孢子、毒雾、信息素)、以及针对已知变异生物信息素的分子级屏蔽涂层。
尖端侦查装备套组: 高倍率复合瞄准镜(整合热成像、能量视觉、生物信号特征分析)、微型高机动无人机“蜂鸟”(用于高危区域近距离侦查)、自动化环境样本(空气、土壤、水体、植物)采集保存单元、以及最重要的——大功率、抗干扰、低截获率的加密数据链通讯设备,确保情报能及时传回。
特种生存与武器系统: 高能量浓缩营养液与净水胶囊、多功能医疗急救包、模块化攀爬与速降工具、以及针对不同变异生物特化的武器:高频震荡粒子刀(高效切割甲壳与硅质结构)、高压强酸喷射器(腐蚀植物体与生物组织)、加长型符文穿甲狙击步枪(远程精准猎杀大型目标)等。
斥候们通常以2-3人的微型精英小队形式行动,任务目标极其明确:绘制并更新外围详细地形图与高威胁植被分布图;监测大型或特殊变异生物种群的规模、活动规律及迁徙路线;采集指定区域的土壤、水源、植物样本以供深入研究;寻找并确认可能存在的资源点(如未被污染的深层地下水、稀有矿物沉积、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青铜文明遗迹线索);以及最危险、优先级最高的——尝试靠近并观察“牧者”生态的活跃节点区域,记录其能量波动、信息交互模式,寻找其网络结构的规律与潜在弱点。
每一次出任务,都如同在剃刀边缘行走。茂密且充满主动攻击性的植被,感知敏锐、习性莫测的巨型生物,以及无处不在、能干扰 equipnt 甚至侵蚀心智的“牧者”低维信号干扰,都让每一次侦查行动充满变数与致命危险。牺牲,是这份工作无法避免的阴影。
但斥候们用生命换回的信息,价值无可估量。他们绘制的地图帮助指挥中心优化了防御部署和资源采集路线,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他们记录的生物习性数据让战士们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武器和战术;他们带回的样本为楚望、陈山等科学家的研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实物依据;他们甚至成功定位了几处小型的、相对安全的“绿洲”——可能是未被彻底污染的地下水源入口,或者辐射与变异指数较低的废墟洞穴,这些地点成为了后续小型资源勘探队的目标。
他们的存在,如同青囊城延伸出去的、最敏锐而坚韧的神经末梢,时刻感知着外部世界的冰冷恶意与微弱机遇。
…
而在青囊城内,对于绝大多数无法成为斥候或一线战士的普通人来说,他们的“战场”则体现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互助与对秩序的维护之中。
水资源的管理变得愈发精细和苛刻。除了依赖地下“归墟”的净化水循环和收集的冷凝水,人们发明了各种极致的节水方法:生活用水严格分级多次循环使用(洗漱->清洁->冲厕),通过大型集雨装置收集雨水(需经过层层严格检测和过滤),甚至研究某些高含水量变异植物的安全取水方法。
“互助团”的公共厨房,其功能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食物分发,成为了信息交流、情绪安抚和社区凝聚的重要枢纽。在这里,大家一边忙碌,一边分享着各自听来的消息,互相加油打气。李芸等人成了不可或缺的核心,她们总是能用乐观和坚韧感染周围的人,并想尽办法将有限的配给食材做出尽可能多的花样,哪怕只是多一点点风味上的变化。
医疗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除了战斗减员,湿热环境下爆发的各种皮肤病、寄生虫病、热射病以及因长期食物单调导致的营养不良症层出不穷。白栀领导的医疗团队超负荷运转,同时也在加紧培训更多的志愿护理人员。斥候们带回的新奇样本中提取的有效成分, often 能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突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夜晚的纳凉集会,成为了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与心理疏导窗口。没有先进的娱乐设施,人们就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有人成为故事大王,讲述着虚构或记忆中的传奇;有人组织起简单的合唱,歌声或许跑调,却充满力量;孩子们的游戏则永远充满活力,他们的笑声是扫除末世压抑氛围的最有效武器。
在这片闷热、潮湿、危机四伏的“侏罗纪雨林”深处,人类文明的微光,以一种更加紧密、更加互助、更加坚韧的方式凝聚着。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整个集体的存续贡献着一份力量,无论这力量看起来多么微小。
…
顾凌的每一天,都被无穷无尽的决策、会议、巡视和突发危机所填满。他如同一个被鞭子抽打的陀螺,高速旋转着,支撑着整座城市庞大而复杂的运转体系。声波篱笆的日常维护与能量调配、星鼎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资源需求、归墟能源中枢的稳定运行、深海方向传来的异常波动预警、斥候队伍的行动规划与损失评估…千头万绪,最终都会汇聚到他的面前,等待他的决断。
只有在深沉夜色笼罩一切,大部分紧急公务暂时处理完毕之后,他才会拖着被疲惫浸透的身体,独自来到医疗中心。
他总会先在病房外静静地站上一小会儿,仿佛要散去一身沾染的硝烟味、决策的压力以及外界的酷热,然后才轻轻地推门而入。
他依旧会坐在她的床边,握着她的手,低声地和她说话,告诉她一天的进展,遇到的难题,取得的哪怕微小的胜利。有时,极度的疲惫会让他直接在椅子上睡着, hand still tightly holding hers, as if afraid to let go.
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更多来自外界“生活”的小物件,放在她床头的那个“微型博物馆”里:一片斥候小队冒死带回的、闪烁着奇异金属光泽的变异鸟类羽毛;一块在声波塔基座施工时挖出的、形状天然如星辰的温润石头;甚至是一小罐由公共厨房特制的、用了新配方略带甜味的苔藓膏(正是基于小石头的发现)。
他将这些放在她身边,轻声细语地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
“瑶瑶…今天…又有一个斥候小队失去了联系…信号最后消失在西边…” “…但我们另一支小队…确认了一个可能的地下水源点…” “…星鼎的共鸣频率模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快点醒来吧…外面的世界…虽然变得可怕…但也…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奇…”
他的声音因为疲惫而愈发低沉沙哑,却始终蕴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钢铁般的信念。
连接的仪器屏幕上,季青瑶的脑波活动,在他持续的低语、陪伴以及这些“现实锚点”的环绕下,那些代表剧烈混乱和痛苦的尖峰出现的频率似乎正在缓慢降低,而一些相对平稳、有序的波段开始更加频繁地闪现。
她的手指,无意识动的频率和幅度,似乎也增加了微不可察的一丝。
虽然她的主体意识依旧沉睡在那片混沌狂暴的深渊之底,但那个名为“顾凌”的声音、他的存在、以及他所带来的那个真实世界的点点滴滴,如同最坚韧不屈的锚绳,一次次地将她从彻底迷失的边缘拉回,一点点地、坚定地,将她拉向那个有光、有温度、有无数人正在用尽一切努力守护的…家的方向。
这份沉默的守护,或许无声,却重若千钧,承载着所有的希望与等待。
http://www.hlys.cc/41021/2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