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长者之虑·薪火相传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青囊城并非只有冰冷的钢铁和紧张的军事氛围。在归墟地下城深处,与中央指挥区的繁忙隔开几个扇区,有一片相对安静的生活区。这里的照明柔和,通道两侧偶尔能看到利用废弃管道种植的耐阴苔藓或荧光蘑菇,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像李桂芳(季瑶母亲)这样,因年龄、身体或专业背景不再适合一线高强度工作,但又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智慧默默支持着城市运行的人们。他们享受着与普通市民同等的配给,居住着同样规格的单元房,唯一的“特权”或许是更丰富的藏书(纸质或数字)和更频繁的、旨在交流信息与思想的非正式聚会。

  今晚,在李桂芳那间整洁却堆满了医疗典籍和植物标本的单元房内,一场小型的聚会正在进行。参与者除了身为天医血脉传承者、归墟医疗核心之一的李桂芳,还有退休的老工程师陈山(与工程总师同名,曾是地面时代着名的桥梁专家)、前历史学教授周明远,以及一位沉默寡言却眼神锐利的老兵——前守望者军团教官,代号“磐石”的张猛。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由李桂芳调配的安神草药茶的香气。墙壁屏幕上,正无声回放着近日历练的片段,尤其是季瑶在指挥中心角落疲惫不堪、以及妞妞与毒蜂对峙的画面。气氛有些沉重。

  “……瑶瑶那孩子,昨天回来后又睡了整整十二个小时,白栀说她的精神力透支接近临界点。”李桂芳摩挲着温热的茶杯,眼中满是母亲的心疼,“这才只是第二批历练。以后范围扩大,频率增加,她怎么撑得住?”

  老工程师陈山叹了口气,花白的眉毛紧锁:“顾凌那孩子的计划是对的,走出去是唯一的路。但现在的模式,看似是大家在历练,实则还是套着一个厚厚的保护壳。瑶丫头就是那个最内核、最辛苦的保护壳。所有人大脑里都绷着一根弦,知道有她在后面看着,潜意识里就有了依赖。”

  “依赖久了,就会变成理所当然。”前教官张猛的声音沙哑低沉,如同岩石摩擦,“甚至有一天,如果预警慢了零点几秒,出了纰漏,会不会有人反过来埋怨:‘她不是能预知危险吗?怎么这次没做到?’ 人心经不起考验,尤其是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他经历过太多,见过绝境中人性的光辉,也见过压力下莫名的怨怼。

  历史教授周明远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深邃:“纵观历史,任何一个群体的生存韧性,从来不是依靠一两个英雄或先知独自支撑起来的。那是不可持续的。真正的文明火种,是分散在每一个个体心中的责任感和自救能力。季青瑶的能力是宝贵的战略资源,但不能被当做日常的‘护栏’。她应该是探索未知的‘雷达’,而不是保姆。”

  “道理我们都懂。”李桂芳苦笑一下,“但真要放手,看着孩子们去直面危险?每一次伤亡报告,都像是在割我的心头肉。更何况,怎么放?直接告诉外面那些孩子,‘从明天起,季指挥官不给你们看路了,你们自求多福’?这岂不是会造成恐慌,甚至对瑶瑶和指挥部的信任危机?”

  “不能突然断奶,需要过程,更需要方法。”陈山工程师的思维总是倾向于构建解决方案,“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循序渐进的‘断奶’计划。让历练队伍逐步适应在没有实时预警的情况下,依靠自身观察、团队协作和既有知识去判断和应对危险。”

  “而且,不能只要求下面的人。”张猛教官沉声道,“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有指挥部的那些人,首先得转变观念。我们不能一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季瑶丫头用健康换来的预警,一边高喊要自强。要放手,就得从我们自身做起,率先走出舒适区。”

  房间里沉默下来。几位老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走出舒适区,对于他们这个年纪,尤其是在这个末世,可能意味着真正的风险。

  周明远教授缓缓开口:“我记得明礼兄(季明礼)当年启动‘青囊计划’时说过,文明的延续,不是保住几个人,而是将知识和生存的意志传递下去。我们或许无法再扛起枪走向前线,但我们或许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真正学会独立行走。”

  他的目光扫过其他三人:“我们可以成立一个非正式的顾问小组。陈工,你精通机械和结构,可以整理分析城外环境的各种物理陷阱和应对之法;张教官,你负责总结实战中的小队战术配合和危机应对手册;我负责从历史和人文学科角度,尝试解读变异生态中可能存在的模式或‘规则’;桂芳,你从生物医学角度,完善变异生物图鉴和急救方案。我们把我们知道的、能想到的,系统化、实用化,不是代替季青瑶预警,而是教会他们如何自己成为自己的‘预警器’。”

  “然后呢?”李桂芳问。

  “然后,”周明远眼中闪过一丝光,“我们这些老骨头,或许也可以组个队,申请一次‘历练’。不是去冒险,而是去示范。示范如何不依靠超能力,只依靠经验、知识和团队协作,在城外安全地完成一些基础任务。身教,重于言传。”

  这个提议让其他三人都吃了一惊,随即陷入沉思。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们也明白,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方式。

  “我同意。”张猛教官第一个表态,腰板挺得笔直,“老子虽然骨头老了,但教出来的兵还在外面拼命。没道理我只会在安全屋里动嘴皮子。”

  陈山工程师沉吟片刻,也点了点头:“有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方案有没有用,得自己去试试。”

  李桂芳看着三位老友眼中重新燃起的、如同年轻人般的火焰,心中的担忧渐渐被一种久违的责任感和豪情所取代。她深吸一口气:“好!那我负责准备好最全面的医疗急救包。不过,这个计划,得先说服顾凌那孩子。”

  几位老人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坚定的光芒。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季瑶的负担,更是为了青囊城真正的未来。薪火相传,需要的是无数双手共同护持,而非仅依靠一束最耀眼的光芒。
  http://www.hlys.cc/41021/2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