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太初岁序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良久,‘蜂巢’内传来声音:“明经…明经…明经。”

  蜂巢轰然碎裂,无数字符虚影如雨洒落,一个身着儒袍,头戴高冠,须发半白的消瘦男子虚影,缓步走出。

  崔玉突然跪道:“师叔!您还记得我吗?”

  男子的虚影微微晃动,空洞的目光扫过崔玉,却最终落在李逋身上。

  他开口时,声音像是从宇宙尽头传来:“佛说有因才有果,而我观三千道,皆如无根之水。此方世界,字无演化,道无踪迹,为何?”

  李逋无法回答,但他其实也有同样的感受。

  就拿颉文县举例子,封建王朝的制度都是逐步试错,不断改进的。如今孝廉制还在盛行,怎会突然半截蹦出科举制。这让他想到一个可怕的可能——或许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所谓的发展。

  就像一座凭空出现的高塔,没有地基承载,只见文明的砖石凭空堆砌,却不见黏合的砂浆。文字自太初时便凝固成完美的符号体,永恒不变。无万物皆流的演化,在这里没有出现。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既无质料因的累积,亦无形式因的蜕变中所诞生的天地,只有两种可能。

  ……

  “溯源者,必遭天罚!”那男子虚影突然厉声呵斥,打断李逋的沉思。

  “前辈究竟是谁?”李逋问。

  虚影不答,只是走到他身边,抬手点向眉心。

  李逋只觉一道冰凉的气息冲入神识空间,连接元神,仿佛有无数眼眸在翻阅自己的记忆。

  问蛊如同一只被侵犯领地的雄狮,不停向它咆哮。

  “原来如此。”那男子虚影轻抚元神:“既来之,则安之。”

  等待李逋反应过来,那虚影已经走远。

  “师叔留步!”崔玉喊道。

  “执念散,明经死,文侯亡,斩情灭欲,吾随武王,神化太序,庇护一方!”男子虚影化作点点荧光开始消散。随着最后一个字落下,虚影消散的地方,留下一团莹白如玉的物质,悬浮在半空中。

  在那团物质里,能看到一只蛊虫和一枚刻着‘儒’字的洁白玉简,正在缓缓融合。

  王猛激动得浑身颤抖,连声音都变了调:“传说十二转巅峰蛊虫融合大道玉简,可通过无我劫,诞生出太初岁序!原来传说都是真的!”

  李逋一脸懵,但仍装着听懂的样子:“说的对,说得对。”

  崔玉茫然的看向他:“你知道?”

  李逋咳嗽几声,王猛解释道:“所谓‘太初岁序’乃是数师梦寐以求的境界。此境无欲无求,是元神趋于绝对理性的产物,一旦达到此境,便可神融于大地,连接龙脉,调控方圆千里内的风雨旱涝。”

  他激动的咽咽口水:“简直而言,一方土地下只要存在太初岁序,可永保风调雨顺。”

  崔玉听完,震惊不已。

  李逋拍拍他的肩膀:“书到用时方恨少,小玉儿,你这碗水还浅着那。”

  崔玉斜他一眼:“没吃够脑瓜崩?”

  李逋忙捂着脑袋,退后几步。

  崔玉道:“蛊修跨入十三转,一缕魂灵融‘天道’,受蛊神辖制。我曾听师傅提到过,明经师叔一直不愿走这条路。没想到他竟会选择化身为太初岁序。”

  杜长缨问:“那这些孽兽是怎么回事?”

  王猛解释:“明经前辈,因执念所误,元神迟迟无法融合道简。而蛊虫是欲望的产物,自然不甘心供‘理智’驱使,不断反抗下,怨念污染周围的虫豸,这才孕育出嗜血的孽兽。”

  李逋挠头:“可这些孽兽为何会‘保佑’颉文县十几载风调雨顺?它们索要祭品有何用?”

  崔玉说:“文侯蛊增强力量,需食‘聪慧脑’,这点不奇怪。至于为什么‘保佑’颉文县,也很好解释,蛊虫谨遵交易之道,不受‘嗟来之食’。”

  李逋点点头,他记得赵臣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

  几人屏息凝神,静静注视着太初岁序融合完毕,又在空中缓缓展开。那团白色的物质,如同活物般舒展、蠕动、收缩,每一次脉动都引得周围地气随之起伏。

  约莫半个时辰后,光芒渐敛,一根莹白的触须探出,卷着一方青玉盒递到李逋面前。

  玉盒上有几行小字:谢小友助我破除执念,无他物可赠,仅以此物聊表心意——侯明经绝笔。

  李逋刚打开盒盖,只见盒中静静躺着一枚巴掌大的白玉龟甲,甲背上刻着《明经灵符录》五字。

  见崔玉脑袋凑过来,李逋忙合上玉盒藏在身后。

  “看什么看?”

  “十枚万蛊金丹,卖不卖?”

  “一百枚都不卖!”

  “一百枚就一百枚!”崔玉立刻答应。

  李逋喉结滚动,正犹豫间,林疾突然扑上来抱住他的大腿:“姐夫给我吧!我给您当牛做马!”

  想了想,李逋还是把玉盒递给林疾。

  王猛在旁教他如何使用:“先取出龟甲,滴血认主。”

  林疾忙咬破指尖,将血珠落在龟甲上的刹那,他腰间那柄青铜书刀自动飞出,在龟甲正中划出一道金线。

  甲壳应声而裂,一道道玄奥的符箓图像如群鸟归巢般涌入少年眉心。

  崔玉痛心道:“明经师叔毕生钻研的灵符集,竟便宜这个小混蛋!”

  林疾盘坐入定,漂浮在上空的太初岁序,竟自断一丝触须,缓缓飘入他的天灵中。就在众人惊愕之际,整个山洞开始剧烈震颤,碎石簌簌落下。

  “快走!”

  崔玉背生蝉翼,带着几人仓皇冲出墨池,顺手抄起还在抄起昏迷不醒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逃至山脚下。当他们回头望时,只见巍峨的鸟羽山竟如流沙般缓缓下沉,转眼间化作一片平坦的地面,仿佛这里从未出现过山峰。

  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怒喝。

  几人只见那状元、榜眼、探花三人跪倒在地,望着沉没的鸟羽山失声痛哭。

  “你们毁了本县的气运!”三人怒斥。

  “谁让你们多管闲事!”县官侯从善匆匆赶来,脸色铁青地指着李逋等人。

  “以活人祭祀换取风调雨顺,终究不是正道。”王猛叹道。

  “用我们三人的命换全县三年丰收,有何不值!“状元郎猛地抬头,眼中布满血丝:“你们这些所谓的上差,怎懂得百姓疾苦!”

  崔玉上前一步:“滚,否则死。”

  侯从善被这杀气所慑,只得悻悻挥手,让衙役搀扶三位才子离去。

  回军营的路上,李逋不解地问他:“为何不告诉他们真相?”

  崔玉撂下四个字:“人心难测。”

  李逋不明其意,王猛压低声音解释:“古籍记载,太初岁序食之可长生,久服则轻身成仙。正因如此,世人又称它为。若消息走漏,又不知要掀起多少腥风血雨。”

  正说话间,李逋忽见崔玉凝神眺望。远处有一骑烽火,正向他们疾驰而来:“报!河间王送四王子回国途中,遭遇刺杀,生死不明!”
  http://www.hlys.cc/41022/1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