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叹年华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陈胜顺着吉量的视线望去,只见在书架的尽头,有一道微弱的蓝光若隐若现。那道蓝光虽然微弱,却仿佛有着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让陈胜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一探究竟。

  他好奇地迈步走向那道蓝光,随着距离的拉近,他逐渐看清了那是一本被锁链缠绕的古籍。古籍的封面已经有些破旧,但上面用金线绣着的三个大字却依然清晰可见——《御兽经》。

  就在陈胜的手指即将触碰到书脊的瞬间,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异常安静。然而,就在这一刹那,一只苍老而有力的手如同幽灵般突然出现在他的肩膀上,紧紧地按住了他。

  陈胜惊愕地转过头,想要看清这只手的主人,却只看到一片模糊的身影。那是一个身着黑袍的老者,他的面容被阴影所笼罩,让人无法看清其真实面目。

  “此书机缘未到。”老者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沧桑,“你的伙伴很特别,但时候未到。”

  陈胜茫然地看着老者,不明白他这句话的含义。他想问个清楚,可还没等他开口,那老者的身影就如同烟雾一般渐渐消散,转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陈胜惊愕地环顾四周,却再也找不到那老者的踪迹。他不禁感到一阵失落和困惑,这个神秘的老者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阻止自己触碰这本书?而他所说的“机缘未到”和“伙伴特别”又是什么意思呢?

  带着满心的疑问,陈胜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了身后的吉量身上。只见吉量安静地站在那里,一双眼睛凝视着陈胜,眼神中似乎透露出一种深意。

  陈胜凝视着吉量,试图从他的眼中解读出一些信息,但吉量的目光却如同深潭一般,让人难以窥视其中的奥秘。

  无奈之下,陈胜只得暂时放下心中的疑惑,继续沉浸在书阁中的泛黄典籍之中。在接下来的七天里,他日夜翻阅着这些古老的书籍,指尖轻轻划过那些用朱砂批注的文字,仿佛能够感受到千百年前的历史在指尖流淌。

  随着阅读的深入,陈胜逐渐拼凑出了一个浩荡的天地轮回。在千万年前,这方天地本是完整的神阙大陆,广袤无垠,充满了无尽的神秘和未知。

  在这片大陆上,历代的统治者如走马灯般更迭,他们有的以龙血立誓,建立起辉煌的太古王朝;有的举教飞升,成就了令人瞩目的修道帝国;还有的则驱使着百族,成为称霸一方的异姓霸主。

  然而,无论云端之上的宝座由谁来占据,苍生始终如蝼蚁般匍匐在九重阶下,受尽苦难。千年的血泪在竹简上凝成了八个字:“朱门悬星,白骨铺路”。

  直到那场被称作“天泣”的剧变降临,世界仿佛在一瞬间被撕裂。地脉崩裂,喷涌而出的灵气如汹涌的天河一般倒灌而下,为永夜中的人们撕开了一道微弱的光隙。

  在这光隙中,被镇压的部族挖掘出了上古遗阵,散修们参透了洞天秘法,甚至连山野间的精怪都觉醒了血脉传承。这些原本被束缚的力量在灵气的滋养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旧时代的锁链在灵气潮汐的冲击下逐渐锈蚀断裂,人们心中的野心和希望也在这片焦土上疯狂生长。接下来的数千年,被史家称为“百战纪”。

  在这个时代,新崛起的势力如野火般席卷大陆。今天,或许还是某个修士刚刚开宗立派,明天,他的门派就可能已经发展成世家大族,割据一方,称雄于世。

  陈胜偶然间看到了某卷《裂土志》,上面记载着:“鼎盛时曾有七十二路烽烟同燃,晨称王而暮白骨者不可胜数”。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无论这些势力多么强大,最终都像是触碰了某种禁忌一般,骤然崩塌,烟消云散。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五大洲的格局终于在血与火的交织中逐渐成形。在那些古老而残破的卷帙中,隐藏着一段段令人深思的记载:“五洲盟约缔结之日,九鼎现世而裂,化为五方镇器。”这短短一句话,却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和玄机。

  如今的各洲,虽然已经没有了国家的名号,但却存在着一种比王朝更为森严的阶梯体系。就如同学宫中的登山阶一般,每一步都镌刻着无形的规则,让人无法逾越。

  陈胜缓缓合上最后一卷《五洲纪年》,就在此时,书阁的晨钟恰好敲响,清脆的钟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然而,当陈胜仔细观察那些被虫蛀蚀的纸页时,他惊讶地发现,在一些段落中,似乎有人刻意地进行了涂抹。这些被掩盖的文字,就像是被时光遗忘的秘密,让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比王朝更替更为重要的真相,被永远地埋藏在了岁月的尘埃之中呢?

  陈胜在离开书阁之前,目光偶然间扫过西侧的角落,那里有一个积满灰尘的书架,与书阁其他地方的明亮整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书架位于阴暗的角落,光线昏暗,给人一种神秘而压抑的感觉。

  不知为何,陈胜的脚步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不由自主地朝着那个书架走去。当他走近时,才发现架子上零散地摆放着几本残破的线装书,这些书籍显然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书页泛黄,边角破损,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它们所承载的历史。

  最下层有张泛黄的纸页半露在外,陈胜小心地抽出来。纸页已经脆得几乎要碎裂,上面用古朴的笔迹题着一首诗:

  “檐角铜铃锈色深,

  庭前梧叶落纷纷。

  砚枯未就平生志,

  镜里惊看鬓雪痕。

  浮云聚散原无定,

  世事枯荣岂由人?

  醉眼看花终是客,

  梦回方觉已半生。”

  字迹瘦劲有力,却透着说不出的苍凉。最下方有个模糊的落款,已经辨认不清,只隐约可见“衡阳”二字。

  陈胜轻轻抚过纸页,不知为何心头一紧。他仿佛看见一个孤独的身影,在秋日的庭院里对镜自照,两鬓已染霜雪,而胸中抱负却仍未实现。窗外铜铃锈蚀,梧叶飘零,正如那未竟的理想。

  人生苦短啊...陈胜不禁轻叹一声,将纸页小心地放回原处。转身时,他似乎听见极轻的一声叹息,回头却只看见纸页在穿堂风中微微颤动,像是某个古老灵魂的回应。

  他不知道,这张被时光遗忘的纸页,正是当年昭律祖师游历天下受挫后,在学山脚下的小院里写下的。那时的祖师还未创立学宫,只是一个心灰意冷的读书人,在衡洲的秋日里独自饮酒,将对世事的感悟化入诗中。而今墨迹犹存,而题诗人早已作古,唯有诗中的感慨,跨越时空打动了另一个失意者的心。

  七日期满,诸位与学宫的缘分暂告一段落。明心微笑着说,但求学之路永无止境。他日若有心,可再来试炼。

  离开学宫时,夕阳正好,将求知镇染成金色,又看了看身旁的吉量,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充实感。

  吉量,你说我们还会回来吗?陈胜轻声问道。

  吉量昂首长嘶,声音在暮色中传得很远很远。
  http://www.hlys.cc/41042/5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