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万民归心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黄河夺魁堂内,一卷沉甸甸的《华朝全国水系初步勘察报告》摊开在紫檀木案几上。

  烛光摇曳间,泛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水文数据和河道走向图。

  李冰的手指沿着图上蜿蜒的河道缓缓滑过,眉头紧锁。

  “陛下,臣等历时数月,勘测河道三千余里,测量水位变化数百次。”

  他的声音沉重而坚定。

  “黄河之患,确如古人所言,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苏毅端坐在龙椅上,目光专注地凝视着舆图。

  黄河在图上犹如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蜿蜒曲折,时而咆哮肆虐,时而改弦更张。

  每一次改道,都意味着无数良田被毁,村庄被淹。

  “李爱卿,你有何良策?”

  李冰起身,走到舆图前,用手指点着几个关键位置。

  “陛下,黄河之患在于水少沙多,河道迁徙不定。臣以为,当效仿蜀中治水之法,亦疏亦堵,双管齐下。”

  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其一,于河道宽缓之处,开挖引水渠,将部分挟沙河水引入沿岸低洼盐碱之地。既可引黄淤灌,改良土壤,亦可分流洪水,减轻下游压力。”

  王景在一旁频频点头,接过话茬。

  “李公所言极是。臣以为,黄河大堤之修筑,非一日之功,需因地制宜。”

  他指向图上几处险要地段。

  “关键之处,当采用、并举之法。更需修建滚水坝减水闸等设施,以备不时之需。”

  萧何站在一旁,面色凝重。

  “二位所言虽好,但黄淮治理工程浩大,耗资甚巨。如今百废待兴,多线并举,国库压力着实不小。”

  管仲捋着胡须,沉吟片刻。

  “萧相所虑不无道理。然水患不除,则岁岁耗费更巨,百姓流离,亦动摇国本。”

  他的声音透着老臣的睿智。

  “老臣以为,此事虽难,却势在必行。可以工代赈,招募灾民参与工程,既解其生计,又可加快进度。”

  苏毅的眸光在众臣脸上扫过,心中已有决断。

  黄河治理关乎华朝根本,绝不能因一时的财政困难而搁置。

  “同时,可发行水利债券,鼓励商贾投资,许以将来通航、灌溉之利。”

  管仲继续补充着自己的建议。

  苏毅猛然起身,声音如惊雷炸响。

  “管相之言,深得朕心!”

  他大步走到舆图前,目光坚定如磐石。

  “黄淮治理,关乎中原腹地长治久安,再难也要办!”

  殿内众臣齐齐躬身。

  “朕决定,即刻成立黄淮治理总局,由李冰任总督办,王景辅之,户部、工部全力配合。”

  苏毅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所需钱粮,内帑可先垫付一部分,不足之处,按管相之法筹措。朕只有一个要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李冰和王景对视一眼,眼中满含激动。

  这是他们施展平生所学的绝佳机会。

  “朕要让这黄河,成为真正的母亲河,让这淮水,重焕生机!”

  苏毅的话音刚落,殿外传来阵阵雷鸣。

  仿佛老天也在为这项伟大的工程喝彩。

  【叮!黄淮治理大计启动,获得信仰值 】

  【解锁新成就:治水圣君】

  【都水监威望大幅提升】

  圣旨颁布的消息传遍中原大地,如春雷震动着每一寸饱受水患之苦的土地。

  豫州府城外的一处工棚里,数百名青壮汉子围坐在篝火旁。

  火光映照着他们黝黑的面庞和粗糙的双手。

  “听说了吗?朝廷要大规模治理黄河,招募民工,工钱还不少呢!”

  一名中年汉子兴奋地说道。

  “真的?那咱们赶紧去报名!”

  另一人急切地站起身。

  “俺家的地年年被水淹,要是能把黄河治好,那该多好啊!”

  一名年轻人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类似的对话在中原各地上演着。

  无数饱受水患之苦的百姓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

  黄河岸边,李冰和王景身先士卒,带领着数以万计的民工奋战在一线。

  晨曦微露,工地上已是人声鼎沸。

  挖掘机的轰鸣声、号子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治水的雄壮乐章。

  李冰站在一处高地上,目光扫视着忙碌的工地。

  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但眼神依然坚定如初。

  “加快进度!引水渠要在雨季前完工!”

  他的声音在工地上回荡。

  王景则在另一处督造堤坝。

  他亲自下到泥水中,检查每一块石料的质量。

  “这块石头有裂纹,换掉!堤坝质量关乎千万百姓的生命财产,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鲁班也时常派科学院的匠人前来支援。

  新发明的测量工具和省力器械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一台改良的起重设备正在吊装巨石,原本需要几十人才能搬动的石料,现在几个人就能轻松操作。

  “这机械真是神了!”

  民工们啧啧称奇。

  一年时间过去,工程初见成效。

  黄河下游新建的引黄灌溉渠开始发挥作用。

  原本白花花的盐碱地上,竟然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

  农夫老李站在自家田头,看着眼前的景象,眼中含着激动的泪水。

  “这辈子还能看到盐碱地长庄稼,真是托了陛下的福啊!”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王景督造的黄河大堤也经受住了考验。

  一次较大的洪峰来袭时,坚固的堤坝如钢铁长城般屹立不倒。

  洪水在堤坝前咆哮翻滚,但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

  淮河流域的治理同样进展顺利。

  新的入海水道逐渐成形,沿淮的蓄水湖泊也初具规模。

  不仅有效控制了洪水,还为周边农田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

  苏毅巡视工程时,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的景象,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田野里稻浪翻滚,村庄里炊烟袅袅。

  这就是他想要的盛世景象。

  “陛下,您看那边!”

  李冰激动地指向远处。

  一群白鹤正在新建的湖泊上空盘旋,它们优雅的身姿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

  “水清了,鸟儿也回来了。”

  苏毅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叮!黄淮治理工程阶段性成功,获得信仰值 】

  【华朝水利体系初步建成,农业产量 10%】

  【解锁新科技树:高级水利工程】

  夜晚的工地依然灯火通明。

  无数工人在月光下挥汗如雨,为华朝的美好未来默默奉献着。

  远处传来阵阵号子声,那是劳动者最朴实的赞歌。

  苏毅站在高台上,望着这片正在改变的土地。

  黄河在月光下静静流淌,不再是那条桀骜不驯的恶龙,而是滋润大地的甘露。

  治水工程的成功,不仅解决了华朝的心腹大患,更为帝国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个强大的华朝,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冉冉升起。
  http://www.hlys.cc/41045/1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