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南疆善后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南疆清晨略带湿意的微风中,渐渐收敛了昨日的狂暴。

  空气里,焦糊与血腥混合的刺鼻气味依旧浓郁,宣告着不久前那场厮杀的惨烈。

  苏毅军的士兵们已经开始了紧张的战场清理。

  他们沉默地搬运着战友的遗体,收殓伤员,同时将散落在各处的兵器物资一一归拢。

  兀突王那具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首,终究还是被细心的士卒从一堆焦炭中辨认出来。

  此刻,它与其他被当场斩杀的土司头目的尸骸并排陈列,等待着马援将军的最后处置。

  缴获的粮草堆成了小山,旁边是闪着诱人光泽的金银,还有大量南疆特有的皮货。

  这些物资的到来,暂时缓解了苏毅大军深入南疆以来,日渐紧绷的补给线压力。

  曾经作为南疆叛乱核心指挥所的鹰愁寨,如今已换上了苏毅那面绣着赤色龙纹的战旗。

  它将成为苏毅势力在南疆腹地建立的第一个稳固据点,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向这片土地宣告新秩序的降临。

  马援立于鹰愁寨的最高处,曾经是兀突王了望敌情的石台。

  他俯瞰着山下忙碌而有序的营地,神色平静如古井,内心却如高速运转的磨盘,飞速盘算着接下来的诸多善后事宜。

  南疆的平定,绝非攻下一座鹰愁寨就能一蹴而就。

  “传令下去。”

  “各部即刻开始甄别所有俘虏。”

  “凡是参与此次叛乱的土司部落,其首恶元凶,如兀突王这般冥顽不灵者,一律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至于那些被胁迫从贼的部落,若能主动前来归降,并交出武器,可酌情予以宽免。”

  “再派遣精干使者,携带本将军的亲笔手令,即刻前往附近所有尚未表示归附的土司部落。”

  “明确告诫他们,鹰愁寨已然攻破,兀突王也已授首。”

  一支支装备精良的小队,带着安抚的橄榄枝与警告的利剑,向着南疆深处的各个部落疾驰而去。

  一些原本还在观望、摇摆不定的小部落,听闻鹰愁寨一夜之间化为焦土的惨状,又亲眼见识了苏毅军那摧枯拉朽般的兵威,哪里还敢有半分迟疑。

  他们纷纷派遣使者,带着贡品,惶恐不安地前来鹰愁寨表示臣服。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总有一些自视甚高的顽固分子,不甘心就此失败,选择逃入更为偏僻、更为险峻的深山老林之中,妄图凭借地利继续与苏毅军周旋。

  数日之后,一骑快马卷着烟尘,自中原方向疾驰而来,为鹰愁寨带来了瑞王苏毅的最新谕令。

  苏毅的决定,比马援预想中更为彻底,也更为深远。

  他下令,在南疆全境,即刻开始推行“改土归流”之策。

  这意味着,将彻底废除土司们世代相袭的统治权力。

  南疆的土地、山川、河流,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口,都将直接纳入瑞王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朝廷将在此地设立郡县,派遣经过严格考核的流官进行治理。

  同时,清查田亩,编户齐民,将南疆的赋税、徭役正式纳入中央体系。

  这道命令,无异于在平静的南疆水面上投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惊雷。

  即便是那些已经主动归降、暂时保全了自身性命与部分财富的土司头目们,也从这道谕令中嗅到了深深的不安与惶恐。

  他们赖以生存的世袭罔替的特权,即将像阳光下的冰雪一般,迅速消融,化为泡影。

  恰在此时,一支规模庞大的文官队伍,在荀彧的亲自带领下,风尘仆仆地抵达了南疆。

  军事上的征服仅仅是第一步。

  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有效地治理这片新拓的疆土,使其长治久安。

  荀彧带来了苏毅亲自审定的一整套完整施政方略,还有一套已在中原地区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成熟管理体系。

  “马将军,王爷深知南疆之地民情复杂,治理艰难,特遣我等前来,尽绵薄之力辅佐将军。”

  荀彧虽然一路劳顿,依旧保持着温文尔雅的风度,但他的目光中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毅。

  “改土归流,乃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然手段之上,需刚柔并济,恩威并施,方能真正收服人心,实现长治久安。”

  马援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先生远道而来,一路辛苦。”

  “南疆民风素来彪悍,地形又极其复杂,后续的治理与建设,还需多多仰仗先生与诸位同僚了。”

  两位在苏毅麾下堪称文武顶梁柱的人物,在这片刚刚被战火洗礼过的南疆土地上,开始了他们紧密无间的合作。

  鲁班那群技艺精湛的弟子们,也并未随着主要战事的平息而有片刻清闲。

  他们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南疆的各个重要隘口与聚居点。

  在荀彧提供的详细规划图纸指引下,带领工匠们着手修复那些在战火中损坏的道路。

  他们甚至开始勘测地形,规划全新的交通要道,力求将南疆各个重要的据点与中原腹地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他们勘测水源,设计并指导修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

  他们还带来了经过改良的耕作工具,将更先进、更高效的耕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的百姓。

  一座座规划整齐的新村落开始在废墟旁拔地而起。

  一片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在新的工具与技术帮助下,被重新开垦出来,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民生得到切实的改善,民心才能真正地归附。

  苏毅的【信仰值】,也随着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在南疆这片新生的土地上,如同涓涓细流般,开始缓慢而稳定地增长。

  然而,平静的湖面之下,往往潜藏着汹涌的暗流。

  鬼王殿的残余势力,并未因为鹰愁寨的覆灭而彻底销声匿迹。

  那位侥幸逃脱的血煞护法,在潜逃之后,迅速纠集了一批鬼王殿的死忠分子。

  他们暗中煽动那些对新政心怀不满、不愿放弃既得利益的土司余孽。

  他们策划并制造小规模的骚乱与袭击,试图破坏苏毅军的统治秩序。

  更有甚者,还暗中施展各种诡异邪术,试图在苏毅军控制的区域内散播瘟疫,制造恐慌,动摇民心。

  曹正淳麾下的东厂番役,与毛骧统领的锦衣卫,如同两张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巨网,迅速向南疆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延伸。

  他们的任务,便是精准地揪出这些潜藏在阴暗角落里的毒瘤。

  一条条关于暗杀、投毒、煽动叛乱的线索,被他们从蛛丝马迹中挖掘出来。

  这些情报雪片般汇集到负责审理此类案件的诸葛正我手中。

  一批批证据确凿,负隅顽抗的土司分子,在公开审判后被处以极刑。

  他们的下场,极大地威慑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宵小之徒。

  南疆的社会治安,在这样雷霆万钧的手段之下,逐渐开始好转。

  苏毅的目光,看得比任何人都要长远。

  他下令,在南疆各地,要逐步推行统一的文字与官方语言。

  各地官府开始筹办学堂,从苏毅控制区延请有经验的老师前来任教。

  这些学堂优先招收当地孩童入学,教授他们读书识字,学习儒家经典,以及瑞王府颁布的各项法度。

  文化的融合,是消除隔阂、凝聚认同的百年大计。

  虽然短期内或许难以见到立竿见影的成效,却为南疆未来的长久稳定与繁荣,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石。

  当苏毅彻底平定南疆,并将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正式纳入其实际统治版图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一般传到此处时,大虞皇帝的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苏毅的势力,如同一个失控的雪球,在南疆这块巨大的斜坡上越滚越大,其膨胀的速度与展现出的潜力,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此子……此子断不可留!”

  皇帝压抑着怒火的低吼,在空旷而压抑的宫殿中回荡,惊得梁上尘埃簌簌而下。

  他立刻秘密召见了自己的心腹重臣,再一次派遣使者。

  这些使者携带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丰厚的许诺,星夜兼程,分别赶往大康、大炎等国。

  这一次,大虞皇帝拿出了他所能给予的最大诚意,催促各国尽快组成稳固的军事同盟,共同遏制苏毅那令人窒息的扩张步伐。

  一个针对瑞王苏毅的巨大包围网,正在中原各国的秘密协商中,悄然收紧,只待时机成熟。
  http://www.hlys.cc/41045/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