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杨坚:听说篡位很难
推荐阅读: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
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
大明熥仔
征伐天下
抗战开局:魂穿金陵暴虐小鬼子!
大隋:失忆十年,杨广杀翻全世界
在下潘凤,字无双
特种岁月之弹道无声
陛下,为何要造反?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军权在手,天下我有。杨坚:听说篡位很难?
得国最易者,杨坚!
刘裕:我爹连我都养不起,哪来的声望。
李世民:我全都有诶。
杨坚:在京师也是可以的。
王莽的根基在于全天下都当他是救世主。
王莽在文篡的道路上出道即巅峰。
王莽是正儿八经被民众和知识分子推上去的,不算篡位。】
杨坚:“……我容易吗?”
虽然从捏造遗诏,到正式称帝,仅用了7个月时间,但在此之前,他杨坚隐忍了22年!
再说了,他这么容易就篡位成功,是因为他爹跟岳父把苦都吃完了。
韦孝宽帮助他,是因为其与独孤信关系匪浅。
高炯愿意帮助他,因为其是独孤信的干儿子。
甚至,他的起步是开府仪同三司,就因为他是杨忠的儿子。
汉人愿意支持他,也因为独孤伽罗她娘是五姓七望的崔氏嫡女。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爹杨坚杨忠敢不给宇文护面子,才让宇文邕与他结亲,成为托孤重臣。
这是两代门阀的积累。
这是多少想要权臣羡慕不来的资源,但有一个人,同样轻轻松松就获得了。
这个人,就是李渊。
就连后半辈子的苦,儿子也帮他吃了。
李世民:“……朕也是当过太子的,算什么篡位?”
李世民不承认自己篡位,阿耶跟他可走了禅让流程的。
李渊:“……我儿子是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
杨坚:“……靠儿子上位,算什么本事?”
李渊:“……我儿子是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
杨坚:“……也可以不是你儿子。”
李世民:“……”
虽然,但是,他没有认别人当爹的习惯,所以大概率只会是阿耶的儿子。
避他锋芒?
这种耻辱,他李世民总要找回场子的。
刘裕:“……我只是在最合适的时机,做最合适的事。”
士族之间彼此猜忌,皇帝被架空,百姓在夹缝中求生的时候,是他刘裕,在东晋已经站不稳的时候,扶了它一把,再顺势坐上去而已。
士族:“……啊对对对,他给了大家体面退出的空间。”
对他们这些有名有姓的士族,都有一套流程,先安抚、再限制,最后找机会劝退。
当然,有用的,刘裕给位置;没用但有名的,他给面子;既没用又碍事的,才会被处理掉。
总的来说,此次篡位不是突如其来的政变,而是多年的精心布局,大家很容易就接受了。
太皇太后王政君,冷眼看着面前的两个侄子,心里既愤怒,又悲凉。
就算知道了最后失败的下场,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继续。
“姑母,我已无退路。”
因为天幕,传国玉玺的正统性一再拔高,要么王莽也不必亲自来这一趟。
王政君冷哼一声,转过身便不再说话。
天下48万余民众集体上书,要求王莽称帝。
其中,除了读书人,还有朝中大臣,甚至连刘家宗室绝大多数也上书要求王莽代汉。
儒家、旧贵族、平民奴隶这三股力量,能将王莽推上高处,也会让他摔得粉身碎骨。
王莽明白这一点,可现实根本不由他选择。
姑母不是不明白,而是不能接受大汉在她的手里易主。
王莽之前的皇帝全都不明所以,篡位还分文武的吗?
还有,王莽这个人,为什么被天下人的当成救世主,这是他们最想知道的。
秦始皇也很好奇,扶苏的仁德世人皆知,但也绝不可能达到这个高度。
也可以说,任何皇帝,都做不到这种地步。
可王莽却做到了,这着实是有些颠覆世人的认知。
“被民众和知识分子推上去的皇帝,这个说法倒是新鲜。”
“是啊,被百姓推上去的皇帝,怎么能说是篡位呢?”
“大家都拿他当救世主,这人到底有什么本事?”
“关键是,他没废一兵一卒就当皇帝了。”
……
虽说这个王莽称帝后,全国都有暴动,但他上位的时候可没有阻碍。
他们现在所知的皇帝势力,有文武百官、外戚势力、宗室等各方力量的加持,在这种情况下,王莽成功了。
这跟他们所理解的篡位,当真不同。
在天幕讲解革命的时候,曾提过这个名字,难道王莽是因进行革命,才被赶下台的吗?
【司马师是司马懿敢反的底气。
司马懿控制了京城,并没有控制皇帝,成功概率并不大,可惜曹爽太废。
正是因为知道曹爽是什么人,他才敢。
李隆基杀伐果断,李重俊关键时刻怂了。
李隆基杀的是外人,李重俊对李显下不了手的。】
“这老贼,果真有本事。”
曹叡也没想到,被他们祖孙三代压得死死的司马懿,竟能抓住曹爽性格的漏洞篡位。
还特么成功了。
“不过是一只掌中蝼蚁,竟也能反了天?”
就算司马懿被他处决了,曹操也咽不下这口气。
三千死士就能篡位成功,曹爽也的确废物。
曹爽:“……是司马老贼,太过无耻。”
先是以洛水之誓诱他放弃抵抗,又拿捏着将士和百官们的家眷,孤立无援的他,也生不出抵抗心思。
只是栽个跟头,就连累了三族,真是枉为曹家人。
李旦正在思索三郎的政变,突然就接到了,李隆基让他准备登基事宜的消息。
李旦愣了好一会儿,苦笑出声,而后潸然泪下。
儿子没能阻止哥哥的死,他能理解,为何,太平也……
太平公主:“……李隆基就防着我这一手。”
明明说好,留李显一命,让他重新做回废帝,结果,李隆基这个瘪犊子,演都不演,只丢下一句意外。
而且,此次除去韦后等人,全靠李隆基一人策划执行,她作为合作盟友,也就打打下手。
他们都明白,没有了韦后,姑侄就是政敌。
所以,此次政变,李隆基把她放在计划的边缘位置,就是为了一击必中。
李隆基知道太平公主怀疑,他是故意以人赃并获的弑君罪,将韦后一党一网打尽。
但是,谁在意呢?
李隆基从神龙政变后,就一直在培养嫡系部队,为今日的政变做准备。
说来,他能这么顺利,还是托了三伯的福。
张柬之等人的下场,还有韦后和武三思的嚣张,加上堂哥李重俊的下场,桩桩件件,都让朝臣无声的站在了李旦这一边。
李显,早该死了。
http://www.hlys.cc/41104/1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