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嫡女重生谋锦绣 >第186章 科技发展,发明新物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86章 科技发展,发明新物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洛阳的仲秋,晴空如洗,金风送爽,将工部工坊的青瓦吹得簌簌作响。沈清辞身着一袭湖蓝色绣缠枝莲宫装,裙摆缀着细碎的珍珠,行走间流光溢彩,腰间的明德凤佩温润莹泽,随着步履轻摇,散发出淡淡的暖意。她立于工坊中央的高台上,目光扫过眼前忙碌的工匠们,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今日,是她根据前世记忆改良的三项新物即将进行首次演示的日子,这些发明,或将为大齐的民生与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皇后娘娘,一切准备就绪,是否可以开始演示?”工部尚书秦大人躬身禀报,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与忐忑。自皇后娘娘提出这些新奇的构想,工坊上下日夜钻研,耗费三月有余,今日终于能验证成果,他心中既期待又紧张。

  沈清辞颔首,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秦大人辛苦。按顺序演示吧——先看曲辕犁的改良版,再看水车与纺纱机。让各国使者与百官们都看清楚,这些新物的妙用之处。”

  “臣遵旨!”秦大人躬身领命,转身对工坊主事高声道:“传令下去,演示开始!”

  随着一声令下,工坊西侧的空地上,两名工匠推着一架崭新的曲辕犁走了出来。这架曲辕犁与先前的改良版相比,又有了新的变化:犁头采用精铁打造,锋利坚韧,犁杆弧度更加贴合人力,尾部加装了可调节深浅的挡板,扶手处包裹着柔软的兽皮,显得精巧而实用。

  “诸位请看,”秦大人走到犁旁,高声讲解,“这架改良曲辕犁,是皇后娘娘亲绘图纸,指导工匠们打造而成。犁头采用‘百炼钢’之法,锋利无比,深耕浅耕皆可;尾部的调节挡板,可根据土壤肥力与作物需求,自由调节耕种深度;扶手包裹兽皮,能减少耕作时的磨损,让农夫们更省力。”

  他示意工匠演示,一名工匠手握扶手,轻轻一推,曲辕犁便稳稳地切入预先准备好的土地中,前行流畅,毫不费力。耕种过的土地,沟壑整齐,深度均匀,比传统曲辕犁效率提高了一倍有余。

  “好!”围观的百官中有人忍不住喝彩,各国使者也纷纷上前,好奇地打量着这架新奇的犁具。高丽使者蹲下身,抚摸着锋利的犁头,眼中满是惊奇:“皇后娘娘,这犁具竟如此精妙!我国多山地,耕种费力,若是能引入这种曲辕犁,定能让百姓们节省不少气力,粮食产量也能大幅提升。”

  沈清辞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却不失威仪:“使者所言极是。农耕乃国之本,百姓劳作辛苦,若能以工具省力,便能多耕多收,天下方能丰衣足食。这曲辕犁的图纸与打造之法,稍后会抄录一份赠予你国,愿能助贵国百姓安居乐业。”

  高丽使者大喜过望,连忙躬身行礼:“多谢皇后娘娘慷慨!这份恩情,我国定当铭记于心。”

  沈清辞微微颔首,心中思绪万千。前世,她被困冷宫时,曾听宫人闲谈,说民间农夫耕种极为辛苦,一亩地需耗费数日功夫,许多百姓因劳累过度而伤了身体。今生,她将前世所学的农学知识与大齐的工艺相结合,改良出这架曲辕犁,只愿能让百姓们少受些苦楚,多些收成。

  接下来演示的是水车。工坊东侧的水池旁,一架巨大的水车静静矗立,木质的轮轴上均匀排列着数十个木斗,轮轴与岸边的石磨相连,显得气势恢宏。这架水车与传统水车不同,轮轴采用坚硬的枣木打造,表面涂了防腐的桐油,木斗采用弧形设计,能容纳更多的水流,轮轴与石磨的连接处加装了齿轮,传动更加高效。

  “诸位请看这‘高效水车’,”秦大人指着水车,继续讲解,“传统水车仅能灌溉,而这架水车,既能灌溉,又能带动石磨磨面、舂米。轮轴上的木斗随水流转动,将水引入水渠,可灌溉周边百亩农田;同时,轮轴通过齿轮带动石磨转动,一日一夜,可磨面千斤,舂米八百斤,比人工效率提高十倍有余!”

  他示意工匠放水,随着水流注入水槽,水车缓缓转动起来,木斗依次舀起水流,倒入水渠中,水流潺潺,沿着预设的通道流向农田;与此同时,岸边的石磨也开始转动,轰鸣声中,雪白的面粉从石磨中缓缓流出,引得众人纷纷惊叹。

  西域使者上前,看着转动的水车与流淌的面粉,眼中满是震撼:“皇后娘娘,这水车实在神奇!我国多沙漠,水资源匮乏,若是能建造这种水车,不仅能灌溉农田,还能加工粮食,实在是利民之利器。不知这水车的建造之法,能否也传授给我国?”

  沈清辞颔首道:“使者客气了。水资源乃万物之源,能让水车造福更多百姓,是臣妾的心愿。水车的图纸与建造之法,会一并赠予各国使者。但有一事,臣妾需言明:水车的建造需因地制宜,西域多沙漠,可建造小型风车与水车结合的装置,利用风力与少量水源,同样能发挥效用。”

  她转头对秦大人道:“将皇后娘娘绘制的《风车与水车结合图谱》取来,赠予西域使者。”

  “臣遵旨!”秦大人连忙让人取来图谱,西域使者双手接过,如获至宝,躬身道谢:“多谢皇后娘娘指点!贵国的智慧,实在令人敬佩。”

  沈清辞微微一笑,心中安定了许多。前世,她曾在史书上见过风车与水车结合的装置,虽未亲眼见过,却记得大致原理。今生,她将这份记忆绘制成图谱,既能帮助西域诸国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也能彰显大齐的包容与智慧,让各国感受到大齐的诚意。

  最后演示的是纺纱机。工坊中央的平台上,一架由木材与金属构成的纺纱机静静摆放着,机身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下方是脚踏板,上方是纺纱轮与纱锭,显得精巧而复杂。这架纺纱机,是沈清辞根据前世的纺纱机原理,结合大齐的纺织工艺改良而成,能同时纺出三根纱线,效率是传统纺车的三倍有余。

  “诸位请看这‘三锭纺纱机’,”秦大人走到纺纱机旁,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这架纺纱机,是皇后娘娘耗费心血最多的发明。传统纺车,一人一日仅能纺出一两纱线,而这架三锭纺纱机,通过脚踏板带动纺纱轮转动,同时牵引三根棉线,一人一日可纺出三两纱线,效率大幅提升。而且,纺出的纱线均匀坚韧,品质更佳。”

  他示意一名女工演示,女工坐在纺纱机前,双脚踩动踏板,纺纱轮缓缓转动起来,棉线通过牵引装置,被均匀地纺成纱线,缠绕在纱锭上,动作流畅,毫不费力。不一会儿,三锭饱满的纱线便纺制完成,色泽均匀,质地坚韧,引得众人纷纷称赞。

  倭国使者上前,仔细观察着纺纱机的结构,眼中满是惊奇:“皇后娘娘,这纺纱机实在精妙!我国的纺织业落后,百姓们纺纱织布极为辛苦,若是能引入这种纺纱机,定能让我国的纺织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不知这纺纱机的图纸与技艺,能否传授给我国?”

  沈清辞颔首道:“使者不必多礼。纺织业关乎百姓穿衣保暖,能让各国百姓穿上更舒适的衣物,是臣妾的心愿。纺纱机的图纸与技艺,会一并赠予你们。但臣妾有一事相告:纺纱机的核心在于齿轮与传动装置,需选用坚硬的木材与精铁,才能保证其耐用性。我国会派遣两名技艺精湛的工匠,随你们回国指导建造,确保纺纱机能顺利投入使用。”

  倭国使者大喜,连忙躬身行礼:“多谢皇后娘娘隆恩!我国定当好好利用这项技艺,造福百姓,不负娘娘的厚爱。”

  沈清辞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前世,她身为镇国公府嫡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未体会过百姓的疾苦。直到家族覆灭,她流落民间,才知道百姓们为了生计,付出了多少辛劳。今生,她重生归来,不仅要守护家族,更要利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为百姓们谋福祉,让大齐的百姓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演示结束后,百官们纷纷上前,称赞沈清辞的智慧与远见。户部尚书李大人躬身道:“皇后娘娘发明的这三项新物,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壮举!改良曲辕犁能提高耕种效率,让粮食产量大幅提升;高效水车既能灌溉,又能加工粮食,解决了百姓们的一大难题;三锭纺纱机能提高纺织效率,让百姓们穿上更舒适的衣物。有了这些新物,我大齐的民生定能更加繁荣,国库也能更加充盈!”

  沈清辞微微一笑:“李大人过奖了。这些新物的发明,并非臣妾一人之功,而是工匠们日夜钻研、辛勤劳作的成果。臣妾只是提供了一些想法与图纸,真正的功劳,在于这些默默付出的工匠们。”

  她转头对萧玦躬身行礼:“陛下,这些新物已演示完毕,效果甚佳。臣妾恳请陛下下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些新物,同时设立专门的工坊,批量生产曲辕犁、水车与纺纱机,以优惠的价格卖给百姓们;另外,挑选技艺精湛的工匠,成立‘农技学堂’与‘工匠学堂’,传授新物的使用与建造之法,让更多人能掌握这些技艺。”

  萧玦眼中满是赞许与爱意,走上前握住她的手,语气温柔而坚定:“清辞,你做得很好。这些新物,是你送给大齐百姓最好的礼物。朕即刻下旨,按你的提议推行——工部负责批量生产新物,户部拨款补贴百姓,国子监增设学堂,传授技艺。朕要让大齐的百姓,都能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福祉。”

  “谢陛下!”沈清辞躬身道谢,心中满是感动。萧玦的信任与支持,是她最大的动力。前世,她错信他人,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今生,她遇到了萧玦,他不仅是她的夫君,更是她的知己与战友,与她一同守护家族,守护家国,开创盛世。

  各国使者们也纷纷上前,称赞沈清辞的智慧与大齐的科技实力。西域使者躬身道:“皇后娘娘聪慧过人,大齐科技发达,实在令人敬佩。我国愿与大齐深化合作,引进更多的新物与技艺,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

  漠北使者也上前道:“皇后娘娘发明的这些新物,对我国也有着极大的用处。漠北草原虽以畜牧业为主,但也有部分农田,曲辕犁与水车定能派上用场;纺纱机也能让我国的牧民们织出更优质的皮毛,改善生活。我国愿与大齐永结同好,互通有无,共同繁荣。”

  沈清辞微微一笑:“诸位使者客气了。科技无国界,文明亦无国界。大齐愿意与各国共享这些新物与技艺,只愿能促进各国的民生发展,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远离苦难。”

  她顿了顿,补充道:“后续,我国还会有更多的新物发明出来,如用于运输的马车改良版、用于建筑的榫卯结构改良版等。若是各国感兴趣,都可以与我国交流学习,大齐定当倾囊相授。”

  各国使者们纷纷道谢,眼中满是敬佩与向往。他们没想到,大齐不仅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科技实力也如此强大,皇后娘娘更是聪慧过人,能发明出如此多利国利民的新物。此次大齐之行,他们不仅学到了治国之道与文化礼仪,还能带回这些先进的科技与技艺,实在是收获满满。

  演示结束后,沈清辞与萧玦一同漫步在工坊的庭院中。庭院里的菊花正值盛放,金黄、雪白、嫣红,争奇斗艳,香气扑鼻。萧玦握住沈清辞的手,语气温柔:“清辞,今日的演示非常成功。看到你为百姓们着想,为大齐的发展殚精竭虑,朕心中既欣慰又心疼。”

  沈清辞依偎在他怀中,感受着他温暖的怀抱,心中满是安宁:“陛下,臣妾不苦。能为百姓们做些实事,看到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臣妾心中比什么都高兴。前世,臣妾被困冷宫,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百姓们在苦难中挣扎;今生,臣妾有能力、有机会为他们做些事情,定要全力以赴。”

  她顿了顿,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陛下,科技的发展永无止境。这些新物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臣妾还想发明更多的东西——比如能预测天气的仪器,能治疗疾病的新药材,能让交通更便捷的道路与桥梁。只要能让大齐的百姓们生活得更好,让大齐更加强盛,臣妾愿意付出一切。”

  萧玦紧紧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认同与爱意:“清辞,你说得对。科技的发展,是国家强盛的根基。有你在,朕相信,大齐的科技定会日新月异,百姓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朕会永远支持你,做你最坚强的后盾。”

  他低头,在她额上轻轻印下一吻:“累了吧?朕已命人备好晚膳,我们回宫歇息。”

  沈清辞点点头,与萧玦一同走出工坊。夕阳西下,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洒在青石板路上,温馨而美好。她看着身旁的萧玦,心中满是感慨。前世的她,孤苦无依,落得悲惨下场;今生的她,有爱人的陪伴,有家族的守护,有百姓的爱戴,还能利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与百姓做些实事,这便是她心中最向往的生活。

  回到皇宫,晚膳早已备好。餐桌上,摆满了沈清辞喜爱的菜肴,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萧玦不时为她夹菜,轻声询问她后续的发明计划,气氛温馨而融洽。

  “对了,陛下,”沈清辞忽然想起一事,说道,“臣妾今日在工坊中,看到工匠们打造新物时,工具还不够精细,导致部分零件的精度不足。臣妾想,能否发明一种更精细的工具,如游标卡尺、锉刀等,提高零件的精度,让新物更加耐用。”

  萧玦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清辞考虑得极为周全。工具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只有工具精细了,才能打造出更优质的新物。朕明日便下旨,让工部成立专门的工具研发小组,由你亲自指导,研发这些精细工具。”

  沈清辞微微一笑:“多谢陛下。有了这些精细工具,我国的科技发展定会更上一层楼。此外,臣妾还想在国子监设立‘科技学堂’,招收有天赋的学子,传授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只有人才辈出,科技才能不断发展,国家才能长久强盛。”

  萧玦点点头,眼中满是憧憬:“这个主意甚好。科技学堂的设立,能为大齐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朕会下令扩建国子监,拨付专项经费,确保学堂的正常运营。清辞,有你辅佐,朕相信,用不了多久,大齐便会成为科技发达、民生繁荣、万国敬仰的天朝上国。”

  沈清辞靠在他肩头,心中满是坚定。她知道,科技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但只要她与萧玦携手并肩,同心同德,就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前世的遗憾,今生已弥补;前世的苦难,今生已化为动力。她要以女子之身,在这男权当道的世界里,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更要与萧玦一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盛世,让大齐的科技与文明,如日月般光辉,如江河般绵长。

  夜色渐浓,月光如水,洒在紫宸殿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辉。殿内,帝后二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盼。而此刻的工部工坊内,工匠们正挑灯夜战,按照沈清辞的图纸,研发新的精细工具;国子监内,祭酒李大人正忙着挑选师资,筹备科技学堂;各国使者们则在馆驿内,认真记录着今日所见的新物与技艺,心中满是对大齐科技的敬佩与向往。

  他们知道,此次大齐之行,注定会改变他们的国家,也注定会让大齐与各国的关系,迈向一个新的高度。而大齐的科技发展,也将在沈清辞的引领下,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为百姓们带来更多的福祉,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次日清晨,沈清辞又亲自前往工部工坊,查看精细工具的研发情况。工匠们早已忙碌起来,有的在绘制图纸,有的在锻造零件,有的在组装调试,整个工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看到沈清辞到来,工匠们纷纷躬身行礼:“参见皇后娘娘!”

  沈清辞颔首,声音温和:“诸位免礼。精细工具的研发,关乎后续新物的质量与精度,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遇到任何问题,都可随时向朕禀报。朕相信,凭借大家的智慧与辛勤,一定能研发出优质的精细工具。”

  “臣等遵旨!”工匠们躬身应下,眼中满是信心与干劲。有皇后娘娘的指导与支持,他们相信,一定能攻克难关,研发出令陛下与皇后娘娘满意的精细工具。
  http://www.hlys.cc/41212/3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